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对小波变换用于子带编码时,有限长输入信号的延拓方法进行了研究。针对现有延拓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延拓方法-r因子拟周期延拓法。理论与实验均表明,采用该方法,可实现由任意小波分解信号的截取段延拓后精确重构原信号,优于现有的延拓方法,为小波变换在数据压缩中的应用开辟了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针对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中出现的端点效应和模态混叠现象问题,提出了利用最大相关波形延拓改进聚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方法.利用最大相关波形法对原始信号的两端进行延拓,实现延拓数据在原信号边界处的平滑过渡,减小端点处包络线的拟合误差.针对EEMD中参数无法自动获取的问题,采用自适应EEMD对新信号进行分解,提高信号的分解精度.通过仿真分析和转子不平衡故障诊断实例研究表明,改进的EEMD方法不仅能够明显减少虚假模态分量、有效抑制模态混叠现象,而且较好地改善了端点效应引起的分解失真问题.同时与基于极值点对称延拓改进方法及基于镜像延拓改进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具有较高的分解精度.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加准确地预测动态变化的公路客运量,提出了基于小波分析的客运量的预测方法.针对公路客运量具有拟周期性、非平稳性和非线性的特点,首先利用小波变换对公路客运量时间序列进行小波分解,再重构低频信号提取其变化趋势,然后采用Antisymmetric(whole-point)方法对变化趋势进行延拓,对延拓后信号进行采样得到预测结果.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小数据预测的误差,优于一般的曲线拟合法.  相似文献   

4.
抑制EMD端点效应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Hilbert-Huang变换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端点效应,使得信号两端点附近出现失真问题,提出对端点效应进行抑制的多种方法. 对全局统计平均法、平行线段延拓极值法、多项式拟合法、镜像延拓法、神经网络延拓法等抑制方法进行对比研究. 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端点效应得到有效抑制,Hilbert-Huang变换的分析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
为消除动态称量信号中的各种噪声,研究动态称量经验模态分解数据处理方法.针对经验模态分解筛分过程中数据序列的两端常处于非极值状态,而导致边缘效应,以及现有抑制边缘效应方法效率低、对数据量要求大的不足,提出一种新的数据延拓方法次端点镜像延拓法来抑制边缘效应.通过对定量加料动态称量经验模态分解试验,结果表明新的抑制边缘效应方法可以获得较高的称量精度和效率,对称量信号分解的最大误差在±0.8%以内.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抑制EMD端点效应的新方法——斜率匹配波形延拓法。该方法充分考虑了信号边缘处的变化趋势以及信号的内部特征,以信号端点处曲线的斜率作为参考,从信号内部寻找斜率最接近的子波进行匹配,根据匹配子波及其前后波形对信号端点进行波形延拓。仿真和实测信号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抑制端点效应。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基于掩膜信号法的端点延拓新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产生于希尔伯特-黄变换中的端点效应;对信号进行外延后进行EMD,然后利用掩膜信号对IMF分量进行延拓后再进行希尔伯特变换;仿真实验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应用自回归模型处理EMD方法中的边界问题   总被引:47,自引:1,他引:47  
提出了一个\\"边筛分,边延拓"的边界处理方法,利用自回归(AR)模型对一个给定信号的两端进行延拓,较好地处理了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中的信号边界问题,实现了准确的EMD分解.  相似文献   

9.
针对希尔伯特-黄变换(Hilbert Huang Transform,HHT)的端点效应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端点相位正弦延拓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方法.该方法根据端点附近数据变化趋势,通过在信号两端自适应加上相位、幅值和频率适当的正弦延拓函数,使得原端点的包络线顺着端点附近波形延展,以改进EMD分解精度.为满足EMD内禀模态分量(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与原信号的相关性精度和EMD较低迭代次数的要求,引入能表征EMD性能的目标函数.该函数可通过迭代次数、IMF个数和有效IMF的相关系数大小等来衡量.由于该方法的边界延拓参数是根据延拓周期比例系数、延拓信号长度系数和采样频率自动确定的,故其分解过程完全是一个自适应过程,不需要人为设置,具有较好的实用性.仿真和液压系统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不仅能较好地解决HHT的端点效应,而且相对现有的延拓方法而言,筛选次数更少,能显著提高信号EMD分解精度,且减小Hilbert谱的端点效应,更加精确地提取了液压系统齿轮泵振动信号的故障特征,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提取机械原始振动信号中的隐含故障特征,提出了一种结合Volterra级数及冗余提升小波包(ULSP)的信号处理方法.先用二阶Volterra模型对信号进行延拓、预测,然后用冗余提升小波包对信号进行分解.对仿真信号的处理结果表明:分解得到的信号在边界没有振荡,有利于微弱特征的提取.工程应用中,完整地提取出了往复注水泵活塞与液缸密封碰磨产生的微弱故障特征信号.  相似文献   

11.
基于PWM技术的电加热系统控制算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电热管加热类负载的控制特点,就数学模型的建立、高精度控制算法的确定、PWM控制方法的实现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证,总结出一种对于一阶惯性环节加纯滞后类对象如何确定最优控制算法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以长径比1.0的柱式弹性体为研究对象,基于弹性力学理论研究其受载分布和结构尺寸对端部效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非均匀载荷分布的一端,端部效应变化更剧烈;而均匀载荷分布的一端,随着长径比的增大,端部效应受到端面载荷分布的影响越小. 此外,端部效应对小尺寸弹性体十分敏感,但当尺寸增大超过3.5倍时,通过抑制端部效应的效果迅速消失. 研究结果为柱式负荷传感器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3.
裴星宇 《科技资讯》2010,(27):130-131
本文阐述了电力系统中谐波对并联电容器的影响,对谐波造成的危害及电容器对谐波的放大作用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抑制谐波对并联电容器不利影响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端部效应是影响柱式弹性体桥路输出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长径比为1.0的柱式弹性体为研究对象并基于弹性力学理论研究其受载条件和尺寸效应对端部效应的影响规律。首先,根据端面受载条件和尺寸效应两种力学模型建立位移函数表示的平衡微分方程;其次,以受载条件的力学模型为例,引入两个位移函数对平衡方程进行解耦,推导出对应的力学模型解析解,并根据边界条件确定解析解的待定系数;最后,依据胡克定律和柱式弹性体桥路输出公式计算端面受载条件和尺寸效应对端部效应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弹性体非均匀载荷分布的一端,端部效应变化更剧烈;而均匀载荷分布的一端,随着弹性体长径比的增大,端部效应受到端面载荷分布的影响越小。此外,端部效应对小尺寸弹性体十分敏感,但当弹性体尺寸增大超过3.5倍时,通过增大尺寸来抑制端部效应的效果迅速消失。研究结果为柱式负荷传感器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采取倾角和张角相结合的器件结构抑制行波光放大器光激射的新方法. 实验结果表 明, 抑制效果显著, 制作工艺简单.  相似文献   

16.
侯红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2):8770-8773,8780
对薄壁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在轴压作用下的局部屈曲性能进行了研究。使用能量法分析了钢板的局部屈曲系数。假设钢管壁在非加载边受到弹性约束,在内侧受到混凝土的径向压力,通过计算弹性约束系数,得到了矩形钢管混凝土柱轴压下的临界宽厚比。从公式中得知径向力降低了钢管的屈曲应力。钢管屈曲系数随着约束系数的增大而增大,且与钢管截面高宽比和邻边厚度比有关。  相似文献   

17.
软土基坑被动区土体的加固对于控制开挖变形和保护周边环境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从三维空间角度探讨坑底加固模式对基坑变形影响的研究还不多见.基于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针对上海某软土地铁车站深基坑在不同加固方式下的基坑变形进行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长度的基坑内布置相同加固比例(加固体沿基坑纵向长度占基坑纵向长度的比例)的抽条加固体,加固体置于开挖段中心对基坑变形的抑制效果高于加固体置于开挖段边侧;增加抽条加固的加固比例能够有效减小基坑变形;在四类不同加固方式中,满堂加固对基坑变形的抑制效果最大,对于狭长型软土深基坑,墩式加固与裙边加固对开挖变形的抑制效果不明显且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8.
MOS器件的热载流子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载流子效应产生的原因,首先是在沟道强电场中形成迁移率偏低的热载流子,然后由于碰撞电离而使热载流子大量增加。热电子和热空穴能够越过界面势垒向栅氧化层发射。进入栅氧化层的热载流子,或者穿透氧化层,或者造成随时间而增加的界面态,或者造成载流子陷阱。热电子或热空穴也可以受结电场的作用而进入衬底。抑制热载流子效应的方向,一是在沟道两侧制作轻掺杂区,以降低沟道电场强度;二是对栅氧化层进行氮化处理和提高氧化温度,以改善氧化层的质量,增强抗热载流子效应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Endres NF  Yoshioka C  Milligan RA  Vale RD 《Nature》2006,439(7078):875-878
Kinesins are microtubule-based motor proteins that power intracellular transport. Most kinesin motors, exemplified by Kinesin-1, move towards the microtubule plus end, and the structural changes that govern this directional preference have been described. By contrast, the nature and timing of the structural changes underlying the minus-end-directed motility of Kinesin-14 motors (such as Drosophila Ncd) are less well understood. Using cryo-electron microscopy, here we demonstrate that a coiled-coil mechanical element of microtubule-bound Ncd rotates approximately 70 degrees towards the minus end upon ATP binding. Extending or shortening this coiled coil increases or decreases velocity, respectively, without affecting ATPase activity. An unusual Ncd mutant that lacks directional preference shows unstable nucleotide-dependent conformations of its coiled coil, underscoring the role of this mechanical element in motility.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rce-producing conformational change in Ncd occurs on ATP binding, as in other kinesins, but involves the swing of a lever-arm mechanical element similar to that described for myosins.  相似文献   

20.
免疫策略是抑制复杂网络传播过程的有效方法。虽然基于网络拓扑的免疫策略取得了良好的免疫效果,但这些策略都基于同构性假设,即:网络中的节点具有相同的属性。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了网络节点的异构特征,如传播过程中节点具有不同的活跃度,活跃的节点能够促进传播。笔者结合网络结构和节点活跃度,提出了一种新的免疫策略,在真实网络和人工网络中的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免疫策略能够有效抑制传播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