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知短信     
天神拥吻中国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顺利完成首次交会对接,中国载人航天首次空间交会对接取得圆满成功。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是载人航天的一项基本技术,完成交会对接试验,突破和掌握这项技术是载人航天发展不可逾越  相似文献   

2.
天神拥吻     
中国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顺利完成首次交会对接.中国载人航天首次空间交会对接取得圆满成功。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是载人航天的一项基本技术.完成交会对接试验.突破和掌握这项技术是载人航天发展不可逾越的一个重要阶段。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在太空顺利地实现了首次交会对接,  相似文献   

3.
英国作家威尔斯笔下的"隐身人"服用了一种药水,使他全身的毛发、机体、骨骼、五脏都变成透明,谁也看不见他。那么,这些"隐身"飞行器的奥秘又在哪呢?  相似文献   

4.
飞行器的等离子体隐身工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强电场电离气体放电加速电子及激励气体分子的极端物理方法,建立具有吸收频带宽、吸收率高、最佳响应功能的机载小型化等离子体产生器.在海拔10km以上,飞行器表面贴附的等离子体产生器件的等离子体反应室里,形成电子平均能量为12eV、电子浓度为10^15/cm^3的强电离放电,使气流中的大部分氧气、氮气等气体分子分解、电离成电子、离子、原子、激发态原子和分子、碎片等.在飞行器表面形成具有梯度的等离子体吸波带,吸收、折射电磁波、红外线等,有望成为飞行器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可行、有效、快速的新方法及小型的新装置.  相似文献   

5.
<正>"量子雷达"能做什么?美国研究人员通过光子的量子特征原理研制出可探测隐身飞机的技术,通过这项新技术可以探测到各种类型的雷达隐形物体,即便具有优异雷达隐身的飞行器也会在"量子雷达"下显露原形。目前所使用的常规雷达容易受到一系列技术干扰而无法探测目标,如箔条干扰会在雷达上形成虚假的信号,也可用特殊手段使雷达致盲,或者通过改变飞行器外形、增  相似文献   

6.
航天工程研制与力学学科发展关系紧密,相互促进.分析新型航天器研制所面临的工程难题及其对力学学科提出的新挑战,并对这些力学问题加以研究与工程转化,对促进我国航天科技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针对重型运载火箭、大型空间飞行器、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及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4类典型新型航天器,在分析其主要技术特点和工程研制难题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对力学学科问题的挑战,提出了当前及未来在力学领域内需要重点关注的热点问题及相关建议,以促进新型航天器与力学基础学科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航天运输技术是体现国家航天实力的重要标志,是实现进出空间的重要基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一次性运载火箭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仍面临着高可靠、高安全、低成本、快速发射、提升运载能力等挑战.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是指能够实现往返于宇宙空间和地球之间,或在外层空间轨道之间飞行,执行任务后可返回地面,并可以多次使用的航天运输系统,如图1所示.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技术的发展一直是航天运输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通过采用重复使用设计理念和简易发射方式,能够有效缩短发射周期、提高发射灵活性,同时基于多次重复使用、费用均摊的原则,可以大幅降低发射费用,最终实现低成本自由进出空间、高效利用空间、和平开发空间.  相似文献   

8.
这不是幻想,而是天文物理学家的预言。他们说人类到21世纪初,去火星上滑雪,在木星的“月亮”上散步,将都是不希罕的事了。到那时,你的木星-土星之行,将乘坐每周一班的以月球为始发站的航天飞行器首航。当一根掩蔽的电缆产生栓住飞行器的超导磁力波后,庞大的座机沿着向水平延伸的轨道滑行。它被加速到使人听了毛  相似文献   

9.
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永煌 《自然杂志》2011,33(6):311-314
空间交会对接是载人航天工程非常重要的基本技术。在介绍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发展历史和中国首次交会对接取得圆满成功的基础上,阐述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基本概念、技术难点、控制方式和交会对接过程,并着重介绍了四种交会对接机构的特点。最后介绍了中国首次交会对接任务规划、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的特点以及两次空间交会对接过程。  相似文献   

10.
新型复合材料和复合材料力学是近代科学技术中两门互相依赖、彼此促进的新学科。初接触它们的人,既不要对它们望而生畏,不敢插手,也不要认为它们不过是各向异性材料而已,予以忽视。新型复合材料有它的优越性和实用性,复合材料力学有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在我国四化建设中,它们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非发展不可,我敢断言,如果没有把它们解决好,就设计不出第一流的飞行器来。  相似文献   

11.
声音     
正"空天飞机既可载人,也可运货,前者可满足太空旅游、运送航天员等需求,后者可用于卫星发射、空间站货物补给、太空应急救援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院长张红文据悉,目前中国正在研制新一代天地往返飞行器,该飞行器是一种可执行航天发射任务并多次重复使用的"空天飞机",项目名为"腾云工程"。  相似文献   

12.
伯特·鲁坦(Burt Rutan)是美国顶尖的航空工程师之一,他以创新性的设计及轻巧、节能的航空、航天飞行器而著称,其中包括维珍银河公司的"太空飞船二号".该飞船可以把6名乘客和2名机组人员送人超过100千米的高空体验5分钟的失重状态.并且让乘客一览只有宇航员才能亲眼见到的壮观地球景象.  相似文献   

13.
纳米飞行器(NAV)指尺寸7.5cm以内、携带载荷2g以上、具有悬停和低速前飞等多种飞行模式的新概念可控无人飞行器,是无人飞行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在狭窄空间中探测、侦察、数据中继和释放载荷,具有重要的军事和民用价值.本文阐述了NAV的设计要求、概念研究的最新进展.同时就设计中关键理论和技术进行了评述,主要为:NAV外形选择方法的提出;极低雷诺数空气动力学机理、极低雷诺数下旋翼外形和扑翼外形流场特征的分析;当前极低雷诺数研究方法和研究现状、新材料在NAV设计中应用前景及微推进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研究进展的综述.  相似文献   

14.
空间电源系统,是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和星际站等航天器的关键分系统之一。它的作用极其重要,犹如人体的心脏。空间电源通过其特有的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输出电能,供给航天飞行器的其他分系统使用。因此,空间电源的好坏是决定飞行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如美国“阿波罗-13”载人宇宙飞船由于燃料电池的氧容器爆炸,导致“阿波罗-13”整个飞行失败。  相似文献   

15.
大气层外,九天云里,是谁在茫茫宇宙建立功勋?是火箭。航空是在大气层中进行,飞机不用带氧化剂,只带燃烧剂即汽油。而航天要在大气层外飞行,那里没有氧气等气体,所以航天飞行器——火箭必须携带两种推进剂即氧化剂和燃烧剂。飞机与火箭的根本区别就是携带两种推进剂还是一种推进剂。  相似文献   

16.
空间对接机构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空间对接技术和对接机构已经成为航天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 ,是载人飞行的关键技术 ,也是今后扩展卫星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图为“神舟” 4号箭船对接前  言对接机构最早是用来进行载人飞行技术的重要部分 ,实现飞行器之间 (如飞船、航天飞机、空间站等 )在宇宙空间的连接 ,航天员可以从一个飞行器转移到另一个飞行器。例如前苏联 /俄罗斯空间站飞行中 ,航天员利用飞船与空间站对接进入空间站 ;还有美国登月飞行中 ,航天员利用登月舱与“阿波罗”飞船对接进入飞船等。对接技术和对接机构是载入飞行技术发展的关键技术。由于运载能力的限…  相似文献   

17.
嫦娥五号是中国迄今为止最复杂、最雄心勃勃的航天飞行器,它所做过的事,40多年没有航天器完成过,即抓把原生态的月球"土"并带回地球. 2020年11月23日凌晨4时30分,中国海南岛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重达8.2吨的嫦娥五号搭乘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与火箭分离后,嫦娥五号通过推进器进行了为期4天的飞往月球之旅,之后,在...  相似文献   

18.
《科学之友》2020,(6):12-13
正航天"少帅"袁家军在研制飞船初期,遭到了一位俄罗斯同行的不以为然。俄罗斯人认为,中国只是想造一个政治飞船"玩一玩"。事实证明,中国在载人航天方面是认真的。2003年,当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平安返回,中国人以实力证明自己不仅能造出"两弹一星",也能把航天员送入太空。自1992年9月21日立项至今,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自力更生、攻坚克难,先后成功发射了11艘神舟飞船、"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以及"天舟一号"货运飞船,逐一攻克载人航天各项关键技术,如今稳步迈向空间站时代。  相似文献   

19.
测控系统的作用 我们知道,空间飞行器是在地球大气层以外的空间作长时间飞行的,我们通常把它称为运行。可是,我们在地面怎么能知道火箭飞行是否正常?它是否把飞行器送入了预定轨道?飞行器本身是否运行正常?它的工作可靠吗?出了故障我们在地面能知道吗?即使知道了有什么办法处理吗?这就是飞行器测控系统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本世纪四十年代,在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中分别产生了一些新的理沦,特别是,维纳(N. Wiener)等抓住一切通信系统和控制系统的特点,并把这些系统的控制机制与生物中的某些控制机制加以类比,创立了控制论这门科学。在航天、自动控制、通信和计算机等技术迅速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