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吴海燕 《科技信息》2011,(8):I0274-I0275
现代陶艺在形体造型空间的表现形式上有了比传统陶艺更为丰富的拓展,提升了现代陶艺空间的审美体验,传递着现代审美的心声,较传统陶艺承载了更多的内容和审美元素。本文从现代陶艺和传统陶艺空间的审美比较出发,分析了现代陶艺器型内空间的审美转换和对器型"开口"方式的处理的不同。现代陶艺在造型表现语言上应更加成熟与多样化。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山水画现代发展中,图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山水画图式作为心灵的外显,是彰显个性的载体。本文分别选取中国现代山水画家男性、女性代表就其图式应用进行研究,简要分析中国现代山水画的“图式个性化”重要现象及特点,进一步引发有关中国山水画现代发展和自身创作实践的现实思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山水画自隋唐从人物画中逐步脱胎而成为一个独立画种以来,一直在创新。中国现代山水画的发展创新要继承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精神内涵,走一条借古开今之路,要"外师造化,中得心凉",使之既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具时代精神和个人特色的风格。景德镇的山水画源远流长,山水瓷画与传统山水国画,可以说只是在材质上有所区别,绘画技法、审美取向都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4.
自境界上言,诗上即有礼、乐,礼与乐也相互融摄。诗"兴"处自然之情即有礼之"立"、乐之"成"。这在语源学、训诂学上亦可得一印证。但只说诗礼乐乃一事,于工夫上却不免失之笼统。自然之情的展现是"立于礼"的过程,人能近取譬而于日用常行间尽伦、敬事,方可展现自身"是他"的可能性。这根本性的人我之"和",是上至源头通于诗情善乐的"兴"、下至日用伦常间达于成"人"践德之"难"的枢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象征的文化心灵演进具有日用伦常间的超越意义。  相似文献   

5.
"游"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审美形态之一,它是中国古代学人对于人的存在的诗性之思的结晶,这种"游"的精神实质与中国传统体育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中国传统体育从身体与精神两个层面极大地发挥了中国古典美学中"游"的美学精神,对现代体育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80年代流行音乐的审美特性,无论是由港台传入的歌风,还是内地自创作的作品,主要表现出柔美风情、壮美抒情、慷慨苍劲、悔恨悲情、大爱情怀等美感特征。其中,从审美品格看,壮美抒情、慷慨苍劲和大爱情怀之美感特征更显高格,值得推崇,柔美风情似乎是心灵的甘露,而悔恨悲情,则有明显的局限性。从更深层的意蕴看,"人文的回归与现实的感怀"是该时期总体审美特征,并以"爱"为根情。总体上,该时期流行音乐的审美特征反映了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时代。  相似文献   

7.
"情"、"味"、"境"是最能体现中国抒情传统文学旨要的核心概念,也是王文生对古典传统研究自始至终所执着追寻与探视的人生审美理想。《中国美学史:情味论的历史发展》是王先生继《论情境》后推出的力作。其最为新颖之处无疑是"以情味之线,牵美学之史"。他从中西文化语境纵观中国传统抒情文学并逗引出"情味论",并对"情味论的历史发展"作了交互式的潜在整合、梳理和大胆果敢的纠评与言说,给人以深刻的启悟。  相似文献   

8.
中国山水画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不平常的阶段,在现代艺术发展的今天,究意如何发扬中国山水画这一古老的画种,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着重论述了在山水画中教学中临摹教学与传授传统技法的必然关系。临摹教学作为中国山水画教学的基本手段是不可替代的。指出了临摹教学与弘扬和发展中国山水画之密切关系,它是学习、掌握山水画基本知识的必由之路。由此而涉及到中国山水画的继承与创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圆满之趣"是元代戏剧在剧尾处理上呈现出的一道极为普遍的文化景观。其审美生成是我们民族传统审美意向的外化,是创作主体和消费主体审美意向无限趋同的结果。一方面,它是创作主体在"自娱"和"娱人"取向下审美意向行为的主观呈现;另一方面,它还是消费主体在市民口味消费期待下审美意向行为的一种潜在诉求。元代戏剧"圆满之趣"的呈现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审美情趣的一次重大转型,极具民族特色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人的心灵是知、情、意的统一,是理智感、审美感、道德感的统一。结合作者的数学教学,阐明了在数学教学中要加强美学的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  相似文献   

11.
李敏 《科技信息》2010,(34):192-193
"空虚"与"末日"是艾略特《空心人》中两个鲜明的主题。空虚这一主题,一方面体现在空心人灵魂的空白与信仰的缺失,另一方面体现在他们生活中缺乏激情与动机,丧失了行动之力。在艾略特眼中,现代空心人身上这种彻头彻尾的"空虚"正昭示着西方文明的衰落与瓦解,是一种文明末日来临的表征。而这种末日意识的产生同艾略特本人的宗教思想、同整个西方的宗教传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民间艺术是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行审美风尚、审美创造的形象载体,具有实用与审美的双重特点。我国的现代艺术设计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生长和发展起来的,必然要与整个文化系统发生关系,民间艺术凝聚着民族文化的精华,既是文化的流,又是文化的源,现代艺术设计如果因为追求现代化、国际化风格,割舍抛弃掉民族文化传统,就会失去心理之源,成为无根之木。现代艺术设计应该体现民族文化内涵,从民间艺术中汲取营养,发掘民间艺术中"美的元素",融合现代设计手法,塑造具有民族文化风格和时代特征的现代艺术设计。  相似文献   

13.
中国山水画独特的散点透视体现了华夏民族自由的视觉空间和精神空间,同时也传达着画家对宇宙自然的无限感悟,追求与道冥合的“天人合一”式的永恒探索精神。中国绘画作为一个与西方绘画相独立的完整体系,有着自己的审美角度,审美标准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李磊  王相生 《科技资讯》2013,(1):235-235
吴冠中(1919—2010),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吴冠中终生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及中国画现代化之探索,坚韧不拔地实践着"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创作理念,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他执著地守望着"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心底"的真切情感,表达了民族和大众的审美需求,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品格。吴冠中风景油画紧密的与中国传统绘画融合在一起,在发扬传统与运用现代手法过程中走出一条独具魅力的油画之路。  相似文献   

15.
"同谷"是个历史地理概念,史载其存续于西魏至明初的七八百年间;杜甫"同谷诗"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同谷唐宋评杜诗碑的诗学价值在于:开阔了人们认识杜诗的视野,增加了后世对杜甫同谷诗的审美体验,人们依此可以感受到自江西诗派以来,杜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从宏观到微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陈玉霞 《科技信息》2011,(14):I0158-I0158
在市场营销中,文化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已经渗透到了营销各环节中。现代人是"经济人",更是"社会人"与"文化人",其消费行为已突破狭窄的经济假设,今天的消费者面对空前丰富的产品,已无法真正根据理性的比较来选择所需最佳产品。同一家工厂加工,同一种布料、出自于同一工人之手所生产的西服,因贴上不同的品牌,人们却愿支付数倍的差价。这已是最平常的事实。现代科技迅速发展,作为企业要想在技术上、产品功效上远远超过自己的竞争对手是比较困难的,而传统的、纯经济操作的市场营销行为也不足以打动消费者的心。因而以运用丰富的文化内涵开展营销,满足人们更高、更复杂的需要,是现代企业营销的出路所在,也是时代的需要。现代企业应予以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依据新批评的审美视角,运用谢赫的绘画"六法",观照元代画家倪瓒与民国瓷绘家汪野亭的山水画作,从"经营位置"与"气韵生动"两个方面,比较倪、汪二人的山水画作,借引《二十四诗品》的"飘逸","疏野"两种美学风格加以总结,比较二人的绘画风格,发现山水画的真美。  相似文献   

18.
现代休闲文化认为,休闲除了具有解除体力上的疲劳,获得生理上的休整、调适功能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它是人的一种高层次的生存需要,是赢得精神的自由和营造心灵空间的需要。现代散文创作突出了现代休闲文化的这种理念,并为现代休闲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艺术审美性的传播载体和途径,扩大了现代休闲文化的传播范围和审美空间,同时也形成了自身独具特色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9.
《牡丹亭》悲剧主人公杜丽娘因情成梦、因梦生情、为情而生、殉情而死的曲折情感经历,主要是借助超现实的想象加以实施并蕴藉着关爱"至情",体认着浪漫主义特质的叙事表征。可以说,汤显祖以神奇笔触演绎的人鬼之恋、起死回生、神异梦幻的爱情故事不仅是对人生伤痛的一种自我安慰,更是对生命挚爱的某种执著求索,从而使悲剧"大团圆"的结局始终笼罩着虚幻的、慰籍的、凄凉的审美情韵。  相似文献   

20.
汤显祖是明代著名的戏曲家,不仅戏曲写得好,他的诗学思想也非常丰富。在发生论上,他提出‘‘士奇则心灵,心灵则能飞动”的创作理念,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提倡抒写性灵,不拘格套。在构成论上,他认为“世总为情,情生诗歌”,万物之情,各有其志。在审美论上,他有着“情理统一”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