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四川省积极推进康养产业强省建设,着力推动攀西打造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通过文献梳理和实地调研,剖析了金融支持攀西康养产业发展中所存在的"5难1缺"问题,即康养企业盈利难、公益性康养企业承贷主体资格认定难、康养地产信贷准入难、资产交易流转难、信贷风险分散难、社会保障和商业保险等配套支撑体系不健全。提出强化政府引导,加快完善产业政策规划体系与发展环境,构筑特色商业模式和共赢康养生态圈等政策建议。研究攀西康养产业价值链金融支持体系,既能解决当地金融资源缺乏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又能为其它地区发展康养产业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全面调查长治地区旅游资源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和实际评价了其旅游资源特征和发展现状,阐述了长治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如下对策:整合旅游资源,实施旅游精品战略;整合旅游线路,构建区域旅游网络;整合旅游区域空间,增强旅游产业规模和优势;整合旅游市场,实现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以期对长治旅游产业升级和“国家太行山旅游区”的核心区域建设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3.
基于长三角一体化趋势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政策,在文献查询、实地调查、专家访谈的基础上,采用SWOT现代产业现状分析方法对皖辖区体育旅游进行现状分析,以探讨皖江城市带体育旅游发展对策。结果:(1)皖江城市带发展体育旅游产业具有资源丰富、知名度高、文化底蕴丰富等内在优势及优惠政策、便利交通等外部优势;(2)存在经济支撑力不足、产品开发不合理、高级管理人才匮乏、环境污染、激烈的外部竞争等问题;(3)要发展辖区体育旅游产业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强化政府职能、加大开发精品力度,做好时空规划,提升管理水平及品牌知名度,实施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快与长三角地区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消费结构的升级,以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们对健康、安全和品质的重视度越来越高。“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已成为旅游行业发展的新机遇和风口,也是区域经济协调、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攀西地区作为全国康养旅游的发起者和倡导者,在新发展格局下,应立足于满足国内需求,依托优越的自然条件、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丰富的康养旅游资源,通过协调区域发展、夯实软硬环境、深化产业融合、加大营销推广等路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康养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推进国内旅游经济大循环。  相似文献   

5.
中原城市群是河南省乃至中部地区承接发达国家及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西部资源输出的枢纽和核心区域之一。然而中原城市群目前存在投资不足、高端产业不足、高端人才不足、对外开放相对滞后、行政壁垒大和一体化政策不到位、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基础设施不健全、产业结构趋同、资源与环境压力大,可持续发展前景不乐观等问题。因而本文提出了中原城市群发展的一些对策建议:谋划郑汴洛工业走廊,加强一体化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交通物流建设;扩大开放招商;以中原城市群为平台,努力打造"一带一路"战略高地。  相似文献   

6.
旅游功能区是依托较为富集的旅游资源、以现代旅游业为主导产业、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特定经济区,这类区域通常生态环境质量较高、跨越行政边界并具有一定的旅游产业发展基础。设立旅游功能区,有利于在实质上实现资源整合、产业集聚和目的地建设,有利于旅游资源集聚区真正发挥潜力、提高区域竞争力、全面促进区域发展,有利于探索旅游资源管理体制、涉旅事务协调机制、旅游规划模式改革的新路径。应坚持政府主导、一体管理、整体提升、创新发展、示范推广等基本原则,推进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生产要素供给机制、培育产业集群、优化公共服务、塑造旅游品牌、带动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7.
体旅文商融合发展是新时代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体育旅游综合体作为新时代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型载体,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消费需求,促进我国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采用实地调研、专家访谈、案例分析等方法,分析我国体育旅游综合体的产生背景、理论内涵和功能定位,基于对湖北、江苏、广西等3省32个体育旅游综合体实地调研的基础之上,梳理我国体育旅游综合体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并从中选取两个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得出建立政企协调的建设机制,打造体育旅游核心竞争力,提供高品质的旅游服务,重视规划设计和业态布局的经验启示,并进一步提出加强顶层设计,提高综合体落地政策的执行效力;加大差别化用地试点,多渠道解决综合体用地问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社会力量建设运营;加强项目内涵建设,提高综合体建设运营水平等优化发展策略,以期为我国体育旅游综合体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区域旅游合作已经成为目前主要发展模式的今天,攀西地区区域旅游合作具有极大的优势。本文对两地开展区域旅游合作的基础条件进行梳理,提出两地进行旅游合作的基本原则,明确指导思想,并最终提出攀西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的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9.
武夷山具有悠久的茶文化历史,拥有发展茶文化旅游的优厚条件,茶文化旅游的开发意义重大.本文就茶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和开发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武夷山区域间茶旅资源的结合、茶旅的专业导游和导游词等方面的不足,提出该市茶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河南温泉旅游产业规模扩张迅速,伴随着温泉产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问题暴露出来,河南温泉旅游产业急需转型升级,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通过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泡浴模式,加强与人文资源的结合,尽快制定行业规范以及改善内部经营管理等措施来实现温泉产业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推进,我国的入境旅游发展举世瞩目.美国作为我国最大的远程旅游客源国,研究其旅华客源市场状况,对于将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级高水平的出境旅游目的地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市场规模、旅游目的、入境方式、旅游消费、游客结构、访问目的地等多个方面分析了美国旅华客源市场的发展现状,再对美国旅华游客旅游意向调查评价和不同国家对美国的入境旅游政策分析的基础上,分析美国旅华客源市场影响因素.针对美国旅华市场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市场开发战略策划,以期为美国及其他客源国(地区)旅游市场开发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旅游业的发展对于资源富存、经济落后地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地区跨越式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该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鄂西北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进行分析,指出该地区旅游经济发展优势突出,但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不足、管理服务水平和旅游品牌建设亟待提升。旅游经济的发展需要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历史机遇,做好顶层设计,创新机制,盘活市场,以扭转型战略发展为基础逐渐向增长型战略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13.
甲任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25):44-46
特殊的地理和人文环境使得民族地区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由于旅游业对环境和生态资源的依赖性很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较之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更有利于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它能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长期相互和谐。通过技术引进与创新、制度政策创新、有效的金融支持以及宣传教育的加强等具体措施可建立民族地区生态旅游循环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14.
无锡作为我国重点建设的首批智慧城市之一,旅游资源丰富,具备智慧旅游产业发展的良好条件。在目前我国旅游产业发展大融合、多元化、智慧化背景下,从智慧旅游产业提升的角度推动无锡旅游业发展势在必行。文章结合无锡目前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便利条件,针对该地区智慧旅游产业升级方面的优势与不足,提出具体的提升途径,为促进无锡智慧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江河源头旅游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作为中国第三大河流——珠江源头自然、人文景观资源丰富,环境气候宜人,旅游概念独特,具备诸多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但目前珠江源在旅游资源开发、配套设施建设、产品营销宣传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只有通过提高对珠江源旅游重要性的认识,促进产业转型,加强旅游的软硬件建设,做好营销宣传工作,打造大珠江源旅游品牌,珠江源旅游产业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采用SWOT现代产业现状分析法分析了皖辖区体育旅游现状,结果显示:皖江城市带发展体育旅游产业具有资源丰富、知名度高、文化底蕴深厚等内在优势及政策优惠、交通便利等外部优势,但存在经济支撑力不强,产品开发不合理及管理人才匮乏等劣势。发展皖江城市带体育旅游产业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强化政府职能,加大精品开发力度,做好时空规划,提高管理水平及品牌知名度,采用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快与长三角地区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分析和阐述了红三角地区旅游及体育旅游资源现状,指出红三角地区旅游业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包括:旅游资源和产业开发不足;缺乏区域间的协作和区域旅游的主题及品牌;游客的数量及客源构成有待于提高和优化.提出建立红三角无障碍旅游区、实施体育旅游品牌策略、建设体育旅游核心地带和线路及进一步开发国内外市场,完善客源组成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西部大开发,四川跨越式发展,攀西地区必须根据自己的区情,充分发挥后发优势。通过技术跨越,使攀西资源优势、特色产业、文化旅游等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从而实现攀西地区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攀西地区优质稻产业化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及其发展所具有的生态、品种资源、区位、生产条件等优势的分析,提出应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协调矛盾、优化布局;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依靠科技进步,使优质品种向优势品牌转化;创建多元化产业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健全监控检测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发展中介组织,开拓营销渠道等多项优质稻产业化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与经济社会实现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政策指向,现已成为攀西康养旅游产业面临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价值指引。双碳目标为攀西康养旅游设定了新的发展框架并在一定程度上指引着攀西康养旅游竞合模式创新的基本走向与发展维度。目前,攀西康养旅游相关产业相对较为传统,降碳潜力较大,但因理论研究上、实践发展上、政策行动上存在缺位,与低碳旅游发展的要求有相当的差距,要实现攀西区域康养旅游的“双碳”目标,搭建协同有序的竞合模式,还面临诸多挑战,亟待构建基于“价值共创—目标驱动—主体协同—工具整合—多元互动”的竞合发展新模式。应加大政策供给,夯实低碳康养旅游的制度体系;完善基础设施,构建便捷完善的绿色交通网络;依托资源优势,实现业态融合高质量发展目标;加大技术创新,实施低碳技术创新发展新模式;紧跟市场脉搏,拓展低碳生态宜居康养新空间;拓宽人才供给,健全复合型跨界人才培育机制六个维度为抓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