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皖鲁某些新生代火山岩的钕同位素组成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道公 《科学通报》1990,35(12):925-925
江苏安徽和山东一带广泛分布第三纪至第四纪更新世的玄武质火山岩,其中早第三纪以拉斑质玄武岩为主,晚第三纪为碱性玄武岩,更新世为碱性玄武岩、碧玄岩和霞石岩,以晚第三  相似文献   

2.
苪耀俊 《科学通报》1963,8(11):57-57
近年来,由于各地区勘测普查和石油钻探工作的大量开展,在第四纪火山活动方面获得了不少新的资料。如华北平原和太行山东麓,根据丁国瑜等的报导,第四纪里有四次玄武岩的活动。在河南省,近年来也获得了不少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如伊川、大安附近和辉县、汤阴一带,发现有第四纪紫红色橄榄玄武岩的喷发。根据临汝鳌头  相似文献   

3.
从柏林 《科学通报》1982,27(7):426-426
汉诺坝玄武岩分布在河北省北部崇礼至尚义一带,面积达1700平方公里。晚第三纪大麻坪玄武岩是其中的一部分,它以富含大个超镁铁质岩包体而著名。我们的目的是用稀土元素数据(REE由仪器中子活化分析测定)来研究它们的成因。其岩相学、地球化学及矿物学的详细研究将另行发表。  相似文献   

4.
张雯华 《科学通报》1980,25(18):864-864
研究区位于龙川江和槟榔江间.区内广泛发育新生代火山岩,种类繁多,以玄武岩为主.火山岩的生成时代,按其喷发先后和沉积夹层中的化石,划分为晚第三纪和第四纪两个时期.第四纪火山活动可进一步划分出四个亚期.  相似文献   

5.
雷琼火山世界地质公园包括海南石山火山群地质公园和广东雷州半岛的火山群,两地火山岩出露面积7300km2,区内第三纪(距今6500万年 ̄250万年)的3-4期火山岩成为同期沉积地层的夹层,第四纪是雷琼地区火山活动的主要时期,有6-7期火山活动,形成玄武岩、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和火山锥。  相似文献   

6.
橄榄玄武岩的K-Ar同位素年龄是否应该重新审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学通报》1998,43(7):689-690
晚新生代橄榄玄武岩在中国有大面积出露,统计表明,中国仅晚新生代的火山就不下50群,其中含橄榄石的玄武岩主要分布在东北、东南沿海和大同地区,青藏高原及周边和台湾省也有少量分布.由于这些岩石新鲜,结晶颗粒细小均匀,年龄新,故在定年时多采用全岩的KAr定年法.但是,许多从事新构造研究的地质工作者常常感到KAr法所测定的玄武岩的年龄老于其他地质证据.Jeager等人[1]在大同地区建立BB6(BB24)第四纪火山岩KAr标准样时,最早在我国发现了橄榄石斑晶中过剩Ar的存在,并在其后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即利用真空破碎的方…  相似文献   

7.
雷琼地区位于广东省的西南部,包括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北部,面积17500平方公里,陆地面积有13000平方公里,是广东省中生代、新生代构造盆地中最大的一个盆地,又是一个大型自流水盆地,也是我国南部重要的第三纪-第四纪火山分布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8.
天山中段南麓的第四纪褶皱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天山是亚欧大陆内部重要的活动构造带,通过地表地质和地震剖面解释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天山中段南麓库车再生前陆逆冲带内部,鉴别出库车塔吾背斜南翼的褶皱崖和东丘里塔格背斜北翼的褶皱崖.褶皱崖是由于断层台阶状转折和运动,其上盘原来水平的沉积层和地表面因活动轴面及固定轴面的分离而形成单斜构造.测量褶皱崖的形态,利用受变形的第四纪沉积物的年代,求得深处断层所造成的地壳缩短,东丘里塔格背斜北翼第四纪缩短率为(1±0.1)mm/a.东丘里塔格背斜和库车塔吾背斜的褶皱崖证实了库车地区地壳缩短构造延伸进入第四纪晚期.  相似文献   

9.
张宏福  郑建平 《科学通报》2003,48(6):603-609
辽宁阜新白垩纪玄武岩的出现为了解中生代时期华北北缘地幔过程提供了可能. 阜新碱锅玄武岩为火山通道相, 柱状节理发育, 并含少量的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和辉石岩捕虏体. 其化学组成贫硅、富碱、高钛和铝, 属碱性玄武岩. 在微量元素组成上, 碱锅玄武岩中等程度地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 但不亏损高场强元素. 其Sr同位素比值低, Nd和Pb同位素比值高. 这表明碱锅玄武岩起源于亏损的软流圈地幔, 代表未分异无混染的原始岩浆. 该玄武岩的出现暗示华北北缘此时的岩石圈厚度小于65 km, 岩石圈地幔主要由“富集”的含韭闪石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和斜长石辉石岩组成. 早侏罗~晚白垩大量且持续的中基-中酸性岩浆活动表明华北北缘岩石圈减薄作用的开始和结束时间较华北南缘的早, 因为鲁西南地区大量的中基性火山活动仅出现于白垩纪, 而且具软流圈同位素特征的玄武岩出现在第三纪, 显示华北岩石圈演化的时空不均一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黄土的地质环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广泛地开展了黄土和黄土地质环境的研究。这里主要介绍黄土的分布和地层,黄土与其他第四纪沉积物的关系,以及黄土的物质成分和结构的研究成果。从黄土沉积时期地质环境的特点和黄土成因等说明中国第四纪时期有干湿气候的交替变換和多次的气候波动。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利用与改造黄土和黄土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南三省二叠纪玄武岩系的时空分布及其地质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林建英 《科学通报》1985,30(12):929-929
近年来,笔者编制了三省二叠纪玄武岩系分布图(1:150万),同时进行了许多室内外工作,收集了本区丰富的地质资料和岩石化学数据。作者曾于1981年建议以龙门山、金河-箐河和哀牢山断裂带为界,把本区玄武岩系分为东面的扬子古板块的玄武岩系,即峨眉山玄武岩和古板块西缘的玄武岩系亦即“双海玄武岩”。现据新资料,结合玄武岩系在不同构造单元上时空分布及地质特征,进一步将它们划分为五个构造岩石分区(图1)。  相似文献   

12.
华北平原第四纪沉积物的种类很多,有洪积物、冲积物、湖积物、风积物及海积物。由于黄河及其他河流的泛滥和改道,第四纪河流沉积物的分布更趋复杂。洪积物及洪积冲积物多分布于山麓阶地或冲积扇。河流冲积物可粗分为砂质沉积物、壤质沉积物、  相似文献   

13.
《科学通报》2002,47(5):400-400
为交流1997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七届全国第四纪学术大会以来的研究成果,并为参加 2003年在美国内华达州里诺市召开的XⅥ届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INQUA)大会做准备,不久前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常委会会议决定于2002年8月底在成都召开第八届全国第四纪学术大会. 第八届大会主题为:西部大开发的资源环境问题与第四纪研究.这次大会将是世纪之交我国第四纪研究成果的一次大检阅,也是国内第四纪学术界互相交流的好机会.大会除邀请国内专家做特邀大会报告,并拟组织体现国际第  相似文献   

14.
从壳幔同位素体系看不同地体的化学不均一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朱炳泉 《科学通报》1990,35(21):1653-1653
80年代以来通过对大洋玄武岩广泛的Nd-Sr-Pb同位素示踪已发现了大洋地幔的高度不均一与大范围的南半球异常带(高~(87)Sr/~(86)Sr异常-DUPAL与高μ异常-HIMU)。近年来通过中国大陆新生代玄武岩的同位素示踪已证实了中国东部大陆地幔存在着南亏损北富集的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碳循环的研究中,硅酸盐化学风化被认为是大气CO_2的一个重要汇.自1996年Gislason开展对冰岛玄武岩(硅酸盐岩的一种)风化碳汇的研究以来,玄武岩风化引起的"大气"CO_2高消耗更成为研究热点.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全面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发现玄武岩流域的所谓"大气"CO_2高消耗(碳汇)可能与下述原因有关:(1)碳通量较高的玄武岩研究区多位于热带或洋岛-岛弧地区,该区雨量充沛,河流径流量大,进而造成碳通量较大;(2)硅酸盐岩流域高的溶解无机碳(DIC)浓度并非来自硅酸盐矿物的风化,而是来自广泛分布在硅酸岩中的痕量碳酸盐矿物的快速风化,而这应该归为碳酸盐风化对岩石风化碳通量的贡献;(3)外源酸溶解痕量碳酸盐矿物,贡献HCO_3~-,但并未构成大气碳汇;(4)玄武岩流域中参与岩石风化的CO_2并非全部来自大气和土壤,其中一部分可能来自深源CO_2,而深源CO_2参与形成的DIC不仅不能归为大气碳汇,反而是碳源.由此可见玄武岩风化是否是一个重要的碳汇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厘定.  相似文献   

16.
陈莹 《科学之友》2010,(4):108-109
第四纪岩层作为与人类活动最密切相关的地层,在研究物种进化及人类活动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本文以第四纪生物与人类活动为例探讨研究第四纪岩层的重要意义,同时指明了研究第四纪岩层对人类工程建设及灾害预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部的中、低山地区是否广泛发育过第四纪冰川,这是我国第四纪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对这个问题如何回答,关系到对中国乃至整个东亚第四纪自然环境如何认识的问题.自从李四光先生提出庐山等地第四纪冰川作用的观点以来,我国地学界展开  相似文献   

18.
第四纪岩层作为与人类活动最密切相关的地层,在研究物种进化及人类活动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本文以第四纪生物与人类活动为例探讨研究第四纪岩层的重要意义,同时指明了研究第四纪岩层对人类工程建设及灾害预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高原第四纪古风成沙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董光荣 《科学通报》1983,28(16):998-998
第四纪古风成沙,是指现代风成沙出现以前的第四纪期间,由风的地质作用所形成的沙质沉积物。国外对第四纪古风成沙(或古沙丘,又称化石沙丘)已有较多研究,国内不少地方亦屡有发现。鄂尔多斯高原(图1)是其中很早以来有过不同程度发现的地区,但系统研究尚少。  相似文献   

20.
第四纪岩层作为与人类活动最密切相关的地层,在研究物种进化及人类活动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本文以第四纪生物与人类活动为例探讨研究第四纪岩层的重要意义,同时指明了研究第四纪岩层对人类工程建设及灾害预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