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巢湖浮游动物功能群和浮游植物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巢湖浮游动物功能群和浮游植物的相互关系,于2019a7月对巢湖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采样,划分了浮游动物功能类群,并系统分析了浮游动物功能群和浮游植物的组成特征.结果表明:浮游植物6门45种,其中硅藻门9种、金藻门1种、蓝藻门8种、裸藻门5种、绿藻门19种、隐藻门3种,蓝藻门是巢湖浮游植物主要组成部分,优势种群主要为螺旋鱼腥藻、微囊藻、固氮鱼腥藻、柱胞藻;绿藻门优势种群主要为小球藻,隐藻门优势种主要为尖尾蓝隐藻.浮游动物为44种,其中轮虫23种,原生动物11种,枝角类6种,桡足类4种.巢湖浮游动物共分为11个功能群,站V、站I、站VII、站VIII、站VI的P A/P B密度最高,站IV的SCF密度最高,站Ⅱ、站III、站V、站VI的RF密度较高.8个样点SCF的生物量均为最高,站Ⅱ、站III、站V、站VI的RF生物量也较高.浮游动物功能群和环境因子的冗余分析(RDA)表明,蓝藻、绿藻、螺旋鱼腥藻、微囊藻、固氮鱼腥藻和小球藻6个类群密度是与巢湖浮游动物功能群相关性较强的环境因子,且影响浮游动物各功能类群的环境因子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海口地区养鱼池中浮游植物分隶于7门57属84种,浮游植物生物量大多在20—100mg/L 之间,以绿藻门的种类为主,蓝藻、硅藻、裸藻次之,金藻最少。浮游动物分隶于37属48种,浮游动物生物量多在3.0—13.5mg/L之间,以轮虫为主。浮游动物年平均生物量仅是浮游植物的1/14—1/9.5。  相似文献   

3.
自上海吴淞口采集的浮游植物样品,通过显微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共发现浮游植物6门31属32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硅藻门次之,鉴定出优势种类17种(属).不同季节水体中出现的优势种类及其优势度都存在差异,土生伪鱼腥藻(Pseudanabaena mucicola)和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为全年优势种.确定了该区域藻类爆发的潜在种类,为后续优势种属的竞争机制研究提供种类纯化培养筛选依据.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福鼎市后屿湾红树林区水体浮游植物群落动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2001年1月~2003年1月对福建省福鼎市后屿湾红树林区水体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季节变化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的优势种除了2001 年 1 月是裸藻类的密盘裸藻(Euglena wangi)外,其余季节优势种均为硅藻类,长菱形藻(Nitzschia longissima)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是常出现的优势种,还有一些甲藻和绿藻偶尔出现.本次调查共鉴定浮游植物32属77种(包括变种),其中硅藻门29属74种(包括变种),甲藻门1属1种,绿藻门1属1种,裸藻门1属1种.浮游植物密度变化范围为1.14×104~1.16×106 个/L,平均为 3.21×105 个/L,季节变化为单峰型.福鼎红树林区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群落组成以河口性种类为主,红树林潮间带底栖硅藻在浮游植物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与潮汐和风浪冲刷有关.  相似文献   

5.
2004年9月、2006年10月和2007年1月分别调查和报道了连环湖(卡拉白鱼放养场)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种类和数量以及水质理化特征:透明度为26cm,PH为8.99,含盐量为1.50mg/L,硬度为2.25mmol/L,碱度为11.64mmol/L,COD为19.16mg/L,水体主要离子含量和离子总量均值依照浓度高低排序为HCO;〉Na^+和K^+〉SO4^2-〉Cl^-〉Mg^2+〉Ca^2+,水型为带,湖泡属于富营养类型(N为0.7mg/L,P为0.33rag/L).浮游植物5个门21个种属,其中绿藻门9个种属,数量810.25×10^4ind/L,占42.86%;硅藻门6个种属,数量323.58×10^4ind/L,占28.57%;其他藻类为蓝藻门、裸藻门和隐藻门,共有6个种属,数量64.82×10^4ind/L,占28.57%.浮游动物28个种属,其中轮虫14个种属,数量137ind/L,占50%;枝角类8个种属,数量54ind/L,占28.57%;桡足类6个种属,数量95ind/L,占21.43%.此外,对水质理化指标、营养元素和水域饵料生物的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入滇池河流柴河、宝象河与盘龙江从上游到下游河段的24个样点水样水质理化指标测定与浮游藻类研究,利用生物指示法(藻类种属数、藻类密度等)与生物多样性指数法(Maglarf、Shanon-wiener、Simpson多样性指数)对3条入滇池河流进行水质监测分析.结果显示河流各样点浮游藻类多样性与各项理化指标数值没有出现从上游到下游由低到高的顺序变化.各样点理化监测指标TP值达到0.1 mg/L且TN值达到0.8 mg/L,浮游藻类能够被检出.检出藻类的10个水样中,藻类频度大于12.5%的浮游植物主要有硅藻、绿藻、蓝藻与裸藻植物,其中硅藻植物最多,频度最高包括硅藻门的舟形藻Navicula、针杆藻Synedra、小环藻Cyclotella,绿藻门的栅藻Scenedesmus、纤维藻Ankistrodesmus、新月藻Closterium较高,裸藻门的裸藻Euglena较高,蓝藻门的微囊藻Microcystis等较高.3条河的共有藻类有舟形藻Navicula、栅藻Scenedesmus、纤维藻Ankistrodesmus、裸藻Euglena、小环藻Cyclotella,多为富营养化水体指示种.3条河流中盘龙江各样点浮游藻类检出率33.3%最低,宝象河检出率50%,柴河80%最高,宝象河与柴河水样中藻量也高于盘龙江水样,盘龙江水质在近年治理后明显改善.作者认为,在河流水质监测中,浮游藻类的检出率可在一定程度上动态反映河流整体水质状况;生物多样性香农指数比其他指数在较少样本情况下,具有更好的河流水质监测识别度.  相似文献   

7.
2012年5月、7月、9月采取现场调查和采样监测的方法对七里海湿地浮游生物种类、密度和生物量变化动态以及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湿地共有浮游植物6门44种,其中蓝藻门11种,绿藻门18种,硅藻门8种,裸藻门4种,甲藻门1种,隐藻门2种。浮游动物13属22种,其中桡足类4属4种,枝角类2属2种,轮虫7属16种。浮游植物的密度和生物量表现为9月7月5月,而浮游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表现为5月9月7月。5月、7月、9月湿地浮游植物种类均较丰富;5月湿地浮游动物种类贫乏,7月、9月浮游动物种类一般。这一结果可能与湿地水质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有关,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也表现为5月7月9月。  相似文献   

8.
2015年7月、10月和2016年1月、4月通过对青山湖浮游藻类群落结构及水体污染状况进行调查,鉴定出浮游植物有7门73属112种,其中绿藻门最多,共计33属56种,占总种数的50%.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为3.40×108~7.26×108cells·L-1,以蓝藻为主;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为8.105 mg·L-1,以硅藻和绿藻为主;细胞密度优势种为假鱼腥藻、细小平裂藻、美丽星杆藻、二尾栅藻、极小单针藻,生物量优势种包括颗粒直链藻极狭变种、新星形冠盘藻、栅藻、卵囊藻.利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指数及丰富度指数(S)与水体的理化性质相结合对水质作出了评价,结果显示青山湖水质处于中度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9.
深圳福田红树林区藻类群落结构和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深圳福田红树林5个分布区的藻类种群、群落结构及生态学进行研究,得出其藻类种类数依次为27,37,53,32和34,藻类密度依次为764800,224000,1062000,374400和2387600个/L.下沙中藻类出现种类最多;保护区藻类密度最高,达超富营养水平。每区均以硅藻门藻类为绝对优势种类.此外尚有裸藻门及蓝藻门、绿藻门、隐藻门、金藻门出现.每个样区藻类的种群、群落构成有其特殊性,和藻类本身特性及浮游动物有较大关系.较高的藻类种群数量使红树林区具有极大的原初生产力而且有助于稳定红树林湿地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0.
2009年对措那木江浮游植物进行了取样调查,4个采样站共发现藻类36属,隶属4门20科.其中硅藻门和绿藻门分别占浮游植物总属数的41.7%,36.1%,优势属为桥弯藻属(Cymbella)、菱形藻属(Nitzschia)、鼓藻属(Cosmarium)和水绵属(Spirogyra).藻类的密度为40 975 ind/L,总生物量为0.137 mg/L,其中硅藻门藻密度占总藻密度的94.9%,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85.4%.4个采样站中Ⅰ站的藻密度和生物量均明显高于其他3站.4个站藻类Margalef多样性指数、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70、1.43、0.15.根据藻类各项多样性指数值得出,措那木江水体已遭受污染,但并未形成富营养化,仍处于贫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1.
2017年5月5日,于福建厦门杏林浦林村对4口处于不同养殖阶段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低盐虾塘进行了浮游生物群落调查,并运用"稀释法"研究了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结果表明,在养殖过程中,浮游植物群落从以绿藻和硅藻为主,逐渐转变为以丝状蓝藻为主的类型,绿藻优势种主要有二形栅藻(Scenedesmu dimorphus)、波吉卵囊藻(Oocystis borgei)和纤维藻(Ankistrodesmus spp.),蓝藻优势种主要为伪鱼腥藻(Pseudanabaena sp.)、鞘丝藻(Planktolyngbya sp.)、弱细颤藻(Oscillatoria tenuis)和微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tenuissima)。微型浮游动物主要为原生动物和轮虫,其中原生动物以旋急游虫(Strombidium spiralis)和单环栉毛虫(Didinium balbianii)为普遍的优势种类,轮虫主要有前额犀轮虫(Hinoglena frontalis)和壶状臂尾轮虫(Rachionus urceus)。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率为0.55~0.85/d,浮游植物的生长率为1.42~3.16/d。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现存量的摄食压力为42.31%~57.26%,对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为46.39%~59.80%,显示微型浮游动物在虾塘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滴水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对其水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2009年1、4、7、10月对滴水湖浮游植物进行4次调查采样,研究滴水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评价滴水湖水质现状.共鉴定浮游植物96种,隶属于8门48属.其中绿藻门种类居首位,有21属51种;其次为硅藻门11属20种;蓝藻门8属16种;隐藻门2属3种;裸藻门2属2种;金藻门2属2种;甲藻门1属1种;黄藻门1属1种.平均数量生物量是2054.28×104个/L,其中绿藻比例最高,占总量的41%;其次是硅藻,占总量的30.5%;蓝藻第三,占总量的16.5%;其他藻类所占比例较小.根据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并结合部分理化指标对湖区进行水质评价,结果显示滴水湖水质属于中-富营养.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四丰水库封冻前后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优势种生态位物种与生态位变化关系.采用抽样检验、优势度指数和Levins指数法对四丰水库浮游植物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四丰水库封冻前后浮游植物中硅藻门最多,其次是绿藻门,再次是隐藻门;优势种有5个,分别是甲藻门的真蓝裸甲藻(Gymnodinium eucyaneum),金藻门的胞鞭藻,绿藻门的四尾珊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隐藻门的卵形隐藻(Cryptomons ovata),硅藻门的变异直链藻(Melosira vari-ans)和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浮游植物的生态位随封冻前后水体环境发生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察汗乌苏河是青海省四大内陆水系之一的柴达木水系的重要组成河流,关于察汗乌苏河水生生物的相关资料至今未见有详细报道.2014年8月至11月对察汗乌苏河的鱼类、浮游生物、底栖生物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采集到鱼类6种,434尾,浮游植物3门46种属,浮游动物3类4种属,底栖生物2种.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数量分别以轮虫和硅藻为优势种,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生量平均分别为0.0033mg/L和0.0512mg/L,整体体现出贫营养型河流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山区河道型水库山口岩水库浮游植物种类、优势种、群落多样性和丰度时空变化,于2016年10月中旬(秋季)、2017年7月中旬(夏季)对山口岩水库开展了2次野外调查,采用相关性分析山口岩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理化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山口岩水库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14目22科38种,其中,主要由绿藻门、蓝藻门、硅藻门组成;2016年10月中旬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16科27种,2017年7月中旬共鉴定出6门17科24种。夏季浮游植物丰度显著高于秋季,夏季优势藻类为微囊藻、鱼腥藻、美丽隐球藻,秋季优势藻为微囊藻、美丽隐球藻、华美色金藻、点平列藻、长肋根管藻,优势藻类季节性变化主要受温度的影响;夏季浮游植物丰度水库中游下游上游,夏季优势藻类和理化因子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可能受总氮总磷的影响。山口岩水库浮游植物秋季群落Shannon指数(H)、均匀度(J)、丰富度指数(M)均高于夏季,采用多样性指数法、丰富度指数法和优势种指示法评价水质,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山口岩水库整体水质2016年秋季为α-中污染,2017年夏季为重污染。  相似文献   

16.
于2011年1、4、7月份对艾溪湖的浮游藻类进行取样调查.研究表明:艾溪湖水体中共发现藻类6门,40属;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有19属;其次是蓝藻门和硅藻门分别为9属和8属.浮游藻类的细胞密度变化从62.45×106~395.52×106个/L,平均数量为209.76×106个/L;冬、春两季优势种类为绿藻门的栅藻属;夏天则为蓝藻门的平裂藻,占总藻类数的77.04;.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均匀度这3个指数值均表明水体已经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藻坪装置在亚热带秋冬季低温环境下的适用性,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评估以绿藻门的丝藻属(Ulothrix)为优势藻属的藻坪装置对配制的模拟水样和高氮磷污染劣Ⅴ类水质的原水的氮磷去除效率.结果表明,15℃低温条件下,以绿藻门中的丝藻属(Ulothrix)为优势藻种的水样进行挂膜实验,平台上藻类的生长速率为(2. 90±0. 33) g·m-2·d-1.经丝藻型藻坪处理,原水及模拟水样中的ρ(DO)均稳定在10. 00 mg·L-1左右.原水中总氮去除率为37. 1%~69. 8%,总磷去除率为60. 0%~84. 0%,藻坪平台上藻类生长速率为(2. 49±0. 35) g·m-2·d-1,处理后,原水可达Ⅲ类水质标准.模拟水样水体中总氮、总磷的去除率以及平台上藻类的生长速率皆高于原水.运行两种水样的藻坪装置,平台上藻类均主要由绿藻门、硅藻门组成,其中以绿藻为优势门类,占藻类总生物量的比例为74. 2%~82. 0%,且绿藻门中始终以丝藻属(Ulothrix)为优势藻,硅藻占藻类总生物量的比例为17. 7%~23. 5%.结果表明,丝藻型藻坪装置挂膜的藻群结构较为稳定,对水体具有一定的充氧效果,且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体中的氮、磷.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白洋淀入淀河流府河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水质现状,于2020年夏季对府河5个采样断面的浮游植物进行了定量调查,并基于浮游植物的优势种、密度、生物量和群落多样性指数对府河夏季的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府河夏季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111种属,群落组成以绿藻门、硅藻门为主,其次是蓝藻门,优势种包括微囊藻(Microcystis sp.)、小环藻(Cyclotella sp.)、细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minima)、冠盘藻(Stephanodiscus sp.)和集星藻(Actinastrum hantzschii).各采样断面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的均值分别为13.51×106 ind/L、5 748.8×10-3 mg/L,各采样断面浮游植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的均值分别为2.36、3.25和0.59,显示夏季府河浮游植物的多样性较高.根据浮游植物的优势种、密度和生物量,夏季府河整体水质状况为中-富营养;根据H、D值,夏季府河整体水质状况为β-中污染;根据J值,夏季府河整体水质状况为轻度污染,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夏季府河水质状况为轻-中度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19.
对大庆市大龙虎泡、红旗水库、黑鱼泡、东湖水库不同水体进行了浮游藻类的采集及分类鉴定;利用浮游藻类的生物量、优势种以及藻类群落组成等指标评价了水质。结果表明:四水体有浮游藻类6门,即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裸藻门、黄藻门、甲藻门;四水体的优势种均为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水体均出现富营养化。根据研究结果,应对四水体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以改善水体富营养化状况。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连环湖他拉红泡(卡拉白鱼放养场)的水质季节变化动态及浮游生物组成。结果表明:该水水质透明度为23~35cm,pH=8.00~8.82,硬度为1.2854~3.3315mmol/L,碱度为6.8796~9.6179mmol/L。水呈碱性,水型属碳酸盐类、镁组Ⅰ型水(CME)和软水。水中COD含量为8.56~11.36mg/L;主要营养元素总氮为0.5455~0.7618mg/L,总磷为0.4315~0.4950mg/L,属于中富-富营养型湖泊。湖水中多数理化组分在季节分布上差异不明显,个别测定值在5月(枯水期)较高,9月(平水期)出现回落。浮游植物5个门37个种属,其中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3个门有34个种属,占98.93%;浮游植物总平均量为687.56×10^4ind/L,生物量8.8883mg/L。浮游动物共4类31个种属,数量上以原生动物、轮虫为主,占77.67%,生物量桡足类最大,为1.1930mg/L,浮游动物总平均量为270.690ind/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