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作为文学研究会成员的徐玉诺,在其坚持的“为人生”的艺术观念指导下的制作,总体上是写实性的。但为他赢得不朽艺术生命的作品,则都是由写实上升为象征的。这些作品把诗人的个人体验升华为人类的普遍经验,既有贴紧现实的执着又有指向未来的超越,从而获得了长久的艺术魅力和永恒的艺术生命。  相似文献   

2.
作为文学研究会成员的徐玉诺,在其坚持的“为人生”的艺 术观念指导下的创作,总体上是写实性的。但为他赢得不朽艺术生命的作品,则都是由写实 上升为象征的。这些作品把诗人的个人体验升华为人类的普遍经验,既有贴紧现实的执着又有指向未来的超越,从而获得了长久的艺术魅力和永恒的艺术生命。  相似文献   

3.
明月是惠特曼诗歌中用得较多的意象之一。其内在意蕴主要体现在歌唱友情与爱情、凭吊亡灵、寄托理想、宇宙探幽等四个方面。诗中的明月意象起到了渲染背景、寄托情感和寄寓哲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薛涛诗作中存在着丰富的植物意象,其作为诗人思想情感表达的载体,具有深刻的意义。薛诗中的植物意象具有较为明显的审美意蕴,它们将诗人难以名状的或不便于直白表露的情绪具体化、固定化、外显化,从而使得读者可以进一步了解薛涛真实的心理活动和作品的真实内涵。  相似文献   

5.
“帘”意象在唐宋词中出现频率极高,有着丰富的审美意蕴:艳美、柔美、幽美唐宋词人喜用“帘”意象是时代特殊的审美风气、士人“女性化”心态及词“应歌而作”的体式功能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幼儿诗是符合幼儿心理特点的、具有幼儿性和文学性、为幼儿理解和喜爱的诗歌种类。诗歌是抒情文学样式,幼儿诗中情感的抒发主要是通过各种意象来完成的。幼儿诗凭借生动直观、充满童趣的意象和浅显易懂、具有音乐美的语言,营造出以真为美、以善为美的美学氛围,实现美的熏陶和美的教育,具有特殊的美学魅力。  相似文献   

7.
"意象"是创作主体和客体相融合的产物,是客体中寄寓了主体的主观情思的具体形象,是客体经过主体的艺术物化所产生的结果。李煜词中的意象运用丰富多彩,其中有"愁"意象、"梦"意象、"月"意象,这些意象的运用,有助于我们对李煜的词作深一层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清初合肥相国李天馥创作了很多歌咏故乡合肥山水的诗篇。其咏巢湖诗表达了对巢湖山水的热爱、对乡民生活的关怀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画家石涛曾受李天馥邀请来合肥游览风景名胜,并有描绘巢湖风光的《巢湖图》和组诗传世。李天馥、石涛巢湖诗是人们较少关注的巢湖历史文化资源,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有待于进一步挖掘、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白居易的闺怨诗数量不多却韵味悠长,具有多重价值。其诗或述闺中女子所思所怀的复杂心态,或刺时悯民,或抒己不遇,呈现出丰赡的主题内蕴。缘时缘事而发的写作特点及诗人为政治家、文学家的独特视角使其闺怨诗蕴涵史学、社会学、美学等多重文化意蕴。白居易的闺怨诗以其思深意远、众韵兼备的特点而横绝中唐、俯瞰诸家。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以“边城”为代表的湘西题材小说,表现了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然而,湘西题材创作的审美意蕴,不仅表现这一人生理想上外化的生活、自为的性爱使这一形式获得了定性,而作家对湘西民族历经磨难的历史和生存危机的现实的感叹揉进这一人生形式中,更使作品获得了更耐人寻味的审美效果,达到了作家提出的“美丽总令人忧愁”这一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1.
魏晋玄官赋或重具体事物的描摹以点出玄理,或以生活指向来展开玄理阐发,具体事物与玄言玄理二者构成玄官赋的“有意无意之间”,这就是如何以文体的“有意”、文学形象的“有意”、探讨理论时进入审美状态的“有意”来把握玄学理论的“无意”;最后在文学作品中达到以玄学理论来把握现实生活的“有意”  相似文献   

12.
魏晋玄言赋或重具体事物的描摹以点出玄理,或以生活指向来展开玄理阐发,具体事物与玄言玄理二者构成玄言赋的“有意无意之间”,这就是如何以文体的“有意”、文学形象的“有意”、探讨理论时进入审美状态的“有意”来把握玄学理论的“无意”;最后在文学作品中达到以玄学理论来把握现实生活的“有意”。  相似文献   

13.
从跨化交际角度,对比动物形象所代表的不同的化象征意义。进一步探索和认识汉俄民族的化心理、宗教思想在动物形象表达上所具有的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王勃《寒梧栖凤赋》是见于载籍的初唐较早的标题限韵律赋。其作年尚有争论,此外,其赋体裁和题材在律赋发展史中的作用还尚未为人揭示。从美学意象说的理论角度来看,王勃此赋对“凤”“梧”题材的美学意义的揭示,也可谓独树新风。  相似文献   

15.
《西风颂》中充斥着大量的圣经意象。雪莱大量借用圣经意象的目的并非宣扬基督教义,而是创新性地为其自身抒发情感所用。  相似文献   

16.
文学语言是一种多重符号,它“一语双关”。文学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可以分为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表层意义构成形象和图画,深层意义构成情感、思维或哲理。在文学作品中用来表现深层意义的艺术手法主要有:“不着一字”法、双关法、象征法、析字法。表层意义是固定的、不变的;而深层意义则是流动的、变化的。读者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应透过字里行间去领略作者的言外之意,去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17.
厄普代克长篇小说<马人>主人公卡尔德维尔是卑微性和悲剧性的对立统一:他尽管身份卑微,却用无私的献祭传达着上帝的仁慈,捍卫着上帝在人间的位置.而他的孤独和痛苦表明,小说既是一首唱给主人公的颂歌,也是一首写给现代人的挽歌.  相似文献   

18.
桃李意象在古诗文中频频出现,"桃"李"最初的"结合"源于其生物属性,而"结合"之后,"桃李"意象得以形成并发生改变。桃李意象形成后,在众多文学作品中衍生出不少意义:用来形容女子之美,用来表现时光易逝、人生失意的感伤,用作妖艳、低俗的象征,表达思乡之情,喻指优秀的学生,作为美好品德的象征。  相似文献   

19.
"意"象"在早期的古代文论中本是单独的概念,随着文学批评的逐渐丰富发展,二者也不断被赋 予不同的内涵,它们以不同的内涵对文学现象进行品评,并最终形成"意象"这样一个抽象的文学批评理念, "象"、"意"、"意象"作为一种文学特征和美学现象,影响了整个古代文论。本文即对这三个重要的文学批评理念 进行一个追本溯源的简论,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0.
黄鸣 《井冈山学院学报》2009,30(9):96-98,103
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Paul Grice)1957年在他的“Meaning”一文中从人的心理意图上探讨了意义的本质,将意义分为自然意义(natural meaning)与非自然意义(non-natural meaning)。该理论一出现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格赖斯是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探索意义的本质,从说话人的意图出发探讨意义,把交际过程看作是交际意图识别和传递的过程。格赖斯在非自然意义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会话含义理论,对语用学的发展有很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