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伽利略从比萨斜塔上扔下两只不同重量的铁球,证明了物体下落速度是与重量无关的。那么,相同重量的物体落下的速度是否一定相同呢?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将一块长方形木板放在桌面上,用几本书将其中一端垫高;找两只质地、大小、重量都相同的圆形玻璃瓶,分别装入等重的细沙和清水,盖上瓶盖。为防止瓶子滚动时水和沙子漏出,可以在瓶口处粘上少许蜂蜡。准备好了吗?现在我们就开始吧。把两只瓶子放在木板上,在同一起始高度让二者同时向下滚动。理论上说,两只瓶子的重量相同,又在同一块木板上下滑,那么两只瓶子受到的外部摩擦阻力应该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2.
物体的质量和重量是否与运动速度有关?是否与带电状态有关?为什么陀螺旋转起来后"重量"会变轻?为什么电容器充电后"重量"会变轻?为什么气球充电后会向上飘?实验物体体积增加,导致空气的浮力增加,是产生称重变化的原因。物体的质量和重量与运动速度无关,与带电状态基本无关。  相似文献   

3.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想当然地认为,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下落,必定是重的物体先于轻的物体落地。十六世纪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表明,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下落,一定是同时落地的,这就彻底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先验论断。虽然有关比萨斜塔那次著名的实验,其真实性和准确性受到史学界的怀疑,但伽里略开创了新的科学实验传统,却是无疑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让机器人能识别物体类别、探测物体形状、判断物体距离,提出一种基于Mask R-CNN模型的双目视觉的物体识别和定位方法。该方法利用Mask R-CNN处理双目图像,对每张图像进行物体识别和形状分割,然后利用神经网络特征对双目图像中的相同目标进行匹配。以物体形状为依据,使用最近点搜索算法估计视差并计算距离。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以准实时的速度进行物体的识别和定位,与传统的依赖计算全局视差图的方法相比,在速度和精度上都有提高。  相似文献   

5.
漂浮的训练     
失去重力我们在电视中经常可以看到生活在宇宙飞船或者空间站里的航天员们那令人目瞪口呆的举动:拿起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将杯口朝下,水却没有流出来;突然一松手,杯子并没有往下掉,而是稳稳地停在了空中……所有这些“奇迹”都是在失重环境里的正常现象,这是由于物体在宇宙空间中,它们的重量都不见了,这就是“失重”。需要说明的是,“失重”是指物体失去重量,而不是失去重力。重量是物体对它周围相接触的物体或介质所表现出来的作用力;重力则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的引力。重量和重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重量消失了,并不等于重力或引力消失…  相似文献   

6.
下落的秘密阴 云密 布,电闪雷鸣,下雨了。有时是毛毛细雨,有时是倾盆大雨,那么有 一个问题:各种雨点落地的时候,它们 的速度一样吗?大雨点快还是小雨点快 呢?这个看起来很简单的问题,却有几种 不同的答案。 第 一位说:“肯定大雨点落得快,雨 点个大重量大,受到的重力就大,速度就 快呗!” 第 二位不同意:“大小雨点速度应该一样 快。物体自由下落的速度和它本身的重量没有关系 呀,伽利略早就用实验证明这一点了。” 第 三位却说:“自由落体的速度是和时间成正 比的,从云层高处落下的雨…  相似文献   

7.
内六大行星自转速度长期演化成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内六大行星自转现状,在扣除物质密度不同等因素对速度影响后,有离太阳近的行星,自转就慢,离太阳远的,自转就快,以地上上运动物体受到阻力的现象及太阳系主要特征为据,提出运动物体产生一个类似于运动电荷磁场的场(称为U场)U-场强度与物体的动量成正比,与距离平方成反比,方向与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同,通过U场,对行星自转演化成因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8.
重力和重量     
新编初中物理第一册中谈到“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人们常常把物体受到的重力叫做物体的重量。”现行高中物理(上)中则说“重力就是重量,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鉴于中学的实际,对物体所受重力和物体重量作上述描述  相似文献   

9.
物体受到的浮力,和物体浸在水中部分的体积相同的水的重量相等。 从本期起,新创立的“实验室”栏目将用绘图来解读科学的基本原理或法则。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发现的“浮力”原理,也就是“阿基米德原理”。  相似文献   

10.
物体的重量定义为“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作用而使它受到的力。”重量也叫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它是使物体产生重力加速度的原因。这就表明:重力是引力性质的。但重力并不是地球引力的全郎,而是引力的一个分力;就方向而言,引力指向地心,重力指向则与地心稍有偏离。一、地球对物体的引力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两个质点间的引力为:f=G((m_1m_2)/(r~2))。地球上的物体不很大时,可  相似文献   

11.
重量与质量     
重量与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在不考虑地球自转的情况下,一个物体的重量,就是地球对该物体的引力。关于物体质量的定义,有“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之说。本文的目的,试图讲清质量的物理意义以及重量与质量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12.
一、重量物体具有重量,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地球上物体的重力,是由于地球对它的吸引而产生的。它的大小等于G(M地m)/R~2,其中,G为万有引力恒量,M地、m分别为地球和物体的质量,R为物体到地心的距离。如果把物体放到月球上,那么它所受的重力则是由于月球对它的吸引而形成的。其大小应为G(M月m)/r~2式中的M月和r分别代表月球的质量和物体到月心的距离。我们通常都是通过弹簧秤等这些量具来测定物体的重量。测量是这样进行的:在与被测物体相对静止的参考系内,将待测物体挂在弹簧秤上(或置于台秤之上),当物体与弹簧秤处于平  相似文献   

13.
在物理教学中往往需要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显然,在没有记时器、照相机或专门的实验装置的情况下,能测出物体的速度,则是非常有用的。使用电子雷达枪可以帮助我们达到这个目的。在“介绍结合常用技术进行学习的经验”的教学计划中,我们在物理课和普通物理实验里介绍了雷达枪。在这里,我们推荐使用的是多普勒测速雷达枪,其发射的微波频率为35.1HZ,这个装置每秒钟发射30个脉冲,测量的速度范围在0—300mph(可以设置),精度可以达到0.1mph,它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在连续监视速度的特定测量中,可以记录测到的最大速度。其测量结果的单位是mph(英里…  相似文献   

14.
离散光线跟踪是一种三维物体快速显示算法,它由三维物体体素化和光线跟踪绘制两部分组成.本文讨论了此种算法的原理及其在石油地质构造立体显示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软硬件环境下,应用离散光线跟踪算法生成三维石油地质构造图象的速度比传统的光线跟踪算法快几十倍,而且这种方法可以灵活方便地改变光源特性,光照特性和视角参数,生成的图象有良好逼真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15.
“变位石”     
刘帅 《青年科学》2010,(1):23-23
物理学告诉人们,地球上的物体重量在不同的地区会因地心引力的差异而有细小的差别。但保存在我国贵州省惠水县村民罗大荣家中的一块贝壳类化石,却可以随时随地自行增减重量达2千克左右。这种现象,同人们对地心引力与物体重量常规关系的认识是相矛盾的。  相似文献   

16.
空间物体间点接触纯滚动的相互作用一般包含非完整约束, 而约束所限制的虚位移通常采用速度水平的 Appell-Chetaev 条件给出, 因此点接触纯滚动约束对应的几何意义并不直观。作者从多体系统中两物体沿其轮廓面做点接触纯滚动的问题出发, 探讨此类非完整约束对应的几何意义。首先, 提出两物体保持点接触的充分必要条件, 并以球–面系统为例推导接触时的约束方程。然后, 由空间物体点接触纯滚动的几何和速度约束, 推导此时满足的两种几何限制条件。结果表明, 采用两种几何条件获得的虚位移与速度约束的Appell-Chetaev 条件相同。因此, 可以认为保持点接触纯滚动的空间两物体在位形空间受到两种几何条件的约束限制。  相似文献   

17.
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称为作用力 ,那么 ,另一个物体对该物体的作用就称为反作用力。牛顿将作用和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归结为牛顿第三定律 ,内容是 :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一些教材又添加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性质相同 ,同时存在 ,同时消失等说明 ,如何深入地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相反 ,性质相同呢 ?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就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性质关系这两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相反吗 ?例 1 水平气垫导轨上的滑块A ,用细…  相似文献   

18.
宋营弟 《奇闻怪事》2007,(10):11-12
本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沉和浮》单元的第二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究几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知道增减物体的重量、体积能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通过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对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的表述培养学生较为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对迈克尔逊干涉仪应用的拓展,利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运动物体的速度.以运动的物体替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一反射镜,形成动态的干涉条纹,用光电二极管探测变化的条纹强度,得到随时间变化的电信号,用示波器记录,采用傅立叶变换方法处理实验信号,计算多普勒频移,测出物体的运动速度.实验表明测得结果误差范围在2%内.  相似文献   

20.
对于一个物体,自从国际上统一用质量取代重量的称谓之后,质量概念的使用和应用就一直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随之,密度概念的理解和使用也受到比重的影响。本文是对一种提高物体质量检测精度的方法的探讨和研究,即:如果知道被测物密度就可直接进行空气浮力系数修正,消除空气浮力的影响,达到真空状态下测定物体质量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