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根据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中人际功能的理论框架,以奥巴马"美国的变革"胜选感言为例,主要从语气和情态两个方面进行人际意义分析,透视这种演说的特点及其鼓舞人心的原因,以揭示演讲语篇中的人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梁玭婷  苏桡敏 《科技信息》2010,(8):I0149-I0151
语气是体现交换功能的核心,是人际意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功能语言学中人际功能理论为指导,对罗斯福的“珍珠港事件”全国演说进行小句(clarise)的语气分析,通过定性归纳方法找出语气选择与语篇主题思想之间的联系。说明其在语气方面的意义和信息传达上的语篇特点,从而进一步找出其在体现语篇主题思想上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胡改平  赵鹏 《科技信息》2007,(13):19-20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理论为语篇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批评性语篇分析(CDA)吸收了系统功能语法的理论和方法,认为语言形式可以反映语言的社会功能,并揭示出语言中所蕴含的意识形态。本文根据批评性语篇分析方法中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的理论框架,以布什对伊拉克增兵计划的演讲作为语料,从及物性和情态意义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揭示布什这篇演讲语篇中所蕴藏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4.
主位结构、信息结构对英汉翻译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的实质是意义的转换。语言的意义不是单一的 ,而是有系统的、分层次的。根据韩礼德的功能理论 ,自然语言的语义系统包括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本文从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的角度分析了英汉翻译中语篇意义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评价理论特别关注语篇中的评价性资源.本文系统地对其进行了概括和分类,论述了语篇的人际意义,同时也揭示了该理论对英语阅读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林晓娟 《科技信息》2010,(35):J0239-J0239,J0117
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在人际意义的话语基调上的扩展,它关注语篇中可以协商的各种态度,它的创立为解读新闻语篇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途径。本文即从评价理论的角度解读新闻报道背后的含义,并强调了对新闻报道的评价性阅读。  相似文献   

7.
以韩礼德的功能语法为出发点,利用人际功能理论对"陈冠希道歉信"和"三鹿道歉信"进行语篇对比分析,挖掘出道歉类语篇的若干特点及"陈冠希道歉信"较"三鹿道歉信"成功的原因,探讨道歉信类语篇的人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为意义和情感载体的语篇,是人们理解其社会意义的基础,其情感主要由人际元功能实现。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意义框架下,互动模式和评价机制是人际意义在语篇层面的主要实现手段。人际意义在语篇层面的实现有两大模式,一为分散型模式,即语篇的人际意义隐含性的弥漫于整个语篇中;二为聚合型模式,即人际意义明显的聚合在一起,构成语篇结构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9.
语言所表达的人类社会活动都是有目的性的,人们通过语言相互交往并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文章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基础,从语气系统和人称系统两个方面对建立业务关系类外贸英语信函这种语篇人际意义的实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类语篇中的语气和人称的使用充分体现了语言的人际功能,促进了双方良好业务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对外加状语的研究,语言学界多从句法角度、语法一语用角度、语篇连贯角度方向进行分析,本文试图从人际意义视角对外加状语的语言功能进行新的诠释。作者认为,外加状语的人际意义主要从语气、情态、评价三个方面呈现话语者的认知图式及判断评价,突显话语者的主观态度和社会地位,缩短话语双方的交际距离,促进语言交流和人际沟通。  相似文献   

11.
基于系统功能语法人际元功能的理论,试图分析律师辩论中语言的使用特点及其实现人际元功能的手段。以广州中级人民法院2004年审理的一起涉外敲诈勒索刑事案件的英语法庭辩论为语料,从体现语篇人际意义的情态、评价、语气等三方面举例分析英语法庭辩论中人际意义的实现及对法官判决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马玉夏 《科技信息》2010,(25):I0243-I0244
系统功能语法对语法隐喻的研究始自韩礼德,但是韩礼德对语法隐喻的讨论主要限于概念和人际两方面,对语篇语法隐喻持保留的态度。本文以语法隐喻理论为框架,分析梳理语篇隐喻理论,聚焦英语主位同等结构等五种常见的语篇隐喻体现形式。研究发现,语篇隐喻存在的事实性和理据性足以使其和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共同成为语法隐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法隐喻理论应该包括语篇隐喻。  相似文献   

13.
杨超 《南昌高专学报》2011,26(4):54-55,61
继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之后,Martin创立了以研究语篇人际意义为主的语义分析框架——评价理论。本文试从这一理论视角出发,探讨中国古诗词这一特殊语篇中六种常用修辞手法的意义体现,并且揭示出:在对含有丰富修辞资源的诗词进行语义分析时,需要有针对性地运用不同的评价子系统进行语义评估。  相似文献   

14.
关于《克林顿离职演讲》的人际意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波 《科技信息》2009,(30):127-127
本文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人际功能角度对克林顿的离职演讲语篇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揭示演讲文体的意义及其语言体现。通过克林顿离职演说的分析,它的人际意义侧重在语气、情态、人称等各种手段的体现。演讲语篇人际意义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深刻理解克林顿离职演讲的内容和意义。本论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框架,系统地分析了英语公众演说中人际功能的实现和应用。本研究旨在通过总结人际功能元素的特点,提出一个在人际层面上增强演说力度和提高演说技能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孙美娟 《科技信息》2009,(34):148-149
同传统的词汇隐喻和Lakoff的认知隐喻不同,Halliday的语法隐喻理论侧重从功能的角度来阐述隐喻。他将语法隐喻分为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其中人际隐喻有助于体现人际关系。笔者试图使用人际隐喻理论《哈克贝里·芬历险记》的语篇进行分析,从而揭示语法隐喻理论对文学分析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际连贯的两个不可缺或的必要条件是语篇内人际意义的衔接性和语篇外语域在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上的一致性.新闻标题,作为语篇,是通过语篇外部因素和内部衔接来实现其人际意义连贯的.  相似文献   

17.
韩礼德在其著作《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 Grammar》中明确指出了语言的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1]语言的人际功能是讲话者作为参与者的意义潜势,是语言的参与功能。通过这一功能,讲话者使自己参与到某一情景语境中,表达他的态度和推断,并试图影响别人的态度和行为。此功能还表示与情景有关的角色关系,如提问者与回答者之间的关系等。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从语气、情态和人称等方面对语篇的人际意义进行了研究,如李战子、黄国文、孙东菱等,他们的研究表明语气、情态和人称系统是实现人际意义的最主要方面。基于此观点,本文以诗歌"If by life you were deceived"(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为例,分析探讨了人际功能在诗歌语篇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百度主题图标是百度公司logo在不同时间和场合所使用的具有典型象征意义的图片,它代表了百度公司的文化和形象,一种集语言文字、数字图片、色彩色调和空间分布等各种符号系统于一体的典型多模态语篇。本文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从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分别对不同时期各具代表性的百度主题图标进行研究,促进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语言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从系统功能语法角度分析奥巴马获胜与就职演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善华  李敦之 《科技信息》2009,(28):I0166-I0167
本文对奥巴马的演讲语篇进行功能体裁分析。文章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理论为理论框架,以奥巴马获胜与就职两篇演讲辞为语料对演讲语篇进行了及物性,语气,情态系统以及人称代词的运用等方面的分析,从而揭示语言是如何为意识形态所服务的以及演讲者如何通过语言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的。  相似文献   

20.
视角作为构建语篇的一种意义资源,涉及叙述者的定位、聚焦、心理、观念等,是理解语篇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更高层面制约语篇的衔接与连贯。文中在语篇分析评估循环模式下,讨论视角选择、视角表现、话题与视角;探寻语篇视角中的时间切面、空间切面、心理切面和观念切面如何在语气和情态上得到体现,实现对言语资源的更合理的理解和评价。视角切面研究有助于挖掘视角在语篇人际意义方面的贡献,从而为语篇整体意义研究提供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