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福建柏人工林养分的生物循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福建省安溪半林国有林场不同林龄福建柏人工林养分的生物循环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林龄林分的生物循环表现了一定的差异性。 1 0、2 0、30a林分的养分吸收量分别为 69.85、96.65、67.0 2t/(hm2 ·a) ,归还量分别为 2 0 .1 5、35 .0 4、35 .2 0t/(hm2 ·a) ,存留量分别为 49.70、61 .2 5、31 .82t/(hm2 ·a)。养分循环速率随林龄而增大 ,依次为 2 8.85、36.63、5 2 .5 2。 3种林龄林分对各养分元素具有相近的利用效率。据此提出 ,对处于生长旺盛后期的林分 ,采取适量施肥和调整林分密度等经营措施 ,提高养分的利用效率和存留量 ,可使林分继续保持旺盛的生长趋势 ,有利于培养大径材人工林  相似文献   

2.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营养元素的生物循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对秦岭南坡 2 3年生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包括 0~ 60cm土层中N、P、K、Ca、Mg 5种大量营养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 ,其总贮量达到 1 .38× 1 0 5kg hm2 ,土壤、乔木、灌木、草本和凋落物各层营养元素现存量分别为 1 .37× 1 0 5、837.85、1 71 .1 7、42 .86、348.90kg hm2 。各营养元素的积累量均为土壤库 >>植被 >枯落物层。在植被层中该林分营养元素的年吸收量、年存留量、年归还量分别为 92 .2 9、61 .93、30 .36kg (hm2 ·a)。N、P、K、Ca和Mg 5种元素的循环速率分别为 0 .82 5、0 .70 4、0 .5 0 1、0 .60 2、0 .689。与同一区域年龄相近的锐齿栎、油松、华山松林分的生物循环特征相比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对土壤没有明显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台湾桤木林分生物量与营养元素的分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福建省来舟林场引种的 1 4年生台湾桤木人工林生物量及 9种营养元素的含量、积累、分配和生物循环的研究结果表明 ,( 1 )林分总生物量为 2 85 .8t/hm2 ,其中乔木层占 93.2 4 % ;林分净初级生产力为 36.0 5t/(hm2 ·a) ;( 2 )台湾桤木单株林木营养元素含量以根瘤、叶和果实为较高 ,不同元素平均含量的大小顺序依次为 :Ca,N ,K ,Mg ,Fe,P ,Mn ,Zn ,Cu;( 3)林分营养元素的积累总量为 481 3.5 4kg/hm2 ,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各占 83.4%和 1 6.6%。林分年吸收量、归还量、存留量分别为 1 1 81 .48、646.61和 5 34.87kg/(hm2 ·a) ;( 4 ) 9种元素的循环系数、利用系数和周转期分别为 0 .2 5~ 0 .64、0 .2 3~ 0 .69和 3.96~ 9.7a  相似文献   

4.
水土保持乔灌混交林N、P养分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通过对长汀河田严重侵蚀地采取乔灌木混交治理近20a后林分N、P养分循环的研究,结果表明,乔灌木混交林乔木层地上各组分的N、P含量大小均为叶>皮>枝>干,根系的N、P含量则随径级的减少而增大,乔灌木混交林各组分的N、P含量均比对照的高。混交林林分的N、P总累积量达339.200和2.088/hm^2,分别是对照的100.6倍和69.6倍,其乔木层的N、P积累量分别占林分的93.0%和93.6%;乔灌木混交林苔藓层的养分积累量高于草本层和灌木层。乔灌木混交林的N年存留量、归还量和吸收量分别是对照的33.6、25.9和30.3倍。而P的则分别是对照的81.4倍、35.9倍和63.4倍,乔灌木混交林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苔藓层等在N、P养分循环中发挥较好的作用,对退化土壤肥力恢复起到十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马尾松无性系测定林生物量及养分积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福建漳平五一国有林场7年生马尾松无性系测定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参试40个马尾松无性系不同器官生物量及N、P、K含量的测定,进行不同无性系生物量及养分积累量的比较,结果表明:参试无性系全株生物积累量平均为15.94 kg.株-1,其中M7号无性系的生物量最大,但养分消耗量也较大。M18号无性系的生物产量较高,而N积累量小于平均值的20%,初步判断为N营养利用效率较高基因型。M4、M5、M7、M9、M13、M14、M18、M22、M23、M26和M30无性系的干材生物量大于平均值20%,但P和K营养积累量均小于平均值的20%,属于对林地养分消耗较小的高产无性系。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科学院千烟洲试验区大气降水特征及人工林树干茎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年降雨量大部分集中在5-9月,其中以6月份最大,日降雨量级低于5.0mm的小雨较多。干流量以木荷林的干流量最大,为41.30mm,其次是湿地松,为5.70mm,杉木林最小,为3.1lmm,3种森林类型干流量的月际变化基本上都是随着降水量增加而增加,其中以木荷林较为明显。但是各森林类型的干流率则大至相同,有时降水量增大干流率反而减少,如1月份降水量为74.5mm,木荷林、湿地松林和杉木的干流量只有1.54mm、0.27mm和0.09mm,干流率却达到2.07%、0.33%和0.13%;7月份的降水量为353.7mm,干流量达到了7.14mm、0.80mm和0.37mm,干流率却只有2.02%,0.23%和0.10%。  相似文献   

7.
陈文杰 《广东科技》2014,(14):159-160
针对新罗区有林地以马尾松林为主,林分生产力低下的问题,开展马尾松纯林间伐后套种山杜英、香椿进行林分改造,通过对马尾松、山杜英和香椿混交林与马尾松纯林的林木生长量、土壤结构、土壤水分养分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混交林生长良好,马尾松、香椿混交林的马尾松各项生长因子增幅较大,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材积、林分总蓄积量分别比马尾松纯林增加15.1%、16.8%、50.6%和13.5%,土壤的全N、水解N、速效P、速效K含量增加,土层0~20cm土壤自然含水量比马尾松纯林提高6.5%,土壤结构破坏率比纯林小8.3%,土壤稳定性明显增强,水土保持功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不同密度马尾松林针叶养分含量及其转移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贵州龙里林场12年生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3种密度马尾松针叶凋落前后N、P 、K、Ca、Mg、Fe、Mn、Zn、Cu等9种养分含量及其转移特征。结果表明:叶片凋落前Ca含量随林分 密度增大而提高,其他元素含量未表现出有规律的变化;叶片凋落后Mn含量表现出随林分密度增大 而增大的趋势,其他元素含量在不同密度间差异不大;叶片凋落前后N、P、K、Mg发生了不同程度 的转移,Ca、Fe、Mn、Zn、Cu未发生转移或发生负转移;N、P、K、Mn、Zn、Cu转移率随林分密度 增大变化趋势不明显,Fe转移率随林分密度增大有所降低,Ca和Mg转移率随林分密度增大有所提高 。  相似文献   

9.
施肥对马尾松人工中龄林生物归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生物归还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物流和能流过程中的一环,对于快速育林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马尾松I类主产区枯枝落叶量1年可达约5000kg/hm^2,枯落物中以落叶所占比例最大,达75%-89%,枯枝最少。不同时期枯落物多少差异较大,但枯枝差别较小;落叶每年10月至次年2月间占总落叶量的60%多,花杂在4-6月最多,均极显差别于其它各个时期。施肥具有显增加或减少枯落物量的作用,其中施N2P2K可显减少落叶量,施P3、N1P1、N2可显增加花杂量。然而施肥并未显改变归还的营养元素量。1年内归还的养分中(平均值)N为35.07kg/hm^2、P为1.77kg/hm^2、K为6.36kg/hm^2,Ca为18.30kg/hm^2,Mg为6.99kg/hm^2各类枯落物中枯枝归还的营养元素量最少,落叶最多,占归还元素总量的80.8%-87.6%。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揭示林分结构对蒸散组分的影响,在2012年5~10月,通过树干液流仪和传统水文学法,对宁夏六盘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油松人工林和华山松次生林的蒸散及其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林分的蒸散量和组分差异较大,华北落叶松林、华山松林、油松林生长季总蒸散量为568.2、413.2、377.6 mm,分别占同期降水量的112.0%、81.5%和74.5%。3种针叶林的林分蒸散在垂直层次上分配比例相似,但各分量所占比例明显不同。生长季内华北落叶松林、华山松林和油松林的林冠截留量分别为177.2、146.8和115.1 mm,占蒸散总量的31.19%、35.53%、30.48%,这主要是受叶面积指数影响(华山松5.16华北落叶松4.78油松3.66);受林分密度影响,林冠蒸腾量为华北落叶松林(209.8 mm)油松林(152.8 mm)华山松林(88.3 mm);灌木层蒸腾量以华山松林最大(106.9 mm),华北落叶松林次之(26.8 mm),油松林最小(24.7 mm),这与人工林林下灌木盖度较低紧密相关;华北落叶松林和油松林的林下蒸散量分别为154.4 mm、102.3 mm,是天然林的2.17倍和1.44倍,与人工林林下地被物接收到更多太阳辐射有关。可以认为,林分结构是导致人工林蒸散量高于天然林的重要因素,选择合理的树种和林分结构是保持区域水资源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浙江天童常见植物幼树器官的氮磷养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浙江天童39种常见植物幼树的养分分配研究表明:常绿阔叶幼树中叶养分含量为:N1.059 %-2.896 %,P 0.069 %-0.126 %,落叶阔叶幼树叶的养分含量为:N1.868 %-3.254 %,P 0.092 %-0.186%,针叶树马尾松幼树叶的养分含量为:N1.874 %,P 0.078 %,植物不同器官营养含量不同,叶中N和P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器官,茎和根中N和P的含量较低.通过ANOVA分析可知,不同生活型植物叶中N和P含量差异显著,落叶阔叶树种养分含量高于常绿阔叶树种,而枝、茎和根中N和P含量差异不显著;常绿阔叶树种不同生活型植物N和P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常绿阔叶乔木树种N和P含量高于常绿阔叶灌木树种.利用PCA和聚类分析发现,该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优势种养分含量具有相似性,根据不同器官养分含量特征,演替系列上的常见种的养分利用策略可分为3种类型,即“快生长策略”、“养分保留策略”及其它类型;植物不同器官中N和P含量均存在相关性,但相关程度在不同器官中表现不同,其相关系数大小为:叶>茎>枝>根;不同器官吸收N和P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利用混交度、角尺度及以大小比数为权重的空间优势度和树种优势度4个空间结构参数,对比分析不同强度(中度34.4%、强度47.1%和极强度69.5%)择伐下杉阔混交人工林林分空间结构变化,探讨择伐强度对杉阔混交人工林空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混交程度看,择伐强度越大,越易导致林木单种聚集.与伐前相比中度择伐后林分和主要树种的平均混交度都有所增加,强度和极强度择伐后林分平均混交度明显降低,杉木平均混交度增加而木荷则显著降低;不同择伐强度在一定程度上都改善了林木的空间分布格局,中度择伐后林分的单木聚集分布改善最为明显;从空间优势看,中度或强度择伐能够维持及提高林分和主要树种空间优势度,有利于发挥林分生长潜力.综合来看,中度择伐后林分空间结构趋于合理,建议采用中度择伐作为优化杉阔混交人工林林分空间结构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戴云山天然黄山松群落主要乔木树种在不同土壤营养资源空间中的营养利用情况和空间占据能力,为更好地营造天然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福建省戴云山自然保护区天然黄山松群落为对象,通过生态位空间分割原理,应用生态位宽度、重叠度和相似性比例对黄山松群落主要树种生态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①考虑资源利用率与对多维生态位宽度的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不同测度公式下生态位宽度较大的树种均是黄山松、罗浮栲、木荷、马尾松、鹿角杜鹃、野漆,宽度值均在0.700以上,但树种的重要值与生态位宽度值之间相关性不明显。②生态位宽度较大的黄山松、罗浮栲、木荷、马尾松、鹿角杜鹃、野漆生态位重叠平均值分别为0.424、0.321、0.328、0.290、0.303、0.294。③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度和生态位相似性关系表现为生态位宽度较大的树种对其他树种的生态位重叠概率较大,但生态位重叠度值不一定大。各主要树种生态位相似性和生态位重叠度的变化趋势基本吻合。【结论】在戴云山自然保护区,黄山松与其他树种重叠度偏大,占据相同资源的树种数量增加,但资源的减少造成树种竞争加强,黄山松的优势地位很可能被环境适应能力强的树种(木荷、鹿角杜鹃)所替代, 即这些物种很可能演替为优势种群。因此建议采用人工干扰措施并加强对研究区黄山松的管理和保护。  相似文献   

14.
桂西北光皮桦和马尾松人工幼林生长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进一步弄清桂西北种植光皮桦 (Betula luminf era)的生长量 ,于 1 997年 4月在广西林朵林场营造光皮桦人工纯林 ,与马尾松纯林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 :3.5年生光皮桦林分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蓄积量分别为 7.42 m、 7.50 cm和 30 .0 6 m3· hm-2 ,分别比同龄马尾松林分的平均高 (4.58m)、平均胸径 (4.96cm)、平均蓄积 (1 8.1 93m3/hm2 )提高 62 .0 %、 51 .2 %和 65.3%。说明该区营造光皮桦人工幼林的生长量较大 ,建议在相似立地条件下局部推广营造光皮桦人工林。  相似文献   

15.
以庐山自然保护区内6种主要森林植被下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植被因子调查及其土壤理化性状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森林植被下平均土壤硬度的变化范围是13.24±8.63-25.43±7.72kg·cm^-2;马尾松林下土壤硬度平均值最小,土壤毛管孔隙度、饱和持水量、田间持水量的平均值最大,而黄山松林下土壤容重值最大;在林地土壤养分方面,阔叶林下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等养分含量相对较高,而土壤含磷、钾量相对偏少。  相似文献   

16.
杉木人工林林木养分的季节变化及养分间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于1988年在枫树山林场浮东分场林龄和立地条件不同的杉木人工林中采集针叶样品分析 N、P、K、Ca、Mg和S浓度以探寻杉木人工林的营养特性、养分的季节变化动态及不同养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幼、壮、中龄林不同生育期养分的季节变化规律相似。针叶N、P、K、Mg和S浓度均为生长初期最低或较低,幼林针叶全氮及幼、壮、中龄林针叶全磷、全钾和全硫均在第一个生长高峰期(6月中旬)达到最大值,壮、中龄杉木针叶全氮及幼、壮、中龄杉木针叶全镁则在第二个生长高峰期(9月中旬)达到最大值。速生期杉木针叶全钙较低,尤其是第一个生长高峰期,初期和末期较高或最高。杉木植株氮、磷代谢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氮、硫代谢相互促进。钾、钙、镁营养之间存在显著的颉颃作用。  相似文献   

17.
测定和分析高峰林场厚荚相思(Acacia crassicarpa)速丰林幼林的土壤和厚荚相思叶片的营养元素含量,并与相关树种叶子营养元素含量比较,探讨厚荚相思在赤红壤山地营林中的施肥技术.结果表明,高峰林场界牌分场内用于种植厚荚相思树的赤红壤土壤中有效N、P、K含量极低;厚荚相思叶片中N、P、K营养元素含量低于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和木荷(Schima superba)3个相关树种;P、K、Ca营养元素在冬季至春季的过程中有明显的减少.因此,在营养元素缺乏的赤红壤林地,对厚荚相思速丰林的配方施肥过程除了应对N给予重视外,更应适当增加P、K和Ca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18.
高铁线路边坡具有跨度大、跨地貌多、治理耗时长的特点,以宁杭高铁江苏段为例,宁杭高铁已正式运营7年,自然恢复条件下土壤流失现状的调查和研究可以为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提供指导意见。对2018年3月—2019年2月典型样地土壤抗冲性、抗剪性、土壤理化性质、侵蚀强度进行了季度监测。选取4处扰动后的缓地样地,以及相邻处的原状样地,样地植被类型主要为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榉树(Zelkova serrata(Thunb.)Makino)、女贞(Ligustrum lucidum),研究表明:①全量元素和有机质变化趋势呈现春夏渐增、秋冬渐衰的趋势。马尾松、刺槐养分水平较高,女贞、榉树养分水平偏低,但养分含量稳定性较优良;②抗冲刷指数与抗剪性指标全年变化趋势为春夏季下降,秋冬季上升,马尾松和刺槐林分抗冲抗剪性较为优良;③夏季土壤侵蚀强度高于春季、秋季、冬季,马尾松和刺槐林分土壤侵蚀强度较小;④土壤含水率、降雨量、降雨强度、全磷含量、抗冲刷系数、抗剪性、草本植被覆盖度和土壤侵蚀强度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降雨强度、含水率和日最大降雨量、有机质、覆盖度、抗剪性和抗冲刷系数对土壤侵蚀的贡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杉木,马尾松,木荷纯林及其混交林的土壤养分状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中等立地上15年生杉木、马尾松、木荷纯林及其混交林的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全钠、水解氮、速效钾、有效铜、有效锌、交换性锰含量为杉木>马尾松>木荷;土壤速效磷、全钙、全镁、有效铁含量为马尾松>杉木>木荷;而各林分土壤的pH值则无明显差异。合适的混交林可调节土壤大量营养元素及有效微量元素状况,改良土壤理化特性,促进林木丰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