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NASA的火星梦     
正以前的科幻电影描述的是几十年或几百年后的故事,但现在的科幻电影仿佛说的就是几年后的现实。《火星救援》讲述了一个如同"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美国宇航员马克·沃特尼由于一场沙尘暴和他的团队失去了联系,孤身一人留在火星,最后想方设法终于回到了地球。影片以科学知识为轴,以火星为支点,以好莱坞为笔,画下了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圆。  相似文献   

2.
2004年8月26日,英国《卫报》曾公布一项调查报告,对60位科学家进行了调查,排列出一个"科学家最喜爱的科幻电影"排行榜.在囊括了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直至90年代的10部科幻电影当中,最早问世的一部是1951年20世纪福克斯公司出品的《地球停转之日》(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现在看来,这部早年的科幻片特技似乎惨不忍睹,但其主题思想却具有极为强烈的现实意义.所以在半个多世纪之后,20世纪福克斯公司又重新翻拍了这部经典科幻影片—— 《地球停转之日》(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2008)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西部开发和旅游业发展,许多学人纷纷以亲身经历著书写文,揭开了云南边陲地区神秘的面纱,而我们读吴中伦的《云南植物考察日记》(中国林业出版社),犹如读《徐霞客游记》中最精彩最翔实的“滇游日记”, 仿佛时光倒流,又回到20世纪30 年代那个特殊的岁月。吴老是中国著名林学家、森林生态和森林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他出身贫苦,靠自学成才, 后来赴美留学,获耶鲁大学硕士学位和杜克大学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4.
从经典的《星球大战》到《钢铁侠》,立体全息影像在很多科幻电影中以特效的形式呈现给观众.影片中的人物可以跟在空气中形成的三维影像进行交流互动,不仅带来了震撼的视觉效果,也引发了人们对未来技术的憧憬.那么电影当中的这种技术距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到底有多远呢? 全息摄影的奥秘 全息,顾名思义指自然界的人或物的散射或发射光的全部信息(包括光波的振幅和相位信息).全息摄影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三维成像技术,普通摄影只能记录光某个方向的强度(或振幅)信息,而全息摄影利用了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不仅能够记录光的强度,还能记录光从哪里发出,朝哪个方向发射的信息(即相位信息).  相似文献   

5.
偶语 《科学之友》2005,(3):86-86
卡夫卡的《美国》留给我的印象太深刻。面对未知的前途,卡尔是积极的,但他根本没有察觉到自己不过是从一只笼子奔向另一只笼子,就像我面前墙壁上的钟,毫无意义地从起点到终点,仍然回到起点。荒诞,仅是事物的一件外套。它不再是表演,它已经逐渐演变成每个人严肃的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科幻作家叶永烈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梁晓声曾将他的《小灵通漫游未来》改编成电影剧本,但剧本交到导演谢添手里后,谢导看着“飘行车”一节颇为发愁——按照当时中国电影的特技水平,是不可能拍出这种“飘行车”的。以至于后来叶先生在科幻电影《第五元素》中看到用电脑技术拍出的“飘行车”时还大发感慨。但是,即便是在当年特技简陋和资金匮乏的情况下,中国还是拍出了一部科幻电影,这就是根据童恩正同名科幻小说改编的《珊瑚岛上的死光》。《珊瑚岛上的死光》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国外的华裔科学家赵…  相似文献   

7.
1.《贝格尔号航行日记》(1845年) 2.《物种起源》(1859年)——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 作为笔调轻松、文笔优美、诙谐有趣的自然历史书籍之一,《贝格尔号航行日记》记述了查尔斯·达尔文于1831年至1836年问经南美洲、加拉帕戈斯群岛、澳洲重返英格兰的旅程,此次旅行加深了他对生物学的理解,丰富和发展了他的进化论观点。在达尔文的笔下,他的那些冒险经历,诸如火地岛遭遇‘野人’、在巴塔哥尼亚偶食生禽,以及试图骑上晃晃悠悠的巴塔哥尼亚乌龟的努力都一一生动地跃然纸上,描绘得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8.
《异形》、《第五元素》、《电子世界争霸战》……在这些名声大噪的科幻电影中,奇形怪状的外星人与充满现代感的未来世界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提起这些电影,就不得不提到他们的美术设计——墨必斯。除了参与各式各样的科幻电影,墨必斯的主要工作是绘制漫画。他是一位来自法国的著名漫画家。  相似文献   

9.
三毛 《科学24小时》2010,(10):35-35
随着科幻电影的大热,越来越多的科幻电影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今天给大家介绍一部经典的科幻电影《机器管家》。它是哥伦比亚公司联合美国试金石公司于1999年出品,并在当年12月13号上映的。  相似文献   

10.
2019年的追杀     
最近,在一项由顶尖科学家参与投票的最佳科幻影片评选中.经典作品《银翼杀手》(Blade Runner:1982)以最高票数当选第一。这一投票是由英国《卫报》发起的.参与者是60位世界一流的科学家。 《银翼杀手》讲述了2019年发生在洛杉矶的一场追杀故事.已经退休警探受命追查一批被通缉的克隆人:主人公的饰演者是大名鼎鼎的哈里森·福特。 整个影片的基调都充满了阴郁和灰暗.这似乎是西方科幻对未来描述的一种惯例.我们在观赏《发条橙》、《少数派报告》之类的影片时也会发现类似的场景。因为许多未  相似文献   

11.
自2006年9月15日,电影《夜宴》在全国正式“开席”以来,就被炒得沸沸扬扬,褒贬不一。据称电影《夜宴》就是以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为蓝本创作而来的,那么,《韩熙载夜宴图》究竟是一幅什么样的画呢?《韩熙载夜宴图》与张大千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书画珍宝中,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是不可多得的名画之一。提起《韩熙载夜宴图》,就不能不提一下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正是由于张大千的缘故,《韩熙载夜宴图》才能最终回到祖国的怀抱。事情还得从1933年的盛夏说起,在山温水润的苏州,一位军官请张大千去鉴赏一幅古画。古色凝重的画轴徐徐展…  相似文献   

12.
《科学之友》2015,(2):26-27
<正>栩栩如生的小狗、令人馋涎欲滴的寿桃、生动逼真的《西厢记》、气势恢宏的《清明上河图》……一件件精美绝伦的刺绣作品,把人们带入了一个充满遐想、无比美好的指尖世界,这就是近年来国内异军突起的"晋绣坊"的作品。晋绣是我国黄河流域深扎在民间的一种古老传统工艺,绣法主要为牵绣,立体感强,整体饱满、厚重,以宫廷绣品鞋垫、虎头葫芦为代表作,在晋中一代流传有1 700多年之久,极具山西地方特色。然而,一直以来,它"养在深闺人未识",声名和影响远不及"四大名绣"。  相似文献   

13.
《科学24小时》2011,(9):52-52
它看上去颇似科幻电影《星球大战》中机器人C·3PO的解体版,但这款机器人并非科幻虚构,它是最新科学成果,而且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机器人。它不仅拥有“骨骼和肌肉”,甚至还有能够认识并纠正错误的“大脑组织”。  相似文献   

14.
爱虎的故事     
今年农历是虎年,读过《水浒传》的,都知道有个打虎的武松,他为过往的商客除虎害,算是做了一件有益的事。现在,老虎要保护,你想稀奇不稀奇。  相似文献   

15.
在《京都议定书》走出了试探性的第一步以来,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期间,世界各国正在把眼光放在未来几十年的全球经济调整以及锁定大幅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上。而去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是世界各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吸引了数百名科学家。为此,《自然》杂志记者杰夫.托尔夫森(Jeff Tollefson)对其中的一些科学家进行了采访,了解到他们对这次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一些希望和期盼。  相似文献   

16.
<正>在科幻电影《终结者2》中,来自未来的魔鬼机器人由变形液态金属构成,可谓刀枪不入,水火不侵。尽管当前建造这样的机器人仍不可能,但是澳大利亚科学家已经朝这一目标迈进了一小步——他们最近研制了一种金属液滴。这项最新技术可以用于制造自我恢复液体金属线路。如  相似文献   

17.
接触未来     
聪明的小女孩艾莉在父亲的影响下,不但喜欢眺望星空,而且爱好短波无线电技术,寻找来自其他地方的声音。这就是科幻影片《接触》 (Contact)的开头。随着父亲的去世,艾莉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爱好当中。长大之后的艾莉已不满足于与地球上的人进行联系,还试图接收来自  相似文献   

18.
<正>从《头号玩家》看VR热科幻电影一直抓人眼球,其中深受青少年喜爱的当属《头号玩家》了。这部根据美国恩斯特·克莱恩的同名科幻小说改编的科幻电影大片,在2018年火遍全球,掀起了一股“VR热”的浪潮。《头号玩家》的故事背景发生在2045年。由于环境污染、战争、经济危机等因素,导致现实世界动荡不  相似文献   

19.
张剑 《科学》2015,(2):2-5,69
百年前,《科学》诞生之际,正值欧战爆发。创办《科学》的留美学生,发刊"战争号",论述科学与战争的关系,他们的视野宽泛,最终目标依然在于"科学救国"。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立即成为举世瞩目的大事,自然也成为中国留美学生学业之外的焦点。战争爆发仅仅几日之后的8月5日,胡适日记即有《记欧洲大战祸》的记载。此时正筹备创刊的《科学》,作为当日留学生创办的重要刊物,对一战也非常关注,特别是这次大战广泛运用了各种新兴的科学技术,在大  相似文献   

20.
近期的一些科幻电影引起了市场的关注,它们所拍摄的场景令人震憾。比如《2012》、《月陨天劫》等。在这些科幻电影中,很多场景都联系着物理中的规律,只是不知道导演是不是合理地用电影来叙述这些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