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桂花品种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选取15个主要分类性状对25个桂花品种进行了数量分类研究。主成分分析结果综合反映了各性状的信息,揭示了桂花品种分类的关键,为今后进行性状观察,记载及取舍等提供了定量依据。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了花色,花期等指标在桂花品种分类中居重要地位,同时,还对桂花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武汉地区桂花品种的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武汉地区33个桂花品种作分类运算单位,选用22个形态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桂花品种分类所选用的形态性状中,按重要性依次为:花色、子房发育状况、小花梗颜色、花梗是否易脱落、花粉形状、树姿、叶柄长、着花情况、花径、开花习性、叶形系数及小花梗长等。根据聚类分析结果,供试品种按花色聚为三大类群:金桂品种群、丹桂品种群和银桂品种群。金桂品种群与丹桂品种群亲缘关系较近,与银桂品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桂研究现状及桂花品种起源和演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湖北咸宁和浙江金华两地古桂花调查的基础上,对我国古桂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认为湖北咸宁的古桂多为不结籽的银桂类,波叶银桂、银星、江南丽人等品种应为咸宁当地起源,而且咸宁也应为丹桂品种起源地之一;浙江金华的古桂为桂花原产于我国长江以南亚热带山地的推论提供了新的证据;古桂中结籽的数量寥寥无几应该源于桂花为雄全异株花;全国已知的四季桂古桂分布支持四季桂类主要分布于华南和东南沿海,长江流域的四季桂类应引自南方的推测;古桂的地理分布和花色变化为研究桂花起源和品种演化提供了佐证.最后对古桂今后保护和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6种系统聚类法对30个大麦品种进行了实际分类比较,得出的结论是:类平均法分类效果最优,离差平方和法也较优,而近年来国内用得较多的最短距离法分类效果则较差。因此,提出了在品种资源分类中宜用类平均法和离差平方和法。本文还对聚类分析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木瓜属(Chaenomeles)栽培品种与近缘种的数量分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木瓜属(Chaenomeles)18个栽培品种和4个近缘种的24个形态学性状,利用SPSS10.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以探讨品种间的亲缘关系。Q型聚类分析显示供试样本可分为2类:木瓜和‘豆青’自成一类,与其他种类和品种关系疏远;其余种类和品种聚合成一类。而第2类分为4个亚类,贴梗海棠、木瓜海棠、倭海棠以及5个杂交品种分别聚合。根据聚类结果,‘猩红与金黄’和‘碧雪’等品种的分类地位值得进一步探讨。数量分类结果能够反映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R型聚类结果表明,各分类性状之间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24个形态学性状对品种的演化具有较独立的意义。主成分分析表明,前6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85.9%,根据其与性状间的相关性可知,影响力较大的性状有花径、花梗颜色、花瓣形状、花瓣宽、瓣爪长、幼叶颜色、花托和果实形状、重瓣性和花瓣数目等。  相似文献   

6.
21份木槿栽培品种表型多样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木槿品种资源表型性状的多样性,为改良现有木槿品种、开发新品种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通过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多样性分析,对21份木槿栽培品种的10个数量性状和24个质量性状进行分析。【结果】木槿品种资源表型多样性丰富,24个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为4.175 8~4.392 3,10个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为4.217 9~4.384 7;基于表型性状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为22时,可将21份木槿品种分成浅色类、深色重瓣类及单瓣类三大类型。通过主成分分析,花色数、花瓣长度、花瓣内部次色、花瓣次色的分布等9个主成分可以反映29个性状的基本特征,特征值均大于1,累计贡献率达88.960%,表明花越大、花色越艳丽的木槿品种观赏性越强。在相关性方面,花晕相对花瓣面积大小(HAS)、花瓣次色的分布(DPS)等花部性状与花瓣内部次色(ISCP)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均大于0.800,叶柄的长度(LP)与叶片长度(LL)、叶片长度(LL)与叶片宽度(WL)、重瓣性(PS)与花瓣具裂(PC)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73、0.702、0.796。【结论】21份木槿栽培品种表型多样性丰富,花朵的外部形态与色彩是木槿分类的主要依据,树形、生长习性、叶片基部形状也对其形态分类有较大影响,这可以为木槿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新品种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通过近两年对四川地区桂花品种资源的调查,初步摸清了四川地区桂花品种资源的分布状况,总共确定桂花品种57个,其中四季桂品种10个,银桂品种22个,金桂品种17个,丹桂品种8个;并根据花形、花色、叶形、叶色、树形等筛选出性状优良、观赏价值较高的品种10个,分别为紫水晶、橙黄四季桂、日香桂、银瓣丹心、白豪蕤、玉叶金枝、九龙桂、金瓣丹心、舞蝶、西府丹桂。同时对四川地区桂花品种资源的利用现状做了初步的调查分析,并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通过近两年对四川地区桂花品种资源的调查,初步摸清了四川地区桂花品种资源的分布状况,总共确定桂花品种57个,其中四季桂品种10个,银桂品种22个,金桂品种17个,丹桂品种8个;并根据花形、花色、叶形、叶色、树形等筛选出性状优良、观赏价值较高的品种10个,分别为紫水晶、橙黄四季桂、日香桂、银瓣丹心、白豪蕤、玉叶金枝、九龙桂、金瓣丹心、舞蝶、西府丹桂。同时对四川地区桂花品种资源的利用现状做了初步的调查分析,并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桂花花粉形态种内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光学显微地外部形态差异较大的33个桂花样本的花粉粒进行了观察与测量,对观察结果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并进行了扫描电镜的初步观察。结果表明,桂花花粉在大小、形状、萌发孔形态等性状上表现出种内多样性,并表现出桂花花粉粉轴长由小到大、沟长系数由小到大的演化趋势;依主成分分析结果,在分分析时各性状指标按重要性依次为花粉形状、极轴长、赤道同长及萌发沟与极轴长之比值等。  相似文献   

10.
<正>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从1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效果较好的20个引物,分析桂林市23个桂花品种的基因组多态性。结果表明,20个随机引物共检测到193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为114个,占59.1%。根据扩增结果对这些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并构建出了树状聚类图,可将这些品种划分为4个品种群,与传统分类学结果一致。此项研究表明,以基因型为基础分析桂花品种间的区别是可行的。因此,RAPD技术为解决桂林市的桂花品种分类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图集的统一协调,对图集质量有很大影响。本文是作者在编制北京市农业区划地图集的实践基础上,根据地图信息传输论的观点,对农业区划地图集的统一协调的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探讨。试图总结编制这类图集的统一协调模式,以供读者编图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许多科学家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都预言,真空是未来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十七世纪的伽利略时代人们曾讨论过"真空"是否存在的问题.当时的学术界分成两派,一派以帕斯卡为代表,认为真空存在,另一派以笛卡尔为代表,认为真空不存在,最后实验证明"真空存在派"正确.现代研究表明,真空并非一无所有,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排除了真空物质后的空间",即"真空的真空"是否存在.本文探讨了与"真真空"有关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观测实验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最终解答"真真空"的存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基于“前沿分支”的观点研究了圈幂补图的树宽,首先确定了它的树宽下界,又给出了达到此下界的标号,从而得到了它的树宽表达式。  相似文献   

15.
报告鸡法氏囊病的流行状况,主要症状,剖检情况及诊断,提出了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认为西方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东方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存在实质的不同,原因在于思维方式、超验与经验传统、政治结构的差别。在现代法治理念下,传统民间法所代表的正义观将向混合正义观转型,西方法治所代表的国家法抽象正义观是其骨架。  相似文献   

17.
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的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与不同文明时期相适应的人-自观念。从"天人合一"到"人定胜天"再到"和谐共生",这是人-自观念演进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过程,它们都是时代的产物,都包含着不同程度的合理的因素,我们必须对它们进行具体的辩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对于行政许可违法的法律责任问题,人们往往是从行政许可实施违法的角度进行研究,而对于设定违法及其责任追究的探讨却相对薄弱。然而。行政许可设定一旦违法,其对相对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将会更大,因此,对许可设定的违法及其责任问题进行研究,以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不仅必要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曲面“侧”是一个重要而难以理解的概念,本文对曲面“侧”概念的讲授方法进行了探讨,给出了曲面“侧”概念的“参照物”理解法,通过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影响要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是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动生活状态的重要表征。在梳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相关概念、测度方法基础上,分析了物质环境要素和非物质环境要素对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影响;提炼出有效支持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中观环境规划、微观环境设计和政策文化扶助层面的策略;指出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研究建议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