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天津滨海新区塘沽2013年供暖期前后大气污染物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海荣  徐洁 《天津科技》2014,(12):36-39
为了解天津滨海新区塘沽供暖期前后大气污染物浓度水平的变化特征,利用2013年10月1日~12月29日NO2、SO2、PM2.5、PM10的连续在线监测数据,以供暖前10月1日~11月14日及供暖期11月15日~12月29日2个时间段来分析各污染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滨海新区塘沽供暖期比供暖前PM10、PM2.5、NO2及SO2的日均浓度分别上升了46.7%、8.9%、60.5%和117.9%;4种大气污染物的日均浓度最高值均出现在供暖期;供暖期PM10、PM2.5、NO2及SO2的日均超标平均倍数较供暖前均有所上升;供暖期PM10、NO2及SO2的超标率均比供暖前上升,而PM2.5的超标率则下降。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天津滨海新区塘沽供暖期前后大气污染物浓度水平的变化特征,利用2013年10月1日~12月29日NO2、SO2、PM2.5、PM10的连续在线监测数据,以供暖前10月1日~11月14日及供暖期11月15日~12月29日2个时间段来分析各污染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滨海新区塘沽供暖期比供暖前PM10、PM2.5、NO2及SO2的日均浓度分别上升了46.7%、8.9%、60.5%和117.9%;4种大气污染物的日均浓度最高值均出现在供暖期;供暖期PM10、PM2.5、NO2及SO2的日均超标平均倍数较供暖前均有所上升;供暖期PM10、NO2及SO2的超标率均比供暖前上升,而PM2.5的超标率则下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河南省大气污染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有关供暖期间大气污染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以郑州市为例,分析郑州市供暖期间大气颗粒物的浓度变化并进行预测,对提高当地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4-2016年郑州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同期气象数据,利用SPSS相关分析和BP神经网络模型,分析郑州市供暖期间PM2.5、PM10的超标情况、日变化特征,探究气象要素对PM2.5和PM10的影响,最后预测AQI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2014年供暖期郑州市空气质量相对较差,PM2.5和PM10平均质量浓度超标率最高;2015年供暖期郑州市空气质量相对较好,PM2.5和PM10平均浓度变化幅度较大;2014-2016年供暖期间郑州市PM2.5和PM10浓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呈现双峰型变化;2014-2016年供暖期郑州市PM2.5、PM10与日均气温相关性不显著,与日均风速呈显著负相关,与日均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当供暖期郑州市主导风向为正西风时,污染天气出现频率较低;利用BP神经网络预测2016年AQI的精度较高,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为0.85.  相似文献   

4.
徐伟  韩爱菊 《科技资讯》2013,(2):161-161,163
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环境保护部制定井向社会公开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该标准中新增加了PM2.5的质量标准。燃蝶锅炉是传统排放度气的污染源,了解其对环境空气中PM2.5的影响程度对提出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措施具有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分析燃煤锅炉排放烟尘中的枉径分布,依托大气扩算预羽结果初步分析燃煤锅炉排放烟尘对PM2.5的影响程度,并提出降低环境空气中PM2.5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评价宝鸡市市区大气中铅及其化合物的污染现状,为宝鸡市大气污染治理提供依据。方法在宝鸡市区设置7个点位对大气中铅浓度进行了两期调查监测,同时对宝鸡市区域内煤的主要供应种类进行铅含量测定,及煤炭燃烧和汽车燃油对大气中铅尘的贡献量进行预测,结合市区大气中铅浓度的历史数据以及其他城市的铅污染情况,分析宝鸡市大气中铅的时空分布特征,说明宝鸡大气中铅污染的主要成因。结果宝鸡城区大气中铅尘本底值较低,近20年来成倍增长,但近来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且冬季城区大气中铅尘浓度明显高于夏季;燃煤对大气铅的污染愈发明显,估计宝鸡燃煤对城区大气中铅尘贡献量大约为5~15μg/m^3,汽车燃油贡献量远低于5μg/m^3,但道路扬尘成为宝鸡市大气铅尘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铅尘浓度分布也受灰霾和宝鸡特殊地形等因素影响。结论大气中铅尘的总体监测结果与细颗粒物有明显相关。因此需要通过控制颗粒物特别是细颗粒物(PM2.5)来实现对铅尘污染的降低,长远考虑需要逐步调整能源结构,降低燃煤量,加强管理,减少铅尘排放。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兰州市供暖期内PM10浓度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于2007、2008年供暖期在兰州市4个典型城区,用Dust Trak Model 8530采集了303个PM10样品并收集同期3种(风速、相对湿度、气温)气象数据。运用数据统计分析方法,描述了供暖期PM10浓度的月变化和日变化趋势,同时分析了PM10日均浓度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兰州市供暖期PM10污染十分严重,2007、2008年PM10的超标率分别为78.5%、54.5%,最大超标倍数分别达到2.27、2.81,PM10浓度日变化呈“双峰双谷”型;(2)PM10日均浓度与风速呈典型的二次函数关系,与相对湿度呈显著的负相关线性关系,而其与气温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燃煤锅炉烟尘颗粒物中PM_(2.5)排放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澄清发电厂和工业锅炉联合除尘设备的烟尘排放特征,特别是PM2.5排放规律,选取太原市6台不同类型、容量和除尘方式的燃煤锅炉,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对采集的烟尘(颗粒物)进行粒径测定,讨论分析PM2.5的排放规律。结果表明,除尘设施前后颗粒物分布规律不同,除尘器前PM2.5呈单峰分布,最大峰值为60~70μm;除尘器后PM2.5呈多峰分布,最大峰值为12~17μm;除尘设施对粒径较大颗粒物的去除率明显高于细颗粒物,对细小颗粒物的除尘效率随锅炉容量的增大而增大;电袋复合除尘器对PM2.5去除率最高,其次为布袋除尘器、静电除尘器;太原市燃煤锅炉PM2.5排放因子范围为0.06~0.52kg/t,锅炉负荷越大,除尘率越高,PM2.5排放因子越小。研究结果可为山西省煤烟尘污染控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为获知影响燃煤锅炉烟尘颗粒物中PM2.5排放的因素及采取相应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宝鸡市可吸入颗粒物24h浓度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宝鸡市区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24 h浓度变化特征,总结其规律性,以便百姓参考.方法 利用2003~2007年大气自动监测数据,结合气象资料,对宝鸡市区多年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每年分为采暖期和非采暖期2个阶段分别进行分析.结果 宝鸡市区PM10平均小时浓度值的日变化特征为12月份9点浓度最高,可以达到0.29 mg/m3,每年的3月份凌晨2点其浓度最低值,为0.03 mg/m3,每年的元月到3月中旬和11月中旬到年底,宝鸡市区PM10日平均小时浓度变化幅度较大,在6:00~11:00和17:00~23:00各出现一次峰值.3月份PM10的最小值与最大值相差0.20 mg/m3,2月份PM10的最小值与最大值相差0.12 mg/m3;非采暖期PM10浓度起伏较小,另外全天PM10浓度变化与气象条件和人为因素密切相关.结论 全年各月PM1024 h内的浓度变化规律明显,对宝鸡市居民合理安排出行、PM10控制和治理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评价宝鸡市市区大气中铅及其化合物的污染现状,为宝鸡市大气污染治理提供依据。方法在宝鸡市区设置7个点位对大气中铅浓度进行了两期调查监测,同时对宝鸡市区域内煤的主要供应种类进行铅含量测定,及煤炭燃烧和汽车燃油对大气中铅尘的贡献量进行预测,结合市区大气中铅浓度的历史数据以及其他城市的铅污染情况,分析宝鸡市大气中铅的时空分布特征,说明宝鸡大气中铅污染的主要成因。结果宝鸡城区大气中铅尘本底值较低,近20年来成倍增长,但近来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且冬季城区大气中铅尘浓度明显高于夏季;燃煤对大气铅的污染愈发明显,估计宝鸡燃煤对城区大气中铅尘贡献量大约为5~15μg/m3,汽车燃油贡献量远低于5μg/m3,但道路扬尘成为宝鸡市大气铅尘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铅尘浓度分布也受灰霾和宝鸡特殊地形等因素影响。结论大气中铅尘的总体监测结果与细颗粒物有明显相关。因此需要通过控制颗粒物特别是细颗粒物(PM2.5)来实现对铅尘污染的降低,长远考虑需要逐步调整能源结构,降低燃煤量,加强管理,减少铅尘排放。  相似文献   

10.
兰州市冬季大气PM10的微观形貌和粒度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了兰州市区(东方红广场)2005年冬季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微观形貌、数量-粒度和体积-粒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兰州市冬季大气PM10主要包括燃煤飞灰、烟尘集合体、矿物和未知颗粒四种类型,其中燃煤飞灰在数量上占优势(61.7%),烟尘集合体和矿物颗粒在体积上占优势(43.6%和41.4%)。在数量-粒度分布上,粒径小于0.3μm的PM10占总颗粒物数量的78.6%,以燃煤飞灰为主(55.7%)。在体积-粒度分布上,粒径1~5μm之间的PM10占总体积的53%,主要是矿物颗粒和烟尘集合体(31.1%和19.6%)。综上可见,2005年冬季兰州市大气污染以燃煤污染为主,是今后大气环境防治中的主要控制对象。  相似文献   

11.
采集河南省煤矿区义马、平顶山、永城大气PM10样品,使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分析煤矿区PM10的微观形貌和来源.质量浓度分析结果表明,3个矿区夏季和冬季PM10的平均值在100~241 μg/m3之间,义马地区空气污染最严重.微观形貌分析结果表明:煤矿区大气PM10的类型可分为烟尘集合体、规则矿物颗粒、不规则矿物颗粒、球形颗粒及超细颗粒等几种类型,均具有不同的来源.颗粒物类型的多样性代表矿区污染的多源性和大气二次化学反应的复杂性.其中,烟尘集合体和规则矿物颗粒分别具有温室和制冷效应,二者环境效应具有相互制约的特点.有包壳的飞灰和空心飞灰是煤矿区特有的,其成因主要与燃煤作用有关.同一采样点不用季节PM10中不同颗粒数量百分比的变化不仅受冬夏两季燃煤量不同的影响,还受大气湿度、温度、风速等气象因素的影响;而不同采样点同一季节PM10中不同颗粒数量百分比不仅与气象因素有关,也受采样点附近主要污染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衡阳市夏秋季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得到衡阳市区大气颗粒物的污染水平及分布特征,本文根据衡阳城区特点及人员活动规律,以2013年8月25-27日和11月27-29日作为夏秋季代表日,在人员活动最为集中的交通主干道附近进行了定点实地测量,包括作为参照的南华大学共设6测点.结果表明,秋季PM2.5浓度明显高于夏季,数浓度前者为后者的2.27-3.13倍,质量浓度前者为后者的1.74-3.74倍.从整体特征而言,颗粒直径基本在5μm以下,其中PM2.5数量在PM10中占比达99.5左右,而PM1.0又约占到了PM2.5的97%;早8点和晚8点左右是人员户外活动高峰期,也是PM2.5浓度最高的时段,中午和午后水平较低,夏季PM2.5和PM10质量浓度均在国家二级标准限值以内,秋季部分区域超出限值,同时对各测点进行了颗粒物污染程度排序.本文还通过实验发现,洒水对降低PM2.5和PM10的浓度都是有效的,有效时段为洒水后第11至24小时.  相似文献   

13.
校园大气环境不同高度PM_(2.5)的物理化学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细颗粒物(PM2.5)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大气环境质量和人们身体健康的首要污染物.作为青少年集中学习和生活的校园环境的空气质量状况已经成为多方关注的热点.为研究校园环境大气细颗粒物的空间分布状况及其物理化学特征,在不同高度(5,40 m)设立采样点,同步采集大气PM2.5样品,利用高分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SEM-EDS)分析了不同高度和不同时间段校园大气环境中PM2.5的微观组成、化学组分,得出如下主要结论:校园环境PM2.5的微观组分主要有燃煤飞灰颗粒、矿物颗粒(原生的和新生的矿物颗粒)、烟尘集合体以及无法鉴定的颗粒物;5 m高度处采集的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和数浓度均高于40 m高度处,5 m高度处PM2.5的矿物颗粒相对较多,而40 m高度处PM2.5的烟尘集合体相对较多;晚上样品中颗粒物数量和种类都比白天要多.  相似文献   

14.
刘妍妍 《江西科学》2021,39(5):893-900
针对2021年春节期间(2月11—17日)湖南省发生的一次PM2.5重污染过程,利用湖南省内组分站和复合监测站水溶性离子分析仪、碳组分分析仪、无机元素分析仪等分析了PM2.5的化学组成,对颗粒物主要成分进行了来源解析,并结合气象综合分析了此次重污染的过程和成因.监测结果显示,此次重污染过程中PM2.5最高日均质量浓度达184μg/m3,超标1.45倍;烟花爆竹集中燃放期间,全省PM2.5浓度平均升高了2.3倍,各城市PM2.5小时峰值浓度较初始浓度分别增高2.7~11.2倍.重污染期间硫酸盐是PM2.5的主要组分,最高可达24.8%;此次重污染是受烟花爆竹燃放叠加高湿静稳、逆温、小风等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而引起空气质量的恶化.  相似文献   

15.
针对高原山地城市PM2.5的污染及防治问题,利用2014年4月—2015年3月昆明市主城区PM2.5小时浓度平均值及对应的气象参数连续观测资料,采用普通克里格插值法、非参数分析法对昆明市主城区PM2.5浓度时空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昆明市主城区PM2.5浓度季节高低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PM2.5日变化趋势呈双峰单谷型,上午PM2.5浓度高于下午浓度,这种变化趋势与人们出行高峰和当天气象条件有关.普通克里格插值法得到昆明市PM2.5高浓度主要分布在主城区西北至东南一带,五华区、盘龙区浓度高于西山区、呈贡区.通过Spearman秩相关分析得出日均温度、气压、风速气象因子对环境PM2.5浓度的季节分布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探究东北地区雾霾天气污染现状,选取吉林省吉林市作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夏季(非采暖期)和冬季(采暖期)各时期连续24h采集PM2.5样品.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分析了18种金属的浓度水平,选取其中的As、Al、Cr、Mn、Cu、Zn、Pb、Na、Ca、K和Mg 11种主要金属进行了细致研究;同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16种多环芳烃(PAHs)的浓度,对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的污染情况进行了深入讨论.结果表明:吉林市采暖期PM2.5平均质量浓度为89μg/m~3,非采暖期平均为33μg/m~3;PM2.5中主要的重金属时空分布特征为除Ca以外采暖期均高于非采暖期,工业区居住区对照区.采样期间,冬季PM2.5中重金属污染较夏季严重,这可能与东北地区冬季供暖有关.吉林市PAHs采暖期质量分数为0.03~1 304.83mg/kg,非采暖期为0~223.13mg/kg,采暖期污染水平高于非采暖期,其中工业区污染较严重.源分析结果表明吉林市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PAHs主要来源于燃煤、石油化工、扬尘(建筑扬尘和土壤扬尘)、车辆混合污染,而且工业尘对PM2.5的贡献则是持续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抚顺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时间变化规律及燃煤锅炉改造前后可吸入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分布规律,为抚顺市综合整治计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抚顺市实时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Origin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并对其分析,采用Fluent软件模拟燃煤锅炉改造前后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分布情况.结果 2014年1月、10月、11月、12月,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最为严重,日均值超标率均达到40%以上.24小时中PM_(2.5)的质量浓度有两个峰值,最大值出现在21时,次值出现在9时,15时质量浓度最低.而按照综合整治方案改造抚顺市的燃煤锅炉后,PM_(2.5)的质量浓度也有了明显的降低.结论冬季污染严重的原因是冬季采暖燃煤量大,可吸入颗粒物排放量大,加之气象扩散条件差导致污染严重.改造燃煤锅炉后,可以有效减少可吸入颗粒物排放量.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大气环流背景及气象条件对山东中西部PM2.5污染的影响,利用气象及PM2.5浓度资料,选取济南市作为典型代表城市,诊断分析了大气环流背景及气象演变过程对2014年1月济南市PM2.5浓度的影响,建立济南静稳指数公式。结果表明:2014年1月华东北部至华北南部地面至对流层中层风速均为负距平,水平方向污染扩散能力差,偏南风异常加强了南方水汽的输送,有利于气态污染物向颗粒态转化,推高了PM2.5浓度;对流层低层东亚冬季风异常偏弱,逆温增多,垂直方向污染扩散能力差;500 hPa异常高压,抑制了东亚大槽的发展,更加有利于污染物在底层的累积。天气演变过程分析表明:地面水平方向及高空垂直方向气象条件对PM2.5浓度均有影响,地面风速偏弱(偏强),高(低)湿度,风场辐合(辐散)时,PM2.5污染偏高(偏低);边界层高度降低(升高),垂直方向气流下沉(上升),对流层中低层大气层结不稳定增强(减弱)时,PM2.5污染升高(降低)。静稳指数对于空气质量及重污染过程具有较好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9.
含铊黄铁矿利用对工厂周边大气气溶胶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含铊黄铁矿利用工厂周边大气气溶胶(PM10和PM2.5)中铊的含量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运用富集因子法探讨气溶胶中铊的来源.结果表明,硫酸厂周边大气气溶胶PM10和PM2.5中铊的污染程度比较严重,其日浓度分别为1.28~6.92ng·m-3和1.27—4.29ng·m-3.PM10和PM2.5中铊的富集因子均大于...  相似文献   

20.
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8月间采集郑州市大气颗粒物PM2.5与PM10样品,对其质量浓度及水溶性离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M2.5在秋、冬、春、夏四季的质量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134.9、121.6、77.9和102.0μg/m^3,PM10在秋、冬、春、夏四季的质量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193.2、184.0、140.9和140.5μg/m^3,日均值超标率分别达77.8%和59%.PM2.5和PM10质量浓度呈现很好的相关性,春季粗粒子在PM10中的比例相对较高,而秋、冬和夏季细粒子是PM10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的水溶性离子是SO4^2-、NO3^-和NH4^+,大部分以(NH4)2SO4和NH4NO3形式存在;NO3^-和SO4^2-质量比小于1,说明采样期间郑州市大气以固定排放源污染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