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现代色谱分离技术对薄叶红厚壳Calophyllum membranaceum根的乙醇提取物氯仿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栓酮(Friedelin,Ⅰ)、海棠果醇(Canophyllol,Ⅱ)、木栓醇(Epi friedelinol, Ⅲ)、3,4 二羟基苯甲酸(3,4 dihydroxybenzoic acid,Ⅳ)、穗花杉双黄酮(Amentoflavone,Ⅴ)、7 羟基香豆素(7 dihydroxycoumarin,Ⅵ)、紫花前胡苷(Marmesinin,Ⅶ)、紫花前胡苷元(Nodakenetin,Ⅷ)。其中化合物Ⅵ、Ⅶ、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对产自云南思茅银叶巴豆(Croton cascarilloides)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利用反复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分离手段从中分离纯化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技术和理化常数测定鉴定了结构,它们是3个二萜,2个芳香类化合物,1个黄酮苷和β-谷甾醇及β-胡萝卜苷.  相似文献   

3.
藤黄酸的提取工艺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药藤黄中的藤黄酸的提取分离进行了方法改进.通过渗漉、吡啶成盐、三次重结晶、置换萃取等步骤得到橙黄色藤黄酸单体.藤黄酸得率为23.9%.并通过IR、MS、1HNMR、13CNMR对藤黄酸进行了结构鉴定.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藤黄属植物的地理分布及其区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产藤黄属植物13种,占中国总种数的65.0%,是中国藤黄属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因此是进行该属植物研究的典型区域.以文献和标本为基础资料,通过聚类和相似性分析,研究了云南省藤黄属植物的地理分布及其区系特征.结果表明:①藤黄属植物在云南的水平分布分区包括:滇东南至滇西南、滇南、滇东南偏滇南至滇西南、滇南偏滇西南和滇西南至滇西北独龙江等5个区.垂直分布分区为:丘陵至低山地带、低山至近低亚中山地带和亚中山地带等3个地带;②云南省藤黄属植物特有现象显著,其中,有8种(61.54%)属于中国特有分布区类型,5种(38.64%)属于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分布区类型;③藤黄属主要分布于600~1 500 m的滇东南、滇南至滇西南的低山和近低亚中山地带,属于热带分布区类型;④藤黄属植物在云南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理替代现象;⑤与相邻省区的比较表明,云南藤黄属植物区系与广西联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5.
综合利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方法对红花栝楼种子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现代波谱技术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24-二氧代-10α-葫芦烷-5,25-二烯-3β-醇(1)、葫芦烷-5,25-二烯-3β,24-二醇(2)、(反式)-11-甲氧基-11-氧代十一烷-2-烯酸(3)和(12S,13S,Z)-12-羟基十八烷基-9-烯-13-内酯(4).其中化合物1、2为新化合物,3为新的天然产物,4是首次从栝楼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糙叶五加皮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
枫香树叶乙醇回流提取所得的浸膏经溶剂分步萃取,经正相硅胶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反复层析、分离,结合现代分析技术,共从其乙酸乙酯部分鉴定出11个化合物,根据其理化常数及波谱数据鉴定为香草醛(1)、丁香酸(2)、没食子酸乙酯(3)、连苯三酚(4)、没食子酸(5)、原儿茶酸(6)、顺式对羟基肉桂酸(7)、正十六烷酸(8)、正十六烷酸甲酯(9)、正二十一烷醇(10)、12-羟基茉莉酸(11),其中化合物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从黄海葵附生真菌的菌丝体中首次分离到7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1),(3β,4β,22β)-12-烯-3,22,23-三羟基齐墩果烷(2),1-0-5Z,8Z-十八碳二烯酰甘油脂(3),1,2,3,4-四丁醇(4),β-谷甾醇-3-0-β-D-葡萄糖苷(5),尿嘧啶(6),5-羟基-2-羟甲基-4-吡喃酮(7).它们的化学结构经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结合文献报道对照得以确定.  相似文献   

9.
对采自云南省昆明市的凤尾草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采用柱层析、Sephadex LH-20、薄层层析等色谱方法,从凤尾草(Pteris multifida poir)全草95%工业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一系列化合物,通过MS、NMR、2D-NMR等波谱分析手段鉴定了其中的6个化合物,分别为(2R,3S)-pterosin C(1)、Syringic acid(2)、ferulic acid(3)、isovanillic acid(4)、β-sitosterol(5)、daucosterol(6).化合物1为该属植物特征倍半萜类化合物蕨素,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樟科木姜子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现状,旨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一植物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系统联用技术分析了上犹产八角茴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在已分离的55个成分中鉴定出39个化合物。其中反式茴香醚含量为87.89%。其它成分有柠檬烯,对丙烯基苯酚异戊烯醚,芳樟醇,△~3-蒈烯,胡椒酚甲基醚等。本文确认的成分共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9.2%。  相似文献   

12.
宁夏毛细辛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藏药湿生扁蕾为研究对象,利用不同的溶剂体系,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HSCCC)对其甲醇粗提物的石油醚和二氯甲烷萃取部位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结果分离得到化合物7个,经鉴定为齐墩果酸(I)、熊果酸(II)、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口山酮(III)、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口山酮(IV)、1-羟基-3,7,8-三甲氧基口山酮(V)、1,7,8-三羟基-3-甲氧基口山酮(VI)、木犀草素(VII),其中化合物VI为首次在湿生扁蕾中发现.  相似文献   

14.
四棱峰属植物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首次对四棱峰属植物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概况予以综述,发现该属植物成分类别主要以桉烷型倍半萜及黄酮类化合物为主.桉烷型倍半萜化合物55个,黄酮类化合物9个.药理活性主要为抗菌消炎、清热解毒以及抗肿瘤等作用.  相似文献   

15.
雷公藤的化学成分及提取物的检验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详细研究了雷公藤化学成分的化学及药理活性、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其检验;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用电化学方法进行检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海南粗榧扦插与生根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不同基质、不同药剂、不同浓度水平及不同季节对海南粗榧进行扦插生根试验.结果表明,海南粗榧半木栓化枝条可扦插成活;最佳的扦插基质为椰糠;IBA为生根的最好药剂,浓度以1500mg/L最理想;秋季扦插比春季成活率高;侧枝扦插生根率较直生枝高,且发根快.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全缘叶蓝刺头(Echinops integrifolius Kar.et Kir.)根的化学成分.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半制备HPLC、制备薄层色谱及重结晶等技术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核磁共振波谱及质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全缘叶蓝刺头根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及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素甲醚(1)、(+)-11α,13-二氢去氢木香内酯(2)、豆甾醇(3)、7-羟基香豆素(4)、东莨菪素(5)、对羟基苯甲酸(6)和茵芋苷(7),其中化合物6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5和7是首次从蓝刺头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研究雷酚内酯在多种体系中的极谱行为。实验表明 ,在不同体系和不同pH范围 ,雷酚内酯产生两个还原波 ,其峰电流和峰电位受酸度影响的情况不同 ,而在B -R缓冲体系条件下 ,峰电流明显受溶液酸度的影响 ,但峰电位基本上保持不变 ;在pH =6.1的B -R缓冲溶液中 ,雷酚内酯的两峰电位分别为 -0 .1 1V和-1 .1V(vs.SCE) ,两峰的峰电流与雷酚内酯的浓度在 3 .1 2 9× 1 0 - 6 mol·L- 1~ 3 .1 2 9× 1 0 - 5mol·L- 1的范围内成良好的线性关系 ,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iP′(nA·s- 1) =3 1 1 6+2 .447× 1 0 7c(mol·L- 1) (r =0 .9994)和iP′(nA·s- 1) =1 3 5 2 +4 .83 3× 1 0 7c(mol·L- 1) (r =0 .9993 ) ;循环伏安研究表明 ,两波都是不可逆吸附波  相似文献   

19.
网藓Syrrhopoden japonicus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高压液相色谱和高分辨核磁共振技术从网藓中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文献中未见报道,这些化合物被发现存在于藓中。  相似文献   

20.
雷公藤内酯醇的极谱行为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研究了多种体系下雷公藤内酯醇的极谱行为。实验表明 :雷公藤内酯醇的极谱峰电流和峰电位均明显受溶液酸度的影响。在 p H=8.0的 B-R缓冲体系条件下 ,雷公藤内酯醇的峰电位为 -0 .1 0 2 V(vs.SCE) ,该峰的峰电流与雷公藤内酯醇的浓度在 5 .0× 1 0 -7~ 1 .2× 1 0 -5mol· L-1的范围内成线性关系 ,线性回归方程为 Ip′=2 .72 +0 .0 2 3 3× 1 0 6c(n A) ,相关系数为 0 .993 4;循环伏安研究表明 ,该波是不可逆吸附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