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儿、女,6岁半,学生,因误吞硬币后呕吐,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10小时来院就诊。查体:T36.7℃,P96 次/分,R23 次/分,体重 22Kg,BP93/62mmHg,急性病容,胸骨上段轻度压痛,摇晃及做吞咽动作时疼痛明显加重,呕吐少许水及唾液。腹部平坦,无压痛及反跳痛,腹部无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  相似文献   

2.
佟某某,女,12岁,以颈部短缩、斜颈、颈背部软组包块而入院就诊。患儿颈部活动受限,发际低,但颈部无疼痛,无肢本瘫痪。X线片显示,正位电显示,颈椎向右侧弯曲,椎体结构紊乱,部分椎间隙消失,双侧颈筋,侧位片表现为2-3椎体融合,3-4棘突及5-6棘突融合,3-4椎体呈三角形改变,颈后软组织包块内可见不规则钙化。X线诊断:先天性颈椎畸形(克、费氏综合症)。 讨论 克、费氏综合征是一种先天性颈椎发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最佳吸痰时间进行研究。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08年11月收治的27例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NRDS患儿随机分为Ⅰ、Ⅱ、Ⅲ三组,分别于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后3-4小时、6-8小时、12-14小时第一次吸痰,记录患儿治疗后24小时、48小时的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胸片及氧疗时间三项指标。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判断三种吸痰时间的疗效差异。结果:Ⅰ组患儿用药后24小时、48小时的a/APO2及胸片的改善均不如Ⅱ、Ⅲ组(p<0.05),Ⅱ、Ⅲ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Ⅰ组患儿在相同的条件下需要氧疗时间长。结论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后6-8小时与10-12小时首次吸痰疗效优于3-4小时首次吸痰,前两者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如无气道痰堵推荐10-12小时首次吸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呃逆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理.研究探讨胃复安治疗重症呃逆的药物原理及药理作用.评价肌注胃复安治疗重症呃逆的疗效.方法采用肌注胃复安10mg,口服藿香正气丸6g,一天三次,口服654-2片5mg,一天三次,结果肌注胃复安后,30分钟,呃逆逐渐减少而停止.结论肌注胃复安治疗重症呃逆总有效率100%,见效快,疗效肯定,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宁俊兰  孙萍 《甘肃科技》2002,18(4):56-56
患儿 ,男 ,3月 ,因间断抽搐 12天 ,以缺氧缺血性脑病后遗症收住 ,患儿系早产 ,曾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经脑脊液、头颅CT等检查确诊为缺氧缺血性脑病后遗症 ,入院后营养神经、止惊、高压氧等治疗 16天 ,抽搐消失。对外周事物反应较入院时明显好转 ,遂出院 ,嘱休息半月。后行第二疗程高压氧治疗 ,我们所用高压氧为第七 0一研究所生产的氧宝牌婴儿氧舱 0 .5 /1.2型 ,一个疗程高压氧治疗为 5天 ,压力为 0 .15Mpa ,吸氧时间 2 0分钟 ,升压速度 0 .0 0 0 3Mpa/min ,降压速度 0 .0 0 3Mpa/min ,未洗舱。在行第二疗程治疗 …  相似文献   

6.
患儿男 ,8岁 ,发热 4d,反复惊厥 1 d入西安儿童医院 ,4d前起发热 3 8~ 3 9℃ ,咽痛 ,肌注病毒唑等无效。 1 2 h前突然双目斜视 ,口唇发绀 ,四肢屈曲握拳 ,持续 4~ 5 min,抽后嗜睡 ,渐意识不清 ,半日上述症状发作 1 0余次 ,伴喷射性呕吐。 PE:T3 8.5℃、P1 0 0次 /min、R2 4次 /min,发育营养好 ,浅昏迷 ,咽充血 ,双侧扁桃体 度大 ,颈有抵抗 ,两肺痰鸣 ,心腹无异常。深浅反射存在 ,双巴彬氏征 (+) ,脑膜刺激征 (+)。 csf检查常规 :清亮 ,蛋白 (+) ,糖 (+) ,细胞数 2× 1 0 6/L,EEG:弥漫性慢波。诊断 :重型病毒性脑炎。入院后立即吸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丁香、柿蒂、代赭石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效果,并对其不良反应进行研究.方法3组患者均以对症治疗为基础,后续按方案实施.治疗1组:丁香10 g,柿蒂10 g,代赭石10 g.治疗2组:丁香15 g,柿蒂15 g,代赭石15 g.治疗3组(对照组):甲氧氯普胺(胃复安) 10 mg口服,3次/d,或甲氧氯普胺(胃复安) 10 mg肌肉注射,1次/d.结果治疗7 d后,1组总有效率为85.37%,2组为93.22%,对照组为78.91%,治疗1组、治疗2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 d后,与对照组比较,呃逆症状治疗2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丁香、柿蒂、代赭石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为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刘英 《甘肃科技》2002,18(4):42-42
患者 ,男性 ,66岁 ,干部。右侧膝关节肿痛一天入院 ,病前曾因右侧跖趾关节肿痛在院外治疗 ,症状缓解后仍口丙磺舒和别嘌呤醇维持治疗。入院前因劳累后出现右侧膝关节肿痛 ,诊断为“急性滑膜炎”。给予芬必得等药物治疗无效。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10年。体格检查 :体温 3 6.5℃ ,脉搏 76次 /分 ,血压13 0 / 90mmHg(1 Hg =0 .13 3kPa) ,身高 176cm ,体重 70kg ,发育正常 ,营养良好 ,耳轮无结节 ,双肺无罗音 ,心界轻度向左下扩大 ,心率 76次 /分 ,律齐 ,A2 >P2 ,肝脾未触及 ,右侧膝关节肿胀 ,色红 ,皮温增高 ,有明显触压痛 ,右侧膝…  相似文献   

9.
1 病例  患者 ,男 ,35岁。因反复发热咳嗽 5个月伴消瘦于 1999年 6月 2 2日入院。近半年患者体重进行性下降10kg ,4个月前始出现皮疹。起病前患者在南美居住 10年。入院时查体 :T 37.2℃ ,R 2 1次 /min。消瘦 ,慢性病容。四肢皮肤见多个直径约 0 .2~ 0 .4cm半球状隆起、中央凹陷的皮疹 ,并见有散在荨麻疹。口腔上腭、悬雍垂、舌面均见大量点状溃疡及白苔样膜。颌下、腋窝及腹股沟可触及多枚黄豆至蚕豆大小、可移动、无触痛、质软的淋巴结。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肋下 4cm ,质地中度 ,无触痛。脾未及。入院后查肝功能 :丙氨酸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症呃逆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理。研究探讨胃复安治疗重症呃逆的药物原理及药理作用。评价肌注胃复安治疗重症呃逆的疗效。方法:采用肌注胃复安10mg,口服藿香正气丸6g,一天三次,口服654-2片5mg,一天三次,结果肌注胃复安后,30分钟,呃逆逐渐减少而停止。结论:肌注胃复安治疗重症呃逆总有效率100%,见效快,疗效肯定,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正> 本院收治主支气管断裂患者1例,备有较完整的X线演变资料,并经尸检证实,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22岁,因翻车二吨重钢筋挤压右颈胸部,当即不省人事1小时,吐血痰少量。伤后2小时入院(住院号36167),检查神志清,呼吸困难,右颈胸皮肤擦伤,右肺呼吸音较对侧弱。 X线演变:伤后2小时,X线平片未见任何异常;伤后18小时,右侧液气胸,肺组织压缩100%,位于右心膈角区,呈“坠落征”(图1),闭式引流术后4天,右肺复张,积液吸收,右下肺野片状阴影为肺挫伤(图2);经非  相似文献   

12.
1临床资料患儿,女,33天,因呕吐腹泻3天,抽搐10分钟而入院。患儿采第1股第1产,足月顺产,生后无窒息,母乳喂养,生后生长发育正常,入院前2天开始恶心、呕吐件腹泻,诊为“腹泻病”、“轻度脱水”,给予补液对症治疗,患儿于入院当天呕吐减轻,脱水纠正。入院前30分钟患儿突然抽搐,全县大发作,无尿便失禁,经按压人中,肌往鲁米那等治疗约10分钟缓解。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不振,颜面苍白,前由紧张无膨隆,双瞳孔等大同国对光反应灵敏,颈无抵抗,心肺查体无异常。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入院后3小时内患儿又抽搐2次,状态同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豆状核变性的联合药物疗效与毒副作用的关系。方法 :采用联合治疗方案 ,将 2 2例肝豆状核变性患儿随机分为二组 ,①组 :青霉胺与锌盐联合应用 ,每日用量 2 0~ 30mg/kg ,分次口服 ,用葡萄糖酸锌按每次 5 0mg(元素锌 )、每日 2次空腹服用 ,两药间隔 2~ 3小时分别服用 ;②组 :先青霉胺与锌盐联合应用 ,再锌盐单一治疗 :先青霉胺 7~ 10mg/kg(小剂量 ) ,分次口服 ,葡萄糖酸锌按每次 5 0mg(元素锌 )、每日 2次空腹服用 ,两药间隔 2~ 3小时分别服用 ;待病情好转后 ,再改为单一锌盐 ,葡萄糖酸锌按每次 5 0mg(元素锌 )、每日 2次空腹服用。患儿随访以来院和 (或 )通信及电话随访的方式进行。结果 :两种方法均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并且两种方法的疗效差别不大 ,然而 ,②组的副作用却显然低于①组。结论 :青霉胺与锌盐联合治疗肝豆状核变性是有效的 ;但先青霉胺与锌盐联合应用 ,再锌盐单一治疗更安全 ,也能保证疗效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性26 岁农民因产后10 小时间断抽搐数次就诊患者于1996 年11 月29 日在家旧法接生自娩一女性新生儿产程顺利出血不多产后6 小时无诱因而出现恶心呕吐胃痛当地医生给予肌注胃复安静滴青霉素等治疗后稍缓解睡眠约4 小时突发抽搐表现为头偏向一侧两眼上翻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双拳紧握两腿伸直约持续1 分钟后停止呼吸经数秒后深吸气继而恢复呼吸但陷入昏迷状态随后如此间断抽搐数次遂来本院以产后子痫收住既往无特殊病史记载无嗜好入院查体T37 P96 次/分R22 次/分BP18/13kpa 全身浮肿呈昏迷状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无出血斑点双侧瞳孔等大同圆…  相似文献   

15.
在酸性条件下 ,铱对高碘酸钾氧化 2 (2 胂酸基苯偶氮 ) 7 (2 ,6 二溴 4 甲基苯偶氮 ) 1,8 二羟基 3,6 萘二磺酸 (简称偶氮胂 DBM)褪色的反应具有催化作用 ,且微波场对该反应有强烈的加速作用。据此本文首次建立了测定微量铱的微波流动注射催化分光光度新方法。在 0 .0 2~ 0 .2 μg/mL范围内 ,铱的浓度CIr与log(A0 /A)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回归方程为log(A0 /A) =4.5 0CIr(μg/L) - 0 .0 16 ,相关系数和检测限分别为r=0 .9979和 1.0× 10 -8g/mL .进样频率为每小时 5 0次 .该方法用于实际样品中铱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  相似文献   

16.
阿托品为抗胆碱类药物,临床上常用,由于个体差异及用量不当过量中毒者多见,但中毒致死者少见,本文报告急救不当致死1例。崔某,男,36天。住院号:2961727。患儿因经常吐奶应诊,给予1‰阿托品溶液口服,入院前8小时家长误当成10%氯化钙给患儿服用约2.5ml(含2.5mg)。服用后不久发现患儿口干、吵闹,约2小时后面色潮红、4小时后上述症状加重,烦燥不安前来就诊。体检见患儿面色潮  相似文献   

17.
槐米中芦丁和槲皮素的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毛细管区带电泳 -电化学检测法测定了中药槐米中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研究了电极电位、电解液酸度和浓度、电泳电压及进样时间等对电泳的影响 ,得到了较为优化的测定条件。以直径为 30 0 μm的碳圆盘电极为检测电极 ,电极电位为 0 .90V (vs .SCE) ,在 10 0mmol/L硼酸盐缓冲液 (pH 9.0 )中 ,上述两组分在 10min内完全分离。芦丁和槲皮素浓度与电泳峰电流分别在 7.5× 10 - 7~ 1.0× 10 - 3和 5 .0× 10 - 7~ 1.0× 10 - 3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 ,检测下限分别为 4 .34× 10 - 7和 2 .2 5× 10 - 6 mol/L。 7次测定含 5 .0× 10 - 4 mol/L芦丁和槲皮素的试样溶液 ,峰高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 2 .5 6 %和 4 .11% ,五次测得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97.80 %和 96 .84 %  相似文献   

18.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病 ,治疗方法较多 ,采用小剂量阿斯匹林加西比灵治疗偏头痛 60例 ,取得较满意疗效 .1 临床资料年龄 :1 6~ 65岁 ,病程 4个月~ 2 0a.男 1 2例 ,女 48例 .典型偏头痛 1 1例 ,普通型偏头痛 49例 .另选 2 0例偏头痛为对照组 ,使治疗效果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西安杨森药厂生产的西比灵 1 0mg ,每晚 1次口服 ,阿斯匹林 2 5mg ,3次 /d ,30d为1疗程 .有效者停服阿斯匹林 ,西比灵改为 5mg ,每晚睡前口服 ,连服 3个月 .对照组口服颅痛定 30mg ,3次 /d ,谷维素 2 0mg ,睡前口服 ,5d后仅服谷维素 2 0mg …  相似文献   

19.
采用流动注射技术测定水样中的 NO- 2 - N和 NO- 3 - N。以 N- (1-萘基 )乙烯二胺盐酸盐和对氨基苯磺酸为显色剂 ,在 5 40 nm下比色测定 NO- 2 - N的含量。水样中的 NO- 3 - N,在稀醋酸条件下用锌粉将其预还原成 NO- 2 - N后 ,也在上述相同的条件下测定其含量。 NO-2 - N的检出限为 0 .0 0 5× 10 - 6 ,NO-3 - N的检出限为 0 .0 5× 10 - 6 ,分析速度为 6 5次 /小时  相似文献   

20.
泡桐叶甲防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苏云金杆菌、2 .5%敌杀死、50 %甲胺磷、4 0 %氧化乐果、杀虫威等几种药剂进行不同施药方式、不同药剂林间对比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农药对泡桐叶甲防治效果差异显著 ,注射法和喷雾法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 ,甲胺磷 氧化乐果 (1:10 0 0 )混合农药注射防治效果较好。苏云金杆菌 (5× 10 7孢子 / ml) 敌杀死 (1:50 0 0 )喷雾防治泡桐叶甲幼虫比单纯使用化学农药效果更好 ,菌药混合液防治后 2 5d林间虫口明显低于化学防治 ,林间天敌种类和数量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