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2 毫秒
1.
近年来,淮北市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推动城市转型发展的主抓手,紧紧围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市建设工作,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推动产业升级、加快转型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培育创新主体,搭建创新平台,营造创新环境,完善创新机制,加快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依靠创新驱动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开辟新空间、注入新动力。  相似文献   

2.
佘宏远 《安徽科技》2012,(12):16-18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黄山市科技工作围绕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的战略目标,坚持"创新引领、产业提升、开放合作、绿色发展、支撑转型",在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创新机制等方面狠下功夫,着力构建黄山特色科技创新体系,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黄山市跻身"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市级以上科技成果142项,获省科学技术奖15项,其中二等奖以上5项;国家创新型企业1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2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7家,参与和组建省产业技术创  相似文献   

3.
"十五"期间,芜湖市先后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科技创新工程示范城市,被科学技术部、公安部批准为全国科技强警示范建设城市,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并拥有了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这一系列荣誉的取得,无不显示出芜湖市作为一个创新城市正冉冉崛起.  相似文献   

4.
《合肥科技》2008,(1):1-1
1月3日,《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显著位置刊登了专题报道——《合肥:体制创新催生科技创新),突出报道了我市作为唯一的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在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进程中,通过不断体制创新促进科技创新,积极探索并建立以企业为主导、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5.
《安徽科技》2010,(3):F0002-F0002
2009年,合肥市以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新型工业化,保增长、促发展,积极推进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科技创新取得明显成效:被批准为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成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  相似文献   

6.
《今日科技》2012,(6):24-24
特约主编:义乌市科技局局长刘金土主编观点:今年义乌市科技工作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目标,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通过集聚创新资源,汇聚创新人才,凝聚创新智慧,努力为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和"两区六城"建设提供支撑。"义乌试点"获省科技厅大力支持近日  相似文献   

7.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丽水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建设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丽水发展生态农业自然禀赋的资源优势、科技创新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分析,提出了丽水生态农业科技创新策略,构建完善的创新体系思路,促进向生态化、科技化的方向发展,加快丽水农业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湖州市科技创新工作将紧紧围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和"八翻番、四提升"的目标任务,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创新平台研发与服务能力及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能力,全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打造实力湖州、活力湖州、美丽湖州、幸福湖州"四个湖州"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一、突出争创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试点,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一是协同推进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围绕"1361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安庆市深入实施"创新安庆"战略,推进科技创新"一招鲜"工程,全面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强"内修"。修订政策:为落实省委、省政府"1+6"科技创新政策要求,以实施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修订完善并落实好2014年自主创新政策。修炼项目:积极组织申报"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  相似文献   

10.
《合肥科技》2007,(5):1-1
中央作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后。全国各城市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势头很猛,形势逼人,作为全国首个也是唯一的国家创新型试点市,合肥的科技创新更被众城市所“紧盯”。2007年合肥将有哪些创新之举?记者从合肥市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合肥2007年推进试点市建设“蓝图”已谟划在胸。  相似文献   

11.
郭霞 《华东科技》2012,(9):50-52
上海市闵行区位于整个上海的地域腹部,形似一把"钥匙",黄浦江纵贯其南北,分区为浦东、浦西两部分,东与徐汇区、浦东新区相接;南靠黄浦江,与奉贤区相望。2009年以来,闵行区被批准建设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第五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第三次创建成全国科普示范区。诸多的第一和首创,诸多的创新举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黄山市科技工作围绕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战略目标,依托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平台,以创新驱动为抓手,加强科技攻关,加大科技投入,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多措并举,着力提升黄山市科技惠民水平。"十二五"期间,组织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省自主创新专项和科技攻关等各级科技项目42项,总计经费4762万元,项目配套研发资金投入1.5亿  相似文献   

13.
郑瑜 《今日科技》2011,(9):12-13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重视和大力推动下,全市科技工作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为主线,积极贯彻实施中央、省、市决策部署,不断加大抓创新、促转型的工作力度,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不断显现。  相似文献   

14.
李峰 《科技信息》2012,(34):46+48-46,48
唐山市是国家科技创新试点城市,要达到其建设目标,需要构建一个完善的区域科技支持体系。本文分析了唐山市建设创新型城市差距,提出了构建一个技术创新体系、创新服务体系、人才引进和培育体系、政策环境体系、科研投入体系组成的区域创新体系架构。  相似文献   

15.
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建设一流自主创新基地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010年,全市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的新目标、科技创新促进转型跨越发展的新要求,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大力开展了"科技创新促进转型发展年"活动,扎实推进了创新型城市建设,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全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6.
朱策 《安徽科技》2013,(8):16-18
自2008年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启动建设以来,合肥市坚持创新驱动,抢抓政策叠加机遇,大力探索支撑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径,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引领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取得了"一个放大"、"五个翻番"、"六项赶超"的可喜成绩。"一个放大"即:从科技部全国唯一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到科技部、发改委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率领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成为国务院正式批复的享受股权激励政策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  相似文献   

17.
总结合肥创新型试点市的建设经验,为合芜蚌试验区乃至全国其他区域自主创新,提供各具特色模式的理论选择依据和实践操作手段。本文从培育创新型企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创新服务平台、集聚和造就创新人才、推进体制与机制创新等5个层面阐述了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发展模式;研究归纳了推进"试点"建设,必须注重整体联动、综合配套改革、政策落实、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狠抓人才队伍建设等建设经验;提出进一步深化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要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自主创新支撑体系、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转型升级、集聚创新人才和创新资本、扎实推进企业股权政策试点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铜陵市"十三五"以来科技创新发展成就 "十三五"以来,铜陵市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抓手,以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发展为主线,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催生更多的科技型企业(集群)为主攻方向,以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目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优化创新环境、搭建创新平台、培育壮大创新主体,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建成了铜陵狮子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铜陵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火炬铜陵电子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电子基础材料及新型元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先后通过了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市验收,成为安徽省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连续5次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并成为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  相似文献   

19.
《杭州科技》2014,(1):62-63
<正>2013年以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经开区)科技创新工作紧紧围绕创新型城市建设目标,深入实施"创新强区"战略,大力推进创新型经济发展,逐步建立健全自主创新体系,着力突显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构建科技创新平台,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在培育创  相似文献   

20.
《今日科技》2014,(3):11
<正>紧紧围绕"六个起来"的要求,以深入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和科技金融试点城市等试点改革为契机,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创新平台研发与服务能力、全社会对科技成果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及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能力,积极推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一、以主体培育为抓手,建立企业为核心的刨新机制一是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围绕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