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根据熵指数的可分解特性,将企业技术知识基础多元度划分为相关与非相关两类。通过对中国电子信息行业54家代表性企业从2000~2010年申请的发明专利数据的分析,发现企业技术知识基础相关多元度对其技术合作频次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非相关多元度与企业技术合作频次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此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技术知识基础多元度与合作频次之间的关系具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将吸收能力和知识网络结构嵌入纳入技术多元化与创新绩效关系的研究框架中,利用生物技术领域的企业数据,研究技术多元化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技术多元化有利于创新绩效提升,相关技术多元化、不相关技术多元化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分别呈正向和倒U形关系。技术多元化通过影响企业现实吸收能力及潜在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起作用。知识网络结构嵌入对技术多元化、不相关技术多元化与创新绩效间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而对相关技术多元化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显著。结论对于企业技术多元化战略选择、吸收能力提升机制设计和创新知识网络构建与优化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供应链复杂网络企业间信息共享风险的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供应链的某节点企业可能同时处于其它供应链上,因此同一行业各条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竞争合作关系,最终形成供应链网络.企业的信息共享能提高供应链的绩效,但也面临着处于其它链上的合作企业泄露信息以实现利益最大化的风险.用带记忆的遗传算法对动态博奔下各节点企业Agent行为进行建模,通过Repast仿真,研究不同网络结构下信息共享风险的涌现.通过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小世界网络中企业学习的效率要高于规则网络和随机网络.  相似文献   

4.
工业园区的集群网络在提高企业创新和绩效中具有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学者广泛关注,但究竟何种网络结构特征能够促进资源获取以及提高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尚不明晰。本文构建了园区网络结构、资源获取与企业绩效的理论模型,以吸收能力作为调节变量,通过问卷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关系强度对资源取获取具有正向影响;关系质量对资源取获取具有正向影响;网络规模对资源获取具有正向影响;网络开放度对资源获取具有积极作用;资源获取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吸收能力对资源获取与企业绩效间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技术创新网络结构演变模型:基于网络嵌入性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技术创新网络是当代技术创新过程组织的主要形式.技术创新网络结构随着外部创新企业的加入、网络内部企业间关系的增加和内部企业间关系的重新生成而发生演变.本文从网络嵌入性的测度出发,考察了技术创新网络的结构变化,导出网络企业合作关系数目变化的微分方程,引入时间刻画,求出了技术创新网络结构特征的演变方程.研究表明:(1)技术创新网络不是缩小而是拉大了企业合作关系数目的差距; (2)技术创新网络结构演变的不均衡性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更多机会.  相似文献   

6.
知识的有效转移是组织提升知识创新绩效的关键渠道,知识转移活动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为明确制造企业研发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的影响机理,在对实际制造企业研发团队社会网络分析基础上,运用多Agent仿真思想对团队内部知识转移过程进行动态仿真,对仿真结果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企业研发团队内部社会网络的整体网络特征与知识转移效果呈倒"U"型相关;团队网络结构洞和中心性均能调节知识缄默性与知识转移效果之间的负相关关系,知识转移意愿在团队网络密度与知识转移效果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知识转移能力在团队网络结构洞、中心性、平均距离与知识转移效果之间均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研究旨在进一步剖析知识活动规律,为制造企业有效管理知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在开放创新时代,创新越来越依赖于供应商等外部创新源。基于吸收能力理论和组织惯性理论研究了企业技术知识基础多元度对企业利用供应商创新的影响。企业技术知识基础多元度可通过提升吸收能力促进企业对供应商创新利用,也可通过降低吸收意愿抑制企业对供应商创新利用。但企业技术知识基础相关多元度和技术知识基础无关多元度影响企业利用供应商创新的机制和效果存在明显差异。 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供应商创新绩效与企业创新绩效正相关;技术知识基础不相关多元度削弱了供应商创新绩效和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技术知识基础相关多元度增强了供应商创新绩效和企业创新绩效间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研发网络化环境的形成,技术创新网络中结点间知识流动过程对网络结构演变的影响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问题。通过分析技术创新网络中知识结点之间的不同流动方式,重点探讨了企业间知识流动过程对网络结点企业地位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Netlogo自带的Logo语言对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形成过程中知识流动的适应性系统进行仿真。研究结果发现,结点间知识适应度的差异程度越大,结点间进行知识交互的可能性就越小,不利于网络结点间进行合作创新过程;而跨组织学习能力的离散程度越高,网络结点企业核心性形成的平均时间就越短。  相似文献   

9.
技术融合的驱动因素是当前政策设计和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以技术标准集中度为技术标准垄断的代理变量,分析了协作研发网络结构嵌入性、技术标准集中度与强化型技术融合和新型技术融合之间的关系。利用中国汽车产业20多年专利和标准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技术标准集中度刺激强化型技术融合,但对新型技术融合没有明显作用;不同协作研发网络结构嵌入性对技术标准集中度发挥异质性的作用,前者既能促进又能制约后者;协作研发网络结构嵌入性对强化型和新型技术融合发挥直接促进作用,但其通过技术标准集中度发挥性质各异的间接作用。因此,三者之间存在复杂的、异质性的关系。应进行精准的政策设计适度引导合作与竞争以鼓励技术融合。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产学研合作情况进行超网络描述,以产、学、研作为节点,以专利作为超边,以每条超边中组织机构合作专利的次数作为超边的权重,构建基于加权超图的产学研合作申请专利超网络拓扑结构。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数据库为数据来源,采用超网络方法分析了上海2015年ICT产业产学研申请发明专利的合作关系。实证显示,超网络中节点的度、超度、超强度累计概率分布均服从幂律分布,说明网络结构中的节点具有异质性。最后构建了基于加权超图的超网络演化模型,对模型进行模拟仿真,理论值与模拟值相符合。通过分析发现,上海ICT产业内各技术领域创新格局不平衡,应该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并加强与其它地区的合作。本文的拓扑指标能够较好地反映合作网络所具有的特点,该方法也适用于实证分析其它合作网络。  相似文献   

11.
探索式创新对制造企业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围绕知识基础理论和协同创新理论,构建了基于探索式创新的知识整合能力对制造企业绩效的影响模型,并分析协作研发广度和深度的调节作用。利用2000~2017年中国制造业1 239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混合型和创造型知识整合能力均与制造企业绩效呈倒U型关系;协作研发广度加强创造型知识整合能力与制造企业绩效的正向关系,但对混合型知识整合能力与制造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协作研发深度同时削弱创造型和混合型知识整合能力与制造企业绩效的正向关系。研究结论为分析内部知识整合能力对制造企业绩效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为调整与外部企业的协作关系给予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合作创新的权力结构对知识创造及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考虑上下游企业合作创新的知识共享、创造及利益分配过程,界定权力均衡(LS)、上游企业领导(UL)、下游企业领导(DL)等领导权博弈模型并进行创新效率分析.研究发现:权力结构影响合作创新效率,LS模式下企业的知识产出与供应链利润优于UL、DL模式;企业的知识溢出既可提高合作伙伴的知识产出与创新利润,也存在知识外溢损失风险,UL、DL模式下领导者(跟随者)知识溢出与其创新利润正(负)相关,LS模式下企业的知识溢出与其创新利润呈"倒U型"关系;创新贡献率是引起合作利益冲突的主要原因,使用Nash协商模型检验了通过协商机制解决利益协调问题的有效性,比较发现LS模式的利益协调效果优于UL、DL模式.最后,讨论了研究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企业通过研发国际化所建立的跨国知识网络对其创新绩效影响的内在机理,本文以研发单元为分析单元,探讨知识连接和关系强度对其创新绩效的单独影响和共同交互效应,区分了跨国与本地知识连接和关系强度的作用差异,并进一步考察了研发单元年龄和规模等内部环境条件的调节作用.利用华为2002至2013年的PCT专利申请数据,构建了其37个研发单元12年跨度的面板数据集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知识连接和关系强度对研发单元的创新绩效均有正向促进作用,但是二者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具有负向交互效应;跨国知识连接的作用效果高于本地知识连接,但跨国关系强度的作用效果低于本地关系强度;研发单元的年龄越小、规模越小,知识连接和关系强度对研发单元的创新绩效的影响效果越高.这些发现也表明,虽然在不同国家建立研发单元能够帮助企业获得异质性知识,但是研发单元与内外部合作组织间的知识连接和合作关系才是促进这些多样化知识传递、吸收和转化为创新的内在动力.本文研究结果能够为我国和其它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拓展海外研发、促进创新能力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4.
战略一致性在中国公司绩效下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回顾了国内外关于战略一致性理论的研究成果,基于中国149家公司的调查数据,利用积差相关矩阵,从环境、组织、领导和战略四个方面对战略一致性问题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相比绩效不好的公司,绩效好的公司四类变量间一致变动的显著相关系数更多,并且这种差异在两组不同的公司间统计性显著.研究的实证结果支持了不同公司绩效下的公司战略一致性程度显著差异的假设,指出公司应关注在环境、组织、领导和战略之间的协调,保持高度的战略一致性,研究结果对公司的战略管理实践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将企业吸收能力划分为吸收投入、知识基础及吸收过程3个维度,将文化差异、企业类型和测量方法作为两者的潜在调节变量,探究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影响的基础上,基于104篇实证文献、162个效应值、45 441个独立样本的Meta分析,得出了更具普适性的研究结论。研究发现:首先,吸收能力与企业创新之间具有显著的中等相关关系,同时,吸收能力的3个维度对企业创新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吸收过程维度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强于吸收投入和知识基础维度;其次,相较于国外企业,中国情境下(文化差异)的国内企业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更大,行业类型作为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影响的重要调节变量,其中,高新技术企业的吸收投入和吸收过程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更大,而非高新技术企业的吸收知识基础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更大;最后,相较于非量表数据而言,量表数据对吸收能力与企业创新的影响更大。本文的研究结论能够为企业充分利用各类外部知识高效开展创新活动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美贸易战以来,国内科技企业的市场环境受到了较大的扰动。通过对中科院衍生企业进行调查得到的一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转化动机中资金、学习和使命对企业绩效具有不同的影响,市场扰动对衍生企业的学习动机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具有负向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和科研院所应鼓励衍生企业的各类转化动机,对以学习为动机创办的衍生企业可以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以保障此类企业应对外部环境的市场扰动。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uses the financial data of Chinese listed firm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bt structure, which is measured as the ratio of trade credit to bank loan, and future stock price crash risk.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ratio of trade credit to bank loan i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firm-specific crash risk while a good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reduces this positive relationship. In addition, considering the firm’s ownership type, the authors find that the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bt structure and crash risk is more significant in the SOEs.  相似文献   

18.
股权质押逐渐成为控股股东的融资渠道,由此产生的控制权转移风险影响了企业创新活动.以2013~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股权质押与企业创新的关系,构建了"股权质押-管理层风险偏好-创新成效"的研究路线.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得出: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抑制企业的滞后一期实质性创新,但对滞后一期策略性创新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A 股公司业绩变化是否均值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深沪两市95年至2002年A股公司的数据,检验了在国外业绩变化规律研究中得到验证并被普遍接受的均值回归假说.均值回归假说是基于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机制,中国的上市公司由于特殊制度背景,业绩的变化并不仅受竞争机制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业绩变化并不符合均值回归假说,存在业绩长期高于平均水平的公司.业绩高于平均水平的公司业绩一旦下滑到平均水平以下,就长期低于平均水平.这些结果与上市公司为融资而进行的盈余管理有密切关系,因此中国A股公司业绩变化规律的研究必须考虑中国特有的制度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