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宇宙新貌     
去年11月22日由于冷却装置的故障提前两月丧失机能的美、英、澳共同发射的红外天文卫星已在运行中发现了一颗年仅十万龄的新星和太阳系外的行星系。另外,苏联的金星15、16号人造卫星通过厚厚的云层,传输了金星表面的雷达图象,……到处都是前所未见的宇宙新貌。  相似文献   

2.
就在短短的几年前,科学家们认为他们已经弄清楚了宇宙的起源.而且总结到宇宙是在100亿年至150亿年前,一个无限稠密和炽热的时空点发生一次大爆炸中开始形成的.宇宙学家对宇宙的形状并不完全清楚,他们对宇宙的大小和寿命有着不同的看法.但他们的确同意这样一个基本观点:我们  相似文献   

3.
奕江 《科学之友》2013,(4):10-11
2013年3月中旬,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地面天文学观测装置——ALMA(阿塔卡马毫米/次毫米波望远镜阵列)在智利北部阿塔卡马沙漠正式投入使用。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昂贵的地面天文台项目。借助这个大型射电望远镜,天文学家可更清晰地探视宇宙深空的奥秘。  相似文献   

4.
红外线天文卫星(IRAS),实际是一架重一吨的、利用太阳能“热辐射”作动力的天文望远镜,在离地球560英里远的轨道上绕地球运行.安装在这架望远镜里的电子仪器十分敏感:假定在离地球40亿英里的冥王星上有一只25瓦的电灯,这些电子仪器就会发现它! 自从红外线天文卫星于1983年1月25日发射以来,它已为人们开拓了前所未见的宇宙视野.专题研究科学家们利用这一工具,已观察到处于极早期的恒星生成状态;并能透过那些阻挡普通望远镜  相似文献   

5.
在各种科普书的家族中,天文学普及读物是很重要的一类。也许,这与人们抬头就可以看到满天的繁星并由之引起无穷的联想有关。在目前可见的各类天文学普及读物中,虽然其中一些优秀作品也各有其特色,但《探索宇宙奥秘》一书仍然以其独特的构思,完备的科学内容和通俗准确的叙述而引人注目。《探索宇宙奥秘》一书初看上去是一本相当厚重的读物,但表面上的厚重却并不影响读者阅读的轻松。此书共分为天空动物园,太阳系的发现,神奇的太阳,探索行星世界,恒星探秘,星系和大宇宙6个部分。其中,尤其有特色并在一开始就构成了对青年读者的吸引力的,还是第…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3月14日,著名的物理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家和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不仅提出了黑洞蒸发理论、量子宇宙论,还于20世纪70年代与彭罗斯一道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从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勤学好问,兴趣广泛1942年1月8日,霍金出生于英国牛津市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这一天正好是伽利略逝世300周年。霍金的父母均  相似文献   

7.
徐鸣 《自然与人》2009,(4):62-62
幼时的住所是一幢石库门的房子。几家台用一阳台。每逢酷暑,太阳下山之后,大家用过晚饭,每家都会搬出躺椅竹凳,坐在阳台上,一边乘凉,一边谈天说地。那时的我,每每仰望苍穹,面对着深邃而沉静的夜空,脑海中闪过许多奇奇怪怪的问题。随着年岁增长,有些问题我明白了,有些却仍在迷雾中。  相似文献   

8.
选定一个学科领域,以全部精力、兴趣钻进去,在探求过程中不断进发出新的兴奋点,眼睛始终盯住国际上本学科发展的最新动向,不但求与世界一流成果并驾齐驱,而且舍命争先,这些是近年来在国际上有影响的我们年青一代科学家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共同内在素质。这一素质尤其体现在我最近有幸结识的粒子物理学家、在宇宙学研究领域中硕果迭出的李新洲教授身上。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10月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授予Rainer Weiss,Barry C.Barish和Kip S.Thorne 201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彰他们在"LIGO探测器和引力波观测中的决定性贡献".Rainer Weiss出生在德国,现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物理学教授.Barry C.Barish和Kip S.Thorne现为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1时空自身的"地震"100多年前,爱因斯坦创立的狭义和广义相对论,彻底地改变了人类对时空的认识:时间和空间不再是过去认  相似文献   

10.
<正>英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曾表示:"引力波提供了一种人们看待宇宙的全新方式。(人类)探测到引力波的这种能力,很有可能引发天文学革命。"由此可见,引力波探测对于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首先,对引力波的研究可以加深物理学家对广义相对论的理解。广义相对论在对一些强引力天体系统的精确描述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在这些强引力系统中,牛顿力学不再适用,我们只能使用广义相对论来研究它们。通过对  相似文献   

11.
探索天体演化洞察宇宙奥秘──望远镜发展简史FredericCkaffee著朱雄摘译从1609年伽利略第一次把他的简陋的5厘米望远镜转向天空的那一时刻起,我们对宇宙以及我们本身在宇宙中所处位置的认识不可逆转地发生了改变。任何人,当他愿意考虑伽利略对月球...  相似文献   

12.
中子星     
一1932年,当发现中子的消息从伦敦传到哥本哈根时,玻尔、兰道等在一起讨论了这个发现的伟大意义。当时兰道就提出可能有山中子组成的致密星。1934年巴德和兹维基也独立地提出了中子星的概念,并且指出,中子星可能产生于超新星爆发,是大质量恒星演化的晚年。  相似文献   

13.
正如果请天文学家挑选出天文学史上最令人激动的一张照片,那么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会选择你常常能见到的那个橙色环。乍看之下,这张照片似乎也没什么了不起——无非就是一个底部微微隆起的模糊发光的甜甜圈,2021年3月的时候还加上了一些曲线细节——但实际上,这个不起眼的圆圈是人类第一次窥见黑洞,它的颜色并不是黑洞的真实颜色,而是反映了黑洞本身及其周围的射电辐射强度。  相似文献   

14.
反常中子星     
方励之 《科学通报》1978,23(2):106-106
1974年,李政道等提出反常核态理论,他们预言当核子的数密度大于某个临界值n_c(其值略大于通常原子核内的核子数密度)时,将发生正常核态向反常核态的相变。由中子星结构的计算知道,这种星内的中子数密度恰好在n_c附近,已具备了中子态相变的条件。因此对于中子星自然会提出如下一些问题:(1)在某些中子星内是否已经发生了由正常中子态到反常中子态的相变?(2)是否可能存在有一种新型的致密星体——反常中子星?(3)是否可能有亚稳的致密星体,例如,亚稳的正常中子星或亚稳的反常中子星?  相似文献   

15.
胡中为 《自然杂志》2011,33(5):304-306
戴文赛教授(图1)是中国现代天体物理学、天文哲学和现代天文教育的主要开创者与奠基人之一,1911年12月19日生于福建龙溪(今漳州市),1979年4月30日卒于南京.他毕生致力于天文事业,1937年留学英国,1940年获得博士学位,1941年9月回国后,历任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研究员,燕京大学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南京大学教授、天文学系主任,国家科委天文学科组副组长,中国天文学会第一、第二、第三届理事会副理事长.戴先生毕生孜孜不倦地开展学术研究、天文教学和科普工作,为开拓和发展中国的天文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78年12月加人中国共产党.1994年确认,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命名编号3405的小行星为"戴文赛星".笔者有幸成为他的学生和晚年助手,深受教诲,在此谈谈个人所知的戴先生事迹和亲身经历的一些感受,以表达深切的缅怀.  相似文献   

16.
作者提出了有关生物学、地球科学、天文学和物理学方面的探索性的新观点,虽然这些观点与科学界普遍认同的某些学说相左,却是为开拓自然科学的新领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其观点如下:  相似文献   

17.
喻传赞 《科学通报》1980,25(16):768-768
中子星质量至今尚不能通过实验来确定.根据广义相对论,中子星表面发射光子的红移量为:  相似文献   

18.
某一个星期六下午,当我正外出办事时,“滴滴滴……”声从挂在我腰带上的寻呼机(BP机)中发出。我低头一看,液晶屏幕上显示出一行文字——“捎几袋牛奶回家!”这显然是我太太在家发的“命令”。我从寻呼机上选了一个回答——“Yes/OK”,然后按了一个键。寻呼机将我的回答,通过一个全国范围的网络,很快就传回家中,显示在家用电脑屏幕上。当然,我太太那条“命令’,也是从家用电脑发出的。 这可不是科幻片,而是美国正在试验运行的新型的双向寻呼服务  相似文献   

19.
许多星体酷似我们的太阳。它们是炽热的燃烧气体的巨球,体积比地球大成千上万倍。但是,同样也存在体积比地球小成千上万倍的星体。它们甚至比太阳更热、更亮,但它们不是由熊熊燃烧的气体原质构成,而是固体。这些就是中子星,是星体演化的终末阶段表现。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中性流弱作用的存在和Schwinger的同步回旋辐射理论,中子作圆周运动时会有中微子的同步回旋辐射;中子星内部的中子随星体回转时就会有这种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