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8世纪,俄罗斯科学院的科学家们为了思考自己所研究的科学问题而注意梳理学科的历史。到19世纪,历史学家为科学史研究增添了人文视角。俄罗斯科学院在1921年成立知识史委员会,该委员会的主席维尔纳茨基将科学史看作一个独立科学领域,提出了科学史研究的主要问题和方向,为俄罗斯科学技术史学科奠定了基础。1932年知识史委员会正式改为科学技术史研究所,实现了科学技术史学科在苏联的建制化。俄罗斯(苏联)科学院的科学史研究有自己的学术风格,如在20世纪20年代“知识史”框架下探讨科学、哲学和技术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初提出创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知识史,为国际科学技术史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为突破以政治史与军事史为主的历史学研究窠臼,法国掀起了扩大历史学研究对象和增加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史学革命”。围绕历史学家亨利·贝尔搭建的对话平台,学者积极将历史学研究范围拓展到人类文明中的科学与技术。法国科学技术史学科由此开启了建制化之路。在这一过程中,著名科学思想史家亚历山大·柯瓦雷在年鉴学派掌管的高等研究实践学院第六部下建立了科学技术史研究中心。他去世后,在勒内·达东的带领下,该中心成为法国科学史研究的重要机构之一。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基础科学、核能及核工程、核医学等几个方面回顾了20世纪中子科学的成就,概述了中子科学研究平台的发展趋势.作者认为(1)中子科学在20世纪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举世公认的贡献;(2)中子科学研究平台--中子源的强度和品质决定了中子科学研究的广度、深度和水平,21世纪中子科学研究平台的发展趋势是强流加速器驱动的散裂中子源;(3)这样一个先进的中子科学装置将覆盖21世纪大量的科学前沿问题和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工程技术问题;(4)根据国家的诸多需要,建设一台先进的多用途的加速器驱动的散裂中子源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4.
上个世纪以物理学为主导的自然科学在探索世界过程中,将人类理解的水平提高到一个崭新境界。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科学发展的另一线索,即“意向性科学”的路线。在新的世纪中,科学技术的背景将逐渐转移到“意向性科学”。物理学在20世纪是科学的典范,波普尔、卡尔纳普、库恩、查尔默斯等均以物理学为样本建立起自己的科学哲学理论。意向性科学的核心概念或中心话题是“信息”。科学观的变革必然导致哲学观的转变,而信息哲学有可能成为21世纪科技哲学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述了免疫学科发展的历史,介绍了过去50年间免疫学史研究的概况。在免疫学外史研究中,科学社会学和科学哲学方法的引进扩展了免疫学史的视野,加深了我们对免疫学史上重要事件的理解。但是,后现代科学观有可能扭曲科学本质,并误导科学史的研究,必须警惕在免疫学史研究中的这种倾向。1950年代末到1960年代初发生的免疫学革命是20世纪生命科学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该文首先对西方科学哲学家托玛斯·库恩提出的“科学共同体”概念作了分析,然后讨论了“科学共同体”在近代西方(欧洲)的形成以及它的作用,同时对这一时期中国与西方的情况进行了比较,进而指明“科学共同体”未能于明末清初出现是中国科学技术在近代落后的内在原因之一,最后以中国科学技术在20世纪10~40年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例,得出“科学共同体”是将科学技术向前推进的有力杠杆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女性主义科学史研究对传统科学史观提出了诸多反思和挑战。它一方面批判了实证主义科学史所持有的客观主义、进步主义、普遍主义观念,并从社会性别的视角重新解读和定义了“客观”与“进步”的内涵;另一方面,它又试图同社会建构论的科学史观保持一定的距离,试图避免相对主义立场,并追求一种新的包含情境性、价值和道德评判的、多元的科学技术史。  相似文献   

8.
20世纪最后10年,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以及重要农作物和微生物基因组计划的实施,转基因羊“多莉”,转基因大豆、水稻等一系列重大生物科技成果不断涌现。进入21世纪,基因工程及其和应用科学快速发展。以生物材料(生物材料特指任何带有遗传信息并能够自我复制或者能够在生物系统中被复制的材料)为核心的生物技术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之一。生物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日益深刻。  相似文献   

9.
20世纪科学史的三次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是科学史的“英雄年代”,科学史研究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这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人在自然中的地位产生了异乎寻常的影响。回顾科学史所走过的路程,我们可以看到,在其他同样规模的学科中,还不曾有别的学科像科学史那样有着如此广泛的发现和如此多的真知灼见,其发展的基本进程经历了三次转向。第一、从学科史到通史的转向。从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写出第一部医学史到19世纪惠威尔写出第一部“科学通史”的漫长年代里,科学史几乎是“清一色”的学科史,写学科史的人几乎全是科学家而非历史学家,这样写出的科学史自然重人物和事件而缺…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科学社会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一、关于科学社会史科学,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来理解。一是把它作为知识体系,二是把它作为研究活动,三是把它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与此相应,科学史研究也应该在这三个不同的层次上展开。把科学作为知识体系的历史研究,形成了所谓“内部史”。18世纪诞生的“学科史”和19世纪发展起来的“综合史”,都属于内部史。对综合史作出了宝贵贡献的大家们,如孔德(A.Comte,1798—1857,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现代科学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论述近150年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文章以科学技术的建制化为主要线索,首先介绍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以下依次论述了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和科研体制的建立、新中国计划科研体制的形成及其利弊、近20年来科研体制的改革探索、近年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历史必然性和发展趋势,最后作者展望了21世纪中国科学的发展前景。作者认为,150年来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巨大的,但在全人类共同创建的20世纪的科学大厦中,中国贡献的份额还很少。从20世纪初年的“科学救国”、“实业救国”,到50年代的“赶超英美”,历经60年代中叶和70年代中叶的“十年动乱”,迎来了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中国科学的“第二个春天”,再到20世纪末叶的“科教兴国”,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中国的科学发展走过了一段非同寻常的曲折路程。100多年来,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受到了中国社会变革的深刻影响。在21世纪,创造一个有利于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的社会机制和提高创新能力仍然是中国科技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走过的三十年,正是中国元科学研究迅猛发展的三十年。三十年来,《自然辩证法通讯》对于中国元科学研究的发展不仅起着见证和记载的作用,更是起着引领和推动的作用。如果说,《自然辩证法通讯》在20世纪80和90年代“关于自然科学的哲学、历史和社会学的综合性、理论性杂志”的定位,以及“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和“科学技术史”栏目的设立,极大地推动了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和科学历史学在中国发展的话,那么,  相似文献   

13.
卢瑟福是20世纪最具影响的著名科学家和伟大导师之一.对其科学一生中所表现出来的科学思想和科学观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是有益于我们对科学技术观的再认识,并促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本文从八个方面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卢瑟福的科学观和科学思想,以给我们今天的科学技术观讨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人类未来70年内可能发生 的十大灾难中,“黑洞”吞噬地 球被列为十大灾难之首。报道 称,美国纽约布鲁克海文实验室 七年前建造了全球最大的粒子 加速器,将金离子以接近光速对 撞而制造出高密度物质。物理学 家担忧该座加速器可产生类似 黑洞的高密度物质,把实验室甚 至整个地球吞噬。那么,粒子加 速器真能制造出黑洞,它真的如 某些科学家担心的那样,可能吞 噬实验室甚至整个地球? 利用实验室里的相对重离子 碰撞机,美国科学家已能造出黑 洞。  相似文献   

15.
大科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发展的现代模式。科学在本世纪以来的迅猛发展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结构和人类生存方式。世界规模的军事需求,急迫地将现代科学与军事技术紧密结合起来。科学技术成为发展国力和战争取胜的重要前提。“曼哈顿”计划的实施与“成功”成为“大科学”到来的重大标志和“大科学”体制的第一个成功案例。国外科学社会学家和科学史家对于“大科学”的发展给予了充分的注意,进行了一系列理论探索和案例分析,其中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一书宣告了大科学时代的到来;普赖  相似文献   

16.
论二、三十年代中国科学本土化探索及其局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于中国近代科学的本土化问题,是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作认为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近代科学的本土化探索已经开始。本对这一时期中国的科学本土化探索进行了历史的考察,指出了这一时期科学本土化探索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同时作又认为这一时期科学本土化工作又并未真正完成,本揭示了当时中国科学本土化探索的历史局限。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出现的科学编史学“内史论”与“外史论”之争,虽然各自能一定程度上解释科学的发展现象,但过于极端的做法并不能令人满意,对于科学发展也存在认识上的不足。而依托苏联(俄罗斯)科学院科学技术史研究所三位代表人物形成的“综合论”学派,具有辩证且立体的学派理念、目标方向、特征表现,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学术眼界。对于学术界更全面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科学成果、科学活动、科学价值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重视研究低成本小卫星和虚拟探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下半叶肇始的航天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高技术产业的新目标。美国人认为“航空航天产业将成为21世纪美国领导地位和力量的核心”。20世纪90年代世界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军事和教育事业的演变充分地表明,建立强大的、自主的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相关的科学技术,是保证经济繁荣,国家安全,捍卫主权,推动科学新发现,促进技术进步的重要战略方向。近几年出现的下列几项重大科学事件就足以体现航天技术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国际科学数据的发展与共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数据及其广泛共享已经成为推动21世纪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一个国家保持科技竞争力的关键。美国等发达国家自20世纪初就注重对科学数据的积累、有效管理与长期保存,并推动其在全社会的共享与应用,形成了一系列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核心的数据库,对其科学技术、教育与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介绍了世界各国在科学数据建设与共享方面的一些重要措施,重点分析了若干国际著名的科学数据库系统,讨论了国际上科学数据共享政策研究与实施的相关问题。最后,本文结合我国科学数据共享工程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可供借鉴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科技跨越式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20世纪科学技术史为背景,总结了4种科技创新模式及其在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对美、日等国家在20世纪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剖析,对我国在21世纪实现跨越式发展战略进行了有益的思考,强调了科技在实现跨越式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探讨了在我国实现科技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