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险山恶水、不通车舟的大西南山区,马帮千百年来都是惟一的运输方式。嘎达娜从未想到她的命运会和马帮绑在一起大半辈子。而这个干着男人活的女赶马人嘎达娜——成为中国最后的国营马帮女马锅头,她用自己的眼睛来看自己的生活,也正在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来维护自己的生活。眼下,嘎达娜每天期盼着有人来找她赶马,因为她想为孙子挣点读书所需的费用。  相似文献   

2.
<正>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向首届全民阅读大会致贺信,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贺信引发热烈反响,全社会掀起读书热潮。最美人间四月天,正是读书好时节。在第29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在云南昆明开幕。彩云之南,书香氤氲。书承文脉,香满家国。“中华民族自古提倡阅读,讲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塑造中国人民自信自强的品格。”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向首届全民阅读大会致贺信,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  相似文献   

3.
船舶行业具有按订单设计、产品结构复杂、边设计边生产、周期长、变更频繁等特点。山东山大华天软件有限公司在多年的PLM技术研究、系统设计和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船舶行业的上述特点,对面向船舶行业的可定制PLM系统展开了研究,重点对可定制PLM系统框架、生命周期数据闭环管理、船舶产品的数据组织模式、项目管理、船舶检验、维护等内容进行了分析和设计。最后,在黄海造船有限公司进行了应用实施,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一、快意读书是人生最好的伴侣,在知识爆炸、终生需要学习的时代更是如此。很难想象,一个出了校门的人不再读书,怎能在社会上安身立命。读书是终生的伴侣,她比严师随和,她比娇妻睿智,她比双亲诲你长久,她比朋友更能敞开心扉。读书最惬意的辰光,古人有云,伏案秉烛,小院临窗、香茗一杯,听淅淅小雨拍打芭蕉叶上的那一  相似文献   

5.
所谓“三心”“二意”,即“专心”、“恒心”、“凝心”和“意蕴”、“意趣”。专心——即读书时的心志要专一。读书治学,必须把全部精力倾注于所钻研的对象上。宋代的大学者朱熹谈读书经验时说:“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朗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心理科学实验表明:专  相似文献   

6.
高宇 《科学大观园》2010,(18):75-75
来自亚美尼亚的科学家和建筑师提出在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建造一座生态山,生态山的侧面看起来呈土丘形状,这项设计的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一个具有多用途的建筑项目。可以用来吸热、过滤空气和水以及作为动物和昆虫提供栖息之地。同时,采用回收废水来灌溉生态山。  相似文献   

7.
4月23日,是全世界读书人共同的节日。就在这一天,2005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叶笃正院士、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谢家麟院士和著名药理学家秦伯益院士与读书爱好者相聚,面对面交流读书心得和体会,一起分享阅读的乐趣,围绕科研生活与阅读的关系、读书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怎样读书、如何看待读专业书和休闲书的关系等问题侃侃而谈。“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是叶笃正院士通过读书、写书悟出的道理,也是他倡导的读书时要坚持的一个原则。谈到科研与读书的关系,叶老认为,读书是一切脑力劳动者的基本生活状态,什么时候都离不开书。中国工程院院…  相似文献   

8.
读书与眼睛     
写下这一题目,给人的第一感觉,也许是蛇足。除却盲人,读书的第一要素便是眼睛,这是连七八岁的小孩都懂的道理。但细究起来,书与眼睛的关系却并非只如生产与工具那么直观和简单。先说一个现象,读书固然要有一双不错的眼睛,但大凡读书之人,其眼睛往往与“不错”两字无缘,因此为了读好书或保证读书,在爹娘天生给予  相似文献   

9.
《科学大观园》2020,(12):18-19
正雷神山医院的战疫历程是科技报国的典范,是中国成功抗疫史的缩影。在武汉抗疫最关键的时候,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接管了武汉雷神山医院,作为收治危重症新冠肺炎病人的定点医院,中南医院院长王行环担任雷神山医院院长。从2月8日开舱至4月15日休舱,采取"边建设、边验收、边培训、边收治"的战时医院运行模式,来  相似文献   

10.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洛阳市区南约13千米处。这里海拔263.9米的西山,海拔303.5米的东山,两山对峙,伊水从中流过,看上去宛若古代城门两侧建筑的一座天然门阙,故古称“伊阙”。龙门之说缘自地处洛阳都城之南,取帝王为“真龙天子”,故又称“龙门”。龙门山河壮丽,风景幽美,诗人白居易曾云:“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石窟密布于沿河两岸的崖壁上,长达1千米。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称为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07年)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  相似文献   

11.
《科学大观园》2004,(10):7-7
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家喻户晓,但其活动区域一直众说纷纭。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文物旅游局在对该县的女娲庙遗址进行文物调查时发现了3块与女娲有关的石碑。专家认为,这一发现和古代书籍相印证,证实了女娲文化的发祥地在陕西平利。平利县位于秦岭南坡、巴山北麓。县境中北部的女娲山方圆60平方千米,山上的女娲庙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国古代历史地理著作《华阳国志》、《十道要录》、《新唐书》、《路史》、《九域志》等对女娲山均有记录,认为这里是女娲“抟土为人”之处。在女娲山西北有伏羲山,两山之间有女娲庙、高皇庙、三皇庙等古…  相似文献   

12.
天柱山位于安徽省西部,潜山县境内,它是霍山山脉主峰。因山有天柱峰, 突出云霄,耸拔千仞,如柱倚天,故得名“天柱山”,还曾有潜山、皖山、皖公山、万岁山等名称。它既以雄、奇、灵、秀的自然景色吸引着古今游人,又以汉武封岳等众多古迹而闻名于世,被誉为江淮大地上第一名山。  相似文献   

13.
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向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一系列的新的问题。这种挑战是社会科学现代化的强大动力之一。马克思主义从来就十分重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用自然科学的新成就去丰富和发展社会科学。九月上旬,《读书》编辑部和《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联合举办了“数学、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的相互结合”座谈会,座谈会由《读书》杂志包遵信同志主持。参加座谈会的有社会科学界和自然科学界的三十几位同志。  相似文献   

14.
生活条件好了,读书的心思却越来越淡了。书房很宽敞,书橱很漂亮,而在翻开书页的同时也就走了神。记得10多年前上大学的时候,宿舍熄灯之后,读书的心火依然旺盛,便跑到了卫生间里就着那昏黄的灯光,一直读到天亮,不觉得困,也不觉得累。读书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选择。当强迫着自己做出某种读书姿态的时候,他其实是在折磨自己了。读书是一种  相似文献   

15.
麝牛抗敌记     
一片苔原。一群麝牛。这一群是牛的堂兄弟。模样儿跟牛差不多,不过是身体小些,毛很长,又柔软,又松散,黄褐色。头上有一对大角,角基部向下弯,上部尖,向上曲,像菱的角。牛群散布在苔原上,有老的,有小的,有公的,有母的。有的卧在地上休息;有的在吃草;有的在游荡。夜来了。黑暗的夜幕笼罩着大地。东山上挂起了一钩新月,放出淡淡的光。麝牛们都躺下来睡觉了。将近夜半的时光,远处传来了几声野兽的叫声。那只雄壮的公牛,全群的首领,醒了,竖起耳朵细听。啊,是狼叫呢。得小心提防着这些凶横的野心家。叫声听来更高大了一些。全群牛都惊醒了。大家都…  相似文献   

16.
正1、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2、如要锻炼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3、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就绝对是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  相似文献   

17.
议吃亏     
闲来读书,两则典故跃入眼帘。典故一:有个皇帝要奖赏臣子们每人一头羊。由于那些羊有大有小,有肥有瘦,怎么分才合理,没有  相似文献   

18.
青城山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两南,成都平原西北部边缘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区内.距成都68公里、都江堰市区16公里.古称"丈人山",为邛崃山脉的分支.青城山靠岷山雪岭,面向川西平原.丰峰老霄顶海拔1260米(2007年测量).伞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丹梯千级,曲径通幽,以幽洁取胜,自占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  相似文献   

19.
中英澳暑期哲学学院每隔一年举办高级读书讨论班,其目的是使平常忙于各种事务的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哲学家有机会在外国教师指导下阅读英文原著,提高批判论证、撰写英语论文的能力。第4期的内容是阅读和讨论 Gevivieve Lloyd的 The Man ofReason。这是一本饶有趣味和颇有影响的书。 在申请参加高级读书讨论班得到批准后,即发给原著一本,进行阅读,并撰写一篇1,500字的英文论文。论文应显示作者的批判论证能力。如收到书后不能前来,请将书退回。读书讨论班进行7天。五天进行讨论,两天修改论文。 此…  相似文献   

20.
《科学大观园》2012,(10):1-1
山不言自高,水不言自深。山无语巍峨,水无声深重。抛开世俗之眼,打开心灵之窗,静观山水,山水皆在心中。静待中,读出山的魅力,品出水的精髓,山水皆人生,人生皆风景。风景皆是过往,过往就要静观慢品,人生才能体味山之精,水之髓。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在孩提的眼中,那是多么自然的景观。看山不是山,望水不是水。在成年人的眼中,更有一种深奥与微妙,那是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