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利用湘黔地区2005年和1985年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所获得的数据,对土家族和苗族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作20年的动态观察、对比和分析,并结合环境因素探讨土家族和苗族学生生长发育速度变化的特点、规律和趋势。为提高湘黔地区土家族、苗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了解新疆不同经济发展区汉族中小学生身体机能指标间存在的差异及其原因,为新疆不同地区汉族中小学生健康水平提供客观依据。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省会城市(好片)、经济较发达地区(中片)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差片),共测试7167名学生,对测试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三地区中小学生身体机能发育情况。好、中、差三片区中小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状况与该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文章提出必须高度重视新疆不同片区间中小学生身体机能指标存在的差异,应进一步加强体育锻炼,合理膳食、体质干预,缩小不同地区间中小学生体质上存在的差异,进一步提高新疆汉族中小学生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经济发展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选取了1990—2003年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GDP、人均GDP等指标,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对山东省内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相对差异进行分析,同时运用重心测度公式,分析了山东省10多年来经济重心转移的空间变化.结果表明:山东省东、中、西3大地带与17地级市(地区)发展的绝对差异、相对差异总体上呈现出拉大的态势;地级市(地区)之间的差异程度较之3大地带间更为显著;依据人均GDP与全省平均水平的比较,利用2003年的数据,将山东省内107个县、市(区)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4种类型:山东省经济重心位于几何重心偏东,且东、西偏移波动大.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湖南省土家族中学生体质的长期变化趋势,从1985-2010年的4个《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中摘录了土家族13~18岁中学生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运动素质等指标数据,用SPSSl8.0对上述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湖南省土家族中学生1985--2010年问身体形态发育水平呈上升趋势;呼吸机能水平男女生均持续减退;速度素质男生大致平稳,女生则大幅下滑;爆发力素质、力量耐力素质男女生有所下降:800m、1000m跑耐力素质明显下降,但低年龄组开始出现回升拐点,高年龄组无明显提高,与1985年比较仍差距很大;柔韧素质基本稳定;力量素质男女各年龄组均增强.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与《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中福建省与山东省汉族大学生的数据进行比较,了解以福建省和山东省为代表的南北地区大学生体质与健康的总体状况和南北差异变化情况,为提高南北地区大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借鉴优势经验取长补短缩小差异以及促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依据1985年和1999年学生体质调研数据,客观地分析朝阳市学生十四年来在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等方面的变化情况。1、方法:采用统计学的两大样本均数的t检验。2、结论:身体形态发育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身体素质能力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青海省大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的统计分析,对目前高海拔地区高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情况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青海省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不平衡,身体机能有所下降,体质健康水平总体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结合实际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部分评分指标、项目设置的合理性,科学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利用青海省少数民族地区2010年和2014年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所获得的数据,对青海省少数民族学生的体质状况作4年的动态观察、对比和分析,并结合环境因素探讨该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的体质变化的特点、规律、趋势及存在的差异和原因.为青海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关系到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利用湘西地区2015年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通过体质指数(BMI)分析不同BMI等级分层下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为改善湘西地区大学生体质水平,丰富学科建设和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根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实施办法》,对大学男生的体育测试的各项成绩与总成绩之间、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与测试总成绩之间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探讨了学生身体形态、机能与总成绩、各项测试成绩与总成绩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了总成绩与身体形态机能之间的回归方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的建议,并进一步明确:提高全体学生体质健康和身体素质的主要途径为减轻体重、增大肺活量.  相似文献   

11.
运用体质测定法、对比分析法、数理统计法,选取奎屯市13~18岁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本地学生体质调研统计数据,对奎屯市中学生与全国同龄学生身体形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掌握奎屯市中学生身体形态的发展动态,研究中学生身体形态的变化趋势,进而分析得出影响奎屯市中学生身体形态的各种因素,能够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本校99级和2000级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状况等多项指标的测试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与1985年全国体质调研中同年龄组男女的身体形态和机能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东乡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甘肃省2000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所获得的数据,对东乡族6~18岁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水平进行了动态分析,并与同期汉族学生形态发育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东乡族学生形态发育水平较低,与汉族学生比较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4.
采用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1991年到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山西省数据中的城乡男女大学生进行身体形态的动态分析,结果显示:(1)身高、体重呈现“持续增长”的动态特征,BMI指数的动态变化验证了这一特征并显示身体形态尚在“正常”范围;(2)身高呈现发育提前的趋势,城市19~22岁学生身高增长幅度较小的结果表明成年人的身高增长趋势并不明显;体重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甘肃省东乡族学生的体质状况,为实行民族优育、优教,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方法:对甘肃省6~18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身体形态、机能等指标进行数据处理并与同龄汉族学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东乡族学生的整体发育水平低于同年龄的汉族学生,发育年龄比汉族学生推迟1~2年;东乡族与汉族学生身体形态的差异具有年龄的阶段性,表现在青春发育期,东乡族学生的形态较汉族学生偏瘦;东乡族学生的心肺功能差于汉族学生,且突增年龄比汉族学生推迟1年.结论:与汉族同年龄相比,东乡族学生青春期推迟1~2年,其体质状况差于汉族学生,在青春期表现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1985年及2010年西藏自治区藏族学生的体质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藏族学生生长发育长期变化的趋势。旨在探讨藏族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与素质发展基本状况,为改善藏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制定学校体育卫生决策及保健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体质测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近20年来我校不同年代大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身体形态发展呈上升趋势,但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水平呈下降趋势,尤其是肺活量指数和耐力跑项目,不同年代大学生之间有极显著性差异。目前我校学生体质状况与全国大学生比,身体形态明显好于全国水平,身体机能与全国大学生相当,耐力素质与全国大学生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本根据新疆维吾尔、汉族13-17岁学生体质调研数据,应用献研究、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新疆维、汉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状况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揭示了其规律变化。为新疆民族体质的研究,民族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体质测试对2010年甘肃城乡学生体质健康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甘肃城乡学生身体形态整体上城市学生和乡村学生有显著性差异,且城市学生身体形态指标基本都好于乡村学生.身体机能指标除男生的肺活量和男女生的舒张压外,其他几项指标城乡学生之间都有显著性差异,且城市学生身体机能指标基本都大于乡村学生.身体素质发展不平衡,总体指标有升有降.城乡学生之间除50米跑和男生的坐位体前屈指标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他几项指标城乡学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整体上甘肃城乡学生体质健康发展不均衡,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城乡学生的生活水平有差异外,学生对体质健康的认知,学生运动能力的大小,学生运动的兴趣,社会、学校提供的运动场地和锻炼指导等都是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采用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标准,对湘西地区20~59岁成年普通少数民族居民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湘西地区20~59岁成年少数民族居民的身体形态随年龄的增长有横向发展的趋势,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随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特别是进入中年以后,下降的趋势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