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安徽省抢抓新一轮战略机遇,打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的必然选择。从总体上看,目前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和规模,拥有一批优势技术和产业基地;从区域分布看,各市产业分布不均匀,各自特色鲜明,发展速度有快有慢。同时,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规模偏小,存在缺乏龙头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支撑作用不强、创业引导投资不足等问题。因此,应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适合的金融机制、财税机制、人才机制,完善自主创新机制,强化科技创新的支撑力度,在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统筹规划,按照"领军企业—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国家批复安徽省合芜蚌新型显示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区域集聚发展试点,一年多来,合芜蚌新型显示产业集聚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有力地推动全省新兴产业规模壮大,支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源。一是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合芜蚌新型显示产业产值从2012年试点前的约200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497.7亿元,2014年产值将达到近830亿元,总产值实现三年翻两番;产业集聚区内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2  相似文献   

3.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建设的理论视阈与现实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文明 《科技与经济》2011,24(6):106-110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的着力点,也是我国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方式转变的关键点,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则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必然要求。与其他学者理解不同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战略、新产业和新技术三个层面而谋定的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是在关键核心技术驱动下,服务于国家战略目的,具有辐射范围广,反映全球竞争力的集聚区。基于我国的实际,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建设应以"重大技术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集聚区创新体系建设""三位一体"为目标,并在集聚区规划、市场体系、财政创新等方面给予扶持和引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够带动未来区域经济的发展,深入研究这些产业的空间特征对区域内产业空间结构优化调整有重大意义。【方法】运用Ripley’s K函数、核密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地理集聚特征及空间演变特征,并引入空间化的GDP数据分析了产业分布与GDP的关系。【结果】重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化特征明显,各类产业集聚程度均呈增加趋势,但不同产业类型的集聚特征存在显著差异;4个时期的最高核密度值依次为:0.47,3.30,16.33,29.06,核密度最高值均出现在主城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平均中心移动轨迹整体表现为由东北逐渐向西南方向偏移;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时空演变规律与空间化的GDP数据高度吻合。【结论】研究探明了重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格局演变的特征,并印证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GDP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为相关部门在宏观上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调控和布局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2010年10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成长潜力巨大的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宁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战略举措。近年来,安徽省积极响应国家部署,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在发展公共安全、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在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部署下,如何抢抓机遇.迅速行动,做大做强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拓宽产业发展空间,推动安徽省工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节能减排.带动安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充分利用杭州现有和潜在优势,积极引导人才、技术、资金、土地等资源要素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努力将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成为产业升级的突破口,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8.
【目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够带动未来区域经济的发展,深入研究这些产业的空间特征对区域内产业空间结构优化调整有重大意义。【方法】运用Ripley’sK 函数、核密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地理集聚特征及空间演变特征,并引入空间化的GDP数据分析了产业分布与GDP的关系。【结果】重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化特征明显,各类产业集聚 程 度 均 呈 增 加 趋 势,但 不 同 产 业 类 型 的 集 聚 特 征 存 在 显 著 差 异;4个 时 期 的 最 高 核 密 度 值 依 次 为:0.47,3.30,16.33,29.06,核密度最高值均出现在主城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平均中心移动轨迹整体表现为由东北逐渐向西南方向偏移;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时空演变规律与空间化的GDP数据高度吻合。【结论】研究探明了重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格局演变的特征,并印证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GDP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为相关部门在宏观上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调控和布局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最为集聚的地区之一,承担着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率先发展的重要责任,三省一市都分别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目标和重点领域,但是统筹协调机制方面仍存在急需解决的问题,加快建立长三角地区战略性新  相似文献   

10.
《华东科技》2012,(4):44-45
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及其新业态加速成长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各地呈现出集聚蓬勃发展的态势。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发布以来,通过六大政策措施的初步落实,促使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现了良好开局。  相似文献   

11.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具有较高的行业集聚和空间集聚性,虽然目前两大产业分别处于起步阶段,但注重融合发展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本文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特点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重点推进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并对北京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今日科技》2011,(5):32-34
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十二五”规划重中之重,被寄予推动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实现经济新一轮增长的厚望。然而,作为产业大军中的新生力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也面临新兴产品和服务成本偏高、基础设施不完善等诸多瓶颈问题。因此,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仅需要市场的力量,还需要政府的“有形之手”给予支持。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6月,时任安徽省省长李锦斌同志在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专题会上指出,要立足"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发展,准确把握技术变革和产业发展方向,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梯次推进、滚动发展,培育建设一批重大新兴产业基地、重大新兴产业工程、重大新兴产业专项,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简称"三重一创")。2017年,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推进"三重一创"建设的实施意见》,出台了"三  相似文献   

14.
推动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是引领全球经济走向新一轮黄金增长期的根本途径。为培育新兴产业竞争优势,中国要着力发掘大国优势,培育新兴产业的综合竞争优势;引导区域适度竞争,培育新兴产业集群创新优势;集聚各类发展要素,培育新兴产业动态能力优势;对接全球创新网络,培育新兴产业国际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5.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应对金融危机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高我国经济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性质、特点和形成规律进行深入的研究,我们发现新兴产业的不同阶段间战略焦点的转变包含从科学研究导向到技术应用导向、再到应用市场导向转变。本文将结合对液晶显示产业成长过程的案例分析,从时间维度演进的角度探寻相关的新兴产业发展阶段和演进成型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基于“十三五”时期我国创新驱动发展呈现出的趋势特征与安徽省创新发展取得的良好成效,结合具体省情,安徽省创新发展路径选择可从突出创新驱动引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激励作用、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建设、加快建设制造强省、统筹推进创新发展四大支撑体系等方面进行考量,以增强核心竞争优势,在“十四五”期间区域经济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实现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12月28日,芜湖市政府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签约,联合共建"哈工大芜湖机器人产业研究院"。芜湖市副市长张志宏、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韩杰才,分别代表芜湖市政府、哈尔滨工业大学签约。市委副书记、市长潘朝晖,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蔡鹤皋等共同见证合作签约。芜湖是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批复的首个机器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城市,机器人产业也是该市重点培育的"8+1"重大经济增长极之一。为全面推进国家机器人产业区域集聚发  相似文献   

18.
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机制,分别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两大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原理与模型,研究以2011—2016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为例。结果表明:从长江经济带空间布局来看,长江经济带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程度总体偏低,东部省份的耦合协调水平依次高于中部和西部各省份;其中江苏、上海、浙江省进入耦合匹配阶段,其他大部分市省(市)处于濒临失调或失调阶段;除江苏外,其他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均滞后于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华东科技》2014,(3):62-64
正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转型期的中国来说至关重要,是增强总体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发展的重要环节。对地区性政府而言,如何制定与区域发展相适应的产业规划便是当前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本刊分上下两期刊登青浦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发展情况,以期管中窥豹。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要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源是关键要素,就像不同产业具有不同产业文化和管理模式一样,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具有与传统产业人力资源不同的特征,需要具备对应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总结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力资源特征,为培育与开发战略性产业人力资源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