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寒夜》和《儿子与情人》两部小说中的父亲形象、母亲一儿子一情人关系、矛盾冲突以及解决方式等方面.可以发现两部小说在表现家庭伦理、情感问题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舞蹈艺术是以人体的动作、姿态和造型的组合,发展变化而形成的舞蹈语言。它通过塑造生动、鲜明、具体的舞蹈形象反映生活,表现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相似文献   

3.
郁达夫对“身世之悲”的独特感受及其个性心理气质的生成塑定,缘于其青少年时期家庭生活的不幸、困顿以及与父亲形象的替代角色之间的矛盾冲突;长兄的影响是阶段性和指向性的,而母亲对作家心理与情感层面所产生的影响与作用则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严歌苓是中国文学界中典型女性作家的代表,由于长期在海外生活,她的生活经历比较复杂,其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与主流女性创作思潮有一定的距离,她在小说中表现了女性情感的细腻以及敏锐,塑造出很多性格比较鲜明的女性形象。严歌苓小说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针对边缘人物女性的命运描写,着重描述的就是女性边缘人物。基于此,该文主要对严歌苓小说中女性边缘形象展开分析,深入地理解严歌苓小说的创作特点,揭示出严歌苓小说里边缘女性人物的命运情感。  相似文献   

5.
在托妮·莫里森的作品中,因父亲缺位而凸显女性母亲的形象,但饱受摧残和压抑的黑人母亲所表现的母爱是畸形、变态和悲壮的。特殊的环境孕育了黑人女性独特的品性,特别是处在美国边缘社会的美国黑人母亲,她们以自己的忠贞和毅力传承着黑人文化,成为黑人世界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6.
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创造艺术形象,表达人们的情感,并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音乐与其它艺术门类不同的是由于它塑造形象的材料和手段不同,其艺术形象的构成及特点也有所不同。绘画运用色彩,线条来表现形象,舞蹈用形体、动作塑造形象,它们都具有直观性。音乐是通过声响来表现“形象”,表现手段上具有间接性。在音乐的表现中,情感又是最重要的审美特征,主要是由于它能用特有的艺术手段,充分自由地表现无限丰富多样的情感,能全面而深刻地向人们展示感受和认识世界的感性力量和情感愿望,使人得以美的满足。任何成功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塑造最多的典型形象。而鲁迅塑造的孔乙己,叶圣陶塑造的潘先生,巴金塑造的高觉新,和钱钟书塑造的方鸿渐,最突出地表现了中国旧时代知识分子的弱点,他们是从心理上深刻反映我国封建制度崩溃前后知识分子生存状态的形象,是中外文学史上独有的旧时代总结性的弱点型知识分子形象。这些形象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分子形象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的体现,是推动社会变革的现代作家心态的佐证。正因如此,这四个知识分子典型,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四座知识分子形象的高峰。当然,这四个知识分子典型的塑造与作家的写作身份,包括文化环境、生活体验、视角视点、心理诉求以及审察生活的立足点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孟红霞 《科技信息》2010,(3):196-196,244
中国画表现物象,反映生活,有自己独到的价值标准,中国画家对生活中的实体形象在于提炼概括当中,追求的往往不是形象的真实性、典型性;而是形象的概括性和类型性;通过形象的“意似”和“神韵”,揭示其本质特征,传达画家胸中的意。因此,在国画创作过程中,意境手法是画家必备的能力,提高画家自身的精神文化涵养,让情思在活泼的心灵中飞跃,进而跃然纸上传达给观众。  相似文献   

9.
王丽妍 《科技信息》2012,(32):I0084-I0084
《喜福会》这部小说中女儿和母亲之间的冲突不断出现。《喜福会》中的中国移民母亲在中国出生和长大,中国文化植根于她们心中,她们在中国的早期生活与来美国后的生活截然不同,她们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相反,女儿们在美国出生和长大,她们深受美国文化的影响,她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都是美国式的。这两种不同文化的差异正是形成母亲和女儿冲突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以内囿于家庭婚姻关系中的母亲形象为切入点,以嘲讽与悲悯共生的叙述立场表现了女性在母性与其个体利益之间的摩擦与冲突,从而揭示了处于特殊历史文化生态中的女性的存在状态.这种对母爱的独特认知和解构来源于张爱玲特殊的生活经历和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盛霞 《皖西学院学报》2005,21(4):154-156
本文主要从音乐风格、歌曲构建特点和情感表现等方面分析了舒曼艺术歌曲的音乐特色。指出其艺术歌曲的主要音乐特色表现为:借助于诗歌的明确语义,充满浪漫主义的音乐风格;歌曲旋律与钢琴伴奏结合完美,音乐形象鲜明;情感丰富,重视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并通过其作品,透视出舒曼热情真挚的性格思想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音乐人生。  相似文献   

12.
一在对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词进行审美判断的过程中,有个问题是容易为大家所忽略的,即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情感究竟是不是美的情感,作为美的艺术,它的情感因素是否应有高下之分?诸如李二主、晏欧词和辛弃疾词,它们是美的,都能激起我们的审美情感,但是,就其作品本身所表现出来的情感而论,前者不过是对已经失去的帝王享乐生活的留恋和饮酒狎妓生活的描述和追怀,是无所谓美的。相形之下,稼轩词却以高度的爱祖国、爱人民和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塑造了一个崇高的精神美的自我形象,他用自己悲壮激烈的一生,谱写了一曲奋求者的悲歌。这显然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人类的情感是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过程。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在这种认识中引起主体对事物(包括自身状况)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社会,人们对艺术并不陌生,艺术越来越贴近生活。《辞源》中对"艺术"的定义是:一种才能、技艺。它是作者通过塑造各种生动逼真的形象能动的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情感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而艺术和生活更是存在着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4.
中英抒情诗歌中都有大量描写月亮的诗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中国历代诗人寄情于描写月亮的诗句,使月亮逐渐成为集体类型化的情感载体,形成了华夏民族特有的月亮情结。西方诗人写月,表现的也是诗人个体的情感,但他们大都是将月亮视为具有独立意义的审美客体,通过月亮形象抒发单一的、直观化的情感。撷取若干以月亮为描写对象的中英抒情诗歌,从形象情境、情景关联、情感投射3个方面进行阐释,探析中英诗人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5.
维纳斯从她诞生之日起,就成为众多艺术家表现的主题而被历经演绎。从古希腊的维纳斯到马奈的奥林匹亚,维纳斯的形象从神性的理想化实现逐步变成现实生活中的应召女郎。艺术家从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出发,对维纳斯寄予了不同的情感和理解。他们所创造的维纳斯形象随着女性在社会中承担的角色不同而变化,画家的情感、情绪也为之牵动。同时,借助色彩,线条以及形的性质变化阐述审美理想、价值追求、艺术观念和传达社会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16.
黑人女性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其作品中将母亲善与恶这一形象发挥到了极至,并以清新、细腻的语言,娴熟的叙事手法,揭示善与恶背后的社会根源,从而揭开了黑人记忆深处无法言说的历史。母亲成为了历史的符号,母亲形象具有了极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7.
考察中国古代主流文学叙事中的母亲形象,并分析其历史建构的文化内涵,认为经过历代主流文学的塑造,“母亲”与受难、牺牲、无私、爱等意义形成了一定的转化规则,母亲形象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母亲意义承载沉重的家庭伦理信息,这种信息随着叙事的传播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对母亲的道德评价与要求。  相似文献   

18.
妇女解放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内容,妇女形象的变迁则体现了妇女解放的程度。延安时期,中共在推进妇女运动过程中塑造了一批典型的妇女形象。探析《中国妇女》可以发现,整风运动前的妇女形象主要有模范女英雄、女劳动模范、模范母亲和模范女干部。与这一时期的妇女解放思想相呼应,以《中国妇女》为载体出现的妇女形象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和《想北平》是其散文的优秀作品,两篇文章虽写于不同时期,一写人一摹物,但二者在写作手法、语言风格及情感表现上大有相同,两相对照,情系环中,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20.
一、良好师生关系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师生关系是学校人际关系中的主体部分,具有一般人际关系的普遍层次性表现形式:一是“基本不接受型”,这种关系一般表现为有厌烦心理,不喜欢,不尊重,不愿合作;二是“表层接受型”,一般表现为表面接受,表面合作,实质逆反;三是“接受合作型”,一般表现为思想基础稳固,情感相对稳定,能够互谅互让正常合作,但感情还欠深厚;四是“尊拜合作型”,表现为了解透彻,相互喜欢,情感浓郁,相互激励。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追求的应该是第三和第四个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