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威 《安徽科技》2011,(12):28-30
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创新型科技人才,就是指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是能够对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做出创造性贡献的高层次人才。人才资源是国家的战略资源,创新型人才更是国家战略资源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
《太原科技》2010,194(3):1-4
肯定成绩,正视问题,不断增强科技创新促进转型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009年,太原市科技工作紧紧围绕“三大基地”和“八大功能区”建设.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大力开展以“创新成果惠及民生、自主创新关注民生、条件建设改善民生”三大科技专项行动为主要内容的“民生科技促进年”活动,实施了一批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科技项目.解决了一批制约和影响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大科技瓶颈。科技创新在太原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显突出,科技创新对转型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3.
一、"十三五"以来蚌埠市科技创新成效 "十三五"以来,蚌埠市紧扣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科学发展这一主线,突出创新主体、创新载体、产学研一体建设,强化新兴产业引领、创新型企业主导、科技人才支撑、创新机制保障,勇于先行先试,取得了一批产业成果、科技成果、人才成果和改革成果,走出了一条具有蚌埠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升级为国家级示范区,主要科技指标稳步提升,创新能力持续跃升.  相似文献   

4.
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部分领域进入世界前列,整体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影响迅速提高,科技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时代的大潮中,河南紧跟国家步伐,创新土壤不断丰沃,创新硕果累累……  相似文献   

5.
科技创新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跨学科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科技创新迫切需要一大批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跨学科既是科技创新的源泉,也是培育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研究生教育集高水平创新成果产出和拔尖创新人才培育为一体,应根据我国科技创新的需要,大力推进跨学科培养研究生,不断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选择。《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科技发展开始由跟踪、模仿的渐进式发展向自主创新的跨越式发展转变,科技创新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和国家安全提供重要支撑,并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庞大的科技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8.
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内涵及成长规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科技智囊》2008,(10):52-63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而提高创新能力的关键是人才。当今世界人才资源已经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过程更有着不可代替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实施,高等院校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不断涌现,取得了一批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标志性创新成果。 与此同时.各地方高校也紧跟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核心,不断提高自主科技创新能力,探索科研产业工作的特色发展之路,取得了可喜的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化成果。 陕西作为西北地区科技创新的重要省份,高校综合科技实力位居全国第四.具有丰富的高校科技资源和强大的科技创新实力,对整个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科技创新及产业化工作具有极大的辐射作用和借鉴意义。 为此,本刊特派记深入陕西.实地了解陕西高校科研产业工作的创新成果、先进经验及典型模式,以促进各地方高校科研产业工作的互动与交流。[编按]  相似文献   

10.
《创新科技》2012,(9):4
<正>万钢近日在《求是》上撰文指出:面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新机遇新形势,我们必须按照中央要求,"牢牢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转变发展方式交汇的机遇,牢牢把握世界科技创新格局调整的机遇,牢牢把握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和市场不断扩大的机遇",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支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机遇稍纵即逝。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一方面,我国面临发达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