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关于尧舜权位继承问题,或云禅让,或云篡夺。在历史上主禅让者占优势,主篡夺者亦不乏其人。禅让之说,首见于《尧典》,亦见于《墨子》、《孟子》,以及《荀子》、《吕览》等书,其中以《孟子》所记为最详。它一直成为历代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篡夺之论,主要见于《韩非子》、《汲冢琐语》、《山海经》等书,其中以《韩非子》论述为较多;在先秦时代,它成为法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两种对立的思想,在战国百家争鸣之际,都以尧舜事迹作为阐述自己政治主张的历史根据之一。由于政治主张不同,因而对尧舜事迹亦取舍不同。  相似文献   

2.
孟子的官德思想在《孟子》一书中得以集中体现.通过回归《孟子》文本,分析孟子的政治主张和治国理念,可以将其官德思想总括为仁、义、礼、智四德.仁德是孟子官德思想的核心,外化为政治领域和政治实践,就是孟子终生矻矻以求的理想政治——仁政.义、礼、智是孟子官德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践行仁政的重要保障.以孟子的官德思想为依托,立...  相似文献   

3.
孟子在《公孙丑上》中将对性善的论证诉诸人的情感体验。孟子论中的所谓“四端”之心,实即儒家传统性情观中的“情”。它被孟子理解为人性感物之后所自然萌生的最初的心理情感反应,它具有直确的、直觉的特征。孟子在儒家性情观伦理思想方面的一个重要贡献是:最早尝试对情与欲加以二分。  相似文献   

4.
唐代是继汉晋之后出现的又一个研究《孟子》的重要时期,唐代《孟子》研究的复兴与其时经学风气的转变、古文运动的展开紧密相连。"孟子升格运动"肇始于中唐,这不仅体现在开始出现将《孟子》升格为"经"的议论,也体现在对于《孟子》的具体研究之中。在《孟子》的注疏方面,陆善经撰《孟子注》,张镒撰《孟子音义》,丁公著撰《孟子手音》,时间都集中在安史之乱前后,即唐代古文运动和经学变古初起之时。在《孟子》的阐释方面,有李景俭《孟子评》、刘轲《翼孟》、林慎思《续孟子》等三部著作,而三人全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重要参与者。《孟子》研究在唐代的复兴,是经学变古和文学转向共同交织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长于论辩,是《孟子》散文的突出特征。《孟子》一书通过对孟子言行的记录,不仅表现了孟子的思想和理论,亦成功地为后人展示了一个鲜活的辩者形象。孟子与时人的论辩涉及政治、经济、伦理道德、哲学等诸多领域;通过对旁征博引、因势利导、诱敌入彀、归谬反驳、执经行权等论辩方法的娴熟驾驭,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6.
窦连秀 《科技信息》2008,(21):149-149
《玛依拉》作为哈萨克族的一首名曲,它流传的广度和艺术思想的深度已有力地证明了它存在的价值和它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文本从《玛依拉》的词曲结构、节奏、句式发展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挖掘《玛依拉》从其本质上所体现出来的音乐、艺术的美丽以及哈萨克人民的审美情趣和音符中所渗透的哈萨克人民的那种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7.
“之”字是《孟子》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字,它对《孟子》思想内容的表达和语言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之”字的动词、代词、助词和兼词等的通常用法和特殊用法的考察分析,揭示了不同“之”对强调和突出语句重点,表达强烈思想感情,调整音节,使句子工整,舒缓句子语气,改变语句结构等方面的具体作用。  相似文献   

8.
《孟子》是记录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轲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唯心主义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的总集。南宋朱喜把它同《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经典之一、唐宋八大家的韩愈相当推崇盂轲,说“孟轲好辩,孔道以明。”八大家的苏洵生平尤其喜欢《孟子》,据传他曾端坐读之七八年,在《上欧阳内翰书》中称赞《孟子》“语约而意尽,不为刻斩绝之言,而其锋不可犯。”  相似文献   

9.
《孟子》是儒家经典代表之作,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影响。被译成西方文字后,它所蕴含的丰富内容也日益受到西方各界学人的关注,但目前还鲜有学者对《孟子》外译本概况进行梳理。文章就16世纪以来《孟子》的译介和传播作了一番梳理与介绍,对古今中外几百年来的《孟子》20多个外译本进行综合评述,并分析其特点与影响。  相似文献   

10.
《孟子》一书在不同历史时期遭遇了不同的境遇。它从子书升为经书,反映了孟子地位的提高。由此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关于《孟子》的作者、篇目的真伪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历代关于《孟子》的评论和注疏勾勒了《孟子》传播的轨迹、展示了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戴震对气、欲、才三个关键词进行梳理之后,试图重构孟子的性善论。它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准备阶段,东原以孟子为集中意识,指出程朱论气、欲、才违背了《孟子》文本,从而对当时奉为国家意识形态的程朱心性论进行了批判;后是建立阶段,东原以孟子为支援意识,完成了自己以情感哲学替换理性哲学的性善论建构。在第一个阶段上,戴震以孟子为集中意识,亦即合法化认同孟子,显示了他与孟子之间的亲近感,奠定了《孟子字义疏证》"准孟"的思想基调;而在第二个阶段上,戴震与孟子之间的亲近感越来越被距离感所取代,逐渐从对孟子的合法化认同走向自身的创造性转换,并成为具有"准孟"品格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12.
1.自《孟子》问世以来,关于《孟子》的话题已经够多的了。但是,有关《孟子》的社会学话题,提起的人似乎并不多。我们认为,《孟子》跟其他先秦诸子的著作一样,都是一座蕴藏丰富、取之不尽、用之无穷的宝库。人们尽管可以侧重《孟子》的某一方面,而大谈其哲学的、政治的、伦理的、美学的、文学的、心理学的话题,但人们不应该忘记《孟子》的社会学内容。《孟子》一书,说到底,是一部社会学著作。如果把《孟子》七篇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实际上讨论的便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个人应该如何行动,社会才能稳定,才能发展。用孟子的话说,就是“天下恶乎定”的道理。而这,恰恰就是当代社会学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先秦的文苑中,《左传》是一朵为历代人们所喜爱的奇葩。它不但为历史学家们提供了异常丰富而翔实的资料,使后代人们了解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情况,而且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它的简洁流畅、清新富丽的语言,它对历史事件井然有序、跌宕多姿的描述,它的柔中有刚、委婉得体的行人辞令,使后代多少文人学士赞叹不已,竞相模仿。同样值得重视的是《左传》刻画人物形象方面的艺术成就。《左传》记载春秋时代二百多年中数十国的历史纷争,它所记载的人物,上至公侯将相,下至士卒商贾、妾媵仆役,不可胜数。对如此众多的人物,作者或细加描画,  相似文献   

14.
坚毅 《菏泽师专学报》2004,26(1):10-13,9
《孟子》是一部记述孟子言行的书,由孟子与弟子万章等人共同编纂。该书记述了孟子关于政治、哲学、道德修养和文艺批评方法等方面的言论,其中有许多言行是“三”的运用,当然其表现形式又是多样的:取“中”而体现着的“三”;求“正”而意味着的“三”;确定实在的“三”;“三”的倍数;三层次;三要点;等。所有这些运用都对我们有所影响和启发。  相似文献   

15.
《孟子字义疏证》的体例和语言解释、历史解释、心理解释的方法及其在训诂学史上都具有特定的涵义。《疏证》中建立起新的理论框架:"抉摘宋明理学之蔽,卓然自成一家言,其意在不在专释《孟子》,故戴震的《疏证》既是对理学的批判,也是对孟学的诠释。"研究《疏证》应该先研究清代学风,进而研究清代思想特点,在此前提下对戴震而不是对孟子与先秦思想研究。但现有《孟子字义疏证》注释本很多都看不到戴震本人的面目。现存的《孟子字义疏证》注释本没有完全按照戴震的本来意思进行疏解,故没有很好地诠释戴震,也没有真正获得孟子的本义,这就导致了文献学方面的诸多问题:借题发挥,重蹈"六经注我"的旧辙。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孟子集注》注音的探源与分析发现,善格物致知的理学大师朱熹对前人的注音成果并非全盘照搬,在以《孟子音义》为蓝本的基础上,广采众说,对于《群经音辨》《孟子张氏音义》《孟子丁氏手音》《说文解字》《孟子陆氏注》等书的音读是择善而从。  相似文献   

17.
作为先秦儒家的重要文献,《孟子》和《孝经》对"孝"都有着丰富的论述,前辈学者已经指出了两者的相似性。通过从"为何行孝"、"何谓孝"以及"如何行孝"等三个方面比较二者所蕴含的孝道思想,可见《孝经》与《孟子》的论述既有某些契合之处,又有着明显不同。这些不同显示出《孝经》鲜明的"移孝作忠"和"教孝劝忠"的思想特点,反映了先秦时期孝观念变化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儒家和道家分别给《文心雕龙》提供了思想基础和哲学基础;《文心雕龙》体现了儒道互补的特点:它把我国古代“外儒家内释老”的人生处世态度引入文学理论,在论述文学的外部规律——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文艺和现实的关系、文学的社会教育作用等方面,皆以儒家思想为主;而论述文学的内部规律——艺术审美标准、艺术特征、创作构思、艺术表现等方面,则以道家哲学思想为主,又参以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19.
熊文彬先生系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他长期从事西藏历史、艺术研究和教学工作,是西藏艺术研究领域执着的追梦人。作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其成果多次获得了国家级、省部级奖项,在藏学界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先后出版《中世纪藏传佛教艺术——江孜白居寺壁画研究》《元代藏汉艺术交流》《藏传佛教艺术发展史》《龙椅与法座:明代汉藏艺术交流史》《西藏通史·明代卷》《早期汉藏艺术》和《十二世达赖喇嘛传》等专著和译著,发表学术论文、译文百余篇。文章围绕熊文彬先生的学术经历,结合他在西藏艺术特别是西藏美术考古等领域所取得的骄人成就、学术影响及其学术观点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学术专访。  相似文献   

20.
《孟子》训诂札记叶斌《孟子》一书,作为儒家经典之一,为之注疏者自然不在少。旧注如汉赵岐的《孟子章句》、宋朱熹的《孟子集注》、清焦循的《孟子正义》,新注如杨伯峻的《孟子译注》,影响都是很大的。前人时贤的这些努力,已使《孟子》训诂大体可通。但毋庸讳言,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