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美国物理学家迪克(R.H.Dicke)在1961年首先提出、后经英国天文学家卡特(B.Carter)在1974年大为发挥而日臻完善的人择原理(The Anthropic Principle,亦译作“人的宇宙原理”),是现代西方宇宙学研究中颇有影响的一种学说。钱学森自1981年以来,多次提出要把人择原理“扩展成为人天观”,他认为:“人天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体专门针对人体科学  相似文献   

2.
人择原理及其提出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择原理及其提出的问题》是一篇饶有兴味的文章,它不仅对本刊曾刊出狄拉克的“大数假说”(3卷7期)一文提出了另一种解释,而且它从另一角度提出了我们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某种局限性。“人择原理”这一学说的提出看来不仅有其科学意义,还更有其哲学意义,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3.
哥白尼的历史功绩 我们还是要想到太阳系学说的创立者和奠基人哥白尼.1543年,经历了一生勤奋的观测和研究之后,哥白尼关于太阳系学说的著作<天体运行论>出版了.  相似文献   

4.
“哥白尼革命”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肯定哥白尼“日心说”之于发动近代科学革命的伟大意义的同时,指出哥白尼学说本身也禀承了古代“拯救现象”的传统,意在对和谐完美宇宙论的复归,而并不具备近代实验科学的品质。真正的科学革命,是经过了开普勒、伽利略等人的努力,到了牛顿确立经典力学体系才终于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宇宙学中的人择预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翟向华  李新洲 《科学》2006,58(5):10-14
在科学术语中,也许没有比“人择”一词造成更多混淆的术语了.人择原理有许许多多种版本,这些版本相互不同甚至矛盾.但是,“人择”一词已被广泛使用且日益流行,任何试图改变这个术语的做法均已为时过晚.科学的一个准则是任何科学理论必须能证实或证伪.人择原理采用这样的形式:先验概率分布由一种人择权重确定的话,它便具备了科学的预言能力.  相似文献   

6.
肖巍 《大自然探索》1998,17(2):97-101
本文在具定哥白尼“日心说”之于发动近代科学革命的伟大意义抽时,指出哥白尼学说本身也禀承了古代“拯救现象”的传统,意在对和谐完善宇宙论的复归,而并不具备近代实验科学的品质。  相似文献   

7.
李元 《科学通报》1973,18(2):94-94
哥白尼(1473年2月19日—1543年5月24日)是伟大的波兰天文学家,日心学说的创始人。今年是他诞生的五百周年,我国科学工作者怀着对哥白尼的崇高敬意,纪念他对科学的进步所作的杰出贡献. 今年2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写的“天文学的伟大革命”的文章.  相似文献   

8.
<正>哥白尼学说与《圣经》背道而驰,彻底动摇了宗教统治的根基,教会对传播颂扬"日心说"的人士加以迫害,尘封的历史档案中记载着罗马教廷对乔尔达诺·布鲁诺的暴虐……在自然科学发展史上,1543年是极不平常的一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出版了《天体运行论》,比利时解剖学家维萨里的著作《人体的构造》也问世了,这两位科学巨人向"神学"发起挑战,吹响了近代科学革命的冲锋号。哥白尼革命带动了人类观念上的一系列变革,经历了血雨腥风的岁月后,人类在黑暗中沿  相似文献   

9.
在16世纪上半期,黄道周为了解释岁差现象而提出了一种地球围绕宇宙中心“公转”的理论,而当传教士在《崇祯历书》中以批判的口气介绍了哥白尼地球自转说后,他一度又接受并宣传过这一学说,成为中国少有的准哥白尼学说的倡导者.他的地动说提示我们,在当时情况下,中国并非完全没有接受日心地动说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0.
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公元1473—1543年),创立了地球和其他行星绕太阳转动的日心学说,给统治欧洲一千多年的唯心主义宇宙观以沉重的打击,伟大导师恩格斯对哥白尼的不朽著作《天体运行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指出哥白尼用这本书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恩格斯还指出,科学的发展从此便大踏步地前进,今天我们回顾一下哥白尼对天文学发展的巨大影响,以及人类在认识宇宙方面的一些新的进展,作为对这位伟大的天文学家诞生五百周年的纪念,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宇宙会具有目前已测知的那些基本常数值?对此,美国宇宙物理学家迪克曾提出“人择原理”来解释。他认为:如果宇宙的基本常数偏离目前所测知的数值,则不能产生恒星,不能产生重元素,也就不能产生生命,当然更不能出现人类;因为人类出现了,故而人类去测知的宇宙常数当然只能是这样一些取值。人择原理与其说足科学原理,  相似文献   

12.
欧洲中世纪晚期的文艺复兴,最伟大的意义在于人类开始摆脱宗教的精神枷锁,关注真实的世界,关注人本身。神学想要继续凌驾于科学之上,已经不可能了。自由的理性思考必然导致科学。 科学对神学的挑战 科学对神学的挑战是从天文学开始的。1512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潜心的天文观测研究;在他的著作《浅说》中阐明;地球和其他行星围绕着太阳运行,而不是人们所笃信的公元2世纪一位天文学家托勒密所说的那样:“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包括太阳在内,一切天体都绕着地球旋转”。教会一直维护托勒密的宇宙观,绝对不允许有其他的宇宙观。哥白尼的著作被斥为欧洲最大的“异端邪说”。经过31年沉默之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在1543年正式发表,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天文观测和理论研究结果,指出托勒密的宇宙观是错误的,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人们把哥白尼的理论简称为 “日心说”。这一年,哥白尼在世人惊愕与愤怒的目光中离开了人间。赞同支持“日心说”的学者相继遭到教会的迫害。充满激情传播哥白尼学说的意大利学者布鲁诺, 1592年被教会逮捕,经过8年审讯之后,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在行刑前,他的舌头被特制的钳子从嘴里拉出来,用木头夹住,使他不能再向公众讲话。 哥白尼去...  相似文献   

13.
就在一百年前,查理斯·达尔文平静地死于心脏病发作。他那物种进化的伟大学说,也就是当代所有生物学教学的基石已逐渐被人们以近乎崇拜的热情所接受。在科学研究中,他与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齐名并列。然而尽管学说为人接受,但目前达尔文主义遇到的麻烦却为数惊人。  相似文献   

14.
正16—17世纪在欧洲发生了一场科学革命,这是科学史上第一例革命。它是对古希腊和中世纪科学的一场革命,为尔后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从学科层面来看,这场革命由天文学、化学、力学和生理学革命汇合而成。其中,"日心学说"的天文学革命率先揭开了革命的帷幕,推翻了此前统治人类思想长达1800多年的"地心学说",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结构的看法.哥白尼、开普勒、  相似文献   

15.
人天观、人体科学与人体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在两年前写过一篇讲人体科学的东西,提出把美国物理学家Robert H. Dicke在1961年首创,后来英国天文学家Branden Carter在1974年大为发挥的所谓“人的宇宙原理”或“人择原理”(Anthropic Principle)扩展成为人天观,后来我建议  相似文献   

16.
真空能危机     
尽管真空有能量,然而了解能量的大小却是主要的难题。一种解释是循环大爆炸假说;另一种则是人择原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Dicke  RH  肖巍 《世界科学》1989,11(4):10-11
本文乃四分之一个世纪前的旧作,但又是当今宇宙学领域中日益为人们所关注的“人择原理”的始作俑者。谨作此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赵君亮 《科学》2007,59(1):13-16
哥白尼在1543年出版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中系统地提出了日心说,从而纠正了流行时间长达1400多年的托勒玫地心说的错误观念。然而,他的这一学说经过将近300年的时间才最终得以证实,这其中凝聚了诸多著名天史学家的不朽功绩。  相似文献   

19.
李新洲  翟向华 《科学》2006,58(6):11-15
当今宇宙学的主流理论是以一个关键的假设为基础的。在主流理论中引力常数G和光速C都永远保持为同一数值。观测表明这些基本常数确实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然而,迄今的研究仅仅考察了过去10亿年内这些常数的数值,因此认为在整个宇宙时间内不变是值得怀疑的。大约在80年前,一位数学天才发现了大数巧合,所谓大数是指约等于10^40的由宇观和微观物理参量所组成的无量纲量。随着宇宙膨胀的发现,宇观和微观参量之间存在联系从一种信仰,变成了经验定律。大数巧合变成了大数定律。为了解释大数定律,又产生了人择原理与自中心原理之争。带有人择色彩的可变引力常数理论由此而诞生了。近几年来,一些物理学家提出了光速可变理论,用以解决宇宙学的视界问题、平坦性问题以及其他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时代的天文学革命:虚拟天文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永恒 《科学》2002,54(2):13-17
约400年前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使人类首次摆脱了用肉眼直接观测天空的历史,为从哥白尼开始的天文学革命提供了大量的科学证据.历史悠久的天文学经过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和牛顿等人的发展,演变成了一门崭新的科学,同时也催生了现代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