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科院院长路甬祥院士在今天下午举行的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上作书面报告:《规律与启示——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与20世纪重大科学成就看科技原始创新的规律》。他在报告中指出,21世纪,要使我国的科技水平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注重技术创新与科技产业化的同时,还必须痛下决心,注重和鼓励原始性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以及观念、体制和管理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华东科技》2006,(1):42-44
“德国制造”根植于科研机构。300多所高等院校、数以百计的研究机构, “制造科技”都是其研究的重点。同时,德国还制定了很多制造业的“德国标准”, “德国标准”每年为德国贡献约160亿欧元。德国制造业还重视加强中小企业与研究机构联系,让中小企业参与尖端技术领域研究,促进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成真正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3.
《太原科技》2013,(3):110-110
近日,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制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分别召开相关部门和部内相关司局的会议,落实刘延东国务委员指示,专题研究领导小组拟重点推进的改革任务。王志刚指出,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4.
向红 《安徽科技》2005,(9):40-41
德国的科技创新具有悠久的历史,创立了较完善的国家创新系统,为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对世界各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科技创新是城市发展的新引擎,为城市提供智能化治理工具的同时,也形成了新的治理空白,加剧了治理过程的不确定性。两者间对立统一关系可以从国家战略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城市治理工具更新、科技创新过程与结果等方面加以厘清。在“人本-创新-协同”的逻辑框架下,探讨了强化城市治理就要转变政府职能、突出主体示范引领、强化社会监督,明确各主体在城市治理中的定位与职责,坚持城市社会稳定、安全、人本的基本要求不动摇。分析表明,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就城市治理目标的实现路径、智能化工具的使用边界、城市公共服务的供给以及治理过程的动态监督等重点问题提出具体要求,重视法治德治的结合,完善和创新城市治理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6.
《合肥科技》2008,(1):3-6
日前,一个立足合肥、服务全省、对接长江三角洲,致力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合肥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在安徽省合肥市高新技术区正式建成。这个服务中心是合肥市政府在科技成果转化、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科技文献信息服务、专业技术公共服务、投融资公共服务、科技创业服务和专利技术服务等多方面,为企业与科研单位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平台。  相似文献   

7.
《安徽科技》2008,(3):53-54
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密切了工业发达国家与新兴工业国家间既竞争又合作的科技合作,推动了国家问的技术转移和人才流动,拉近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之间的距离,引发了公众对研发、创新及其可能后果的高度关注。因此,确定国家创新目标、制订促进创新的配套政策、优化调整国家创新体系、鼓励社会各界围绕创新对话,就成为德国政府近年来保持与增强德国技术能力、创新能力的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8.
曾凡银 《安徽科技》2003,(11):27-28,29
一、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内在机制 民营科技企业大多属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又要多方联合,积极协作,发挥集团优势,方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民营科技企业生存与发展机制关系见附图).  相似文献   

9.
科技体制创新是体制创新的核心。体制创新的目的是要解放生产力,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能力是市场竞争成败的决定因素。我国目前企业与科技结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企业没有成为科技研发的主体。资本没有与科技紧密结合。人与科技体制的结合。市场与科技体制的结合。体制创新的主要举措:建立创新科研体制。建立创新科技行政管理体制。建立创新教育体制。建立创新制度体系,建立现代科研制度。  相似文献   

10.
正德国科研体制特色鲜明,公共科研体系分工有序,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较紧密,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体系较完善,创新平台运行机制较灵活,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能力较强,有力促进了德国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平台是集聚创新要素和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载体,研究德国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对我们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有效激活创新资源,加速转化创新成果,不乏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创新型国家建设与机制体制,并结合世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模式与经验,探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体制机制,采用博弈理论的分析方法,研究国家创新主体在创新决策过程中的选择机制,推导创新系统的合作关系重要性,提出了我国构建创新型国家体制与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辽宁科技参考》2007,(6):15-17
去年以来,全省深入贯彻科技大会精神,认真落实省人大执法检查的意见和建议,紧紧围绕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这一主题,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实现重点领域突破,全省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科技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科技正在成为农业结构优化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3.
张蕊 《华东科技》2012,(8):16-16
前不久刚刚闭幕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党和国家领导人再次强调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性和推动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心,并制定了一揽子的科技改革措施。透过这次科技盛会我们发现,目前我国的国家创新体制,仍旧是主要依靠国家意志来"自上  相似文献   

14.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要求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更有效率,科技创新资源有效配置是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体制机制演变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5个阶段.中国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体制的创新探索主要体现在坚持党的领导、企业主导、面向世界开放和政府支持、市场导向的科技创新资源体制;中国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机制的创新探索则包括6个方面,主要致力于解决有效管理和优化配置难题.按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中国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仍然存在体制机制问题.基于提高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视角,进一步从基本经济制度特性、重构市场化导向制度、配置主体协同合作、扩大科技开放合作、激发人才活力和构建更有效科技计划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完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体制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等学校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事业中,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形成过程中,肩负重要使命。在信息技术产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产权是自主创新能力的突出体现,而融入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16.
高校具有教育和科研的功能,上海高校的科研成果在我国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长期以来,高校科研选题多从学科、个人专长和学术要求出发,而考虑市场潜在需求、企业发展需要、自主知识产品开发的较少;科研人员多满足于论文、专著、小试样品,而缺乏经济头脑和商业意识,以致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经济竞争力较差。  相似文献   

17.
墨轩 《科技智囊》2000,(2):4-16
激活与强化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建立以科技创新政策为先导的国家创新体系,是21世纪的中国适应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和时代进步所做出的战略选择,更是未来中国国家竞争力的源泉及发展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18.
对准标杆,寻找不足,有助于找准问题,科学发展。本文以深圳为标杆,分析厦门市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厦门市科技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与深圳等创新先进城市相比,厦门市的差距明显。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当前世纪经济的发展,认真分析了工业企业科技进步的现状和问题,探讨了在新形势下,怎样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的问题,进一步阐述了主体作用应从根本上解决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关系,走产学研一体化的路子以及企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如果没有创新的思维、创新的制度和创新的举措,发展就无从谈起.面对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审视兰州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努力以创新的机制和举措,实施追赶战略,实现跨越式发展已成为必由选择.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进一步优化整合兰州的科技资源,建立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加速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这对于兰州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