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日本皇太子德仁与外交官小和田雅子的婚事宣布后,东瀛列岛一片喜庆气氛。近两年被经济衰退搞得一筹莫展的日本工商企业界更是喜上眉梢。日本工商会主席情不自禁地欢呼,“皇家订婚是这个世纪的最大喜讯”。他们眼巴巴地企盼着这桩“国喜”能掀起一股强大的消费旋风,从而“把日本经济拖出泥沼”,走上复苏之路。就连宫泽首相在自民党新年祝贺会上亦充满希望地说:“愿新的一年就像这婚约一样光明!”殷殷之情溢于言表。日本工商企业界对这桩婚事寄予如此厚望并非没有道理。早在50年代末,当时的皇太子明仁与美智  相似文献   

2.
龚玉和 《科技智囊》2008,(10):I0018-I0023
“大元帝国” 大元帝国,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史诗:一位草原叱咤风云的马背皇帝,以雷霆万钧之势,横扫欧亚大陆,在世界史上写下了惊心动魄的篇章。一片惊恐与臣服声中,大宋君主、罗马教皇、法兰西皇帝等纷纷遣使修好。忽必烈用他的金戈铁马,书写了一个摄魂撼魄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3.
立宪君主制     
立宪君主制亦称“有限君主制”,指以君主(国王、皇帝等)为元首,但其权力按宪法规定受不同程度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在这种制度下,由于各国情况不同,君主的实际权力和地位差异很大。立宪君主制形式上分二元制和议会制两种。在议会制的立宪君主制度下,君主不直接支配国家的政权,处于象征  相似文献   

4.
明初三司会审制度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武十七年,朱元璋为了强化专制皇权,减少冤狱案件数量,下诏三法司共同处理重大案件,创立了三司会审制度。三司会审是指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法司共同审理,最终裁判权交由皇帝的一项审判制度。这项制度是朱元璋强化皇权众多措施之一,是君主独裁高度发达的产物,是明代皇帝专制的司法工具。在这项制度具体实施中,三法司严格贯彻皇帝意愿,会审结果由皇帝终裁,会审过程流于表面形式。明代初期,三司会审成为明代皇帝独裁专制的司法工具。明代中后期,因皇帝无能,司法大权被宦官和锦衣卫窃取,三司会审被厂卫控制。在明代,君权作为统治系统的最高权威,三司会审难以公正独立,在处理重大案件时经常被君主利用,三司会审制成为明代皇帝独裁专制的工具。在当代司法实践中,必须坚持审判的公正性与独立性。  相似文献   

5.
玺,最初是国家商贸管理活动的符信。秦建立皇帝制度之后,规定唯皇帝的印信称“玺”,唐代武则天改玺为“宝”,自此,历代相沿,“玺宝”成为皇权的象征和皇帝行使权力的凭信。一向被君主视为国之“重器”,从不轻易示人,历代均有专设机构典藏而辨其所用,并逐渐形成了神秘而严格的玺宝管理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6.
“光明女神蝶”在分类学上属于鳞翅目,闪蝶科。闪蝶科的学名为Morphidae,这个词源自希腊美神维纳斯的名字“Morph”,中文名叫摩尔浮蝶,是拉丁名音译。“光明女神蝶”的学名是Morphohelena,在国内又音译为海伦娜闪蝶。在闪蝶科中,它和塞浦路斯闪蝶(Mor-phocypris)、夜明珠闪蝶(M  相似文献   

7.
一切反动派总是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的,每当革命浪潮行将吞沒它們的时候,它們总要互相勾結,組成形形色色的反动同盟,合伙鎮压革命运动,維持其反动統治。历史上这种事例屡見不鮮。十九世紀初期欧洲反动君主結成的所謂“神圣同盟”,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一八一四年,拿破侖帝国崩潰后,欧洲反动封建君主千方百計地鎮压欧洲資产阶級革命和民族独立运动。一八一五年九月,由俄皇的倡議,俄国皇帝亚历山  相似文献   

8.
1992年5月8日,德仁皇太子仔细观看了在日本展出的“湖北战国曾侯乙墓出土文物展”。当展团人员用编钟为皇太子演奏中国古典乐曲《楚商》和日本名曲《樱花》时,皇太子一再称赞编钟音色悦耳动听,并风趣地说:“当今的音乐大概也都是从编钟发展起来的吧。”  相似文献   

9.
1915年发生的关于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两种制度何者更适于中国的国体讨论运动是中国近代政治转型中重要的一页,其波及范围之广和其自由公开程度是空前的,对民国初年人民政治智识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君主论者在此次讨论中坚持认为,中国宜改共和制为君主制否则不能实现宪政,即倡导“宪政为体、君主为用”.由于君主论者自身认识的局限和时局的骤变,该种学理性的主张最终被扭曲为一场推戴袁世凯称帝的政治运动.尽管如此,君主论者在此次政治思潮中提出的对现实政治困境的批评和针对于此提出的一些主张仍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其对民初宪政道路的反思和发展是一个重要推动.  相似文献   

10.
高洋述论     
北齐开国皇帝高洋(公元528—559年),是中国历史上北朝后期一位出身于鲜卑族的君主。其父高欢利用北魏末年各族人民大起义的力量,在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争夺中获胜,控制了东魏政权,高欢及其长子高澄相继为大丞相、大将军,总揽朝廷军政实权,孝静帝不过是个傀儡皇帝。武定七年(公元549年)八月,高澄未及夺得帝位,遇害而死。第二年澄弟高洋继立为大丞相、大将军,不久又封为齐王。是时“天下之大,将非魏有”,高洋代魏  相似文献   

11.
李四光(1889-1971),湖北黄岗人,原名李仲揆,14岁时在武昌高等小学以优异成绩考取留日生,在填写出国护照表格时,不慎在姓名一栏里填写了年龄"十四",这可糟了!小仲揆急中生智,顺手将"十"字改写成"李",心中念到:"李四,李四,……这名字多难听呵!"猛然间他一眼瞥见大厅中挂有一块"光被四表"的匾额,受到启发,便在"李四"之后加了一个"光"字,成了"李四光"。这下好了,四光,四光——四面光明,光照四方!从此,李仲揆便成了李四光。这名字来自顿悟!  相似文献   

12.
《世界知识》2011,(23):71-71
根据近期一项民意调查,在一份最能让英国人感到自豪的“英国符号”名单中,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的名字高居榜首。  相似文献   

13.
明武宗评述     
在中国历史上,即便在明朝,武宗也算不上显赫的皇帝。但这个以前受冷落的人物近年来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有的论者认为他是荒淫残暴的君主,有的论者认为他是追求个性解放的帝王,有些文学作品把他刻画成淫荡的兽性的大魔头。观点纷呈。笔者总觉得不应只局限于人物定性,而应更多地分析武宗为什么没有扮演他父亲孝宗的角色,光大弘治时期的事业?他的独立特行是样造成的?弘治四年(1491)9月24日,孝宗皇帝的正宫张皇后生下一男。前此三朝皇帝皆非皇后嫡出,而此子既是嫡子,又是长子,孝宗非常高兴,按“厚”字辈行取名“厚照”。希望他…  相似文献   

14.
一明人的五种说法 成祖生母问题,自明人即多异说,售钞本燕王令旨(1)说: 顾予匪才,乃父皇太祖高皇帝亲子,母后孝慈高皇后亲 生,皇太子亲弟,忝居众王之长。自认为高皇后亲子。太宗宝录因之: 高皇后生五子,长懿文皇太子標,次秦愍王樉,次晋恭王 ,次上,次周定王橚 。上初生,五色满室,照映宫,经日不散, 太祖高皇帝高皇逅心异之,独锺爱焉(2)。明史复因承之,在成祖本纪上说: 文皇帝说棣,太祖第四子也。母孝慈高皇后。 在这一系统下的纪载,都说高皇后生五子,明成祖是嫡四子。第二说则指成祖与周王为高皇后所生,馀皆庶出。王世贞二史考说: 皇明世系…  相似文献   

15.
休闲岛     
《少儿科技》2013,(6):46-46
活得最久的皇帝 校庆典礼上,主持人在台上提问,随机抽取同学回答,还赠送小礼品。 主持人提的问题是:历史上活得最久的皇帝是谁?平时上历史课总看漫画书的小明“光荣”地被喊到名字。只见他站起来,茫然地看看四周,最后对着话筒回答:“玉皇大帝!”  相似文献   

16.
<正>对于欧洲人的名字,尤其是与贵族有关的人名翻译,要因地制宜,就事论事。不然,会非常容易造成“查理”“亨利”等积非成是的误译。2022年9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长子查尔斯王子(Charles Philip Arthur George Mountbatten-Windsor)登基成为英国新君主后,选择将全名之中的“Charles”作为封号,称为查理三世(Charles Ⅲ)。那么,为何至今为止,大部分媒体选择译为“查理三世”,而不是“查尔斯三世”呢?  相似文献   

17.
2006年十月份,在学习到初三物理第十三章“电路初探”时,我们组织学生参观了海安光明蓄电池厂。在讨论中有同学提出,电池在使用后如何处理,能否加以有效利用?废旧电池对环境有哪些方面的影响?有哪些防治方法?我们对此都很感兴趣。为了更进一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我们开展了“电池利用与环境污染的调查与探究”的综合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8.
标签新闻     
“我家每天都会有亚西尔·阿拉法特的名字,正如亚西尔·阿拉法特的名字将会在每一个巴勒斯坦家庭永生。我感到非常自豪。”“阿拉法特是我们的领袖和父亲,他为我们献出了一切,包括生命,但什么也没索取。”———即将临产的巴勒斯坦妇女萨法·奥马尔告诉丈夫拉菲克,她想为孩子取名亚西尔,以纪念刚去世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亚西尔·阿拉法特。据当地医生说,亚西尔·阿拉法特是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11月11日新生婴儿选用较多的名字。真所谓是“一个阿拉法特倒下了,还会有一千个出现。”“虽然您第二任期的前景充满光明但我很遗憾地得出了…  相似文献   

19.
鲁迅在《致许寿裳》一书中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以此读史,有许多问题可迎刃而解。”在《小杂感》一文中又说:“人往往憎和尚,憎尼姑,憎回教徒,憎耶教徒,而不憎道士。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国大半。”中国的大思想家鲁迅如此郑重地指出“道教”与“中国”问题,可见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多么深远!据葛兆光《道教与中国文化》一书考证:道教作为一个成熟的宗教体系,“形成于公元四世纪之后”,并随封建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唐代,由于经济的空前繁荣,文化生活格外昌盛,道教活动也异常热闹。从君主皇帝到士大夫们再到庶民百姓,举国上下兴起一股道教热。武德八年(625年),唐高祖李渊下  相似文献   

20.
“第三帝国”(德语为das Dritte Reich),现特指1933至1945年德国纳粹统治时期。 德国自公元919年正式立国到纳粹统治之前,在其历史上曾有过两个帝国,即“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和“德意志帝国”。前一帝国从公元962年萨克森王朝鄂图一世在罗马让教皇给他加冕称为“罗马皇帝”起,至1806年哈布斯堡王朝皇帝弗里德里布二世因败于拿破仑被迫放弃“罗马皇帝”称号止。后一帝国从公元1871年俾斯麦统一德国,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起,至1919年帝国霍亨索伦王朝在11月革命中崩溃,德皇威廉二世逃往荷兰止。 希特勒把他所建立的法西斯统治称作“第三帝国”。《第三帝国的兴亡》一书作者称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