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潘猛补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4)
宋版四灵(徐照、徐现、翁卷、赵师秀)诗,家集早失传。由叶适编选、丁故增补,陈起刊入《江湖集》丛刻的选集,因“江湖诗案”书版遭劈。全集则因绿云楼失火被毁。其或天灾,或人祸,几经磨难,散佚颇多。经过几代人的搜辑、补遗、考订,至1985年由陈增杰先生校点,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永嘉四灵诗集)},按录最为完备。虽然如此,还是有佚诗佚句遗漏。近来翻阅书籍,辑得若干四灵佚篇散句,现抄录如下。清溪阁徐照叶脱林梢处处秋,壮怀易感更登楼。日斜钟旱烟凝碧,霜落秦淮水漫流。人似仲宣思故国,诗如杜老到前州。十年前作金陵梦,… 相似文献
3.
刘操南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2)
《红楼梦》第十八回《庆元宵贾元春归省》写元妃游赏大观园时,为大观园题名、题诗。后又命众姐妹和宝玉题咏,并说:“且喜宝玉竟知题咏是我意外之想。此中潇湘馆、蘅芜苑二处,我所极爱;次之怡红院、浣葛山庄:此四大处必得别有章句题咏方妙。”宝玉因咏《有凤来仪》、《蘅芷清芬》、《怡红快绿》、《杏帘在望》四首,其中《杏帘在望》一首由黛玉代作。这四首诗,歌咏大观园中四个重要的地方,即潇湘馆、蘅芜苑、怡红院和稻香村。后为黛玉、宝钗、宝玉和李纨所住,是他们的主要活动场所。原诗如下: 相似文献
4.
5.
埃德加·爱伦·坡 (EdgarAllanPoe 1 80 9- 1 849)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位颇有影响的南方作家。《乌鸦》一诗集中体现了他的诗歌创作原则 ,本文从该诗的形式及创作技巧方面 ,侧重分析了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 ,从而为解读该诗及他的其他诗作找到了一把钥匙 ,进而重新评估了这位与众不同美国浪漫主义作家的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6.
汉代《诗》学对《诗》的理论统括,其路径在于用补理性的武器将《诗》的极富个性生命情感(或感性)化的东西和超理性的敬畏膜拜“天”的仪式及心理驱赶到道统域。探究其路径的话语含蕴于我们今天仍有进一步阐述之必要。 相似文献
7.
关于学庸研究方面的某些基本问题至今聚讼纷纭。采取“二重证据法”的研究方法,即通过详细地辑录二书文本引诗用诗的“文本材料”,并与郭店楚简和上博简文等新出土的“地下材料”相互释证,证实二者均惯用“诗云”或“子曰”的引语样式,而到了孟、荀则改用“孔子曰”的通常写法,文字习惯的演变轨迹,可证学庸有血脉关系。另外二书引诗论诗的在文本内涵上有固定化的趋向;语气与风格类似;在运思方法上,也有极强的脉络性;特别是学庸引诗论诗均注意挖掘“诗”文本背后潜藏的象征因素与抽象含义,注重发挥“诗”中所蕴有的“心性”成分,这与后世笃守古义的训诂考证之学迥然不同,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读了周若木同志的《谈杜牧的<赤壁>诗》一文(载《北方论丛》一九七九年第二期),觉得文章提出对于注释古诗的某些见解和主张,有独到之见;文中征引的若干史料,对于帮助人们理解这个诗人的作品,特别是读懂《亦壁》这首诗,不无裨益。我们表示赞赏。 相似文献
9.
10.
李小成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14,(6):6-12
班固是一位严谨的史学家,身在经学时代的他,所撰著的《汉书》中大量征引五经文字,其中对《诗经》的征引亦不在少,《纪》《表》《志》《传》都有征引。征引范围涉及风、雅、颂,其中以雅诗为多,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班固正统的思想。《汉书》所引之《诗》固是汉代版本,将其与今流行本勘比,自有其文献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张安静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1)
杜牧是晚唐时期的重要诗人。在文学创作上,他提出要“从意为主”,有感而发。他的七言绝句写得尤为出色,词采清丽,画面鲜明,格调高雅。其中《山行》一篇,可称上乘佳作。这首涛描绘的是山中秋色,写到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的 相似文献
12.
武小林 《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1(3):22-24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由于其时代久远,对诗歌内容的诠释,分歧很大。而“美刺”说与“淫诗”说是传统的对《诗经》认识的两大误区,用历史的民俗的方法,辩驳了“美刺”与“淫诗”说。指出《诗经》中许多婚姻诗情诗,反映的是当时原始乱婚遗俗的孑遗。而儒家的礼教,就是对乱婚现象的纠正。 相似文献
13.
14.
关于陶渊明《赠长沙公并序》一诗的写作时间,前人考订有误。正确的应是作者晋孝武帝太元十八癸已(公元393年)作者任江州祭酒之时,年29岁。诗中的“长沙公”亦非陶延寿,而应为延寿之父陶绰之。 相似文献
15.
欧阳若修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1982,(3)
一九八二年七月,高考评卷,聚于岂城广西民院,欣逢同窗及历届学弟,有感而作。劫后乍相逢,转悲喜为狂,端详如隔世。感慨沧桑事。呼名浑似稚,杂沓欢声里,返老信于兹。西窗剪烛时。护木廿八春,英才诚辈出,朝朝暮暮情。报国作干城。良驹正啸鸣,云起龙嚷日,伯乐仰诸君。中华满眼春。5手诗四首@欧阳若修 ~~ 相似文献
16.
17.
18.
张锦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0,(1):18-21
"以《诗》说《诗》"是一种探寻《诗经》本义的阐释方法,突破了汉代由《诗序》所确立的将《诗经》政治化的阐释传统,为《诗经》的审美阐释开辟了道路。在这种阐释原则的主导下,朱熹重申了《诗经》的情感本质和"言有尽而意无余"的审美兴味。对《诗经》本质的重新阐释,使得朱熹建立起一套与《诗序》所确立的"《诗》教"传统迥然不同的诗教体系,把诗歌教育的发生与实现机制理解为以"情"为枢纽的感兴过程,其最终的目的是使读者"思无邪"。 相似文献
19.
赋体之名,古今中外众说不一、纷纭杂乱。归根结蒂是赋体源流的扑朔迷离,未详其究竟。考察赋体源流,势必先理清辨明"赋"义,即创作赋篇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技巧。钟嵘《诗品》赋论,立足诗歌创作"三义"说,辨证《诗》赋体精髓之赋义,历来被忽视了。《诗》乃中国文学史上首部诗歌总集,与《周礼》"六诗之歌"密切相关,亦乃钟嵘《诗品》赋论乃至诗歌理论丰富的文本资源。探索《诗品》赋义,辨证《诗》赋篇系列作品,赋体源流之谜可得以解开。 相似文献
20.
曹志敏 《邵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5):1-5
在解说《诗经.国风》诗旨方面,魏源《诗古微》颇具新颖独到之处:一是注重《诗经》诗篇本意的探讨,否定《毛诗》美刺说,大胆解说爱情诗,有助于恢复《诗经》的文学审美;其次,魏源论诗注重地理风俗视角,但没有停留在泛论层面,而是和具体诗篇的诗旨分析密切相连;同时,魏源没有古今汉宋的门户之见,在吸收《毛诗》合理因素的同时,大胆采用三家诗说,广泛吸收宋儒诗说,可谓融贯群言,兼采各家诗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