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日偶读英国《金融时报》上刊登的一篇文章:《"中国模式"风光不再》。文章作者俨然一副中国问题专家的姿态,断言所谓"中国模式"就是"威权资本主义";中国的崛起,是因为实行了市场资本主义;尽管市场资本主义目前处于低潮,但它依然是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最佳的、且是惟  相似文献   

2.
在印度,殖民地时期形成的一个独特的社会阶级——现代知识分子阶级在塑造该国现代化模式的历史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正是这个社会阶级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和政治取向对印度工业化制度结构的形成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使印度独立后迅速建立起一种民主威权主义体制.印度现代化模式因而可以称为民主威权体制下的国家资本主义工业化模式.  相似文献   

3.
黄达  张昕扬 《世界知识》2012,(16):38-39
民主化和民族主义威权政府的形成阿拉伯国家民主化进程是在世界民主化浪潮的冲击下启动的,是民族主义威权政府寻求发展出路做出的一种变革。因此,阿拉伯国家民主化进程其本质与西方理论中的民主化是不完全相同的。阿拉伯民族国家的建立同其他发展中国家有着历史的相似性,但也有自己的特点。阿拉伯国家在成立之后,相继成立了威权主义政府。这一现象与阿拉伯民族国家体系建立过程中,作为一种  相似文献   

4.
宋文玲 《科技信息》2011,(2):155-155
乔叟在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他是英国著名的人文主义作家,但其生活在中世纪时期。可以说,英国十四世纪后半叶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市民阶级是孕育乔叟人文主义思想的"沃土",而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则指引了乔叟,使他最终冲破了中世纪的束缚而步入近代,成为英国文艺复兴运动的伟大先驱;乔叟在中世纪的英国与文艺复兴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5.
19~20世纪现代阿拉伯国家相继建立后,就进入了威权时代,不管它们在政体上是实行君主制还是共和制。值得注意的是,与君主制阿拉伯国家相比,埃及、叙利亚、突尼斯、利比亚、也门等共和制阿拉伯国家的威权主义政权显得更为脆弱。据不完全统计,仅在上世纪60~70年代,阿拉伯共和制国家发生的成功政变就高达14次,  相似文献   

6.
启蒙运动起源于英国,十八世纪中期在法国蓬勃发展,就其深度、广度而言,超过同时代其他任何国家。为什么启蒙运动唯独在十八世纪的法国发展得如此深入、广泛呢? 一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由于一系列历史原因而较英国缓慢。自中世纪以来,法国就是典型的封建君主国家,天主教会的堡垒。路易十四统治时,法国的封建君主专制达到了顶点,其专制的出名正如巴士底狱一样。  相似文献   

7.
宪法政治是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近代宪法被认为是世界宪法之母,而英国近代宪法是从中世纪的法律至上原则和制约王权的特殊法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由此,我们看到西方近现代宪法政治实是从西欧中世纪专制政治的母体中发展而来,而不是来源于古希腊和罗马的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8.
威权政治是近代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特色之一,这种政治模式素来为学界所重视,章太炎在其革命实践过程中也意识到了威权政治相较于西式民主而言,更加符合中国近代政治发展的必须,所以他提出了具有鲜明个性色彩的威权政治概念,此论之发生,得益于其人对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近代以来的政治发展现状和对于人类社会政治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解与掌握。  相似文献   

9.
自中世纪起,国王、上院和下院三位一体的议会就是英国的权力中心和国家象征.从议会内部权力结构变迁的历史中,我们可以管窥英国政治民主化的轨迹.当国家权力从世袭国王手中向"人民"的代表--两院手中转移时,政治民主化开始了;当世袭上院手中的权力转移到"民选"的下院手中而且下院的民主化完成并成为真正的人民代议机关时,政治民主化也就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10.
一八四○年,当英国的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之后,中国突然感到自己已远远落后于世界了。马克思在此之后不久的一八五三年五月巧的《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说: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一接  相似文献   

11.
近代早期是英国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阶段。民族国家需要通过文字(阅读)来构成民众的想象。印刷媒介与英语的结合对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发挥着重要影响,这主要表现在:英语宗教印刷品的大量印行;各类英语印刷文件进入国家政权运作体系;英语成为文化教育类印刷品使用的主要语言;以及促使拉丁语的地位逐渐衰微。总之,英语借助印刷媒介的力量成为了更加规范和丰富的语言,为民族国家的最终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为了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出深部巷道围岩的分区破裂或碎裂化现象,采用了两种三维力学模型,即加荷模型和卸荷模型,在计算中考虑了岩石材料的应变软化非均质性质.在加荷模型中,巷道被一次性开挖之后再进行位移控制加载.在卸荷模型中,当模型已处于静力平衡状态之后,巷道被分步开挖.计算结果表明:在上述两种条件下,在垂直于巷道轴线的平面内,都出现了剪切应变增量的高、低值区相间隔的现象.此外,卸荷模型的结果要比加荷模型的结果更符合实际.分区破裂化现象被认为是由若干呈锥面分布的空间剪切带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
英国的裁判所制度特色鲜明,为各国所仿效。虽然裁判所制度在英国的建立,多少受些偶然因素的影响,但其能够稳固发展,却是由于其较之普通法院更符合人们对于公正和效率的追求。而裁判所的性质,实质上不同于司法机关的特性,它的建立和发展、权力运行的特点和制度衔接几个方面都证明它仍属于行政系统的组成部分,是行政权行使的一种特殊方式。  相似文献   

14.
出自古文家薛福成之手的《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以欧洲社会为叙述对象,据事发论,称赞君主立宪制,提出挽救时弊、强盛中华的方略,以中华传统思想文化阐述西方政治、经济、科学观念,具有浓厚的改良主义色彩.取材、布局随意,在浅近文言中夹杂使用双音词、外来词,不自觉地离开了桐城"义法",成为古文蜕化、新文体孕育的开始.  相似文献   

15.
对跃迁到某一能级的比较半衰期或者称为部分比较半衰期ft1/2,i或logft1/2,i,与针对整个核衰变系统而言的比较半衰期fT1/2或logfT1/2作了比较和分析,它们是两个层次的概念,具有不同的对象。前者和部分衰变常量λi及衰变分支比I(或Ri)相联系,后者则和整个原子核衰变的衰变常量λ相联系,在研究和表述中应注意区别开来。作为一个例子,对101Mo基态跃迁到101Tc衰变实验中是如何提取比较半衰期的作了具体的描述。  相似文献   

16.
英格兰早期由于信仰天主教而禁止离婚。16世纪亨利八世的离婚风波最终导致了英格兰宗教改革,建立了英国国教,同时也深深地冲击了婚姻立法领域。自此,英格兰开始踏上离婚改革之路,本文通过对史料的梳理,从而揭示英格兰世俗和宗教在婚姻家庭领域的力量对比以及最终确立过错离婚的历程,并对此改革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财政机构的演变是透视中古英国王权性质变化的重要视角。中古英国财政机构经历了一个由王室财政机构向国家财政机构的演变过程,它揭示了带有较强私权性质的王权向不断扩大的公权性质的王权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8.
复辟时期的英国财政税收史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但国内学术界对作为财政税收史研究基础的史学"资料"研究相对欠缺.因此,本文从档案资料、通史资料、断代史资料和专题性研究资料四个方面,对复辟时期英国财政税收史的研究资料展开述评.  相似文献   

19.
Pall P  Aina T  Stone DA  Stott PA  Nozawa T  Hilberts AG  Lohmann D  Allen MR 《Nature》2011,470(7334):382-385
Interest in attributing the risk of damaging weather-related events to anthropogenic climate change is increasing. Yet climate models used to study the attribution problem typically do not resolve the weather systems associated with damaging events such as the UK floods of October and November 2000. Occurring during the wettest autumn in England and Wales since records began in 1766, these floods damaged nearly 10,000 properties across that region, disrupted services severely, and caused insured losses estimated at £1.3 billion (refs 5, 6). Although the flooding was deemed a 'wake-up call' to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at the time, such claims are typically supported only by general thermodynamic arguments that suggest increased extreme precipitation under global warming, but fail to account fully for the complex hydrometeorology associated with flooding. Here we present a multi-step, physically based 'probabilistic event attribution' framework showing that it is very likely that global anthropogenic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substantially increased the risk of flood occurrence in England and Wales in autumn 2000. Using publicly volunteered distributed computing, we generate several thousand seasonal-forecast-resolution climate model simulations of autumn 2000 weather, both under realistic conditions, and under conditions as they might have been had thes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the resulting large-scale warming never occurred. Results are fed into a precipitation-runoff model that is used to simulate severe daily river runoff events in England and Wales (proxy indicators of flood events). The precise magnitude of the anthropogenic contribution remains uncertain, but in nine out of ten cases our mode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wentieth-century anthropogenic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ncreased the risk of floods occurring in England and Wales in autumn 2000 by more than 20%, and in two out of three cases by more than 90%.  相似文献   

20.
分区破裂化现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分区破裂化现象的发现过程进行回顾、对分区破裂化现象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对深部巷道围岩的受力变形的特点有了更好的认识,并利用弹塑性理论、断裂力学理论、非线性科学理论等对分区破裂化现象形成的机理进行了探索,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在现场观测到了分区破裂化现象,从试验上再现了分区破裂化现象的一些主要特点,在数值模拟方面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