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欣 《科技智囊》2014,(7):68-71
<正>第六届"文化企业30强"名单发布5月15日,在中宣部召开的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座谈会上,光明日报社和经济日报社联合发布了第六届"文化企业30强"名单。它们是:保利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宋城演艺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思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国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深刻的战略视野,把创新、科技、文化放在国家、民族发展全局的重要战略位置,围绕创新、科技、文化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重要阐释。习近平新时代文化和科技创新重要论述表明,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创新,即文化和科技创新是一种耦合创新、系统创新、全面创新,可以激发创新领域其他方面的创新;精湛的艺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科技的创新也能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在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在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文化适应协调、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文化和科技创新的作用尤为显明;运用科技创新手段,可以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相协调,挖掘出、弘扬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激活其内在的生命力、感召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秦斌 《科技信息》2013,(19):34-34,43
目前,常州科教城已经成为常州市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最重要的平台,如何通过提升企业的文化创新和科技创新这两方面的能力来促进企业更快速的发展,是每个企业需要深思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杭州科技》2012,(3):59-59
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在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推动文化科技创新方面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主抓七件事:1.加强顶层设计.把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双轮驱动”作为首都科学发展的总体战略,重点推进文化科技融合等九大工程市财政设立了文化创新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形成文化、科技并重的“双百亿”投入格局。  相似文献   

5.
企业老板没有不羡慕世界500强的,毫无疑问,500强是企业界的一面旗帜。但不管发展机遇和条件有多优越,也不管企业规模有多大,世界上每年能够跻身500强者实属凤毛麟角,就是能进入世界1000强的企业也寥寥无几。中国的景况更不容乐观,原因何在? IBM咨询公司对世界500强企业的调查表明,企业出类拔苹的关键是具有优秀的企业文化,特别是令人注目的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根植于其优秀而独特的企业文化。经济界关于500强的分析、报道丈章汗牛充栋,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公认的:世界500强的关键经验说起来并不复杂,支撑其劈波斩浪、出没风险的强劲动力不是资金实力、销售网络等,竟是软得似乎摸不着、看不见的企业文化,这多少令在企业文化外围打拼的中国中小企业有些看不懂。当然,有些企业看懂了,并且“拿来”了,就朝着500强最初发轫的轨迹前进。软的东西如企业文化学精了,研发、创新、管理能力能不断得到补充,硬的东西如设备、产品、市场、营销、利润来得就相对容易了。这里,我们刊发“‘百年天明’从头越”、“以文化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制胜源自文化”三篇文章的目的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6.
潘澍 《科技促进发展》2015,11(5):688-695
"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是新经济的双引擎,系统梳理文化科技创新的战略选择,分析文化科技创新与我国文化发展战略的内在关联,进一步提出我国文化科技创新的战略对策,才是研究重点。如何将文化科技创新理论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以及地域文化科技资源踏实有效地统一、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战略发展对策更是研究关键。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对科技创新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科技创新文化的影响,就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构建适宜的科技创新文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科技进步在当今社会和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科技进步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需要创新文化的支持,这是科技创新的空间和软环境。它从制度、观念等方面影响着创新的进程。本文简述了再造中国创新文化原由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雷舜东  熊源  袁神 《科学管理研究》2012,30(4):15-18,26
科技创新与文化之间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文化与科技创新的融合是一条新的发展道路,文化是发展的"内容",科技是发展的"形式"。总结了国内外对文化和科技创新关系研究的主要成果,分析了文化和科技创新的相互作用,通过建立模型分析文化和科技创新的影响情况。最后从制定和鼓励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政策措施、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等5个方面分析了具体的体制融合方法,为我国文化与科技创新融合提供了一个新的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0.
"科技创新文化是科技发展的文化土壤和内在驱动力."[1]科技创新文化的积累和沉淀过程既是推进科技创新的过程.当前我国的科技创新文化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造成科技创新文化的缺失,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以促进和引导科技创新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科技进步在当今社会和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科技进步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需要创新文化的支持,这是科技创新的空间和软环境.它从制度、观念等方面影响着创新的进程.本文简述了再造中国创新文化原由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雄安新区作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将建成我国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成为全球创新中心和世界级旅游城市,在这个过程中,科技创新是其内在要求和核心任务。本文基于科技创新视角,围绕雄安新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在把握国内外研究现状、新阶段科技创新特点以及雄安新区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以科技创新促进雄安新区文化旅游体系化建设思路,并从时间、空间、方法、措施、保障五个角度探寻科技创新驱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以期助力建设高品质“未来之城”。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以来,企业的竞争力已经逐渐趋向其获取和利用最新知识的能力,为适应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抢占有利的科技资源,企业不仅需要逐步完善内部机制,提高内部科技文化素质,同时也需要不断加大与外部组织之间的联系和交往,寻求较优的合作组织。当前各种各样的联盟方式也成为现代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通过对创新文化和技术创新联盟的发展现状进行详尽的分析,综述创新文化在技术创新联盟发展中的重要性,从而探讨如何从创新思维的培育、管理文化的更新、联盟文化的塑造等方面论述推进技术创新联盟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4.
孙进昌  蒋群策 《科技咨询导报》2012,(15):254-254,256
本文从中外历史发展、文化创新过程、创新文化要素论述了创新文化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认为文化创新是一切经济繁荣、科技创新的基础,任何领域的创新均起源于文化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文化创新是文化建设的灵魂。江泽民高度重视文化创新,他在继承毛泽东、邓小平文化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变化的新特点,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概念,对文化建设战略地位的认识提到了新高度,总结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一系列新规律,彰显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文化建设人文关怀的新目标,为我们树立了文化创新的典范。  相似文献   

16.
在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与后疫情时代复工复产的新形势下,2020年开始推行的“科技专员”新政策旨在将“传统的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上升为符合新形势的“科技专员推动区域科技创新机制”。通过分析近三年来(2020-2022年底)广东、内蒙古、贵州、四川、湖南等全国不同区域各省市科技专员发展实际情况,总结得到当前科技专员在一线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基本模式与成功经验,同时也发现在生产技术对接、科技专员遴选、企业积极性激发、政府引导方式上仍有待完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以科技专员为主体,能够激发市场活力,由政府部门、地方企业、科技专员、高校院所组成的“区域科技创新发展共同体”,最终形成科技专员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协同机制。研究结果对于“科技人员”升级为“科技专员”“服务地方企业”升级为“推动区域科技创新”,最终实现以区域科技创新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需求,科技创新必将丰富文化建设的内容和业态,支撑和引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在倡导科技与文化融合上,上海有一系列突出表现:世人皆知的世博会中国馆里,"清明上河图"堪称我国文化竞争实力的强劲表现。该展项将传统国画和多媒体技术融合创新,带给参观者多元审美体验,催生了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在后世博时代,它正在实践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模式。"清明上河图"的成功,对应用  相似文献   

18.
美国企业文化重构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庆广 《江南学院学报》1998,13(3):12-18,25
美国是企业文化素称发达的国家,本文从80年代以来美国兴起的企业文化热入手,对美国企业文化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的社会历史和经济背景作了初步分析,并全面论述了美国企业新文化的基本内容,特征和世界意义,进而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些有益经验和启迪。文章认为,以人为本,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和社会效益以及强烈的创新与竞争意识是美国企业文化变革的方向和“新”之所在。  相似文献   

19.
实行创新调查和创新报告制度是发达国家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制度建设,是实现科技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条件,也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我国的科技创新调查和创新报告制度主要经历了中国科学技术统计、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报告和国家创新指数报告三个阶段。国家创新指数报告主要从创新资源、知识创造、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和创新评价5个方面,搭建了我国国家创新指数的指标体系。结合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建议应当增加和强化“国家财政科研经费投入占研究与发展经费比重和使用效率”、“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整体实施效果专家系统评价评估”、“国家科技政策实施效果专家系统评价评估”、“重要科技创新领域科技创新水平国际比较与创新潜力评价评估”、“科技创新人员创新环境和创新条件建设问卷调查与评价评估”、“科技创新人员获得国际学术头衔与国际科技奖励的数量和比例”等方面的评价评估测算指标。  相似文献   

20.
 文化科技创新的内在机理与现实路径,是内外联动、互相呼应的问题。总结了科技强国的文化科技创新之路,分析了文化科技创新的内在机理,探讨了中国文化科技创新的现实路径。分析表明,文化需求与创意引导文化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支撑文化产业创新。设计促进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整合与提升。面向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力求进一步将文化科技创新的内在机理研深,将现实路径夯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