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HZSM-5催化剂上硝酸酯硝化烷基苯的区域选择性,以满足绿色硝化反应环境和经济双重要求。实验发现反应具有高对位选择性。在硅铝比为62.2的HZSM-5催化剂上,以硝酸正丙酯硝化甲苯、乙苯、正丙苯和叔丁基苯时,产物邻对比例能分别达到0.38、0.33、0.30和0.12,较甲苯硝硫混酸硝化的1.63显著降低。在所选择的几种硝酸烷基酯中,甲苯对位选择性硝化能力按硝酸正丙酯、硝酸异辛酯、硝酸异丙酯和硝酸环己酯顺序增强。  相似文献   

2.
HZSM-5催化剂上硝酸酯对烷基苯的选择性硝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HZSM-5催化剂上硝酸酯硝化烷基苯的区域选择性,以满足绿色硝化反应环境和经济双重要求。实验发现反应具有高对位选择性。在硅铝比为62.2的HZSM-5催化剂上,以硝酸正丙酯硝化甲苯、乙苯、正丙苯和叔丁基苯时,产物邻对比例能分别达到0.38、0.33、0.30和0.12,较甲苯硝硫混酸硝化的1.63显著降低。在所选择的几种硝酸烷基酯中,甲苯对位选择性硝化能力按硝酸正丙酯、硝酸异辛酯、硝酸异丙酯  相似文献   

3.
本文测定了七种单环芳烃与SbCl_5相互作用形成自由基的ESR波谱: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不同体系的ESR信号大小不同,可得出芳烃的给π电子能力次序为正丙苯>乙苯>叔丁苯>甲苯>对二甲苯>1,3,5-三甲苯>苯。与碘和单环芳烃作用形成的电荷转移络合物不给出ESR信号作对比,表明单环芳烃与SbCl_5作用时通过电荷转移形成了正离子自由基。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大气中羟基自由基(·OH)氧化降解典型苯系物的反应机理.本文采用MPWB1K计算方法,理论上预测·OH与3种苯系物(苯、甲苯和对二甲苯)的反应过程,并全面地考虑了苯与·OH反应生成的加成和脱氢产物在大气中可能进行的后续反应机理及氧化降解产物.结果表明:·OH与苯、甲苯及对二甲苯的加成反应均比氢原子提取过程更容易...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丙烯酸与1-H苯并三氮唑反应合成了1-丙烯酰基1、2、3-笨并三氮唑(ABT)。利用苯并三氮唑基在光作用下生成自由基的特性研究了ABT的光自引发聚合行为。在光的作用下ABT可以自行引发聚合,生成线型聚合物和交联聚合物。通过IR、NMR、UV和EA确定了ABT可溶聚合物和不溶聚合物的结构,用DPPH作为自由基捕捉剂初步地探讨了ABT的光化学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6.
通过1H和13C核磁共振及多种二维核磁共振谱,确定水溶性维生素E(Trolox)及Trolox丙酯与1,1-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DPPH·)在二甲基亚矾(DMSO)中反应的产物结构.根据的产物结构分析可知,两种抗氧化剂与DPPH·在DMSO中的反应机理有所不同.Trolox(或Trolox正丙酯)与DPPH·按相等浓度进行反应,即DPPH·自由基单电子氧化色满醇基团生成色满醇自由基中间产物;两个色满醇自由基进一步发生自岐化,生成一分子色满醇和一分子氧化形式.Trolox上的羧基与醌环相连生成环式的半醌结构,Trolox正丙酯则因羧基酯化被占用而生成醌式结构.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异—丙硫醇、正—己硫醇、正—丁硫醇、正—丙硫醇、3—苯基丙硫醇—[1]、苄硫醇、硫醇乙酸正丙酯和苯硫酚对3—苯基丙烯—[1]的自由基加成反应,讨论了硫醇的结构与反应性能间的关系。受诱导放应支配的硫中心自由基(RS.)加成时,3—苯基丙烯—[1]的百分转化率与RS.中取代基(R)的诱导放应指数(I值)和Taft基团常数(σ~*值)间均有“正S型”曲线关系,因此,硫中心自由基具有亲电子性能。但是受共轭效应支配的苯硫基自由基的反应性能与其他硫自由基不在同一系列。加成产物的结构用与对照物进行比较或以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分析等方法鉴定表明硫醇对3—苯茎丙烯—[1]加成时皆为1:1未端加成物。 苯硫酚与3—苯基丙烯—[1]加成时反应产物中除主要的1:1未端加成物外,可能还存在着少量由于自由基中间体发生苯基1.2—迁移所形成的产物或按Markownikoff规则加成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采用福林-酚法测定黄酒中总酚含量,以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作对照,用试剂盒及铁氰化钾等方法分别测定黄酒的总抗氧化能力、还原能力、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以及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如皋黄酒中含有一定量的总酚,且具有较强的总抗氧化能力、还原能力、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以及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并且黄酒用量与其对应的各项抗氧化能力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以丁二酸二正丁酯和顺丁烯二酸二丁酯为稀释溶剂,用气液色谱法测定了受体顶丁烯二酸酐与给体异戊二烯、苯、甲苯在20℃和25℃下的分子络合常数.对络合反应的生成热也作了估算.  相似文献   

10.
光响应性聚丙烯酰胺基偶氮苯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丙烯酰氯和对氨基偶氮苯的反应合成了丙烯酰胺基偶氮苯(AAAB);并以此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四氢呋喃为溶剂,在60℃下,利用常规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聚丙烯酰胺基偶氮苯(PAAAB)。对所制备的AAAB和PAAAB用FT-IR、1H-NMR和GPC进行了表征,并利用UV对单体和聚合物的光响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得到的PAAAB的数均分子量(Mn)约为7360,分子量分布在1.45~1.60。AAAB和PAAAB在紫外光照射下均发生明显的光致异构化,且紫外光照射后的PAAAB溶液在自然光下的回复比暗室快的多。  相似文献   

11.
以甲苯、对苯二甲酰氯(TPC)为原料,无水三氯化铝为催化剂,通过亲电取代反应合成1,4-二(4-甲基苯甲酰基)苯(DMBB),产率为82%.在吡啶/水混合体系中用高锰酸钾将DMBB氧化得到1,4-二(4-甲羧基苯甲酰基)苯(DMBA),产率为85%.DMBA与二氯亚砜在DMF催化下反应合成1,4-二(4-甲酰氯苯甲酰基)苯(DMBC),产率为85%.3步总产率为59%.用FT-IR、1H NMR和元素分析等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化合物具有预期的结构和较高的纯度.  相似文献   

12.
利用液相压力微型反应系统,在150℃、液体空速40h~(-1)的条件下,对各种Y型分子筛作为十二烯-苯烷基化反应催化剂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用碱土金属离子或稀土金属离子交换改性的HY分子筛在烷基化反应中具有比HY更好的稳定性。其中以SrHY分子筛的稳定性最好,在维持烯烃转化率在98%以上时,单周期的处理量可达160公斤烷基苯/公斤他化剂。研究还表明,在Y型分子筛中引入Sr~(2+)后能增强分子筛对苯的吸附能力,在反应温度下使苯仍能维持活化吸附状态。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一类新型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4-烷基二苯甲烷二磺酸盐(Ⅰ).在三氯化铝催化剂存在下,烷基苯(分别为十二、十四、十六烷基苯)与苯甲酰氯反应获得4-烷基二苯甲酮(Ⅱ).在氢氧化钾存在下,(Ⅱ)用水合肼还原,再经氯磺酸磺化,产物用氢氧化钠水解获得(Ⅰ),收率分别为37.7%、36.5%、33.7%(以烷基苯计).采用IR、1H NMR表征了结构.通过表面张力法测定其临界胶束浓度CMC分别为2.10×10-3、6.50×10-4、4.10×10-4mol·L-1;γCMC分别为46.13、52.43、54.70 mN·m-1.并研究了其乳化、泡沫性能.  相似文献   

14.
微波辐射下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己二酸和正丙醇为原料,合成了己二酸二正丙酯.考察了影响反应的因素.结果表明:n(正丙醇)∶n(己二酸)=4∶1,用400W微波辐射10min,产率达97.5%以上.  相似文献   

15.
以对乙酰氨基苯酚和三氯硫磷为原料,经过酯化反应、水解反应得到硫代磷酸三(4-氨基苯)酯(TPTA),再以TPTA和马来酸酐为原料,经过酰胺化反应得到硫代磷酸三(4-马来亚酰氨基苯)酯(TPTM),总产率达到76.5%.以红外光谱、质谱及核磁共振谱对各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法成功合成了目标产物.对TPTM紫外光谱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发现在204.5nm、280.0nm两处有吸收峰.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文题的新工艺。在实验室装置中,其适宜的反应条件为:粗苯200ml;水10ml;催化剂5g;温度60℃;时间60min;通氯量60ml/min。所得产物溴价为0.04g/100ml;含氯量为3.01(wt)%。经5升反应釜扩大试验,产物溴价仍为0.04g/100ml。产物经吹苯水解和精馏后,所得苯的溴价、噻吩含量、含氯量均未检出,酸洗比色小于0.2:甲苯的含氯量也未检出,溴价为0.05g/100ml,酸洗比色0.2。该工艺消除了酸焦油和废酸对环境的污染,苯类产品收率提高约3%。得到的苯和甲苯的质量达到硝化级。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以重量比1:1的苯酚—四氯乙烷溶液为溶剂,正庚烷为萃取剂对聚对/间-苯二甲酸双酚-A酯的两相分级,並用分级得到的各级分通过光散射法测定建立了聚合物在苯酚—四氯乙烷(重量比60:40)和四氯乙烷中的Mark-Houwink方程。得到的结果是: [η]=2.69·10~(-3)·(?)_W0,530 (苯酚-四氯乙烷60:40,30℃) [η]=1.69·10~(-3)·(?)_W0,57 (四氯乙烷,30℃) 用修正的Elias方法,采用阿贝折射仪测定浊点,还确定了在25℃,重量比为22.4:77.6的正庚烷—四氯乙烷溶液为聚合物的θ溶剂。得到了聚合物的无扰链尺寸为: ((?)_O)~(1/2)=1.01·10~(-8)M~(1/2)(厘米)並与应用Stockmayer-Fixman法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讨论了聚合物分子的流体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两种有机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和十六烷基吡啶(CPB)与两种粘土——蒙脱土和海泡石进行反应,使有机铵阳离子取代粘土中阳离子,形成有机改性粘土。用此改性粘土作为吸附剂去除水中苯、甲苯和乙苯三种污染物,静态吸附实验的平衡时间为2h,吸附容量约为5~10mg/g(平衡浓度以10ppm计),远远大于粘土原土的吸附容量。获得这样效果的主要原因是有机铵的脂肪链端改变了粘土的亲水性能,使得粘土表面憎水。同时X衍射实验数据还显示了粘土层间间距因有机铵的嵌入而大幅度撑开,被吸附的有机物分子进入粘土层间又使得其层间间距进一步增大。这表明改性粘土吸附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机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改性粘土利用有机铵的非极性脂肪链端萃取有机物分子;二是粘土层间对有机物的进一步吸附。  相似文献   

19.
以生姜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姜酚类化合物.在强酸性条件下姜酚类化合物脱水成姜烯酚后,与甘氨酸加成生成姜烯酚一甘氨酸复合物以增强姜酚类化合物的稳定性.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对姜烯酚-甘氨酸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姜烯酚-甘氨酸,最大特征吸收峰在230、280 nm处.吸光度比值为1.776;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姜烯酚-甘氨酸,以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在pH=2~8的范围内,姜烯酚-甘氨酸的电化学活性随着pH的降低而减弱;姜烯酚-甘氨酸对N,N-二苯基N'-苦味基肼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具有良好的清除作用,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随计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加入量为0.125 mg时,其清除率为81.8%.研究发现,姜烯酚-甘氨酸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高于甘氨酸.  相似文献   

20.
环糊精类物质通过改性可接枝到真丝上.在碱性水溶液中采用β-环糊精与对甲苯磺酰氯(TsCl)以1∶6的摩尔比反应合成了2位碳仲羟基单对甲苯磺酰β-环糊精酯(β-CD-2-OTs),然后采用乙二胺取代对甲基苯磺酸酯基合成了2-乙二胺基-β-环糊精(β-CD-2-E),最后用2,3-二溴丙酰氯与2-乙二胺基-β-环糊精反应得到了对真丝具有反应活性的单-(2-(2,3-二溴丙酰乙二胺基)-2-去氧)-β-环糊精(β-CD-2-EDBA)单体,通过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氢谱分析证明实验成功地获得了目标产物.通过采用合成产物对真丝进行接枝、恒重法测定接枝率、比较接枝前后真丝的红外光谱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比较,发现合成产物对真丝具有一定的接枝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