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新放射系衰变纲图.发现在A=235附近,存在着α衰变的瓶颈效应.分析了瓶颈效应的现象和特点,根据原子核结构模型,初步解释了瓶颈效应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人们已经可以通过实验来测量α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本文通过对α衰变机制的分析,发现了用经典理论解释α衰变现象的困难,然后引入了量子隧道效应的理论,圆满解释了这个现象,并以^238U为例,从理论上计算出了α衰变的半衰期,理论值与实验值大致一致.  相似文献   

3.
随着顶夸克的发现,对它的产生和衰变在理论和实践中的研究吸引了人们浓厚的兴趣,这其中也包括对味改变相互作用诱导的顶夸克稀有衰变t→cV(V=Z,r,g)的研究.在标准模型中顶夸克的稀有衰变非常弱,因此,探测top夸克稀有衰变成为检验新物理效果的一个极好...  相似文献   

4.
189W衰变纲图     
用14.8MeV中子同天然锇反应,取道192^O(n,α)反应产生189^W。通过放射化学分离流程,从反应产物中分出W。用高纯Ge探测器完成放射性W样品γ射线单谱的测量。在189^Re激发能级文献值的基础上并依据衰变和能级的关系以及189^W衰变的γ射线能量和相对强度的实验数据.给出了建议的189^W衰变纲图。  相似文献   

5.
从次邻头阶低能有效哈密顿及BSW方案出发,研究了企鹅图诱导的B介子两体非轻弱衰变过程中弱电企鹅图效应。通过计算发现,对于PP和PV末态,凡是涉及到外企鹅图的过程,弱电企鹅效应不可忽略,甚至占主导及统治地位,此结论同样适用于B介子其它非粲弱衰变过程。  相似文献   

6.
在大多数B介子非轻无璨衰变中,湮灭贡献都带有不同于树图、企鹅图振幅中的强位相和弱位相,这对研究CP破坏很重要.同时,对于湮灭图自身来讲,计算它的贡献也很有意义:如果知道了湮灭图的贡献,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低能QCD动力学,研究理论方法是否具有可行性.BS^-→π^ π^-过程有较大的CP破坏,其CP破坏不仅来源于树图算符也来源于企鹅图算符;  相似文献   

7.
由于高放废物中的锕系核素不断发生α衰变,因此锕系核素的处理和处置必须考虑α内辐照效应和新生成的子体影响。对于有长寿命衰变子体的锕系核素固化,其固化体的长期安全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衰变子体的行为。针对241Am,243Cm的α衰变过程中子体的寿命远大于母体的行为,利用级联衰变理论计算了核素含量随衰变时间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显示在长达数万年的处置时间内,长寿衰变子体将是固化体的主要成分。锕系核素的锆石结构固化体(AnSiO4)研究表明,锕系核素在衰变过程中固化体的体积随锕系核素离子半径呈线性变化。计算表明在锕系核素固化体上万年的地址处置过程中,子体导致的241Am和243Cm锆石结构固化体(AnSiO4)的体积将分别增大约4%,5%。子体核素的产生将影响锕系核素固化体的抗辐照性能。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SLAC和日本KEK的B介子工厂将于1999年投入运行,这些实验将提供大量的B介子衰变事例,将能够检验大部分B介子稀有衰变道,有可能在B介子系统发现CP破坏,有可能发现新物理存在的证据或对新物理模型的参数空间加以严格的限制.本文在TC2人工色模...  相似文献   

9.
B介子纯轻衰变Bc→lv(l=e,μ)过程由于螺旋度压低导致衰变分支比很小,以致于实验上无法观测到.但人们在新物理模型:双Higgs模型下分析纯轻过程发现该过程对新物理很敏感,我们分别在标准模型和双Higgs模型下对B介子的辐射衰变Bc^-→τ^-^-vτγ进行了研究,发现辐射衰变受新物理影响也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0.
提出把原子核的衰变视为一种特殊的核反应,则衰变能就是这种特殊的核反应过程的反应能.而原子核衰变中的出射粒子动能与衰变能之间的定量关系,就是这种特殊的核反应过程的Q方程;并提出了原子核衰变与原子核反应两部分内容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改善铜与石墨的表面性能,采用化学镀铜工艺对膨胀石墨粉体进行表面镀覆,制备镀铜膨胀石墨,并利用TG-DTA、XRD、SEM分析方法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400~600 ℃范围内,镀铜膨胀石墨因膨胀石墨及镀铜层的氧化而增重,600 ℃后膨胀石墨烧蚀严重;镀铜膨胀石墨有明显的Cu衍射峰;铜颗粒均匀镀覆在膨胀石墨表面.该研究为膨胀石墨改性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将大豆气流膨化后,用于生产酱油.分析比较了大豆膨化前后主要组成成分的变化,对产品的质量进行了检验,并与传统蒸煮原料生产的酱油进行了质量和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对比.结果表明:由膨化原料生产的酱油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由膨化原料生产酱油可简化工艺、提高原料的利用率、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3.
先以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硝酸与磷酸为插层剂,高锰酸钾为氧化剂制备膨胀石墨,再与壳聚糖按一定的配比制备壳聚糖/膨胀石墨复合吸附剂;利用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对壳聚糖/膨胀石墨进行表征;以壳聚糖/膨胀石墨为吸附剂,对刚果红废水进行吸附,考察壳聚糖/膨胀石墨的配比、吸附剂用量、刚果红质量浓度、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已与膨胀石墨成功结合;当m(膨胀石墨)∶m(壳聚糖)= 3∶1、吸附剂用量为1.75 g/L、刚果红质量浓度为250 mg/L、在室温下吸附40 min时,吸附效果最好;吸附过程更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实验数据与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拟合度更好,壳聚糖/膨胀石墨对刚果红的吸附过程为单分子层吸附.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把复合矩阵概念加以引申而得广义复合矩阵,并揭示了同一矩阵的同次广义复合矩阵之间的联系,证明了广义复合矩阵的若干性质,还举出了广义复合矩阵的理论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背部成对皮瓣扩张器埋置在活体小型猪实验动物模型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共选用6只10~12kg重的广西巴马小型猪,每头猪分别在背部两侧共设计6个5cm×7cm100mL埋扩张器的手术区域,背部脊柱左侧术区埋置扩张器,脊柱右侧术区作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扩张皮瓣与对照组皮瓣的皮瓣存活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扩张皮瓣之间的存活率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背部成对皮瓣埋置扩张器在小型猪模型中皮瓣存活率稳定,减少了个体差异,是用于扩张皮瓣研究的合适模型。  相似文献   

16.
先以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硝酸与磷酸为插层剂,高锰酸钾为氧化剂制备膨胀石墨,再与壳聚糖按一定的配比制备壳聚糖/膨胀石墨复合吸附剂;利用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对壳聚糖/膨胀石墨进行表征;以壳聚糖/膨胀石墨为吸附剂,对刚果红废水进行吸附,考察壳聚糖/膨胀石墨的配比、吸附剂用量、刚果红质量浓度、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已与膨胀石墨成功结合;当m(膨胀石墨)∶m(壳聚糖)= 3∶1、吸附剂用量为1.75 g/L、刚果红质量浓度为250 mg/L、在室温下吸附40 min时,吸附效果最好;吸附过程更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实验数据与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拟合度更好,壳聚糖/膨胀石墨对刚果红的吸附过程为单分子层吸附.  相似文献   

17.
以膨胀石墨和活性炭为吸附剂,汽油为吸附质,设计吸油实验,让吸附质通过装有吸附剂的吸附管柱,测定膨胀石墨的吸附性能及其再生处理方法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吸附重量比与石墨目数的关系是膨胀石墨的石墨目数越大,对油的吸附性能越强;吸附量与汽油辛烷值之间的关系是辛烷值越小,其吸油量越大;膨胀石墨再生处理方法中,真空抽滤法是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再生方法,可以用于油的回收及膨胀石墨的再生利用;膨胀石墨的吸油量比活性炭的吸附量高13倍左右.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南昌链霉菌在培养条件下菌丝形态变化及其生活史的连续观察,发现该菌在固体和液体培养条件下均产生一种特异的菌丝形态──菌丝枝端膨大,是辣椒状或茄状。这种枝端膨大在液体深层培养条件下或直接伸长为粗菌丝,或由膨大前端缢缩形成杆状菌体,少数枝端膨大形成液囊,内含有染色不均匀的内含物。  相似文献   

19.
未加特殊工艺修饰的膨胀石墨电阻率较高,通过开展膨胀石墨导电改性技术研究,在可膨胀石墨中加入高导电率的改性添加剂来降低膨胀石墨的电阻率,使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为拓展膨胀石墨的应用范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利用固定模概念,研究了分散信息结构下,交迭分解中扩展系统的可镇定性和极点可配置性,以及两个系统间闭环特性的相互关系,得出了可镇定的充要条件是原系统无不稳定的固定模;极点可配置的充要条件是原系统无固定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