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涝坝 号构造是大涝坝构造带上一个重要的油气聚集带 ,发育有优质的储、盖层 ,成藏期比较晚 ,因此油气生成、运移、聚集成藏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 .尽管它受多种因素 (地质、化学、物理及地下流体 )的影响和制约 ,仍是有规律可循 .文中应用钻井、测试、地质及化验分析成果为基础 ,来初步评价大涝坝油气藏的成藏地质条件 .结果表明 ,苏维依组产出的油气来源于北部的库车坳陷三叠—侏罗系烃源岩 ;大涝坝 号构造有三套中等到较好储层 ,两套封盖性能好的盖层 .圈闭形成时期为中新世晚期 ,圈闭形式为断层遮挡半背斜圈闭 .  相似文献   

2.
 运用盆地资源评价方法对巴西圣弗朗西斯科盆地的地质背景和石油地质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圣弗朗西斯科盆地形成年代久远,构造演化史复杂,先后经历了断陷期、被动大陆边缘沉积期和前陆沉积期3个构造演化阶段,各阶段的盆地特征存在差异,发育Espinhaco群、Macaubas群以及Bambui群3套主要的充填序列。盆地中有效烃源岩、有利储层和区域盖层均发育于Bambui群和Macaubas群,生储盖配置关系良好。盆内圈闭发育,包括构造圈闭、地层圈闭及构造-地层复合圈闭等多种类型。通过成藏特征分析,认为盆地中的区域不整合面和巴西利亚构造运动所形成的断层和裂缝为油气的运移提供了通道,为油气在不同类型圈闭中的聚集创造了条件。综合各成藏要素,预测盆地西侧巴西利亚构造带周围是可能的油气富集有利区,且油气勘探应以天然气为主。  相似文献   

3.
提出含油气系统由5大要素和5大作用构成,即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圈闭和运移通道(要素)以及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圈闭形成和成藏期后作用.含油气系统可进行超系统、系统和亚系统3级划分.其中超系统适用于叠合复合型盆地或跨盆地范围的含油气系统划分;系统和亚系统应限于盆地以内,前者至少应有一套烃源岩,后者可以不含烃源岩.根据盆地构造特点和成藏特点,将西北地区的含油气系统划分为前陆型、克拉通-前陆复合型及造山带型3种类型,并分析了每一类油气系统的成藏条件、成藏特点和油气潜力.  相似文献   

4.
以吐哈盆地区域构造应力场分析和以轴面成图与构造趋势分析为基础的吐鲁番坳陷3维空间构造演化模拟为出发点,认为吐鲁番坳陷侏罗系发育3排弧形构造带组成的巨型弧形构造体系,提出吐鲁番富油气坳陷发育逆掩断裂带下盘油气勘探新领域.逆掩断裂带下盘油气勘探领域有利成藏条件主要表现在:发育构造、岩性2大类和背斜、断鼻、断块、顺物源岩性和反物源岩性5种类型圈闭,构造类圈闭主要形成于侏罗系末期,岩性类圈闭主要依附于古构造背景发育,剩余圈闭面积大且成群成带分布,整体勘探程度较低,勘探潜力较大;紧邻3大主力生烃凹陷(胜北、丘东和小草湖),油源条件优越;发育中侏罗统区域和中下侏罗统局部2套盖层,逆掩断裂带下盘上倾方向断裂封堵条件好,后期保存条件优越,有利于较低部位的油气聚集成藏;整体构造体系与圈闭主要形成于侏罗系末期到白垩系早期,与侏罗系末白垩系的油气生成、运移与聚集期匹配良好,是吐哈盆地侏罗系进一步勘探的主要领域.  相似文献   

5.
乌尔逊-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中沉积岩最厚、面积最大的2个凹陷,该区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但构造复杂,断裂发育,油气勘探风险较大.针对乌尔逊-贝尔凹陷的油气成藏规律复杂的问题,从烃源岩特征、储层特征、盖层特征及生储盖组合特征、油气运移条件、圈闭特征和油气运聚期次及成藏过程等方面研究该区的油气成藏条件,认为该区暗色泥岩厚度大、横向变化快,以大一段-南屯组最为发育;砂岩和砂砾岩是最重要的储集岩体,浊流沉积和三角洲沉积是发育储集岩体的最重要相带;大一段是该区的区域性盖层,南一段和伊一段构成局部盖层,生储盖组合有下生上储型、自生自储型和上生下储型3种类型,油气主要沿断裂运移到小面积构造圈闭中聚集成藏.预测出有利油气勘探区为苏仁诺尔断裂带、巴彦塔拉构造带、乌南次凹、苏德尔特构造带、呼和诺仁构造带、敖瑙海次凹、贝西次凹和霍多莫尔构造带.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油气分布及其与源岩、盖层、储层和构造之间空间分布关系,对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南一段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研究,得出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南一段油气之所以富集是因为以下4方面的有利条件:①2套主力源岩为南一段油气聚集成藏提供了充足的油源;②2套区域性盖层为南一段油气聚集成藏提供了有效封盖保存条件;③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为南一段油气聚集成藏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④反向断裂翘倾隆起和洼中隆为南一段油气聚集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基于甫沙—克里阳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和西昆仑造山带的盆山结合部位,其构造位置特殊、演化复杂,综合运用锆石、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及磷灰石热演化历史模拟方法,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和地震资料,对该地区进行低温热年代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甫沙—克里阳地区中新生代发生5期构造事件,对应地质时代分别为晚三叠世、晚侏罗世、晚白垩世、早中新世和上新世;各期构造事件在本区及周邻均具有明显的地质响应,其中,晚三叠世的构造事件具有长期整体抬升的特征,该事件使得本区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延缓,为油气的晚期成藏奠定了基础;而上新世的快速抬升事件则使得研究区内烃源岩、断裂输导和圈闭等成藏要素相互耦合,促使油气发生晚期成藏,对该区油气聚集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统计钻井数据得到,大庆长垣南部黑帝庙油层泥岩盖层主要发育于H1^6、H1^5、H1^4小层,其底部分别发育的3套区域分布的泥岩盖层是其天然气的主要封盖层。由盖层厚度与源断裂断距大小比较可以得到,3套区域分布的泥岩盖层多处被错开,形成多处逸散窗口,天然气只能在源断裂之间未被错开的H1^6、H1^5和H1^4三套泥岩盖层之下被保存下来,如果圈闭发育便可以聚集成藏,否则天然气将会继续沿逸散窗口运移散失。通过比较盖层所能封闭住的最大气柱高度与圈闭幅度大小可麟得到,3套区域分布的泥岩盖层所能封闲住的最大气柱高度远大于圈闭构造幅度,可以封盖住进入圈闭中的天然气。通过冒前天然气显示井与盖层之间时空分布关系研究得到,3套区域分布的泥岩盖层空间分布控制着天然气聚集层位和平面上的分布部位,其形成时期与嫩一、二段源岩大量排气期较好地匹配,有利于天然气在黑帝庙油层中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9.
塔西南坳陷西南缘构造类型与圈闭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构造圈闭与油气成藏理论,试图探明研究区油气聚集带的特征,利用钻探,地震研究成果,对坳陷西南缘的构造类型,圈闭特征,圈闭与油藏关系的研究,提西南缘主要发育构造圈闭,构造类型有两大6亚类,海西期和喜山期是构造圈闭和油藏的主要形成时期,论述了各二级构造单元的圈闭分布与成藏关系,提供了有利的圈闭类型和油气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10.
川西雷口坡组古风化壳喀斯特气藏成藏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川西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顶部在近期钻探中呈现出良好油气显示。为了探究其油气成藏条件,通过岩石薄片观察、有机地化分析、同位素分析等技术手段,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川西地区雷口坡组顶部古风化壳喀斯特气藏的成藏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并恢复其油气成藏过程。结果表明,该类型气藏具备马鞍塘组与小塘子组2套烃源层系,油气源充足;雷顶古风化壳喀斯特储层次生孔洞发育,储集性能良好;气藏生储盖组合为:马鞍塘组与小塘子组烃源岩+雷顶古风化壳喀斯特储层+上三叠统泥质盖层,匹配关系好,保存条件佳;油气在运聚过程中受印支古隆起构造带及雷顶不整合面双重控制,气藏圈闭类型为构造-地层复合型圈闭;气藏在形成演化过程中经历了中三叠世末表生成岩孔隙建造期、晚三叠世中晚期有利于油气聚集的古隆起构造带形成期、燕山期古隆起构造带继承发育-油气大规模聚集期、喜马拉雅期气藏最终定型期4个重要阶段。川西地区雷口坡组古风化壳喀斯特气藏成藏条件较为优越,具有广阔的天然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台九区块葡萄花油层油气成藏规律,采用油气分布与成藏条件叠合分析方法,研究其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和模式。结果表明:油源断裂附近高砂地比区是油气成藏的有利范围;局部正向构造是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砂岩厚度控制油气纵向聚集层位。油气成藏模式为:下部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气沿油源断裂向上输导运移,在姚二三段盖层的遮挡下,向葡萄花油层两侧砂体大于20%的地层发生侧向分流运移,最终在油源断裂附近的正向构造内的断层遮挡、断鼻、断层-岩性和砂岩透镜体圈闭中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涠西南凹陷南部斜坡次生油藏的成藏规律及成藏模式,通过油气来源对比、油藏特征及构造演化过程研究,对南部斜坡次生油藏初次聚集及晚期改造调整过程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南部斜坡晚中新世之前为西高东低形态,在西部披覆背斜圈闭中形成油气初次成藏,油水界面附近碎屑岩水化作用与有机质脱羧基作用共同形成的"底钙层"为确定古油藏含油范...  相似文献   

13.
埕南断裂带埕 913区块是济阳坳陷埕南断裂带目前已发现的沙河街组三段砂砾岩体中唯一含油气区块。生、储、盖、圈闭条件的分析结果表明 ,虽然古隆起构造背景为其提供了油气汇聚指向、相对的浅埋藏所对应的良好储集性能、发育多种圈闭等成藏必要或有利条件 ,但有别于其他区块的特殊条件是该砂砾岩体之上发育有泥岩盖层或内部发育泥岩隔层。断层面封堵与否是成藏最关键的因素 ,断层面封堵的基本条件是要求砂砾岩体之上有泥岩盖层或隔层 ,具泥岩盖层或隔层的砂砾岩体与断鼻、断块圈闭匹配方可形成构造 -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揭示断陷盆地层间地质体的成藏规律。方法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结合沉积相研究,综合应用了3D Canvas地震解释技术、Geoprob立体显示技术、相干体技术、水平切片识别技术及Voxgeo立体显示技术。结果在贝中次凹发现构造圈闭17个,南屯组油气主要集中在层间构造上,长期的断裂活动控制了油气的运移和分配。结论断陷盆地小凹陷层间构造控制了油气的聚集,如果有好的成藏条件具有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5.
川东南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远源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川东南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油气成藏条件与主要成藏模式,为进一步深化该领域的勘探提供参考。通过对川东南地区须家河组烃源、储层、盖层和圈闭条件等成藏要素的分析及以官渡须四段气藏为代表的典型气藏解剖,表明川东南地区须家河组气藏主要为"深生浅聚"型的远源成藏模式,气藏具有"多期运移聚集,断层裂缝联合输导,喜马拉雅期调整成藏"的特点。具备与下部海相烃源岩沟通的断层输导体是川东南须家河组远源成藏的关键因素。良好的砂岩储集体匹配发育的裂缝系统,是该区天然气富集高产的保证。川东南地区须家河组油气勘探方向应以"位于心滩、边滩等有利沉积相带内,伴随发育烃源断层形成的致密砂岩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及构造圈闭"为主。  相似文献   

16.
探讨南美Llanos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成藏规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构造沉积演化、生-储-盖条件、圈闭特征、油气田分布等分析,总结了Llanos盆地油气运聚特征及富集规律,指出有利勘探方向。结果表明,Llanos盆地是中生代弧后裂谷与新生代前陆作用共同形成的叠合盆地,主力烃源岩为白垩系Gacheta组页岩,储层包括白垩系、古近系及新近系多套砂岩,已证实有油气的储盖组合有7套;该盆地油气运聚具有远距运移混源充注、断砂立体持续输导、近远灶阶梯式捕集成藏的特点,近灶优先捕集形成中深层、大中型构造油气田,远灶接替捕集形成浅层、小型复合型油气田。盆地西部发育逆掩推覆构造圈闭,数量少、规模大,可形成大型油气田,是构造圈闭的有利勘探目标区;盆地中部和东部主要发育岩性-构造圈闭、岩性圈闭及水动力圈闭,圈闭类型和数量多但规模小,可形成浅层小型油气田,是地层-构造、水动力-构造等复合圈闭的主要勘探目标区。  相似文献   

17.
锡尔特盆地是世界上最有利的含油气盆地之一.盆地经历了5个构造演化阶段,地层主要由上中生界和新生界组成.盆地的生油岩、储层、盖层发育,圈闭类型丰富,各种成藏要素之间的时空配置关系良好,油气资源丰富.盆地前裂谷含油气层系和裂谷期含油气层系内油气藏的形成,都受控于断块隆起.盆地可分为3个油气聚集带,其中,东部油气聚集带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18.
依据构造圈闭与油气成藏理论 ,试图探明研究区油气聚集带的特征 .利用钻探、地震研究成果 ,对坳陷西南缘的构造类型、圈闭特征、圈闭与油藏关系的研究 ,提出了西南缘主要发育为构造圈闭 ,构造类型有两大类 6亚类 ,海西期和喜山期是构造圈闭和油藏的主要形成时期 .论述了各二级构造单元的圈闭分布与成藏关系 ,提供了有利的圈闭类型和油气勘探区带 .  相似文献   

19.
东营凹陷东辛油田油气成藏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含油气系统方法和油气成藏系统理论,研究了东辛油田的油气成藏条件以及形成模式.指出东辛油田有利成藏条件:(1)三面临洼,油源条件得天独厚;(2)砂体多层次多类型;(3)断层圈闭发育;(4)沙一段泥岩为区域盖层.东辛地区存在两个主要成藏期,分别对应于东营组末期和馆陶组末期——明化镇组时期,且以晚期成藏为主;油气先就近聚集,后在翼部断块区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20.
周口拗陷油气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周口拗陷是由多个次级凹陷、多套烃源岩层、多套目的层系组成的一个复式拗陷,认识其地质特征对油气勘探意义重大。方法 运用地震资料解释、地震地质综合研究、层序地层、圈闭评价等方法,对生、储、盖、圈、运、保等基本石油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 认为该区油气资源丰富,有4个主要圈闭形成期和油气运移期,形成3种油气聚集类型;综合评价指出谭庄-沈丘凹陷、倪丘集凹陷为Ⅰ类勘探有利区,舞阳、襄城、鹿邑凹陷为Ⅱ类勘探有利区。结论 周口凹陷的油气勘探,应围绕该有利地区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