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之一,1962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佛朗西斯·克里克在医学杂志《自然神经学》上发表论文,称他和他的研究小组通过大量实验已经发现了人类的“灵魂细胞”,克里克称,人的灵魂或意识根本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由人体大脑中的一小组神经元细胞产生和控制的。  相似文献   

2.
李国红 《前沿科学》2021,15(1):12-14
生命的奥秘让人困惑而着迷,人们对于生命起源和本质的探索更是坚定执着,生生不息.正因为此,科学家们破解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科学的谜团. 1952年,科学家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确定了DNA是遗传物质,自此之后,DNA便成了生命科学领域光彩夺目的主角.紧接着,科学家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揭示了DNA分子是由两...  相似文献   

3.
轨迹     
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1928年出生于美国,在芝加哥长大,15岁时每天乘车到离家8公里的芝加哥大学读书。奥地利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写的《生命是什么》说生命有说明书,并强调说明书肯定存在于分子上。沃森17岁时读到此书,并听了著名的遗传学家休厄尔·赖特的课,开始对遗传密码如何发挥作用的问题产生了兴趣。 这种兴趣的结果是在1953年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一同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196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4.
生物技术研究的新进展(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0多年前,沃森(Watson.J.)和克里克(Crick.F)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从此诞生了一门新学科—分子生物学.分于生物学一诞生.就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成了本世纪最重要的学科之一。生物技术的研究也因此得到高速的发展。 一、人类首创具有生命活力的  相似文献   

5.
美国马里兰州克利夫兰市凯斯·韦斯顿·雷泽夫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们,目前已将几种形状的DNA插入人类细胞中,创造出了人们长期渴望得到的人工染色体。威拉德研究小组在1997年4月出版的《天然遗传学》杂志上报道了这一研究成果。威拉德说:“我们将三种类型的DNA放在一起,染色体便自动地被装配起来了。”  相似文献   

6.
人类从20世纪50年初代发现细胞传送遗传信息的详细过程,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复制羊“多利”的诞生,前后不过50年光景。如果我们把这段生物科技的演进拍成一部时间交错的记录短片…… 主角: 20世纪50年代分子生物研究双杰,美国生化学家詹姆斯·华森博士和英国物理学家弗南西斯·克里克; 20世纪90年代英国胚胎学家维尔穆特博士。 配角: DNA(脱氧核糖核酸),细胞遗传信息的载体,包含在细胞的染色体内;  相似文献   

7.
●清华大学发育生物学实验室和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在对斑马鱼的研究中发现了诱导脊椎动物胚胎中胚层生长的转化生长因子的新调控机制,其研究成果发表在10月1日出版的Science上。●2004年诺贝尔奖10月揭晓,美国科学家戴维·格罗斯、戴维·波利策和弗兰克·维尔切克3人因发现粒子物理的强相互作用理论中的“渐近自由”现象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色列科学家阿龙·西查诺瓦、阿弗拉姆·赫尔什科和美国科学家伊尔温·罗斯3人因发现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而获诺贝尔化学奖,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2人因在人体气味受体…  相似文献   

8.
科学家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学习说两种语言可以改变大脑结构。这一发现可以解释了孩子比大人能更好地掌握第二语言的原因。他们研究发现,说两种语言的人在大脑语言区有更多的灰质,人们学习语言越早,大脑灰质区的面积越大。伦敦学院神经学家安德里亚·迈克雷和他的研究小组利用大脑结构照  相似文献   

9.
 2013年是DNA双螺旋结构发现60周年.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DNA双螺旋结构的文章, 由此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60年来, 生命科学已经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揭开基因的功能秘密, 蛋白质组学、功能基因组学等成为生命科学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
揭示了中国学界对弗朗西斯·克里克科学研究的理解和诠释;通过对"DNA双螺旋结构发现"一系列纪念性学术文献和科技馆DNA活动的分析,展现了中国学术界对"克里克与沃森于人类智力贡献"的缅怀;以克里克论著的中译本、特别是《惊人的假说》的多版翻译,呈现了其著作在中国学者中的非凡认可度;通过盘点克里克与中国的互动,探讨了克里克科学研究的世界主义格局.  相似文献   

11.
揭示了中国学界对弗朗西斯·克里克科学研究的理解和诠释;通过对"DNA双螺旋结构发现"一系列纪念性学术文献和科技馆DNA活动的分析,展现了中国学术界对"克里克与沃森于人类智力贡献"的缅怀;以克里克论著的中译本、特别是《惊人的假说》的多版翻译,呈现了其著作在中国学者中的非凡认可度;通过盘点克里克与中国的互动,探讨了克里克科学研究的世界主义格局.  相似文献   

12.
20 0 2年 10月 7日 ,瑞典卡曼林斯卡医学院决定 ,把 2 0 0 2年诺贝尔奖授予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和英国科学家约翰·苏尔斯顿 ,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在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规则。悉尼·布雷内获奖是因为他创立了一个领域 ,早在 2 0世纪 6 0年代初期 ,他就正确地选择线虫作为研究对象。这一选择使得基因分析能够和细胞的分裂、分化 ,以及器官的发育联系起来。罗伯特·霍维茨发现了线虫中控制细胞死亡的关键基因 ,并阐明这些基因怎样在细胞死亡过程中相互作用 ,同时也证实了相应的基因也存在于…  相似文献   

13.
前段时间,阅读了一些“后现代学说”的经典著作。英国人理查德·道金斯和道格拉斯·霍夫斯塔德合著的《信息的载体——基因和米姆》写得非常好。在这篇文章中,他们在讲述了生命遗传的故事后,点出了生命遗传的复制者——DNA,阐述了基因(DNA)千方百计复制实体以图生存,才使得生命得以进化的道理。正因为这两位科学家不仅是生物科学家,同时也是认知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专家,而且他们还教授科学史、哲学、比较文学和心理学,所以,他们在这篇文章中,大胆地提出了这样一种理论——“就在地球上,一种新的复制者近年已经出现了,它正注视着我们,它还…  相似文献   

14.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 3年 ,美国遗传学家沃森 (Wetson)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 (Crick)在英国《自然》(Natare)杂志上于 4月 2 5日发表论文 ,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这个发现宣告了分子生物学的诞生 ,在生命科学史上翻开了划时代的一页。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1 历史的回顾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诞生五十年来 ,分子生物学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激动人心的发现和突破 :195 6年美国生物化学家科恩伯格分离并提纯出了DNA聚合酶。 195 7年科恩伯格与美国生物化学家奥乔亚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合成了DNA和RNA ,于 195 9年他们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他们…  相似文献   

15.
1996年度诺贝尔奖得主,美国化学家Robert Curl指出,“本世纪是物理学和化学的世纪,下世纪显然是生物学世纪”。生物学世纪有两层含义,即生命科学将成为带头学科:生物工程产业也将成为支柱产业。 生物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阶段从1665年虎克提出细胞学说,1859年达尔文的遗传学第一定律和1910年摩根创立基因学说,到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生物学经历了近 个世纪的漫长旅程。二十世纪的后50年是生物学飞速发展的年代,DNA双螺旋结构的提出(沃森和克里  相似文献   

16.
《创新科技》2011,(11):33-33
英国科学家在对大脑感知进行研究后认为,所谓意识溢出体外的现象只不过是大脑理解死亡的方式。“灵魂出窍”的感觉是大脑对我们耍的“小花招”。  相似文献   

17.
张艳 《华东科技》2011,(9):70-75
DNA,脱氧核糖核酸,一个大家都曾听闻而又神秘的名词,从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向世人宣布发现生命意义的这一刻开始,DNA分子美丽的双螺旋曲线成为了开启科学新纪元的钥匙。仅仅相隔半个多世纪,DNA早已不是少数科学家感兴趣的少数分子,而成为人们生活层面的核心科技。DNA是怎样的一种故事竞掌握着生命的密码,它就在我们每个人的体内,而我们对它的了解又有多少呢?带着你的已知,向你的未知,让我们在本次的大讲堂中走进DNA。  相似文献   

18.
 遗传密码的发现是生命科学史中继DNA双螺旋结构之后的又一个里程碑式事件。1966年,当61个有意义密码子与20种氨基酸间编码关系的研究画上圆满句号时,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Crick,1916-06-08-2004-07-28)将庆祝生命密码破解的喜悦与自己50岁寿辰合二为一。  相似文献   

19.
过目不忘是很多人的梦想,尽管现在科学家已经研制出一些药物和保健品能改善记忆力,但它们成本高、长期服用也不方便,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呢?最近几年,科学家发现一些普通人可以做到的普通事情就可以提高记忆力,大家不妨试试。合理饮食提高记忆力科学家发现很多食品和饮料能提高记忆力。2000年,以色列的科学家证实,喝咖啡有助增强记忆。记忆力与大脑的神经细胞有密切的关系,大脑负责记忆的部分,据认为是“树突棘”。以色列科学家把大脑中的“树突棘”细胞分离出来,放在培养液里,在没有任何刺激的情况下,这些细胞3~4个小时保持静…  相似文献   

20.
《广西科学院学报》2007,23(1):66-66
细胞中的DNA发生变异,细胞就会癌变。在以往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细胞中抑制癌变的基因“p53”会判断DNA变异的程度,如果变异较小,这种基因就促使细胞自我修复,若DNA变异较大,“p53”就诱导细胞凋亡。“p53”能在某种酶的作用下被激活,但科学家一直未确定是哪种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