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图片新闻     
《知识就是力量》2009,(5):F0004-F0004
5.12汶川大地震使处在龙门地震带的北川成为废墟。然而震后的次生灾害仍然不断,2008年9月23日,一场大雨过后,灭项之灾的泥石流向北川逼进。 在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我们向灾区父老乡亲表示由衷的问候!  相似文献   

2.
巨锋 《知识就是力量》2008,(6):F0002-F0002,I0001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人民军队又一次冲到了抗震救灾的最前线。他们空投伞降。在灾区建立通信联络.将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从废墟中拯救出来。 在生命大救援中,战士们运用各种现代科技装备,缩短了救援时间,保住了更多的生命。  相似文献   

3.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在四川省汶川县的8.0级大地震,造成了自唐山大地震以来中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震中烈度达到十一度,接近最大烈度。这次地震能量之大,波及大半个亚洲。根据GPS测量和专家实地考查发现,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造成四川盆地沉降,龙门山大幅度抬高,重庆地区也有所抬高。根据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权威发布:截至6月9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142人遇难,374065人受伤,失踪17551人,累计受灾人数4624.9048万人。  相似文献   

4.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没有任何预警,大地突然颤动起来……当天翻地覆的震动停下来后,人们不禁要问: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相似文献   

5.
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的故乡,距离"5·12"汶川大地震震中映秀不足20千米.那么,在这次大地震中,卧龙大熊猫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劫难?它们现在怎么样?植物苞片变态更精彩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是"5·12"汶川MS8.0地震十周年,10年前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造成69227人死亡,37万余人受伤,近2万人失踪,经济损失超过8000亿元.汶川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投入到艰巨的抗震救灾斗争中,汶川灾后重建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过对汶川地震十年的持续探究,国内外地震工作者在区域地震地质构造、震后应力变化和恢复及其对邻区构造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新  相似文献   

7.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 来自地下20公里深处的震动,将坚硬古老的地壳从地缝处劈开。刹那间,地动山摇,巨石崩裂,烟尘滚滚。地震造成震区近7万人遇难,37万余人受伤,1.7万余人失踪,无数房屋损毁,数百万人家园被毁,山河也因此改观。5·12汶川大地震震惊世界。  相似文献   

8.
5·12汶川大地震的根本原因是板块活动的结果.进入新生代以来,南方的印度板块一直向北方推移,经过强烈挤压,使原来的古地中海东延部分逐渐消失,然后又使喜马拉雅山脉隆起.  相似文献   

9.
惊心动魄的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整整一年。一年来,人们缅怀死者,在废墟上重建美好家园,而对这场大地震的思考和研究也一直没有停止。  相似文献   

10.
"5·12"汶川地震后,国家有关部门对现行的抗震规范中关于中小学校舍部分做了相应的修改,并要求对已有的校舍进行全面的抗震安全鉴定,文章对北海市部分中小学校舍进行了抗震鉴定,并结合现行抗震鉴定标准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11.
惊心动魄的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整整一年。一年来,人们缅怀死者,在废墟上重建美好家园,而对这场大地震的思考和研究也一直没有停止。  相似文献   

12.
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四川汶川等地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后,温家宝总理在第一时间赶到被重创的都江堰市,面对受灾群众,发出“在灾害面前,最重要的是镇定、信心、勇气和强有力的指挥”的铿锵话语,及时向灾区人民和世界传递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战胜灾害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13.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距离震中直线距离不足20千米的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核桃坪基地,因地震造成周围山体多处发生大型滑坡,致使大熊猫圈养、科研、后勤等基础设施和设备遭到严重破坏,生活在这里的63只圈养大熊猫中有6只失踪,全部32套大熊猫圈舍有18套毁坏,14套严重受损,不能使用.  相似文献   

14.
5·12汶川特大地震之后,垮塌的建筑让人触目惊心.本是庇佑人类生存、遮风挡雨的家园,在地球内部物质和能量的强烈运动下,转瞬成为废墟.从茅草屋、木屋,到砖瓦堆砌、钢筋混凝,究竟什么样的建筑更适宜人类生存?  相似文献   

15.
在龙门山中、北段发生汶川Ms8.0级特大地震5年之后,2013年4月20日在龙门山南段发生了芦山Ms7.0级地震。基于芦山地震基本特征及其所处的龙门山断裂带的构造特征、地貌水系特征、重力异常分布特征,分析芦山地震发生的区域地质背景,并探讨2013年芦山地震与2008年汶川地震之间的关系。初步获得以下认识:①芦山地震并不是汶川地震的余震,它们是两次独立的地震,芦山地震与汶川地震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汶川地震可能促进了芦山地震的发生;②下地壳流向上仰冲可能是芦山地震和汶川地震共同的成因机制,这一成因机制可以很好地解释汶川地震与芦山地震之间的空区;③龙门山南段在山前发育多条断裂和褶皱带,使得这一地区由北西向南东的应力在山前多个断裂和褶皱带得到一定的释放,因此不具备发生类似汶川地震这样特大地震的构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传统木结构,具有框架结构的种种优越性,如"墙倒屋不塌"的功效,但其柔性的连接,又使它具有相当的弹性和一定程度的自我恢复能力。5·12汶川大地震中,许多文物建筑的墙体均不同程度地受损,但主体结构仍未倒塌,就是这种柔性框架结构抗震能力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5·12汶川特大地震之后,垮塌的建筑让人触目惊心。本是庇佑人类生存、遮风挡雨的家园,在地球内部物质和能量的强烈运动下,转瞬成为废墟。从茅草屋、木屋,到砖瓦堆砌、钢筋混凝,究竟什么样的建筑更适宜人类生存?在这次灾难中,底框、砖混、框架,  相似文献   

18.
科学选址规划 房屋的选址是房屋抗震性能的外部主要条件,对5·12汶川地震的经验和教训初步总结我们可以发现,遭遇同等强度地震的不同位置的房屋,其抗震性能表现出明显不同,位于地质断层、地震断裂带附近的房屋比其他房屋更易被震倒、震塌.  相似文献   

19.
正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造成了极其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但灾后救援和重建中所铸就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将永远激励中华民族在复兴之路上砥砺前行.从地震科学的发展历史来看,每一次重大进展都是通过对灾难性地震事件的深入研究所推动的.在汶川地震发生十周年之际,《科学通报》组织"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专题,集中发表汶川地震相关的研究成果,就是为了充分利用汶川地震留下的珍贵科学资料,进行持续和深入研究,推进地震科学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同时也  相似文献   

20.
经历了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后,中国更加关注对抗震设计的开发与研究。我国发布有《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等国家标准,对建筑物抗震设防分类、责任划归、防灾规划均有具体划分。总体来看,我国在抗震法律法规、国家标准上做得都比较充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第八条规定:当遭受常见地震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