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火灾后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大幅降低,特别是在消防射水扑救后其性能恶化更为显著.对添加了矿粉和粉煤灰的强度等级为C35的商品混凝土试件加热(300℃,400℃,600℃,800℃)后,分别进行自然冷却和水冷却处理,观测分析其理化特性的变化规律.在常温自然环境下将试件静置2周以上,然后对试件分别进行单轴抗压试验和弹性模量试验.研究表明冷却方式和加热温度对混凝土材料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压缩破坏模式等力学性能影响显著.在总结试验规律的基础上,构建考虑温度及冷却方式影响的非线性弹性本构方程,采用微分演化算法辨识出本构方程中的特征参数,所得计算曲线与试验曲线的一致性很好,验证了本构方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对掺聚丙烯纤维的高强混凝土立方体试块进行了高温后残余抗压强度试验研究,分析了高温对高强混凝土残余抗压强度的影响,以及不同掺量和长度的聚丙烯纤维对高温后聚丙烯纤维高强混凝土残余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掺量和长度下,聚丙烯纤维既可抑制高强混凝土高温爆裂,又可明显提高高强混凝土的残余抗压强度,有利于改善高强混凝土的高温韧性。  相似文献   

3.
混凝土振动时间以2分钟为宜。混凝土的强度.随着水灰比的增大而降低,随着温度增高、湿度增大而增大,随着龄期的增长而增大。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温度对含碳纤维水泥水化及其强度的影响,首先将制备好的含碳纤维水泥净浆倒入40mm×40mm×40mm立方体模具中,振密实后分别放入低温(10℃),常温(25℃),高温(100℃)环境下养护至规定龄期(3,7,28d),通过XRD和SEM研究水泥水化过程,对比分析在不同养护温度条件下含碳纤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养护温度的增加,C-S-H凝胶和C-H的形成速率增加,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提高养护温度,可加速含碳纤维混凝土水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对稻壳浸泡除糖,试验研究其掺量和粒径对C40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混凝土中添加稻壳粉后混凝土抗压强度明显降低,且混凝土抗压强度的降低随稻壳掺量的增加大致呈线性变化规律;稻壳粒径大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有影响,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稻壳掺量3%,粒径3.15 mm时可制备出C30混凝土.  相似文献   

6.
通过室内试验,对比研究了磷渣掺量和细度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磷渣的掺入降低了混凝土的早期强度,且掺量越大,降低的幅度也越大;当掺量控制在50%以内时,磷渣混凝土的后期强度超过了基准样;随着磷渣比表面积的增加,试件的强度提高,且越到后龄期提高的幅度越明显。  相似文献   

7.
段晖  赵军  李政文  张凯祥 《河南科学》2004,22(6):809-811
通过试验,对掺加不同掺量聚乙酸乙烯酯(PVAC)的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普通混凝土,PVAC聚合物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有较大提高,聚合物乳液存在一个最佳的掺量范围,此数值大致在10%左右。同时,还研究了养护龄期对聚合物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不同时间高温后混凝土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针对建筑物火灾的增多,对经历不同高温时间后建筑结构的鉴定日趋重要,通过大量试验,模拟火灾现场,对两种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材料在不同温度条伴下(23、100、300、500、700℃)。采用不同加热时间后(1、2、3h),测量其抗压强度及弹性模量的变化,分析了混凝土随加热时间及加热温度改变的性能机理和一般规律,为火灾后建筑物的鉴定、补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粉煤灰混凝土试块进行的试验,探讨了粉煤灰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渗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国内对于铁尾矿砂混凝土的研究越来越多,但铁尾矿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研究处于初始阶段.本试验利用铁尾矿砂完全取代天然砂,利用矿物掺合料等手段对铁矿尾砂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优化,研究铁尾矿砂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其二者的比值在0.8 ~0.9之间.  相似文献   

11.
温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混凝土材料的宏观和微观结构的组成,研究了混凝土的宏观强度特性,揭示了混凝土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其孔隙率.水灰比决定了混凝土的孔隙率和强度.环境温度升高加快水泥水化反应速率和水分蒸发速率,对混凝土的早、后期强度产生影响.介绍了温度效应的几种理论:(a)孔隙系统分布理论;(b)SO3最优量理论;(c)内部开裂理论;(d)凝胶体的非均质性理论.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升高加快了混凝土早期强度的发展,而降低了其后期强度.  相似文献   

12.
早期受冻温度对负温混凝土微观结构与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负温给混凝土结构带来的内部损伤,采用压汞法测孔、扫描电镜微观形貌观察等实验手段,研究在不同温度早期受冻混凝土的孔径分布和微观结构及其抗压强度随龄期发展变化情况,探讨不同冻结温度下负温混凝土微观结构与宏观力学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早期养护温度越低,水泥石初始结构越疏松,<20 nm的凝胶孔含量明显降低,混凝土抗压强度较低;转入标准养护后,负温混凝土孔径趋于细化,抗压强度得以迅速增长,-5℃受冻的混凝土,转标准养护28 d后>200 nm孔含量几乎与标准养护28 d混凝土相当,抗压强度亦接近。但-10℃和-15℃受冻的两组混凝土中大孔含量仍略高于标准养护混凝土,抗压强度相对略低。  相似文献   

13.
高温后双轴压混凝土强度和变形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大型混凝土静、动三轴试验系统,对常温20℃及200~600℃高温后的混凝土进行了5种比例加载路径的双轴压试验,测得了混凝土的强度及应变,发现高温后双轴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及应变值比单轴压状态时高.根据试验结果,系统地探讨了高温后混凝土在不同比例加载下的双轴受压强度和变形等力学性能,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同时考虑温度与应力比的高温后混凝土双轴压的强度破坏准则.这些结论为烟囱、核反应堆安全壳、火灾后的建筑物等处于双轴压组合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高温后方钢管高强混凝土短柱的受力性能,以温度及混凝土强度为变化参数,设计了15个试件进行高温后的静力加载试验,观察了高温后试件的外观变化和破坏形态,分析了其荷载—轴向位移曲线,研究了各个参数对高温后方钢管高强混凝土短柱的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引入材料强度折减系数后已有规范对构件承载力计算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后方钢管高强混凝土轴压短柱破坏模式为剪切破坏和腰鼓破坏两种,温度低时倾向于发生剪切破坏,温度较高时易发生腰鼓破坏;温度在400℃以下时试件的承载力和轴压刚度变化不大,超过400℃时承载力和轴压刚度迅速降低,温度从常温升至200℃、400℃、600℃、800℃时,试件承载力分别为常温试件的101%、105%、76%、54%,其轴压刚度分别为常温试件的97%、96%、62%、51%;极限承载力随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而增大,混凝土等级从C60提高至C70及C80时,平均极限承载力分别提高7%和12%。延性系数随温度的升高经历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过程,温度为400℃时延性系为常温试件的92%,800℃时为123%,混凝土强度对试件的延性系数影响并无明显规律。引入折减系数后我国规程DBJ 13-51-2003及日本规程AIJ(1997)的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不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分别进行了12个拔出试验和18个推出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当保护层厚度较小时,无论是拔出试件还是推出试件,均发生劈裂破坏;当保护层厚度较大时,推出试件钢筋被缓缓推出,混凝土没有开裂;增加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既可以提高钢筋的受拉粘结强度,也可以提高钢筋的受压粘结强度;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在一定限值范围内对钢筋受拉粘结强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利用Instron1342型材料试验机以及SHPB冲击加载装置,通过二次破坏性侧压加载,测试聚晶金刚石复合片(Polycrystalline diamond compacts,PDC)试样损伤前后的侧压强度。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加载速率可以提高PDC的侧压强度,而增加PCD厚度则使PDC抗侧压能力降低;另一方面,加载速率越高,PCD层越厚,由冲击载荷引起的PDC内部损伤就越严重,前、后2次加载测得的PDC抗侧压强度差异就越大。  相似文献   

17.
高强混凝土受火后抗渗透性能衰减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高温后混凝土材料的残余耐久性进行评价,研究了高强混凝土高温后渗透性能的变化.采用氯离子渗透系数、湿迁移渗透系数与空气渗透系数研究了氯离子、水与空气3种不同介质在受高温后混凝土中的传输行为,以及温度、强度等级、骨料种类对HSC高温后渗透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种渗透系数都能很好地反映高强混凝土高温后渗透性变化;混凝土的受火温度升高,渗透系数增加;受相同温度作用后,高强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具有较低的渗透系数,高强混凝土高温后抗渗性衰减程度大于普通混凝土;以石灰岩为粗骨料的高强混凝土抗渗透性能优于玄武岩为粗骨料的高强混凝土.结合混凝土高温后抗压强度与渗透性能的变化对高温后混凝土材料的残余耐久性做出恰当评价.  相似文献   

18.
To test the influence of binder strength, porous concretes with 4 binder strengths between 30.0-135.0 MPa and 5 void ratios between 15%-35% were tes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for the same aggregate, the rates of strength reduction due to the increases in void ratio were the same for binders with different strengths.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aggregate size, 3 single size aggregates with nominal sizes of 5.0, 13.0 and 20.0 mm (Nos. 7, 6 and 5 according to JIS A 5001) were used to make porous concrete. The strengths of porous concrete are found to be dependent on aggregate size. The rate of strength reduction of porous concrete with small aggregate size is found to be higher than that with larger aggregate size. At the same void ratio, the strength of porous concrete with large aggregate is larger than that with small aggregate. The general equations for porous concrete are related to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void ratio for different binder strengths and aggregate sizes.  相似文献   

19.
混凝土高温后进行粘结劈拉强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研究混凝土结构建筑物在高温(火灾)损伤后进行混凝土粘结修补的粘结性能,对经历高温混凝土与新混凝土的粘结试件进行了劈拉强度试验。温度从常温到900℃分为9个温度段,采用空气中自然冷却和喷水冷却两种降温方式,考虑了新混凝土强度和界面剂的影响,系统地研究了各种参数对新老混凝土粘结性能的影响规律,指出高温后粘结机理主要是由老混凝土的损伤程度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