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清末民初,黑龙江省手工各行业的迅速发展,尤以榨油、酿酒、制粉三大传统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最为显著.它开启了黑龙江传统手工业向近代机器工业过渡、转型的先河,促进了江省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推动了黑龙江的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 ,黑龙江省手工各行业的迅速发展 ,尤以榨油、酿酒、制粉三大传统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最为显著。它开启了黑龙江传统手工业向近代机器工业过渡、转型的先河 ,促进了江省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 ,推动了黑龙江的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3.
自清季赵尔丰奉命治边,实施改土归流开始,西康始出现师范教育。赵氏在西康以“兴学”为“收拾边地人心第一要务”,大力发展师范教育。短短几年问,西康师范教育从无到有,蓬勃发展,遍及西康各地。民国始肇,西康师范陷入沉寂,几乎被摧毁殆尽,虽然历时甚短,但其对西康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作用仍然不容忽视。一方面新式学堂广泛建立,受教育者增加,边民素质得到提高;另一方面民族间交流进一步加深,维护了边疆稳定。其历史经验、成效仍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4.
清末民初,随着宪政运动的兴起,分税制思想在中国产生并获得发展.这一时期,分税制思想由清末国地两税订立的先后问题和划分标准的初步讨论等,发展到民初系统化的划分标准和炽热化的田赋归属问题.历史地看,清末民初是分税制思想的提出和发展时期,并非分税制的实施时期.  相似文献   

5.
清末民初婚俗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择偶标准、媒介方式、婚姻礼仪的演变,以及婚姻法规的加强和离婚的增多。这对现代社会的婚俗产生了深远影响,值得认真研究,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初,在沙俄对我国东北侵略的加强以及日本帝国主义奴化教育的渗透的此背景下,黑龙江地区的蒙古族教育招致了严重的危机。本文就黑龙江地区蒙古族教育的兴起、发展历程及其对提高蒙古族人民的素质,并以此来固守东北边疆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清末民初进行过仿日或仿美的宪政选择,但都失败了,究其原因,除了政治因素之外,主要在于宪政的选择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系统等内层质素的冲突难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清末"癸卯学制"、"壬寅学制"颁布后,实业教育的地位得到提高,安徽实业教育体制得以确立。实业教育区别于以往学徒式的技术传授,而且将专门技术逐渐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是我国近代教育变革的重要一笔,集中体现了当时中国社会"实业救国"的需求。本文从该时期教育资料、皖省报刊、地方志等史料出发,试图还原当时安徽实业教育的真实面貌,进而观察皖省于清末民初社会巨变中的变革路径。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贵州女性角色开始转变,她们集资办学,主动寻求学习机会;追求婚姻自由,成立"幼女救护所";成立女性团体,搭建女性交流平台;关注国家大事,投身政治运动,尝试由传统家庭妇女向现代社会女性的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10.
清末民初实业救国思潮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民初,以发展国计民生、谋求国家富强为宗旨,以工商立国、振办实业为主要内容的实业救国思潮迅速兴起,成为近代中国进步的社会思潮之一。清末民初的实业救国思潮是在清末民族危机的刺激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影响下兴起的。它丰富了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思想和经济学说,推动了清末民初中国的实业建设和早期现代化进程,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模式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形成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明末清初和清末民初西学翻译对比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末清初和清末民初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大的两次翻译高潮。这两次高潮在译者、目的动机、选材、翻译方式和途径方面都表现出迥异之处。本文旨在探讨这两次西学翻译的不同之处,以期对这两个时期的翻译活动有更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四川猪鬃产业发展始于19世纪末期。1891年,英商立德乐入川创办第一家猪鬃加工厂,开启了四川猪鬃开发的历史。外国洋行对四川猪鬃的最初开发先后经历了英商立德乐、英商隆茂、日商新利等时期。洋行对四川猪鬃业的开发,使四川猪鬃业从无到有;猪鬃外贸的迅速发展,使其成为四川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  相似文献   

13.
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剧烈变动,思想文化界也异常活跃。在此背景下的诸子学研究呈现出复兴局面,其中墨学研究处于一波历史罕见的高潮期。对此曾有学者指称墨学受到学界甚至一般民众的广泛追捧,出现了家传户颂的情形,几如往日之读经。在这样的盛况下,墨学研究形成鲜明的时代特征,即:参与群体空前广泛,价值取向多元多样,实用主义色彩浓厚,“以西解中”之法风行,研究领域日益专门化与系统化。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初 ,民间信仰依然盛行 ,但各种迷信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明显变化 ,民间迷信的主体和行业神的敬奉也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历史特征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清王朝末年到民国初年在西藏、新疆和北京地区创办的民族文字白话报为样本,试图厘清这一时期民族文字报刊的发展轨迹,探究它们对国家民族事务的积极意义,解析其传播模式,确定其在中国民族新闻传播事业历史进程中的应有地位。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清末民国初邵阳蒙学教材《君莫笑》进行初步探讨,主要讨论了其书名由来、体例、内容及特色。《君莫笑》既借鉴前人写作体例,又有自身的特点,体现出浓郁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7.
18.
透过明清时期西学东渐的中国数学背景,考证了明末清初两代安徽数学的概况,记述当时两位中国数学的代表人物程大位与梅文鼎的数学思想发展及其历史评价,籍此弘扬我省数学在中国数学史上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19.
唐群英既是近代杰出的女权运动领袖,又是著名的女报人。在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她领导女子参政运动,积极追求男女平权,通过报刊积极宣传女子救国思想。然而女权主义的媒介话语并不为当时的社会所认同,其直接表现就是以《申报》为代表的大众媒介对女权领袖建构的是负面形象,唐群英的男女平权之梦不得不在一片质疑声中无果而终。  相似文献   

20.
清末民初浙江学者蒋观云作为现代民俗学的先驱之一,是进化论学说的早期引进者并将其运用于中国社会风俗的分析.他率先引进神话概念,并发表第一篇具有现代意义的神话学论文.总体而言,中国社会的衰败根源于农耕社会的主静保守风俗,鼓荡民性,培养刚性、强国新民是蒋观云风俗学说的重要内容;社会改造与学术研究相统一,西方人类学思想与中国传统民俗观相统一,是蒋观云民俗观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