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一个夸克的亚结构模型,即所有的夸克和轻子均由旋量亚夸克和标量亚夸克复合而成的模型.在这个模型中,中间玻色子和胶子被看作为亚层子的复合态.本文还对一些复合规范场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在手征SU(3)夸克模型下讨论了如何在共振群方法下研究带有奇异夸克的双重子隐色道问题,详细给出了隐色道部分涉及的自旋空间、同位旋空间和颜色空间相互作用矩阵元的计算过程.此工作将有助于研究带有奇异夸克的双重子态的隐色道效应,从而深入认识带奇异夸克的多夸克结构.  相似文献   

3.
在手征SU(3)夸克模型中,用夸克与标量介子九重态和赝标介子九重态场的耦合来描述中长程相互作用,单胶子交换来描述短程相互作用.推广的手征SU(3)夸克模型是在原来手征SU(3)夸克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了夸克和矢量介子九重态场的耦合,主要由矢量介子交换来描述短程相互作用.在推广手征SU(3)夸克模型下研究了核子-超子相互作用过程,计算了N-Λ和N-Σ相互作用的S波散射相移.通过和手征SU(3)夸克模型的结果比较,发现N-Λ和N-Σ系统的短程相互作用既可以由单胶子交换来描述,也可以由矢量介子交换来描述.  相似文献   

4.
在推广的手征SU(3)夸克模型下,研究了单道下非奇异双重子ΔΔ(3,0)和ΔΔ(0,3)的结构.研究表明手征SU(3)夸克模型和推广的手征SU(3)夸克模型给出的定性结果是一样的,但两种模型下短程力的机制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包括:提出了解释EMC效应的附加部分子演化模型,给出了更完美的核内夸克、胶子分布,为双重X重新标度模型提供了物理基础.改进了附加部分子演化模型,明显优于其他理论模型.率先发现了QCD非微扰效应所引起的核子结构函数非平庸Q2依赖性.对进一步研究夸克间相互作用的QCD非微扰修正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反轻子-夸克共振态的物理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近HERA发现〖AKl-〗-q共振态可能是e+-d共振,该事例非标准模型(SM)所预期,与亚夸克层次有关.用价-海亚夸克混合模型和Preon模型给出的“编外”粒子研究〖AKl-〗-q共振态的物理机制,结果发现:产生〖AKl-〗-q共振的物理基础是由于“编外”玻色子中存在具有B+2/3物质性质的“反轻子型夸克”,在反轻子和夸克之间传递相互作用的是具有ε物质性质的“编外”玻色子,在ε物质的相互交换下〖AKe-〗-d共振与〖AKν-〗e-u共振可以相互转变,并与早前的中微子统一模型、新名古屋模型相符.反轻子-夸克共振;ε物质;B物质;亚夸克模型;Preon模型  相似文献   

7.
利用微扰量子色动力学和部分子模型,研究了相对论质子-质子碰撞产生的大横动量光子.在微扰量子色动力学中,大横动量光子的产生源主要有康普顿散射、夸克-反夸克湮灭、胶子夸克单圈以及部分子散射末态的光子碎裂等.理论计算结果能够较好地解释各能区质子-质子碰撞产生的光子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通过对强子物理的研究,使我们了解到强子是由更基本的夸克所组成的.然而由夸克构成强子的动力学机制,至今尚不清楚.目前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于一方面夸克在强子内部表现得非常自由;而另一方面却至今未发现单个夸克.为解决这个渐近自由和夸克禁闭之间的矛盾,许多作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延伸体模型.例如 MIT、SLAC 的袋模型,李政道的孤立子袋模型,以及 N-O、Nambu 的弦模型等.这些模型实  相似文献   

9.
核子和介子中的部分子分布函数是描述其性质的基本物理量,但不同研究小组给出的分布函数并不一致.从最简单的价夸克模型出发,提出了在某一低动量标度(Q~2)下,K介子完全由价夸克组成,胶子和海夸克都是通过量子色动力学(Quantum Chromodynamics,QCD)辐射产生.根据一个考虑了部分子间重组效应的演化方程一Modified DokshitzerGribov-Lipatov-Altarelli-Parisi(MD-DGLAP)方程和相应的实验数据,给出了K介子的初始价夸克分布函数,对高动量标度下的部分子分布进行了预言,并与其他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
手征夸克模型是具有QCD基本精神的唯象模型,而手征SU(3)夸克模型和扩展的手征SU(3)夸克模型在研究轻夸克系统时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功.本文将这两个模型进一步推广到含重味夸克的体系,利用含重味介子D、D*、Ds、D*s、B、B*、Bs、B*s的实验数据重新系统地拟合重味夸克相关的模型参数,并分析单胶子交换势和禁闭势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利用Nambu\|Jona\|Lasinio(NJL)模型描述奇异夸克物质, 并研究奇异夸克物质及奇异星的性质. 通过求解能隙方程, 给出了组分夸克的动力学质量和数密度随重子数密度的变化关系; 计算得到奇异物质的状态方程及奇异星的质量\|半径关系. 结果表明, 用NJL模型描述的奇异星质量和半径均较小, 并在观测值的下限附近.  相似文献   

12.
作者用手征微扰理论建立了有效拉氏量,对夸克标量流作用于强子八重态上的质量矩阵元计算到一圈图,得到了八重态强子的质量劈裂.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构造粒子波函数的新方法.首先给出了利用线性方程方法计算得到的同位标量因子的解析公式.然后利用杨图外积规则和盖尔范德基具体构造了SU(3)表示下的重子味道波函数,最后推广到描述包括粲夸克的SU(4)重子味道波函数.这一方法可以很容易推广到计算任意SU(n)表示的粒子味道波函数,并且使用同一方法也可以构造颜色空间和自旋空间的波函数.研究表明这一新方法对构造新的粒子波函数和进一步理解强子结构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夸克约束的重子受激态和手征对称破缺。首先讨论了空间变形的重子激发。作为形变的信息,讨论质量和电磁跃迁。这样的空间结构的讨论给出关于夸克结合机制和夸克约束的信息。然后考虑了重子的手征对称性,并研究正负宇称的重子。可以表明存在重子的2种手征对称性的不同表示。按照线性σ模型的项研究它们唯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该文研究标准袋模型奇异星在考虑非牛顿引力效应下的结构和性质.文章结果显示,对于标准袋模型描述的奇异物质,随着重子数密度的增大,非牛顿引力效应的修正项能量密度越大;非牛顿引力效应的引入使物态变硬,而且较大的非牛顿引力参数g2/2对应较硬的物态方程;非牛顿引力效应的引入有效地增大了星体能支撑的最大质量并且当非牛顿引力参数g...  相似文献   

16.
基于G—W模型.讨论了高能重离子碰撞中热密QCD介质诱导胶子辐射所导致的部分子能量损失;采用光锥路径积分(LCPI)方法研究了有限的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区域中重夸克能量损失,导出了计算能量损失的解析表达式.计算结果显示,考虑了质量效应的重夸克辐射能量损失较忽略质量的轻夸克辐射能量损失有明显的压低;对高能夸克,其辐射能量损失与介质长度的平方成正比,随着能量的降低,平方关系变为线性依赖.  相似文献   

17.
One of the confident predictions of QCD is that at sufficiently high temperature and/or high density, had- ronic matter should undergo a thermodynamic phase transition to a color deconfined state of matter―― popularly called the Quark-Gluon Plasma (QGP)…  相似文献   

18.
在色偶极子模型框架下,该文首次采用Sudakov压低的Balitsky-Kovchegov演化方程研究HERA能区粲夸克和底夸克的产生.通过数值方法求解微分积分形式的Balitsky-Kovchegov方程,获取Sudakov压低的散射振幅,结合虚光子劈裂成正反夸克对的波函数,开展电子-质子深度非弹性散射中重夸克产生约化截面研究.为了避免过度拟合,该文将前期研究中获得的模型参数直接应用于描述粲夸克和底夸克的产生,不再对粲夸克和底夸克的约化截面数据进行单独拟合,结果显示Sudakov压低了的散射振幅较领头阶散射振幅给出了更符合实验测量的描述效果,由此表明Sudakov压低效应对重夸克的产生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重重子手征微扰论(HBCPT)理论, 考虑手征质量破缺效应、顶角修正、波函数重整化以及O(p3)圈图部分, 计算重子十重态与八重态跃迁轴矢荷手征修正, 并给出理论预言。对于涉及的圈图效应, 均考虑中间态是十重态和八重态的情况。计算过程展现出合理良好的手征收敛性, 与已有实验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20.
B介子的衰变     
一般认为非相对论性夸克模型只在动量反冲较小的区域适用,而对动量反冲极大的B介子稀有衰变B→K^*y(q^2=0)不适用.工作于无限动量参照系的Bsw模型却恰好适用于q^2=0区域,可证明在该模型中用于联系B→K^*γ稀有衰变和B→ρev^-半轻子衰变q^2=0谱的一个比在SU(3)味对称下与具体波函数无关,还可证明该性质在相对论性光前夸克模型中,当b夸克质量无穷大时也成立,事实上相对论性光前夸克模型在b夸克质量趋于无穷大时退化成BSW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