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偶感     
李祺 《青年科学》2011,(4):48-48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特有的生命轨迹,而恰恰是这种唯一性,使得每个人都希望参透自己人生的真谛,但真正能领悟其中奥秘的又有几人……  相似文献   

2.
荀子以生之所以然者为性,认为性不需学习,不需努力,生而具有,人所本有的生理欲求即为性。人性如果不能以仁义法度来加以引导规范,而任其发展,必定导致争夺淫乱偏邪等等之恶,所以荀子以人性为恶。荀子虽反复申说人之性恶,人生而有好利、疾恶、耳目之欲、声色之好,但这些似乎还不是真正的恶,只有"纵性情"、"顺是"、"顺情性"才会导致恶,因此荀子的性恶论可以说是人性趋恶论。人性恶,因而需要化性起伪,推崇师法礼义,以使人们成就善德,人人皆为君子,从而天下大治。  相似文献   

3.
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语音时有两个难关:一是难于读准本地方言中没有的音素,一是难于分辨常用汉字在普通话中的不同读音。前一个问题还比较容易解决,因为就某一个方言来说,它的音系同普通话音系比较,相同点总要多些,不同点即难点总是少数。集中精力以几天、十几天功夫,突破学拼音的难关是完全可能的。后一个问题就比较难于解决了。难就难在字数众多,纷繁而不易记忆。本文试以咸宁市方言为例,谈谈我们为解决这后一问题所作的一个尝试:帮助说方言的人从自己熟知的方音推求暂时不熟的普通话语音。  相似文献   

4.
科学的山峰崎岖险峻,艺术的森林扑朔迷离,而商海的风云又变幻莫测。难怪哲人说,人生就是无尽的探索,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成  相似文献   

5.
人生既不是有意义也不是无意义,而是具有有意义之可能性。人类意识和人类社会是人生有意义和人生无意义产生的两个前提性条件,而一个人对人生的态度是其人生有无意义的决定性条件。  相似文献   

6.
珍视苦难     
苦难,是人生长卷里的重要一章,但又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拥有。拥有苦难的章节,人生这部书才尤其显得厚重和沉实、丰富而多彩。虽然如此,却没有谁愿意去追求苦难,没有谁刻意为自己制造苦难。在这个意义上说,苦难是人的生活中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经历,是人生的一场机遇,是命运的一种赐予。因此,苦难,也就尤其值得我们去珍视!  相似文献   

7.
《青年科学》2013,(7):48-48
其实“向上”,本无所谓向上的。这里说向上,不过是对普通平庸碌碌无为而言的对照,本质在于追求有意义的人生做该做的事情,而不是为了向上而向上。 那么向上具体包括哪些呢?向上包括外在行为的向上和内在心灵的向上。  相似文献   

8.
培养积极的思维,是认识自我的重要途径。有一种说法:思维的态度决定人生的高度。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人生命题。比如,对于一个装了半杯水的玻璃杯,积极的人认为玻璃杯是“半满”状态,而消极的人则说玻璃杯是半空的。心态的差异可见一斑。哲人说:  相似文献   

9.
真假四叶草     
荣海 《大自然》2014,(4):56-57
四叶草不是某种植物的正式名称,只是对一种特殊形态的叶片的称呼。传说中,如果谁得到四叶草,就能同时拥有希望、信念、真爱和幸运。那么,到底哪种植物才是真正的四叶草来源植物呢?  相似文献   

10.
只要大家都意识到,速度不是第一位的,质量是第一位的,真正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环境才能形成,创新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重视,创新的价值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人生礼仪包含了人的一生的轨迹,从出生到死亡,从自然人到真正社会意义上的人都有相应的仪式。人生礼仪中的吉祥图像,是我们认识人生礼仪的重要途径,全文将从婚姻礼仪、丧葬礼仪、诞生礼以及寿礼几个方面具体分析其吉祥图像及其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2.
《世界博览》2010,(20):12-13
现在,中国人感到不幸福,可以分析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缺乏信念。 许多人都不知道他人生中最期待的是什么。孔子吃糙米喝水,甚至睡觉都没有枕头,而仅仅以手臂为枕,但孔夫子说,"乐亦在其中矣",他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其他人可能认为这是不能忍受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金琛 《科技信息》2012,(9):276-276
看透生活再热爱生活,这是史铁生的理想主义。它是一种个人从苦难中得出的人生真谛,是个人化的人生哲学。他的作品中蕴涵着悲剧的色彩,但他不是悲观主义者。残疾是史铁生的宿命,而死亡是人类真正的宿命,无论智者还是愚氓,无论健康还是残疾,死亡是最公平的命运。  相似文献   

14.
有三个人拿着一块金属,第一个人说:“这不是铁,这是锡。”第二个人说:“不对,是铁不是锡。”第三个人说:“这不是铁也不是铜。”三人各执一词,最后他们去问一位物理老师。老师听了以后说:“你们之中,有一个人的两个判断都不对,有一个人的两个判断一对一错,有一个  相似文献   

15.
检测一个人对某种语言的真正习得与否必然离不开对其听说读写四会能力的考察。目前小学英语教学极其重视听,说,读的训练,却忽视了写。殊不知听,说,读,写是英语学习中一个完整的过程,绝不能忽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6.
庄子和屈原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但二者对士人的影响又统一于一体,这是因为庄子和屈原有着相似的人生超越.他们超越世俗人生后所进入的人生境界是对立互补的,这种对立互补使得他们的影响能够统一于后代士人身上.这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在庄子、屈原行为问的折衷、在不同的时候引屈原或庄子为知己、以旷达的心态积极入世.  相似文献   

17.
汤国荣 《奇闻怪事》2007,(11):46-46
有人说宽容是一种美德,有人说宽容是一种爱心。而我要说:宽容是一种智慧。 古人云:“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得饶人处且饶人。”学会宽容,不仅是人的一种修养,更重要的是体现一个人的人生智慧。宽容是打开智慧之门的一把钥匙,“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是带着体温的一抹阳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弗朗西斯·达尔文(FrancisDarwin)曾经说过一句颇具争议的名言:"在科学上,荣誉属于让全世界信服的人,而不属于先有想法的人。"事实上,最先提出某种科学思想的人往往最具有原创力和洞察力,他们的思想往往成为新突破的火种。可是,如果一个年轻人率先提出了新想法,却因为种种原因而没有得到学界的充分认可,乃至与本应属于他的荣誉失之交臂,那么他一定会很郁闷、很不甘的。印度裔的美国物理学家乔治·苏达山(George Sudarshan)就曾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人 ?怎样认识人 ?人生的价值是什么 ?这是一个古老的命题 ,也是一个常问常新的问题。一个人不管他是否意识到 ,他都是在用自己一生的生命历程在诠释着他对这一问题的答案 ,本文试图从人的“双重生命”和“人的主体性”地位阐述人生的“自我实现”的真正内涵和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20.
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中,劳动不是人的生命,而只是一种外在偶然的需要,在这种劳动中人丧失了对自身的支配权力。在本真的生产中,人的劳动是自由的生命表现,是生活的乐趣,在劳动中人既肯定了自己的个人生命,又肯定了自己的个性特点,从而劳动是人真正的财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