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建国以后黄土高原地区粮食生产进程经历了振荡期 (1949~ 196 4年 )、徘徊期 (196 5~ 1983年 )、增长期(1984~ 1997年 ) 3个阶段 ,分析了粮食发展趋势 ,预测了 2 0 0 0~ 2 0 30年 7个不同年份全区和分区粮食的总产 ,并在对黄土高原粮食生产进行综合考察与定位试验的基础上 ,结合区域各地粮食生产及地貌类型、土壤侵蚀程度、生态环境、农业生产条件和国家粮食政策 ,提出了粮食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对策和技术对策 .  相似文献   

2.
根据建国以后黄土高原粮食生产进程经历了振荡期、徘徊期、增长期三个阶段,分析了粮食发展的趋势,预测了2000-2023年七个不同年份全区和分区粮食的总产,并在对黄土高原粮食生产进行综合考察与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各地粮食生产及地貌类型、土壤侵蚀程度、生产环境、农业生产条件和国家粮食政策,提出了粮食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对策和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3.
各地粮食稳产高产事例证明,根据现时的生产条件,在我国南方稻区积极发展稻麦三熟的耕作制度,是高速增产粮食的一条可靠途径。在毛主帝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我所为了摸索粮食稳产高产的客观规律,探求掌握粮食生产的主动权,今年试种了3亩稻麦三熟高产试验田,获得了初步成果。大麦总产1419.5斤,亩产473.1斤;早稻总产2208斤,亩产735.3斤;晚稻总产2653斤,亩产884.3斤。全年稻麦三熟总产6278.5斤,平均亩产2092.8斤。现将栽培技术和我们的体会叙述于话。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特征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97-2007年安徽省统计资料,对全省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影响安徽省粮食生产的诸要素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粮食播种面积(耕地面积、粮食播面比与复种指数三者的乘积)、单产、农田水利设施以及农民的粮食收入是影响安徽省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的相对活跃因素,粮食生产支持政策对全省粮食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城镇化、工业化以及农业现代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相对较小,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所带来的耕地非农化、粮食总需求增长的压力,势必对粮食生产提出更高的要求.粮食生产时空变化是资源禀赋背景下,城镇化、工业化及政策因素引致农户响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一、对我国粮食生产现状的认识 1.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成就在1949~1991年的42年间,我国粮食年产量增长了3.9倍,1990年达44624.3万吨,平均亩产达262公斤;1991年在严重的自然灾害条件下,粮食总产仍达到43524万吨,是历史上第二个丰收年。这不但说明我国较好地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而且为农村的改革深入发展和国家总体改革方案的贯彻,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证。粮食价格改革取得巨大进展。从1991年5月  相似文献   

6.
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动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根据1949~2001年济宁市(不包括泗水、汶上、梁山)各县(市、区)的统计资料,分析了53年来粮食生产的发展变化历程,并进一步以1978~2001年济宁市12个县(市、区)的统计资料为基础,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影响济宁市粮食生产的诸因素进行关联动态分析,从定量的角度考察了粮食产量与诸因子的关联程度,指出了粮食单产、劳动力、有效灌溉面积、耕地面积和播种面积是影响济宁市粮食生产的最主要因素,并提出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为解决济宁市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移动网络条件下新的定位方法.该方法基于数据融合技术,对传统Chan算法的定位估计结果进行多层信息融合,使得仅利用多组到达时间差(TDOA)测量数据即可有效地提高移动定位的精度.方法简单实用,特别是在非视线路径(NLOS)干扰条件下,不仅定位精度高,而且显著地降低了定位失败的概率.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多种环境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化对中国玉米生产的影响及应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2004—2013年中国玉米主产区12个省(自治区)166个地级市(区、盟、自治州)的统计数据,分析气候变化及应对策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灌溉条件改善和玉米技术进步作为减缓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适应性策略对稳定玉米生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基于灌溉条件、玉米技术进步和气候变化的联合检验结果显示,上述缓解气候变化的应对方法致使中国玉米生产保持相对稳定。然而,作为支撑玉米有效应对干旱的灌溉手段是不断扩张的机井数量,这将增加农业灌溉水资源短缺地区的粮食生产安全风险。未来在平衡粮食生产和环境资源的双重目标时,有必要缩减灌溉水资源负荷过重地区的粮食生产任务。  相似文献   

9.
杨志金 《科技信息》2013,(36):272-272
<正>我镇是主产粮食的大镇,也是发展经济作物重点镇,地处重庆市南川区合溪镇毗邻,海拔620米以上,距县城47公里,地理条件较好,交通方便,地形较为平坦,土壤质地中上,水利条件也好,能排能灌,阳光十分充足,是发展高效农业的有利条件。近几年,由于政府重在抓经济作物(烤烟、野木瓜、茶叶)等,占用了较好的耕地面积,种植粮食的面积较少。为了粮食及经济的增长增收不断提高,2013年我镇农业服务中心在新州村沙坝组的三户农民的稻田里试验示范了玉米套生  相似文献   

10.
中国21世纪粮食生产地区结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我国粮食生产发展阶段及其区域变化1.我国粮食生产大致经过了四个阶段,跨上了三个半台阶45年来我国粮食生产的总体发展情况如图1所示。可以明显看出,我国粮食生产分为四个阶段,大约经过了三个半台阶,即2亿吨台阶、3亿吨台阶、4亿吨台阶和4.5亿吨台阶图1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1949~1958年为第一台阶,粮食产量达2亿吨,这一阶段粮食产量增长主要是由于粮食播种面积扩大、增施有机肥料和良种推广等措施所致。1958~1978年为第二台阶,粮食产量跃上了3亿吨。这一阶段粮食产量稳步提高的主要动力是绿色革命成果的全面引入和推广。1978~…  相似文献   

11.
位于珞珈山下、东湖之滨的武汉泰通卫星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Wuhan Techtop SatelliteTechnology Co.,Ltd.),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和运作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主要从事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技术、多功能GPS广域差分定位技术、长距离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多种星系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及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对光电子与通讯、计算机网络与软硬件和3S应用等相关领域的技术开发、产品研制和系统增值服务。并将相关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工程测量以及GPS终端产品的研制生产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炕房养蚕法     
吴兴县苕南公社新华大队,十年来,在毛主席的“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指引下,在努力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蚕桑生产。粮食产量连续十一年超《纲要》,九年超千斤,去年达到一千四百多斤。蚕桑生产也十年获得丰收,去年蚕茧产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三项伟大革命运动。这个大队的广大干部和社员,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积极开展养蚕科学实验,去年,他们又试验推广  相似文献   

13.
2003-2006年,在市科技局的精心部署和大力支持下,我县连续4年承担了“二代超级稻”试验、示范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全面提升了我县水稻品质和产量总体水平,成为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的增长点和创新点、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种植结构的调整和粮食生产向优质化、产业化方向的转变、是我县农业科技工作的一个重大突破。现将该项工作的开展情况综合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望江县位于安徽省西南边缘、长江北岸、全县耕地面积53.4万亩,其中水田面积30万亩,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是杂交水稻种植大县。随着国家对粮食生产的进一步重视。水稻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选择适合我县粮食生产的新品种(组合)、有利于我县粮食生产的稳步健康发展。“二代超级稻”试验、示范项目聚高产、优质为一体,对我县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粮食妥全具有重要的观实意义。为充分发挥我县的丰富资源和传统种粮优势、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促进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相结合。全面推广“良种良法”,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四年来,我局共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组合)50余种(个),累计推广面积150余万亩。——2003年,我县首次引进“二代超级稻”新组合“P88s/0293”在...  相似文献   

14.
定西地区境内土壤普遍缺磷少氮,有机质含量低,低产农田面积大,分布广,类型复杂,成为限制本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很难适应“双高一优”农业对土壤养分的需求。因此,尽快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土壤肥力是我区农业生产的当务之急。 1 我区粮食生产变化情况 1949~1985年的37年间,粮食产量年际变化较大,表现出上下徘徊,不稳定增长的趋势,总产在3亿公斤以下的6年,占总年限的  相似文献   

15.
利用发酵法生产的甘油是“皂化法、合成法”外的第三种生产甘油的最科学最优良的方法。其生产工序是:l以粮食淀粉为原料,双酶法制取葡萄糖;2、以葡萄糖液及多种辅助材料按工艺配方接菌发酵;3、分离出发酵中的菌丝体、残糖(多糖)、蛋白质、氯化物等杂质,浓缩蒸馏、脱色、提纯为成品。发酵法甘油的优点,就在于它无毒无害、无副作  相似文献   

16.
武元 《科技信息》2009,(15):330-330
我国大部分耕地有机质含量不高,土壤肥力低,严重影响了粮食产量的提高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连续三年秸秆还田,则可增加土壤有机质0.2~0.4个百分点。同时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保水保肥能力,近而提高土壤肥力。同时可节省化肥用量,每公顷增产粮食375kg以上,秸秆还田对减少环境污染,主要是大气污染的作用,也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7.
作物秸杆还田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等造成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严重。农作物秸秆中含有大量氮、磷、钾及其他微量元素。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但不同作物品种不同产量水平条件下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产生的作用有所不同。通过两年试验得出棉花、小麦、玉米不同产量水平条件下的经济系数、秸杆还田量、秸杆养分还田量及秸杆还田后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情况,为精准施肥、培肥地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一世纪中国粮食再上新台阶的最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吃饱问题乃是人类生存的头等大事。粮食作为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不仅要受光、热、水、气以及土壤条件的限制,而且还受社会、政治、经济等发展状况的影响。现阶段粮食生产受多种因素的限制,再上新台阶困难重重。因为我国耕地资源非常有限,按目前年减少900万亩的速度,到2000年人均占有耕地将由现在的1.28亩降到1.15亩,在目前粮价提高幅度不大,而生产资料价格居高不下,比价不合理的情况下,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我国粮食生产难有新的突破。因此,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必须把粮食放在首要位置。如何完成这一艰巨任务,是摆在科技工作者和各级政府领导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印度孟买的科学家最近发明了一种多磷酸铵(APP)超级颗粒肥料。过去,APP 是液体的,现在制成颗粒状后,将有利于克服运输和其他问题。印度科学家已首次建成了一座每小时生产50公斤超级颗粒肥料的工厂。APP 是一种优良的隔绝剂,所以象铁、镁、铜、锌等微量元素,能很容易地被混合在一起,从而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在不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已进行了  相似文献   

20.
保护粮食生产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 ,我国粮食发展正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一是市场化进程的加快 ,导致粮食因比较利益偏低而在市场竞争与资源配置中所处的不利地位日渐明显 ;二是随着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 ,加入WTO的临近 ,粮食将不可回避地受到来自国际上低成本、大规模、高技术含量、高效率农产品及粮食涌入的冲击 ;三是面对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供给短缺时代的结束 ,供给充裕和低水平相对过剩时代的到来 ,粮食发展必须迎接质量和效率提高的双重挑战。在这种新的形势和背景下 ,粮食生产要不要保护 ,是每一个研究粮食问题和有志于农业经济发展的理论工作者都必须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