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探讨琼东南盆地陵水凹陷2号断裂带北部S2井区物源特征。通过搜集整理凹陷及周缘的6口井21个储层样品,利用岩石矿物学、重矿物分析、地球化学特征开展物源性质、母岩风化、成熟度分析,结合构造特征开展油气成藏特征分析。结果表明:S2井区物源主要来自海南岛西部,东北部物源对该区影响范围有限,具明显混源特征;沉积过程为石英质母岩经强烈风化、搬运再沉淀作用,砂岩成熟度中等,其重力流影响范围有限,只对凹陷东部沉积起到一定控制作用。S2井区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前景,主要以断块圈闭、岩性圈闭和地层圈闭为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2.
综合岩石学特征、砂岩碎屑组分特征、重矿物组合特征和锆石U-Pb年代学特征, 探讨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新近系沙湾组沙一段的沉积特征和物源演化过程。结果表明, 车排子凸起存在南北双物源体系, 沙一段以粗碎屑沉积为主。在一砂组沉积阶段, 扎依尔山为北部物源区, 发育小规模扇三角洲沉积; 中天山及北天山造山带为南部物源区, 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在二砂组沉积阶段, 中天山供给减弱, 北天山供给加强, 盆地水体加深, 南部辫状河三角洲前端分布小型滨浅湖滩坝。南部物源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受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影响, 天山在新生代中新世中期经历强烈的挤压和抬升过程, 造成北天山隆升, 为车排子凸起提供物源。  相似文献   

3.
沉积物中碎屑组分与重矿物的分布受物源区母岩性质、构造抬升与剥蚀作用及古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通过研究渤海湾盆地辽西凹陷沙河街组断陷湖盆内部低凸起带物源区特征,及其对凹陷内部沉积体系的影响,依据砂岩碎屑组分及重矿物聚类分析识别母岩类型、颗粒表面结构分析推测搬运距离、稳定系数分析判定物源方向的研究思路,综合分析研究区内碎屑组分及重矿物数据的统计特征,认为母岩类型主要为岩浆岩和少量变质岩,分别对应于西部燕山隆起主物源、东部辽西低凸起南部隆起区次物源和北部隆起区弱物源。西部物源主要控制辽西凹陷的缓坡区沉积,东部物源的影响范围局限在辽西低凸起的陡坡带,北部物源对区内沉积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4.
为了厘清鄂尔多斯盆地环县—正宁地区长9油层组物源方向,利用重矿物特征、砂岩碎屑成分特征、石英颗粒阴极发光特征、全岩及黏土矿物组成以及砂岩粒度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进行物源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9油层组沉积期的物源供给主要为西部和西南部两大物源区,西部物源供给路线较近,主要影响环县周边地区,西南物源供给路线较远,影响峡口—长武—宁县—合水地区,华池附近可能受到西部和西南部两支物源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耿湾史家湾地区长6时期物源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查明鄂尔多斯盆地西部耿湾-史家湾地区延长组长6时期物源状况,揭示该地区沉积体系的分布格局,文章通过常规矿物成分、重矿物、岩屑、地球化学特征和地震剖面等多种研究方法,对耿湾地区的物源及源区母岩性质等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主要受到3个方向物源控制,即东北、北西和西南部,其中东北物源是控制区内沉积的最主要物源。古物源与沉积体系空间配置关系良好,并从根本上决定了长6时期的沉积体系分布格局以及砂体展布方向。  相似文献   

6.
由低位储集体构成的岩性-地层圈闭是琼东南盆地油气圈闭的重要类型和主要后备。琼东南盆地主要发育盆底扇、斜坡扇、低位楔等低位体,它们与下切谷一起构成低位体系域特征的谷-扇沉积体系。深入地分析了琼东南盆地低位储集体的控制因素:(1) 古构造背景;(2) 物源条件(物源区岩性、陆架岩性、陆架宽窄以及古河道搬运距离和能力等);(3) 沉积环境和后期成岩作用;(4) 异常地层压力的分布。综合评价指出盆地西部和东部断裂交叉断角部位的陵水组低位体为较有利勘探目标,而北部隆起带及其南部紧邻富生烃凹陷地区S60、S50、S40界面上的低位体为最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7.
利用地震资料对尼日尔三角洲与琼东南盆地陆坡深水区的地貌特征及沉积样式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缺少大套塑性泥岩层和物源供给相对较弱是琼东南盆地陆坡区未形成大量重力逆冲褶皱的主要原因;两地区构造和沉积特征的差异决定了两者勘探目标不同,尼日尔三角洲陆坡深水区应以构造或构造岩性复合圈闭为主,而琼东南盆地陆坡深水区应以隐蔽性圈闭勘探为主;陆坡沉积层序演化模式以低位体系域和水进—高位体系域为特征,该模式为深水油气勘探寻找储层及储盖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成果对深水油气勘探的储层预测及储盖组合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松辽盆地北部上白垩统嫩江组二 、三段物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岩芯观察描述以及分析化验资料的综合分析, 从岩石矿物成分、砂体平面展布、重矿物组合以及锆石-电气石-金红石指数(ZTR 指数) 、泥岩颜色区域分布等方面对物源方向进行了判断。综合分析表明: 松辽盆地北部嫩江组二、三段沉积时期物源随时间变化有所变化, 但变化不大。嫩江组二段沉积时期物源主要来自东方; 嫩江组三段沉积时期物源除东部来的物源外, 东北部物源对盆地北部物源体系也参与贡献, 物源的变化可能是由于嫩二段晚期盆地北部地层隆起。松辽盆地北部在嫩江组二、三段时期主要存在着 3 个方向的物源: 东北、东部以及西部物源。嫩江组二、三段沉积时期, 东部物源为主要物源, 在嫩江组三段沉积的中后期, 东北向物源出现并与东部物源共同起主导作用。西部物源在嫩江组三段沉积的中晚期出现, 影响范围小。  相似文献   

9.
为了查明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9—长8油层组沉积体系的分布格局,利用砂岩岩石学特征,轻、重矿物组合特征,砂分散体系制图,沉积构造特征等对研究区物源方向、母岩类型及沉积微相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体受到东北物源的影响,但长8段研究区西部小范围受到西北物源影响,2个方向的物源在王盘山以东地区发生了交汇.其母岩为盆地北部阴山、大青山的变质岩、花岗岩以及阿拉善古陆的变质岩.胡尖山地区长9—长8油层组发育曲流河三角洲相沉积,北部为三角洲平原亚相,向南过渡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可以识别出北东-南西向安边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及北西向盐池-定边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下石盒子组新天然气区带的相继发现,使得全盆地基础上的母岩特征及物源进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古水流方向、轻重矿物组成、分布特征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周缘基岩矿物组成对比,探讨盆地盒8段的物源问题。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盒8段沉积物主要由北、南部2大物源区供给,以吴旗-子长一带为中心区域属于汇水区;北部物源根据其矿物组成及古流水方向可细分为北北东、北北西及北3个方向,物源范围较大,延伸至定边-子长一带;南部物源矿物主要重矿物成分基本相同,根据其微量矿物含量可将其分为南南东、南南西及南3个方向,其影响范围仅局限于吴旗-延安以南;盆地中部定边-延安一带受多个物源影响,形成汇水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