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院士”是学术界给予科学家的最高荣誉称号。院士制度最早起源于欧洲,现在已通行全世界。 20世纪初,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急剧变革,大规模留学运动的兴起加速了中西方科学文化交流的进程,“科学”、“科学家”、“科学  相似文献   

2.
中国两年一度的“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九次院士大会于6月23日至27日在京召开。每两年召开一次的“两院”院士大会是中国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界最高学术团体的重要会议。今年在中国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北京奥运会即将开幕、四川等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背景下召开,意义尤为重大。  相似文献   

3.
中国少年科学院是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为深他“中国少年雏鹰行动”,普及科技知识,鼓励同学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培养大家的创新精神与能力而创办的。“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是从6~16岁的少年儿童中评选出来的优秀科技爱好者。“小院士”每两年评选一次,2003年是第三届,全国共有50名同学当选。  相似文献   

4.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6,40(2):363-363
2006年1月17日,由徐至展院士、沈学础院士、陶瑞宝院士等组成的专家组对“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凝聚态物理与光电子技术”进行了验收和评估。专家组听取了物理系关于项目立项、实施、建设成效等总体情况的汇报及各个子项目情况的汇报,学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审查了项目设备验收报告,学校监察审计处审查了项目审计报告。专家组及相关职能部处实地考察了各建设项目建成的基地、实验室、主要的科研装备等,并审查了与项目建设有关的文件资料。  相似文献   

5.
本期发表的《“忧”也风采》一文,报道了工程院院士、上海纺科院副院长孙晋良“忧患”之下出成果的事迹,我们为院士之“忧”叫好。 其一是“忧”能致远。常言说,人无远虑,必有近患。由于孙院士带领下的纺科院当年有此远虑,在高科技领域占领了一席之地,才能在今日结构调整中增强抗击力。这对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的短期行为具有很好的借鉴和反恩作用。 其二是出乎常人意料之外的院士之“忧”,深刻反映了当前市场经济和科研体制的改革力度。改革就是要打破常规,消除人浮于事,端掉大锅饭,使人人肩上有担子,人人眼前有数字,在改革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否则势必贫困  相似文献   

6.
如此之多的人热衷于当院士,可见“院士”这个头衔含金量之高;一些地方不惜成本地挖院士,佐证了“院士”这个头衔含金量之高;增选院士之激烈,更证明了“院士”这个头衔含金量之高。  相似文献   

7.
二院院士有着成功的迷人风采;但是,每个院士的风采却是不相同的。 二院院士,是目前我国学术界终生享有的最高荣誉。照理说,如今已是53岁的工程院院士,现任上海市纺织科学院(以下简称纺科院)副院长孙晋良完全可以无忧地工作生活,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孙院士给人的印象是“忧”的风采。 孙院士的“忧”早可寻溯至80年代早期。 1974年,孙晋良来到纺科院任职。纺科院拥有雄厚的人才和科研实力,加上当时正值纺织业红火走俏之时,“春风得意马蹄急”,完全不用懂“愁是啥滋味”,但是,孙晋良心头却偏偏萌  相似文献   

8.
薛小亭 《华东科技》2005,(11):40-41
上海院士圆桌会议11月15日下午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院士们将“自主创新”化为一个个生动案例,令人信服的数据,其中穿插富有哲理的理性思考,畅谈各自想法。会议上,院士们妙语连珠,网民提问踊跃大胆,互动积极热烈,“自主创新”首次成为“雅俗共议”的热门话题。创新来自民族自主品牌中国工程院院士、汽车工程专家郭孔辉教授认为,未来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进程究竟要走一条什么路,答案很清晰,必须坚持搞自主品牌,“一定要学会自己走路。早干就早会干,多干几次就会干好,总不干就永远不会干!”  相似文献   

9.
由兰州大学刘中立教授主持,南开大学程津培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蒋锡夔院士、中国科学院理化研究所佟振合院士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有成院士共同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点项目“拟生物体系的物理有机和自由基化学”的研究成果,最近荣获200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该项目利用物理有机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与生命体系相关的化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研究内  相似文献   

10.
9月22日下午,“中国百名院士沈阳行”暨第四届沈阳科学技术年会沈阳高饺环境论坛在我校隆重举行。沈阳市科协主席、沈阳市环境科学学会会长、沈阳大学校长孙铁珩院士代表我校向到会的市科协领导以及市内各高校的专家学者致欢迎词。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化学工程与技术研究院院长金涌院士作了题为“以工程科技创新推进循环经济建设”主题学术报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1994年10月6~9日,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聘请19位专家学者组织了对北京理工大学“211工程”的部门预审工作。参加预审的专家成员有:母国光(中科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专家组组长)、郭桂蓉(国防科技大学校长、专家组副组长)、陈能宽(中科院院士)、李鸿志(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校长、专家组副组长)、黄树槐(华中理工大学教授)、叶培大(中科院院士)、谢光选(中科院院士)、雷天觉(中科院院士)、李衍达(中科院院士)、吴承康(中科院院士)、侯洵(中科院院士、西安光机所所长)、杨辅忠(兵总司212所研究员)、  相似文献   

12.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副院长谢剑平,自2011年12月8日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后,其研究内容——香烟“降焦减害”,立即遭到多方质疑,继而引发控烟人士和专家声讨,要求撤销其院士称号.1年多过去,“烟草院士”事件虽然数次成为舆论焦点,但因涉事各方立场不同,到目前为止还陷在僵持状态,没有结果.  相似文献   

13.
《今日科技》2012,(2):36-36
近日,南京市组织在宁院士与“南京321计划”人才联谊会,活动现场,38何院士受聘担任首批“南京321汁划”创新创业导师,聘期3年,他们将通过一对一或组团方式,和“南京321计划”人才‘结成“师徒”,实现创新创业活动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4.
5月31日,市委副书记孙志刚在市一院向前来开展该院“院士门诊”的戴尅戎院士颁发了证书,正式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九院骨科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戴尅戎教授为合肥卫生技术顾问。这也是合肥市首次聘请院士担任卫生技术顾问。此举不仅将对我市卫生事业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也创新了合肥与上海技术合作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15.
由中科院主办,科技部等16个部委合办的“数字地球国际会议”将于11月29日至12月2日在北京召开。就此,针对“数字地球”的一些问题,中国科学院陈运泰院士和陈述彭院士发表下述观点。 陈述彭院士说,当我们通过卫星、飞机、气球、地面测绘、地球化学或地球物理等观测手段获得地球的大量数据,用计算机把它们同应用模型结合起来,在计算机网络系统里把真实的地球重现出来,形成一个巨系统时,它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将使人类能够更有效地管理地球,甚至人类本身!这样一个巨系统,就是“数字地球”。  相似文献   

16.
为了培养和汇聚一批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并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学科水平的提升,郭柏灵院士成为我校第一位“双聘院士”.郭院士195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现为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郭院士在国内外重要数学杂志上发表论文240余篇、专著7部,  相似文献   

17.
<正>2月12日,著名导弹和火箭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科院资深院士任新民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102岁。任新民院士曾领导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目前,23名“两弹一星”功臣中,已有18  相似文献   

18.
《合肥科技》2008,(1):15-15
日前,记者从中科大获悉,由547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出的2007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在京揭晓.中科大潘建伟教授的科研团队成果“实现六光子薛定谔猫态”榜上有名。这是该校成果连续第五年入选年度“十大科技进展”.也是潘建伟团队的研究成果最近五年内第四次入选“十大科技进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学术领域的最高荣誉,两院院士在中国享有较高学术地位和社会地位,当选院士意味着科研人员的学术成绩和社会贡献获得高度认可,因此每两年一届的院士增选都是科技界大事。  相似文献   

20.
2006年度“中国计算机学会王选奖”于10月15日在北京揭晓,颁奖晚宴于10月26日在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举行。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胡伟武等研制的“龙芯2号增强型高性能通用处理器”、清华大学吴建平等研制的“IPv6核心路由器”获一等奖,铁道科学研究院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朱建生等研制的“中国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V5.0”获二等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李国杰,王选院士夫人、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教授陈堃銶向获奖代表颁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