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对高新技术企业的57个研发团队的调查研究,就心理契约对研发团队创造力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首先用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了研发团队成员心理契约各个维度的模型构思;然后运用相关文献分析提出假设模型;最后,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心理契约对成员个体创造力和研发团队创造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个体创造力在心理契约对研发团队创造力的影响中部分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数学认知过程包含着个体的数学认知方式、认知能力和认知结构,在了解数学认知过程三个方面的基础上,阐述它们对个体数学创造力的作用及表现形式,从而从整体上把握数学认知过程对个体数学创造力的影响,形成对个体数学创造力的整体认知。  相似文献   

3.
柳妞 《科技信息》2009,(26):135-136
本文讨论了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问题。作者从两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一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作者指出,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该容忍学生不同的观点,并用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应该让学生有敢想、敢说、敢做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为学生发挥创造力提供外部环境。二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应该在读书法、头脑风暴法和戏剧教学法中锻炼、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在读书法中,作者从语言与思维,语感与思维方式两个方面强调了读书对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性。在头脑风暴法中,作者解释了小组讨论对于创造力的启发和促进作用。在戏剧教学法中,作者指出英语短剧的创作和表演,是帮助学生将英语知识与艺术创造相结合的完美方式。如何在英语课堂上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文同时强调了教师和学生这两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文学创作中的修辞现象,更是一种思维认知方式,在人们进行思维和表述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隐喻是目标概念域和始源概念域中两个意象相互映射的结果。在小说文本中,个体认知世界的不同方式体现在思维风格的差异之上。阐述从隐喻角度研究小说《飞越疯人院》方法,重点从概念隐喻表达,分析概念隐喻的变化与其叙述者的思维风格之间关系,从认知的角度解读文本中传达出的深刻隐喻含义。  相似文献   

5.
直觉思维是一种与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并列的基本思维方式。数学直觉思维就是直觉空间对知识空间的作用。现代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严谨性往往掩盖了直觉思维的存在及其重要作用,导致数学教学中越来越偏向于对定型的、记忆性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因此,在高等数学教学中,从数学知识的学习入手,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思维能力,并从数学中学来的方法里概括出思想,从而把学生培养成懂得数学科学的人,使他们能够较得心应手地运用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运用数学思想去处理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6.
张华  丁琳 《科技与经济》2014,27(3):71-75
创造力理论的发展表明,创造力研究的关注点已经从个体特征转移到了合作网络,"你是谁"的重要性已经逊色于"你认识谁"。工作团队是员工创造力活动经常发生的"前线",在这里员工发展出两类重要的合作关系:领导—下属关系与员工—员工关系。针对当前领导—创造力理论与社会网络理论研究的不足,从创造力产生的本源出发,从团队社会网络的视角分别考察了工作团队中的领导、领导—下属关系以及员工间的合作网络结构对个体创造力的影响机理,以及领导知识宽度与下属关系、员工合作网络结构的交互作用,并提出了团队网络影响员工创造力的理论模型。最后,对该研究模型的理论贡献与未来的拓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楚文化艺术形态创造中体现的超现实主义手法,表明在现代西方视觉艺术体系建立之前很久,中国人就已经建构了自己独有的视觉审美体系。面对中国现代设计创新力严重匮乏的现状,运用现代思维方式重新读解、比较、分析、挖掘古代艺术作品中最具生命力的创造性思维方法,用以指引中国现代设计的良性发展,这是对传统文化的善用,也是现代设计发展的必然。本文通过比较学研究的方法,结合超现实主义构思思维,剖析楚人奇异而丰富的原生态艺术创造力。  相似文献   

8.
音乐创作教学作为创造性教育的一种具体方式,在培养和开发人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音乐创作教学(广义地)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力,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直觉创造力,它应贯穿于整个高师音乐教育中。  相似文献   

9.
考察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历史演进,即人类思维在古代是追求和谐统一的本体论思维方式,是一种原始粗暴的和谐统一,人性归属于物性,人的主体性被淹没;近代哲学认识论的思维方式高扬人的理性和主体性的同时又过分地强调主客两分,把人与世界的关系僵硬化、对立化;现当代社会人类生存的危机使哲学家们寻求一种超越主客意识的和谐思维方式。由此去认识和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认为和谐思维方式具有其逻辑发展必然性。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当代中国,最迫切需要转变思维方式,以超越主客意识的和谐思维方式指引对人和世界关系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发散性思维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习惯和创造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科教学改革中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中国管理者和澳大利亚管理者的思维方式以及报告显示出的各自偏好进行了研究。122位来自中国和71位来自澳大利亚公共部门的管理者参加了抽样调查,他们填写了索佛的(2002)思维方式调查表(TSI)和斯特恩伯格的(1997)思维方式表(FTS),本文根据抽样调查的结果对两种思维方式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TSI调查法对两种思维方式的不同偏好进行了评估:外部备件性、调查询问性、探索开发性、独立性和创造性。FTS调查法对两种思维方式的三种偏好进行了评估:立法性、执行性和司法性。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和澳大利亚领导人在外部条件性、调查询问性、探索开发性、独立性、执行性和司法性等思维方式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在创造性和立法性等思维方式上不存在任何显著的差别。  相似文献   

12.
音乐创作教学作为创造性教育的一种具体方式,在培养和开发人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音乐创作教学(广义地)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力,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直觉创造力,它应贯穿于整个高师音乐教育中.  相似文献   

13.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和期望理论,深入研究了职业使命感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创新自我效能和创新内在动机在上述关系中的多重中介作用。结果表明:职业使命感对技能人才创造力具有显著的正向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在间接影响方面,主要具有两条路径:①职业使命感通过增强员工的创新自我效能影响其创造力;②职业使命感通过增强创新自我效能,激活了个体的创新内在动机,进而影响创造力。  相似文献   

14.
思维方式是人的思维活动赖以进行的框架、模式。这种来源于人的思维活动同时又反作用于人的思维活动的框架、模式,既受思维对象的规定和制约,又促进和限定人的思维对思维对象的把握。思维方式是在人的长期的认识世界、变革世界的活动中形成的,具有历史性和继承性。前人的思维方式总会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在后人的思维方式中得到某种保留和积累。但同时,人的思维活动又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思维必然具有特定的内容,而思维内容的不同就会导致思维方式的差异。思维方式是随着作为思维对象的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而演变的。思维方式随思维对象的发展而演变的性质使其具有时代  相似文献   

15.
美国心理学会手册和其它许多类似的手册要求写作中要避免使用性别歧视性语言,语言的这一动态变化措施将会与人的心理、态度产生何种交互作用引人深思。研究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语言相对论不断发展,集大成于Sapir-Whorf假设。从语言与思维角度出发,理论上分析了性别歧视语言的消除和非性别歧视语言的替代使用对人性别歧视态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斯坦伯格(sternberg)创造力投资理论认为,创造力就是人对自己的智力、知识、思维风格、人格和动机五种内部资源的合理投入,将这一理论运用在心理学教学中,对于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并对我们今天的教学改革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主体的思维方式的变化表现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以人为本。解放思想的思维方式体现了实践主体对实践客体所进行的能动的反映论思想,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包含了实践主体对实践客体辩证理解的辩证法,以人为本的思维方式坚持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唯物史观,三者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辩证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8.
创新思维的核心是求异思维。求异思维具有多向性特点,它要求学生不同传统和陈规,多向寻求“新路”,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种分析性思维方式。而求同思维是在已知的前提条件中,去寻求事物的一般特征和规律性的东西、找出唯一答  相似文献   

19.
创造力是种以独创、新鲜的方式解决问题、探索未知的思维活动能力。正因为有了创造力,人类才能不断突破历史,累积知识,产生财富,发展自身能力,从而成为了佼佼者。正如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说:“人’之可贵在于能创造性地思维。”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是对思维方式的深刻变革,主要表现在:从思维主体本位变革看,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由主客二分、主客体绝对对立的思维定势向主客体和谐统一、共生共荣的思维模式转变,人与人的关系层面由个体本位、群体本位向类本位的转换;从思维目标变革看,实现了由单一经济目标向多元目标的转换;从思维定势趋向变革看,从简单的、单向型向复杂的、多向型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