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以荧光团1,5-萘二酚作为桥联基团,采用连续反应的方法设计并合成了1,5-二[3′-(N-乙基咪唑)丙氧基]萘六氟磷酸盐(Ⅰ)及其阴离子配合物(Ⅱ)和氮杂环卡宾(NHC)银配合物(Ⅲ).通过~1H NMR、~(13)C NMR和X-线单晶衍射表征了配合物Ⅱ和Ⅲ的结构.在配合物Ⅱ的阳离子单元中,2个咪唑环平行并指向相反方向;萘环和2个咪唑环形成12.9(6)°的二面角.在配合物Ⅲ的一维聚合链中,所有萘环平行,在银离子同一侧的所有咪唑环也是平行的,相邻的Ag…Ag的距离是0.964(8)nm.配合物Ⅱ和Ⅲ的二维超分子层和三维超分子框架均通过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形成,主要是C—H…I氢键、C—H…F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对化合物Ⅰ~Ⅲ荧光发射光谱的研究表明,与咪唑盐Ⅰ相比,氮杂环卡宾银配合物Ⅲ的荧光强度得到了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导了用PH滴定法及电池电动势法同时研究Ag(Ⅰ)-H_3Ssal及Ag(Ⅰ)—Im—HSsal~-体系的结果.发现在前一个体系中Ag(Ⅰ)与磺酰水杨酸无络合作用,后一个体系中亦无混配络合物生成。但我们在PH=8-8.5的条件下从体系中析出了组成相当于(AgIm_2)_2HSsal的三元化合物,培养了单晶,单晶结构分析的结果说明三元化合物中Ag~ 与HSsal~-之间不成键Ag~ 只与Im成键,HSsal~-是靠羧基氧与咪唑环上的N原子形成氢键而与AgIm_2~ 结合起来的.因此HSsal~-处在三元络合物的外界.这和溶液中不生成混配络合物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溶液扩散合成了一个新颖的基于二咪唑基甲烷配体( BIM)构筑的Ag(I)配位聚合物[Ag (BIM) ClO4] n ,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与热重分析表征,并用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了晶体结构.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为a=4.8952(4)樻,b=14.1094(13)樻, c=15.5731(14)樻,α=90°,β=90.458(2)°,γ=90°, V=1075.57(16)樻3, Z=4, Dc =2.195 mg/m 3,μ=2.132 mm-1, F(000)=696,最终R=0.0302,wR=0.0762用于1814个可观测点.晶体结构表明Ag(I)离子同二咪唑基甲烷配体以直线型二齿方式配位形成一维“之”字链的阳离子结构,并通过金属-π键作用和阴离子的桥联作用形成三维的金属有机网格,该化合物十分稳定,热力学分解温度为352℃.  相似文献   

4.
利用扩散法合成了标题化合物[Ag (His)2]NO3·0.5H2O(1),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分子式为: AgC12H19N7O7.50, Mr=489.21,属正交晶系,P2(1)2(1)2空间群,晶胞参数:a=0.967 5(3)nm,b=3.411 3(9)nm,c=0.5219 3(13)nm, α=90°,β=90°,γ=90°,V=1.722 27(8)nm3, Z=4, Dcalc=1.866 gcm-3,μ=1.228 mm-1,F(000)=984.0,R1=0.027 2,wR=0.063 9,化合物由配离子[Ag (his)2] ,1个NO3-阴离子和0.5个水分子组成:中心银(Ⅰ)离子采用二配位的构型,2个L-组氨酸分别通过咪唑环中的2个N原子与Ag(Ⅰ)配位.化合物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标题化合物六咪唑合镍(Ⅱ)碳酸盐五水合物,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晶体数据表明,该化合物单晶属于六方晶系,空间群为P63/m,晶胞参数为a=8.9897(14)A,b=8.9897(14)A,c=21.011(2)A,α=90.00A,β=90.00A,y=120.00A,Z=2.分子间和分子内存在弱的O-H…O,N-H…O,C-H…O氢键作用,使得单晶结构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Ag(I)-phen-TPPS_4荧光体系,建立了痕量银的荧光测定新方法。在碱性介质中,Ag(phen)_2~ 络阳离子与TPPS_4 的阴离子形成三元离子对缔合物(Ag:Phen:TPPS_4=1:2:1),导致TPPS_4 的荧光(λex=413 nm,λem=638 nm)猝灭而定量测定银。也可直接测定缔合物的荧光(λex=438 nm,λem=648 nm)而定量测定银。两种测定方法在Ag(I)浓度为0~3 μg/25 ml范周内,工作曲线呈良好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前者为0.88 PPb,后者为5.2 PPb。用于废水中微量银的测定,变异系数6%,标准加入量的回收率 92~107%。  相似文献   

7.
5—Br—PADAT 是测定钴很好的试剂,灵敏度高,选择性好.该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a=18.993(6)(?),b=5.728(3)(?),c=24.207(7)(?);β=108.89(4)°,每个晶胞有8个分子.在PW—1100四圆衍射仪上收集了2184个独立的衍射点的强度数据.用Patterson 法和重原子法测定晶体结构,并以全矩阵最小二乘法修正结构参数,R=0.0713.所有的氢原子坐标位置从差值电子密度图上得到.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实验室条件下无氰镀银的方法和应用及防银层变色方法,以得到性能优良的抗硫层。通过实验可知,以硝酸银作主盐、磺基水杨酸和咪唑作络合剂、醋酸钠和碳酸钾作导电介质,常温下,电流密度0.1~0.2A/dm2,电镀时间10~20min等条件下电镀,可获得结合紧密、外观平整、光滑的银白色镀银层。  相似文献   

9.
用两种不同的合成路线制备了标题化合物单晶,该化合物晶体为P2_1/c空间群,α=1.4256(5)nm,b=3.6007(9)nm,c=1.8075(4)nm,β=99.15(2)°,Z=8,对结构精修得到最后的一致性因子R=0.069,在[W_2FeS_6(SCH_2CH_2S)_2]~(3-)中存在端基双键S、端基单键螯合配位S和桥μ_2—S。Fe通过桥S分别与两个W相连,构成双齿非线型的W—Fe—W硫桥式结构。用EHMO方法对簇合物的电子结构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得到了与结构研究一致的规律。对簇合物进行了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电化学研究,并与所合成的其它化合物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0.
用4,4' 联吡啶分别与高氯酸银、磷酸二氢银反应,得到了化合物[Ag(4,4' bipyri dine)]ClO41和[Ag(4,4' bipyridine)]H2PO4·2H2O2,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确证.数据为:1三斜晶系,P 1空间群,Mr=363.50,a=8.181(8),b=8.747(4),c=8.921(7) ,α=80.35(1),β=74.64(1),β=73.48(1)o,V=587.2(8) 3,Z=2,F(000)=356,Dc=2.056g·cm-3,μ=1.951mm-1,R1=0.0467,wR2=0.1301;2单斜晶系,P2/c空间群,Mr=397.07,a=8.566(6),b=8.807(7),c=18.729(17) ,β=101.37(1),V=1385.2(19) 3,Z=4,F(000)=792,Dc=1.904g·cm-3,μ=1.596mm-1,R1=0.0714,wR2=0.1834;结构分析表明,二者皆为一维链状结构.分子间通过静电引力、氢键使得化合物构成二维的超分子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用4,4′-联吡啶分别与高氯酸银、磷酸二氢银反应,得到了化合物[Ag(4,4′-bipyridine)]ClO41和[Ag(4,4′-bipyridine)]H2PO4·2H2O 2,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确证.数据为1三斜晶系,P-1空间群,Mr=363.50,a=8.181(8),b=8.747(4),c=8.921(7)A,α=80.35(1),β=74.64(1),β=73.48(1)o,V=587.2(8)A3,Z=2,F(000)=356,Dc=2.056 g·cm-3,μ=1.951 mm-1,R1=0.0467,wR 2=0.1301;2单斜晶系,P2/c空间群,Mr=397.07,a=8.566(6),b=8.807(7),c=18.729(17)A,β=101.37(1),V=1385.2(19)A3,Z=4,F(000)=792,Dc=1.904 g·cm-3,μ=1.596 mm-1,R1=0.0714,wR 2=0.1834;结构分析表明,二者皆为一维链状结构.分子间通过静电引力、氢键使得化合物构成二维的超分子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2,4,6-三特丁基硫酚银化合物在吡啶中重结晶,获得一维双链带状高聚物[PyAg(SC_6H_2Bu_3~t-2,4,6)]~n(晶体Ⅰ)。该硫酚银化合物在三苯基膦存在下与CS_2反应,得到单核银的CS_2插入产物[(PPh_3)_2Ag(S_2CSC_6H_2Bu_3~t-2,4,6)]·CHCl_3(晶体Ⅱ)。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一个新的配合物{[Cd(mip)(1,3-Bip)·H2O]}n(H2mip=5-甲基间苯二甲酸;1,3-Bip=1,3二(咪唑)-丙烷),并测定了其晶体结构,X衍射结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18H18CdN4O5,该晶体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a=1.028 1(3)nm,b=1.142 2(4)nm,c=1.728 2(6)nm,α=90°,β=104.390(4)°,γ=90°,V=1.965 9(11)nm3,Z=4,Dc=1.631g/cm3,最终偏差因子R1=0.050 1,wR2=0.104 7(Iσ(I)),F(000)=968,中心金属Cd(II)离子与来自3个5-甲基间苯二甲酸根的4个氧原子以及两个1,3二-(咪唑)-丙烷的两个氮原子配位,形成六配位的变形八面体构型.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一个基于Anderson型多金属氧酸盐和柔性双咪唑配体的多酸基超分子化合物:(H2bbi)3/2[Al(OH)6Mo6O18]·9H2O(1)[bbi=1,1'-(1,4-丁烷)双(咪唑)],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晶体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化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2.121(5),b=13.812(5),c=14.842(5),α=102.000(5)°,β=108.000(5)°,γ=105.000(5)°,V=2167.7(14)3,Z=2,R1=0.0307,ωR2=0.1065.化合物1中,Anderson多酸阴离子和有机双咪唑配体bbi通过分子间非共价键的氢键弱作用连接形成二维超分子网络.标题化合物对有机染料亚甲基蓝(MB)的光催化降解具有很好的活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溶液扩散合成了一个新颖的基于二咪唑基甲烷配体(BIM)构筑的Ag(Ⅰ)配位聚合物[Ag(BIM)ClO4]n,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与热重分析表征,并用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了晶体结构。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为a=4.8952(4),b=14.1094(13),c=15.5731(14),α=90°,β=90.458(2)°,γ=90°,V=1075.57(16)3,Z=4,Dc=2.195 mg/m3,μ=2.132mm-1,F(000)=696,最终R=0.0302,wR=0.0762用于1814个可观测点。晶体结构表明Ag(Ⅰ)离子同二咪唑基甲烷配体以直线型二齿方式配位形成一维"之"字链的阳离子结构,并通过金属-π键作用和阴离子的桥联作用形成三维的金属有机网格,该化合物十分稳定,热力学分解温度为352℃.  相似文献   

16.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个金属有机配合物[Cd(C6H5N2O4)(C10H8N2)],通过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对该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该化合物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bca,a=1.052 75(5)nm,b=1.528 02(8)nm,c=1.973 83(10)nm,α=β=γ=90°,V=317.51(8)nm,Z=8,Dc=1.827g.cm-3,μ=1.406mm-1,F(000)=1 728,R=0.027 4,wR=0.063 4.它是由一个Cd(II)、2个2-甲基-4,5-咪唑二羧酸配体和1个2,2′-联吡啶配体构成,通过2个Cd(II)中心金属离子分别与同一个2-甲基-4,5-咪唑二羧酸配体的2个羧基相连接形成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17.
以多苯并咪唑配体(NTB)和ZnCl_2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单核金属配合物,[Zn(NTB)Cl]_2·(ZnCl_4)·4(CH_3OH),(1).对化合物(1)进行紫外、红外吸收光谱、CHN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在三斜晶系P-1空间群结晶,晶胞参数a=1.3874(2)nm,b=1.4095(1)nm,c=1.6214(2)nm;α=86.440(3)°,β=87.296(2)°,γ=70.699(3)°,V=2.9855(6)nm~3;吸收系数μ=1.520mm~(-1),计算密度ρ_c=1.504mg·m~(-3),晶格中电子数F(000)=1384,对于衍射强度I2σ(I)的9 770个可观测衍射点,残差因子R_1=0.0777,权重残差因子wR_2=0.2068.晶体中堆积中,来自于两个配位阳离子[Zn(NTB)Cl]~+的各两个N—H…O和一个N—H…Cl氢键,以及来自于4个溶剂甲醇的O—H…Cl氢键作用将晶体结构中的各个组成离子连接起来形成复杂的三维网络结构.通过Hirshfeld表面分析对分子间作用进行讨论,表明化合物中分子间作用力主要来自于N—H…O氢键.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RB3LYP/6-31G(d)方法对晶体结构中一个[Zn(NTB)Cl]~+单元进行了理论优化,并对其分子轨道、自然键轨道、mulliken电荷布局进行分析.Hirshfeld表面分析化合物堆积作用主要来自于N—H…O/Cl、O—H…Cl氢键作用,自然键轨道分析表明NTB三个—CH_2—基团成键轨道与相邻的咪唑基的C—N反键轨道稳定化能较小,有利于配体形成Δ和Λ两周不同的空间构型,mulliken电荷布局表明三个苯并咪唑氮原子相连氢原子带有较强的正电荷(约0.28a.u.),有利于氢键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合成并表征了4种羧酸银(I)配合物:[Ag2(L1)2(A1)2]2·H2O(1),[Ag2(L2)2(A2)3]·H2O(2),[Ag(A3)2]2(L3)·10H2O(3)和[Ag2(A4)2](L4)·4H2O(4)(HL1=3-吡啶甲酸;HL2=3,5-二硝基苯甲酸;H2L3=对苯二甲酸;H2L4=4,4’-联苯二甲酸;A1=2-氨基吡啶;A2=2-氨基嘧啶;A3=4-氨基吡啶;A4=1,6-己二胺).测定了这4种羧酸银(I)配合物抑制脲酶(urease)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4种羧酸银(I)配合物均具有抑制脲酶的生物活性,其中配合物3的抑制活性最强.研究发现它们抑制脲酶的能力随着羧酸银(I)配合物分子聚合程度的增大而减弱.  相似文献   

19.
纳米尺寸的聚丙烯酸银对体系pH值的响应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低分子量聚丙烯酸 (PAA)和硝酸银为主要原料 ,通过控制体系的pH值合成聚丙烯酸银纳米微球和纳米柱状物 .实验结果表明 ,PAA -Ag在该体系中 ,具有较好的分散性 .通过TEM观察 ,pH =2 0时产物为纳米柱状物 ,尺寸为 15 0nm× 4 5nm ;pH =3 1时为纳米微球 ,直径为 2 5nm .用IR、UV -Vis、荧光和电导率法研究了Ag与PAA间的配位作用、配位聚合物的组成和结构 ,确认了Ag与PAA分子间以配位键相结合形成Ag -PAA配聚物 ,配聚物的配位单元由 2个Ag与 2个PAA单体单元的羧基 (—COO)形成桥式双齿结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多功能配体2,2’-联吡啶-3,3’-二甲酸合成其银的配位聚合物{[Ag4(L)2.(H2O)].3(H2O)}n(1)(其中L=2,2’-联吡啶-3,3’-二甲酸),并对其性质进行研究。方法使用水热法合成该配位聚合物,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其结构,并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及元素分析。结果结构研究发现配合物1为3D金属有机框架结构,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bcn,a=13.889(4),b=13.470(4),c=13.852(4),α=90°,β=90°,γ=90°。结论配合物的每个不对称结构单元中包含2个晶体学独立的Ag(I)原子,1个配体L,0.5个配位水分子和1.5个游离水分子。每个配体通过桥联了6个不同的Ag(I)原子构筑了一例具有三维框架结构的配位聚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