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制作的彩色等离子显示屏存在的亮度和发光效率较低的缺点,提出一种全新结构的显示屏及其驱动技术。该屏的寻址放电和维持放电在不同的间隙产生,解除了寻址与维持工作状态的相互制约。选取较小的寻址放电间隙可降低寻址电压,从而降低寻址的功耗,而选取较大的维持放电间隙可提高显示屏的亮度和发光效率。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新结构显示屏,其峰值亮度可达600cd/m^2。  相似文献   

2.
采用寻址与显示分离(ADS)技术的传统彩色等离子体显示器(PDP)应用于高清晰度显示时,分辨率和子场数目的提高将导致亮度降低。采用电极等间距排列的PDP屏,介绍了重复行(LR)驱动方法和交替表面发光(ALIS)驱动方法,并提出一种新的复合型驱动方法,同时提高了彩色PDP的分辨率、子场数目和亮度,测量结果表明,峰值亮度达到450cd/m^2。  相似文献   

3.
何锋  刘纯亮  李永东  孙鉴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5,39(10):1147-1150,1154
为了降低五电极交流等离子体显示板(AC PDP)的维持放电电压,提出了一种新的触发驱动方法.该方法利用2个辅助间隙内放电过程相互独立的特性,在触发期间采用单个辅助间隙进行触发放电以提高主维持间隙的壁电压.二维流体模拟结果表明,新的触发驱动方法可将五电极AC PDP主维持间隙的壁电压提高30 V左右,从而使其维持电压降低了10~20 V,降低了对驱动电路的要求,同时真空紫外辐射效率比传统三电极AC PDP提高了50%以上.  相似文献   

4.
采用流体模型研究了一种五电极交流等离子体显示板(AC PDP)的单点触发放电过程及其真空紫外线(VUV)的辐射特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放电期间恰当地调整电极上的驱动电位,可以改变介质层表面电荷积累,获得较高的壁电压.通过数值模拟还获得了五电极AC PDP维持放电期间的VUV辐射效率,其中173 nm的VUV辐射占总真空紫外辐射效率的27%,有利于提高AC PDP的发光效率.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荫罩式等离子显示屏(SM-PDP)的驱动电压频率从100 kHz到250 kHz变化情况下,显示单元放电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驱动电压频率的提高,在相同的时间内放电次数增加,使产生的真空紫外辐射能量增加,可以提高显示的亮度,获得更高的对比度和灰度等级,同时壁电荷的积累减小,使单次放电反应变弱、放电效率降低,因而过高的驱动频率,也不能起到改善图像质量的作用;同时电极上的电流峰值减小,而其随时间的平均值增大,在设计驱动电路时,必须考虑其影响.因此在设计SM-PDP时合理的选择驱动电压的频率,可以使PDP的性能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彩色等离子体显示屏的发光亮度和效率,提出了一种新型Ne Xe Kr混合气体.通过测量不同配比和压强条件下混合气体的光电特性,对放电气体进行了优化研究.经综合比较,得出以下结论:在常用放电气体Ne Xe中掺入Kr气,有助于提高显示屏的亮度、光效及获得较佳的白场色度,但充入高Kr含量混合气体的显示屏的功耗很大,因此Kr含量不能过高,其分压比应在0 1%~2%之间,典型气体配比为NeXe8Kr0 5,总的充气压强应在60~80kPa之间.实验结果表明,与NeXe8气体相比,NeXe8Kr0 5的发光亮度和发光效率分别提高了15%和21%.  相似文献   

7.
采用三维流体模型和老炼测试平台从理论模拟和实验测试角度研究三电极结构荫罩式PDP在对向放电和表面放电驱动波形下的放电发光特性.模拟结果表明:三电极结构荫罩式PDP在对向放电驱动波形下的点火和维持电压都低于表面放电驱动波形下的点火和维持电压;对向放电驱动波形的峰值亮度比表面放电驱动波形约高89%,表面放电驱动波形的放电效率比对向放电驱动波形约高9.1%.老炼平台的实验测试结果也表明了同样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一种新的交流等离子体显示器等效电路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气体放电特性,参照交流等离子体显示器(AC PDP)的放电单元结构,提出了一种新的AC PDP等效电路模型。该模型给出了几个描述放电单元的特性参量,可以对放电特性进行定量分析。与原有的等效模型相比,该模型电气特性更近似于AC PDP放电单元,可以更好地解释壁电荷产生的原因及AC PDP具有记忆特性的原因。采用Pspice软件对这种等效电路模型进行了模拟实验,通过对比PDP实验屏实验测量的Q-V关系曲线,验证了该AC PDP等效电路模型的合理性.该模型提供了一种对AC PDP的放电过程进行理论分析的工具,可以为驱动波形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一种提高等离子体显示器分辨率和亮度的驱动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采用寻址与显示分离技术的传统彩色PDP应用于高清晰度显示时存在分辨率和子场数目的提高将导致亮度降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复合型驱动方法,该方法采用电极等间距排列的PDP屏以及偶数行对奇数行图像数据的复制,将一帧图像分奇偶场交替显示,克服了传统PDP屏存在不发光电极间隙的缺点,使PDP屏所有电极间隙交替放光,提高了彩PDP的高度和分辨率,同时增加了子场数目,该方法还具有制屏工艺改动不大和电路成本无明显增加的优点,测量结果表明,采用复合型驱动技术的PDP,其峰值亮度可达到450cd/m^2.  相似文献   

10.
对PDP维持电极间插入带电辅助电极的新单元放电特性进行了模拟研究,并与传统的长间隙放电单元的模拟结果做了比较.模拟结果表明:新单元的Xe激发效率高于传统结构的Xe激发效率,并且Xe激发效率与电压成反比;在维持间隙大于360 μm时,新单元的最小维持电压低于传统单元的最小维持电压,当维持间隙大于或等于450μm时,辅助电极降低最小维持电压的优点尤为明显;当辅助间隙在60~100μm时,最小维持电压较小;与长间隙单元相比,新单元对荧光粉的损伤减轻50%以上.模拟结果对新结构PDP单元优化设计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1.
由局域近似假设,推导出彩色交流等离子体显示板(AC-PDP)气体放电中平均电子能量的计算公式,该由公式的计算结果表明,随着Xe分压强与总气压之比xXe或气压p的增加,平均电子能量下降,而由电场强度发迹造成的能量变化的幅度减小,根据此计算结果,对xXe和p对彩色AC-PDP光电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随着xCe的增加,着火电压、记忆范围、高度和光效均增加;随着p的增加,记忆范围、高度  相似文献   

12.
为满足大面积固态照明与全彩显示的需求,实现色度稳定的高效率顶发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采用仿真和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模拟基于光学传输矩阵法和电磁场理论进行计算,用真空蒸镀法制备器件并测试其光电性能。确定传输层材料、厚度和结构,优化发光效率,逐步改进发光层结构,以改善器件的效率和颜色质量。结果表明,基于电学平衡的P-I-N传输结构和蓝/红/蓝三明治型发光结构,能实现色度稳定的高效率顶发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相似文献   

13.
在固定脉冲频率及占空比的情况下,研究脉冲电压对大气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射流长度的影响。分析脉冲放电的电流电压波形、等离子体射流的光发射强度的时空演化过程以及等离子体子弹速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子弹随脉冲电压的增大由单子弹变为双子弹再变为单子弹;射流长度相应地先增长然后趋于稳定,射流长度由增长转变为稳定的转变电压正好处于形成双子弹的脉冲电压附近。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水下臭氧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建立了回路的微分方程,研究了回路中主要电气参数对高压脉冲放电电压幅值的影响。然后通过matlab/simulink对水下臭氧发生器的电气回路进行仿真,并根据电气回路仿真结果确定回路电气参数,设计并加工一台水下臭氧发生器进行试验研究。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适当选择回路参数和电源频率可以在电容C2上产生接近或超过两倍电源电压幅值的高压,为水下臭氧发生器参数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以 5 1系列单片机为核心的测试仪 ,可测量交直流电压、交直流电流、功率、失真度、频率等参数。在一个周期内多次采样 ,经过傅立叶变换FFT算法 ,获得电压、电流值 ,进而求得功率、失真度。提出了测量交流电频率和功率因素的新方法 :用T0门控计数方式 ,配合INT0中断 ,测量交流电的过零脉冲的周期 ,可测出频率 ;用同样方法 ,再加入INT1中断 ,测量交流电电压过零和电流过零的间隔时间即可测得功率因素。此测试仪测量方法新颖 ,测量精度较高。测试仪与PC机联机后 ,配上专用软件包可完成记忆示波器的一般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为了简捷地测量交流等离子体显示器(ACPDP)保护膜的放电特性,提出了用测量ACPDP放电特性和加速老化特性来探求保护膜发射和稳定性能的间接测量方法,并依此原理研制了模拟ACPDP放电特性的测量装置.该装置由驱动电源、放电室及真空系统组成,能够模拟ACPDP的工作条件和过程,可用来测量ACPDP工作过程中用不同材料、方法及工艺制成的保护膜的工作电压、稳定性等,从而衡量保护膜的二次电子发射性能,还可用来测量ACPDP放电单元内所充气体的种类、混合比例、压力以及放电间隙的距离等参数对ACPDP放电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