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采用反应法,将NiCl2与TiCl4负载于复合载体MgCl2-SiO2上,制得新型双过渡金属催化体系TiCl4-NiCl2/MgCl2-SiO2/Al(i-Bu)3。该催化剂用于乙烯气相聚合,当x(Ni)为12.5%时,催化剂效率最高,聚合动力学属衰减型。催化剂因含有镍化合物具有齐聚及原位共聚性能,得到的聚乙烯具有支化度为3.6-7.2支化数/1000C的中密度聚乙烯,且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增大。  相似文献   

2.
采用反应法,将NiCl_2与TiCl_4负载于复合载体MgCl_2-SOf_2上,制得新型双过渡金属催化体系TiCl_4-NiCl_2/MgCl_2-SiO_2/Al(i-Bu)_3.该催化剂用于乙烯气相聚合,当x(Ni)为12.5%时,催化剂效率最高,聚合动力学属衰减型.催化剂因含有镍化合物具有齐聚及原位共聚性能,得到的聚乙烯具有支化度为3.6~7.2支化数/1000C的中密度聚乙烯,且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增大。  相似文献   

3.
五甲基茂基三苄氧基钛/MAO合成间规聚苯乙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比较茂基三苄氧基钛[CpTi(OBz)3]/MAO和五甲基茂基三苄氧基钛[Cp*Ti(OBz)3]/MAO两种均相催化体系的苯乙烯间规聚合;发现由于Cp*Ti(OBz)3主配体茂基上取代甲基的供电子效应,Cp*Ti(OBz)3/MAO催化体系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和较高的催化活性,在较高的温度下(70℃)仍然能够合成粘均相对分子质量高达3.0×105的间规聚苯乙烯(sPS);研究了聚合温度、催化剂浓度和苯乙烯浓度对Cp*Ti(OBz)3/MAO体系催化苯乙烯间规聚合的影响,最佳聚合条件为:聚合温度70℃、催化剂浓度1.04×10-4mol/L、m(Al)/m(Ti)为830、c(苯乙烯)>4.32mol/L.聚合反应产物用沸丁酮抽提8h,不溶部分sPS用GPC,13CNMR,FTIR,WAXD和DSC等方法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4.
在THF中用n—BuLi引发的异戊二烯阴离子聚合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THF为溶剂,n-BuLi中引发剂,利用膨胀计对异戊二烯(Ip)阴离子聚合增长反应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增长反应速率与单体浓度及引发剂浓度均呈一级关系,其关系式可表示为:Rp=kp(Ip)(n-BnLi)并求得该体系链增长反应真实活化能Ea和频率因子A:Ea=33.540kJ/mol,A=3.961×10^4L/mol.h因此,链增长反应速率常数可表示为kp=3.961×10^4exp(  相似文献   

5.
新型茂钛催化剂催化苯乙烯间规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的茂钛化合物CpTi(OCH2CH2OCH3)3与MAO组成的催化体系,以甲苯为溶剂,能够高活性地催化苯乙烯间规聚合,催化活性可高达230×107g/(mol·mol·h),聚苯乙烯的间规度保持在95%以上.研究了聚合温度、反应时间、主催化剂和MAO浓度、单体浓度以及外加TMA对聚合活性、单体转化率、聚合物间规指数、熔点及相对分子质量等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茂基三正丙氧基钛[CpTi(OPrn)3]和改性甲基铝氧烷(mMAO)组成的新型单茂钛催化体系进行苯乙烯间规聚合反应动力学规律;在22~54mol·L-1浓度范围内,聚合反应速率对催化剂浓度和单体浓度都呈一级反应关系,表观活化能为3035kJ·mol-1,碰撞因子为315×105mol-1·L·s-1.推断出苯乙烯间规聚合反应机理,CpTi(OPrn)3和mMAO作用生成对苯乙烯间规聚合有更高活性的[CpTi(Ⅲ)(CH3)]δ+…(OPrn)…[MAO]δ-弱离子对活性中心;苯乙烯进行链增长反应时,与Ti配位的单体和增长链上的苯环大π键同时配位到Ti的2个空轨道上使得钛中心电子云密度增大而促进下一步的插入和链增长反应,并构成苯乙烯的间规聚合机制.  相似文献   

7.
通过Tyndall效应,超过滤实验和电镜观察证明,Fe(naph)2-Al(l-Bu)3-CH2=CHCH2Cl催化剂在加氢汽油溶剂中呈胶体分散系。Fe(naph)2与Al(i-Bu)3的反应是形式胶粒的基本反应。催化剂颗粒是无定型的。催化剂各组分的配比影响颗粒的形态,其中以较佳配比所得的催化剂粒较小,分布比较均匀,而且催化活怀高。由于是胶体催化剂,颗粒表面上的活性中心起催化作用,因此催化剂的利用  相似文献   

8.
C2H4与TiCl4络合体系的CNDO/2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CNDO/2法计算乙烯在Ziegler-Natta催化剂主体(TiCl4)上的络合反应机理.计算结果为:乙烯和四氯化钛单体处于优化构型时的能量分别为-17.0732a.u.和-68.8540a.u.,乙烯C=C双键的Muliken键级为1.173;络合体系处于优化构型时的能量为-86.0146a.u.,与吸附前单体乙烯和四氯化钛的能值相比,乙烯在四氯化钛上的吸附热为-229.3kJ/mol,乙烯C=C双键的Mul-liken键级为1.095,与络合前相比受到了削弱.通过计算所得的分子轨道能级、轨道特征以及Muliken约化重叠集居等数据,分析了催化剂的催化机理。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在25℃加氢汽油介质中,铁系胶体催化剂「Fe(naph)2-Al(i-Bu)3-CH2=CHCH2Cl」单组分,多组份按不同配比混合,非水体系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结合Tyndall效应,聚合实验结果,得出Al(i-Bu)3以缔合状态存在并解离成离子对它同环烷酸亚铁的作用是形成胶核的主要反应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2种类型的乙烯气相聚合高活性催花剂.用SiO2,MgCl2作复合载体,负载TiCl4制得的SM型催化剂,载体中含w(Ti)为2%~3%,w(Ti3+)为35%~59%,比表面积105~120m2/g,催化活性每小时每克催化剂Ti催化得5.0~5.7kg产物PE(kg·g-1·h-1),聚合动力学曲线为衰减型.用镁粉、卤代烷、四氯化钛为主要组分制备的MG-2型催化剂,载体中w(Ti)为6%~7%,w(Ti3+)为55%~69%,比表面积70~85m2/g,催化活性1.8~2.0kg·g-1·h-1,聚合动力学曲线为平稳型.对SM型催化剂扫描电镜及图象分析得到颗粒平均粒径(d),颗粒长短轴比(dl/ds)及颗粒大小粒径比(dmax/dmin)分别为31μm,1.402,4.1,MG-2型催化剂为33μm,1.524,7.0,相应聚合产物颗粒的d,dl/ds,dmax/dmin,SM型催化剂为247μm,1.295,4.6,MG-2型催化剂为263μm,1.540,9.0.显示出SM催化剂更优良的聚合性能.  相似文献   

11.
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研究了4,4‘-偶氮二(4-氰基戊酰(对-二甲基氨基)苯胺)(ACPDA)在65℃引发丙烯酰胺(AAM)聚合的动力学行为,测定了反应级数和聚合反应表观活化能,得到了该温度下的聚合速率方程:Rp=K(ACPDA)^0.48(AAM)^1.03,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26.4kJ/mol。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一种新型高子固态离子导体-凝胶电解质高氯酸锂-碳酸丙烯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体系(LiClO4-PC-PMMA)离子电导性和电导机理,这类离子导体的电导率与温度的关系服从VTF方程并与体系的w(PMMA),玻璃化温度(Tg)碱金属盐的浓度(c(LiClO4)等有关,当c(LiClO4)=0.5mol/L,w(PMMA)=35%时,离子导体具有良好的粘附性,光学透明度及较高的室温离子电导率(δR  相似文献   

13.
载体MgO/Al2O3比对CH4/CO2重整Ni基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MgO、Al2O3以及其混合物为载体,研究MgO/Al2O3mol比对CH4/CO2重整Ni基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gO/Al2O3=2(mol比)时其催化性能最好,积炭量最少.现场TPO实验表明CO岐化的积炭量均大于相应催化剂CH4解离的积炭量,表明CH4/CO2重整Ni基催化剂的积炭,CO歧化高于CH4解离  相似文献   

14.
五价钼体系Ziegler—Natt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催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MoCl3(OC8H17)2-(i-Bu2)AlOPhCH3为催化剂的丁二烯聚合反应,应用胶体的光学,电学,动力性质,对催化剂行方法影响催化活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Al〉/〈Mo〉比值影响催化剂颗粒大小,数密度及还原程度;混合顺序影响颗粒形态,固而影响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常温下(25℃)AlCl3/SbCl3复合引发体系的α-蒎烯聚合反应.结果表明,控制一定的引发剂浓度、[Sb]/[Al]比等条件,即使温度高达室温仍可获得较高摩尔质量的固态树脂.[AlCl3]=21.3mmol/L,[Sb]/[Al]=1时,聚合产物Mn可达到810,二聚体含量仅为7%.复合引发体系的聚合动力学研究表明该复合引发剂两组分相互作用产生了本质不同于Lewis阳离子引发剂活性种的新活性种.  相似文献   

16.
用MgCl_2负载钛系高活性催化剂进行乙烯气相聚合,考察了分别在预聚合阶段和气相聚合阶段加入不同的烷基铝化合物和给电子体试剂,对气相聚合催化活性的影响。气相聚合催化活性并不受预聚合中烷基铝改变的影响,但随气相聚合中烷基铝改变而变化。气相聚合用不同烷基铝得到的催化活性大小顺序为:Al(i-Bu)_3>AlEt_3=Al(n-Oct)_3>>AlEt_2Cl.预聚合中加入给电子体试剂能使气相聚合催化活性有一定程度提高,而在气相聚合中加入给电子体试剂使催化活性下降,同时也研究了H_2对气相聚合催活性和产物分子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ZrCl4分别和AlEt3、AlEt2Cl、AlEtCl2组成的催化体系催化乙烯的齐聚反应。结果表明Zr-Cl4-AlEtCl2的催化活性最高,齐聚产率和线性率均较好,最佳反应条件为90℃,Al/Zr=40,催化活性为5715molC2=/molZr·h,并研究了叔膦对此体系的催化选择性有所提高,但使催化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常压下采用含苯甲酸乙酯的钛系负载型催化剂的丙烯聚合动力学,并用动力学方法测定了定催化体系聚合加氢和不加氢的活性中心比浓度[C^*]、聚合速率常数Kp,链增长活化能△E。结果是加氢聚合在30~50℃温度下[C^*]值为5×30^-3~15×10^-3mol/molTi,Kp值为65~94L/mol.s,△E为19.2kj/mol;不加氢聚合[C^*]值为1×10^-3~3.5×10^-3mol  相似文献   

19.
采用循环伏安法制备了邻苯二胺电聚合膜。研究了聚邻苯二胺(ODB)合成过程中单体浓度、扫描速率、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电极材料、阴离子种类、聚合时间等对聚合电量的影响,提出了最佳聚合方案,即在0.015mol/LODB+0.4mol/LKCl+0.1mol/LHCl溶液中,以100mV·s-1的速率循环扫描50min。根据红外光谱初步推测:单体浓度低时可聚合形成类似吩嗪的桥式化学结构;而浓度高时形成1,2,4取代的链式结构。  相似文献   

20.
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的EPR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EPR谱法对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作表征。结果表明:在少量Al ̄(3+)掺杂的ZnO-Al_2O_3体系可检测到g=1.9606±0.0002,△Hpp=2.8G的顺磁信号,其强度随Al_2O_3掺杂量增加而增强,当Al/Zn~2/100(原子比)时趋于峰值;而在三组份Cu-ZnO-Al_2O_3和四组份Cu-ZnO-Al_2O_3-Sc_2O_3催化剂体系中,此顺磁信号基本消失。以上结果为三价金属离子(Al ̄(3+)、Sc ̄(3+))在ZnO晶格掺杂诱生正一价缺位从而有利于Cu以+1价态存在的观点,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