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宇文所安的《中国文学思想读本》关于王夫之章节中的两句话作为切入点,对其发生进行了理论考察。按着作者的“发现”,把考察的中心着眼于王夫之的阐释意图和近代西方学者的阐释理论的巧合点的探求和考证上,并从源头文本——王夫之的《姜斋诗话》和迦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开始追寻和对比,最终发现其中的那个模糊的焦距,即在“读者中心”上二人的观念上的“不完全的相同”。  相似文献   

2.
通过考察华北XC村改革开放时期的新婚家庭及其80年代左右出生的子女的具体婚姻现状,尤其是女儿们结婚时的嫁妆问题,探讨嫁妆对于缔结姻亲关系及新娘在婆家地位的影响。华北XC村的个案说明,新娘嫁妆的增加不仅巩固和加强了婚姻关系,还是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独生女儿家庭积极与女儿婆家建立联系,巩固和扩展社会网络的一种策略。  相似文献   

3.
王夫之艺术概括论简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夫之提出“含吐精微,锻炼高卓”的艺术观点。本从他着眼的诗意锤炼、素材选择、辞熔铸三个角度,阐发、评析王夫之的艺术概括论,并分析他所揭示的“居约致弘”的学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4.
引言人究竟是什么?人是用什么材料造成的?这个看来很简单的问题却使古今多少哲人困惑不解。《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对这个问题有奇妙的解答,他将人简单明白地分为女儿和男人两大类,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渣滓浊沫而已”。但是,要验证贾宝玉这句话是否合乎事实却遇到难题,甚至连贾宝玉本人也感到困惑,因为《红楼梦》诸女儿中出现了一个例外——夏金桂。《红楼梦》摹尽了众生相,不仅写了那么多清净女儿,还提供了一个和大观园诸女儿反差极大的人物夏金桂。我总以为…  相似文献   

5.
人们通常认为;“在中国哲学史上王夫之第一个明确提出和论证了行先知后说”。多年来我们的许多教科书和专著都用“行先知后”来表述王夫之的知行观,把它当作王夫之唯物主义思想的一个代表性论点。我认为这种说法是值得商榷的。王夫之对朱熹的“知先行后”说和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都做了批评,这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事实,但我们不能仅仅根据这个批评推论出王夫之主张“行先知后”说,而应从这个  相似文献   

6.
王夫之于明儒力批王阳明,但于陈献章却态度复杂。本文通过考察王夫之《柳岸吟》中的若干和韵诗,并联系船山诗论与陈献章文学思想的若干关联,指出船山在创作与批评之间的若干矛盾,经过综合研究,最终得出如下结论:由于性格及文学渊源诸原因,王夫之早期与晚年文学风格及学术思想大不相类,王夫之通过不断地自我反思,逐渐克服了其性情中“不合理”的方面,并最终成为一代大儒。  相似文献   

7.
王夫之非常重视诗的灵感,他常用“兴会”、“即景会心”和“现量”等术语探讨灵感问题。在他看来,灵感是诗人即景会心、意无预设、呈现神理的创造性直觉。灵感具有突发性、直觉性、创造性和言与意的统一性等方面的特征。王夫之的灵感论散见于其诗学论中,与他的哲学思想、诗学观念和诗歌鉴赏经验相贯通.显得微妙、深遂而又富于创见。  相似文献   

8.
在潘岳、陆机比较批评历史上,王夫之的批评颇具特色。他许以潘岳为“俗”:从创作内容、创作目的、主体诗气、艺术表现形式等俱是如此。他还认为陆机的诗歌创作以与弟陆云“俱入洛”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创作符合王夫之标举的雅的规范,且体现了“晋宋风味”这种诗美,而后期创作与潘岳一样,体现着俗。由此可知王夫之的潘、陆比较批评乃是早期陆机与潘岳的比较,批评的结果乃是雅、俗之别。如此鸿沟批评在潘、陆比较批评史上为第一次。如此批评也体现着王夫之诗学思想的某些独特性。  相似文献   

9.
王夫之的文学史观以《诗经》为文学史源头,以汉魏诗歌为最高宗尚。船山认为诗歌自六朝以后开始衰颓,这是一种典型的文学退化观;在论及文体的源流正变时,他更关注的是抒情诗体的演变;在王夫之看来,文学发展原因包括内、外因两个方面,内因主要是由心生发的人类同情和《诗经》蕴含的"乐语"精神;外因主要包括文学与政治的联系,以及重要理论家、作家对文学的影响等。船山因其明遗臣的身份,其文学史观也浸染了他对明亡的深刻批判、反思以及巨大哀痛。  相似文献   

10.
船山祠     
此祠是为纪念王夫之先生而设。王夫之(1919—1692),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因晚年隐居于衡阳农村的石船山,人称“船山先生”。他20岁时曾就读于岳麓书院,是书院的高材生,由于他学术上的卓越贡献,也因他继承和发扬了岳麓书院的学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我不懂! 我喜欢几米的《布瓜的世界》。 这本书里,求知与思索的乐趣,就是各式各样的“为什么”。有的我想过,有的想不到,没想过。很多“为什么”,我到至今都没有弄明白,到底 为什么?几米不给答案,不是吝啬,和我们一样,他也在那不停地探索着。在他的“为什么”里,却或隐或现地藏着“谜底”,让你影影绰绰地看见,像藏猫猫……我喜欢极了这种感觉,悬念的味道。 几米是个中年人,他成熟而幼稚;几米4岁的女儿,她幼稚而成熟。几米的灵感很多来自女儿,这样,《布瓜的世界》,就有酸酸甜甜的味道。我喜欢“吃”它…  相似文献   

12.
<正> 《红楼梦》一书,其所以脍炙人口,经二百余年不衰者,它所揭示的封建社会内含之深刻,人物性格的生动活泼是主要原因,但其中所包蕴的人生哲理,也是颇耐人寻味的。本文试就书中人生哲理作些探讨,以就正于同好和读者诸公。贾宝玉是红楼主人公,对人生有一套看法,我们按“贾宝玉是曹雪芹的影子”这个说法来看,贾宝玉对人生世事的看法,可说反映了曹雪芹的观点。贾宝玉对人生事世有哪些看法和理论主张呢?首先是他的“水泥骨肉”说,或“女水男泥”说。他曾道“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人便觉浊臭逼人。”这是他的人性论。贾宝玉这种以性别来划分人的善恶好坏的理论,被冷子兴说是“奇怪”的理  相似文献   

13.
《守财奴》选自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欧也妮这只“洁白的羔羊”是作者理想的化身,她出淤泥而不染。《守财奴》以老葛朗台临死之前留给女儿的一句冷冰冰的话:“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结尾,后面  相似文献   

14.
《古诗评选》是对何逊诗歌作出重要评价的批评文本,是研究何诗的重要资料。王夫之认为“古雅”是何逊诗最重要的特征,具体表现体为:雅正和缓、从容温厚、优游不迫的气度;委婉曲折,劲密,含蕴不尽,不蔓不枝、内敛贯通的气势;情景相入的情景关系。  相似文献   

15.
王夫之《堇斋诗话》以“意”为论诗主旨,并把“意”展开为“情”、“景”两要素。“势”作为“意”的下属形态,与“情”、“景”一样构成了“意”的丰富内涵。这一切,皆源自先儒所揣摩出的心性“中扣”之度对从生活到做诗各种活动的生动性把握。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的《自序》将“刑余之人”列入“奇人”、“忠臣死义之士”行列中,是对自己人生道路的大胆肯定,是对自己人生价值的高扬,是“人”的独立意志的升华。《自序》可能受到《离骚》的启示。《汉书&;#183;敏传》、《论衡&;#183;自纪篇》、曾丕《自龊》皆模仿《自序》。《自序》不仅写了他如何“发愤著书”,而且全面、深刻地昭示了他“何以”要“为太史公书”。从现代传记中可以看到这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叶辛的《两上感情冒险者的命运》所取得的创作成就自然与诸如《蹉跎岁月》、《家教》、《孽债》等作品相比,稍有距离。但最近偶然翻开阅读时,拨开其单一的线索,有一个问题却引起了我的注意,即女主人公“金珠”的形象塑造。 村妇金珠原是贵州某寨“四清”前一个支书的女儿,“文革”后家败没落,为了全家生计,嫁了个嗜赌、嗜酒的高大粗莽,野劲十足的丈夫于习书。婚后的金珠生下了瞎眼的残废女儿,遭到了于母的歧视,后来女儿病死,至此金珠与于习书母子的关系彻底破裂,于习书离寨  相似文献   

18.
<正>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认为刘秀之得天下较刘邦“尤难”。他说:刘邦之劲敌唯一项羽,而刘秀却面临着“丛生之敌”。对付一个劲敌,容易“精专志定,无旁挠”;而对付“丛生之敌”,则“分势而四应者杂起,左伏右起,无宁日焉”。因此认为刘秀之得天下较刘邦“尤难”。这种看法,我认为是颇有见地的。其实,何只刘邦之得天下较刘秀为易,即李渊、李世民父子和赵匡胤、朱元璋之得天下,亦莫不较刘秀为易。李渊、李世民父子所遇之劲敌,唯王世充、窦建德耳。而赵匡胤仅统一了南方,未平定北方,北汉到赵光义时才统一,燕云十三州则长期处于  相似文献   

19.
文章探讨了王夫之的中庸解析,通过与朱子解析的比较,研究了王夫之解析的特征。王夫之首先探讨了中庸是什么。朱子在《中庸章句》中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王夫之认同朱子对中的解释,但对朱子"不偏不倚"是未发之体,"无过不及"是已发的作用的说法表示反对。王夫之在未发或已发时,中都是本体。另外朱子说中和之中是本体,时中之中是作用;王夫之则认为中和之中、时中之中都是本体。总之,王夫之主张中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是本体。王夫之对朱子"庸是平常"的说法进行了反驳。他说在朱子之前没有"庸是平常"这一说法,而且古文献的庸字都是指作用,所以王夫之认为庸是作用的意思,在其理解上,中庸是中的作用。此外,对于《中庸》首章首三句的解析,王夫之的主张如下:1.命不是命令,是法度。2.性和道是人性与人道,不包含物性与物道。1)物性是以人为中心规定的物性。2)物道是以人为中心规定的物道。3)尽物性是尽人所赋予的物性。4)尽人物之性是在"志可动气、气可动志"限度之内的。3.教是中庸的核心,教的具体内容是礼。  相似文献   

20.
《老子衍》是王夫之学术著述的开端,王夫之对《老子》进行了批判性的吸收和再造,依据其气本论立场,衍"无"为"有",对《老子》的诸多概念进行了重新诠释,不但借鉴了道家的思想,而且将儒学的影响渗透到道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