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了解国内灾害风险感知研究现状.方法 以1990-2018年国内灾害风险感知研究文献为分析样本,运用CiteSpace软件从发文作者、研究机构、发文期刊及高频关键词等方面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近30年来我国灾害风险感知研究的发文数量总体偏少,呈现先增后降的态势;发文作者和研究机构集中在北京师范大学、宝鸡文理学院、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但是作者群并未形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网;我国灾害风险感知主要围绕"风险评估""灾害心理""灾害感知"等展开.结论 国内灾害风险感知研究的主要灾害种类为地震地质灾害,文献数量与重大灾害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灾害感知研究的地理学派和心理学派进行梳理和评价,提出在新时期着重解决的科学问题、目标以及主要研究内容。方法以灾害感知发展的历史为基础,利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对灾害感知现状进行评述。结果 1地理学是最早开始研究灾害感知的学科,其对灾害感知的研究着重于个体或群体对环境的认识和理解,着重环境的层次、感知类型以及空间差异。2心理学对该领域的介入较晚,但成果丰富,主要集中在灾害感知的测量、沟通和行为决策等方面。结论灾害是变化的极端表现,其间的人地关系表现十分突出。适应已经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新策略,而适应的前提是对变化的感知。在现阶段,结合全球变化的背景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在我国开展灾害感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门交叉新兴研究领域,它不仅可以像传统的数据库管理那样管理数字和文字信息,而且还可以管理空间图形信息;二是它可以使用各种空间分析的方法,对多种不同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寻找空间实体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和处理一定区域内分布的现象和过程.本文主要介绍GIS在滑坡预报预警中的应用和发展,作为一种分析处理地学数据的通用技术,结合它的信息管理功能,对滑坡灾害危险性和风险信息进行综合管理,实现滑坡灾害管理决策,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河南科学》2017,(5):829-836
遴选旅游业发展较快的暴雨频发区,从游客角度进行暴雨灾害风险感知实证研究.以秦岭山地太平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游客进行实地问卷调查,获取感知数据,利用序关系分析、指数模型等方法,构建测评指标体系;确立指标权重;分析和评价游客暴雨灾害风险感知能力;最后对游客风险感知能力个体差异和特征差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面对暴雨灾害风险,游客在应灾态度方面表现最出色,应灾倾向性行为次之,在暴雨灾害知识方面还需加强;游客风险感知能力在性别、年龄、职业、学历、月收入、家中受灾情况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山洪灾害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分析近年来预警决策系统及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发展,探讨了将预警决策支持系统与GIS结合是一个非常有现实价值的领域,将预警机制和GIS领域有机结合,相互补充与发展,通过所建立的山洪灾害预警决策系统,介绍了山洪灾害预警决策系统的开发原则、实现功能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秦岭华阳古镇景区游客对暴雨灾害风险感知情况。方法基于多学科视角,通过实地调查问卷,构建游客风险感知评价指标体系,在定量计算游客风险感知指数基础之上,对游客风险感知进行类型与差异化评价,并用有限性理论进行验证。结果游客对灾害风险的综合感知能力较差,在诸多指标上存在个体化差异,减灾知识和减灾行为方面十分欠缺,应对灾害的能力不够。结论秦岭华阳古镇游客对于暴雨灾害风险感知能力较差,应该在减灾知识、应灾准备、应灾措施方面有所强化。  相似文献   

7.
李文清  尚敏 《科技资讯》2012,(17):9-9,11
本文基于笔者在灾害地理和GIS应用方面的研究,以GIS在地质灾害评价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论文首先分析了地质灾害评价的意义,进而探讨了GIS技术的发展过程和趋势,在此基础上,笔者分析了地理信息系统在地质灾害评价中的应用思路,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深部开采安全机理与灾害防控领域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基于现行理论与技术还难以全面解决未来深部采矿过程面临的防灾减灾问题,至今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深部开采灾变与防控研究体系.本文开展了对深部开采灾害研究领域的文献调研和问题探讨,总结有关深部地应力场测量与分布规律、深部岩体力学与耦合损伤机理、深部动力灾害机理与预报、深部突水灾害机理与预警以及深部开采围岩变形机理与防控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而分析当前研究的不足,凝练出深部开采诱发灾害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并就未来超深开采灾害研究态势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交叉研究方法,探讨慢性干旱灾害的应对方式,目的是提高个人和社会对慢发性灾害影响的认知。方法利用资源保护理论和"生态类比"的多层次理论框架,以现有干旱灾害文献为基础,分析个人、家庭和社区对干旱的响应。结果 (1)现有灾害研究主要集中在急性灾害,忽视慢性灾害;(2)慢性灾害不同于急性灾害,慢性灾害的社区应对有其特色,但也可以借鉴急性灾害的应对;(3)除了经济、农业应对策略、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外,需要研究个体层面的灾害评估和应对以及心理应对策略。结论干旱灾害的影响是全面的,需要更多严谨、实证研究去探讨,重视生态和资源保护是减少旱灾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GIS支持下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GIS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功能,分析了GIS在农业气象应用中的广阔前景。在利用遥感和地面观测资料的基础上,针对性的GIS的监测平台开发,实现更为准确、客观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  相似文献   

11.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包装材料的感知特性进行了具体的描述分析,通过对新余学院40名师生的调查,深入研究了包装材料对人感知的影响,试图找出各种材料与人的感知质感印象的对应关系,从而为包装设计师在设计包装时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煤炭长期开采不仅能导致城市面临资源枯竭,也造成城市环境污染、采空区沉陷及各类次生灾害等社会问题。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制定有效矿区灾害风险管理和城市转型策略,维护社会稳定并推动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本文以以抚顺西露天煤矿区居民为研究对象,运用感知心理测量方法,基于田野调查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矿区地质灾害公众风险感知水平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矿区地质灾害公众风险感知整体处较高水平,且各区域间存在差异性;煤矿区地质灾害风险感知的诗歌关键影响因素分别为性别、年龄、居住距离、灾害经历损失、预警知识、应急知识、对政府监测预报准确率的信任、对政府应急防御能力的信任、对政府预警信息时效性的信任、对政府治理能力的信任。基于此,针对韧性城市理念构建自下而上公众参与机制,以期为矿区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和资源枯竭城市韧性构建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将GIS技术和神经网络集成应用于宁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发挥GIS强大的空间信息可视化管理分析功能及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描述和分析功能,建立GISANN模型.旨在实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可视化管理,为宁德国土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等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增强政府自然灾害应急救助能力,为和谐社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4.
刘洁  谭宪宇  石振武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29):11842-11850
近年来,灾害恢复力逐步成为灾害研究和实务工作关注的核心议题。通过对灾害恢复力文献的回顾,对其概念发展进行了较全面的梳理,并概括了灾害恢复力概念中的3个关键共识点,论述了城市系统灾害恢复力的5个特征要素,即社会、经济、制度、基础设施和环境系统恢复力,总结了城市系统灾害恢复力的普遍定量分析方法和具体测度模型,分析了城市系统提升灾害恢复力的有效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对灾害恢复力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了研究的关键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研究灾害信息的分类与组织,对有效利用灾害信息、加强灾害信息管理能力和指导防灾减灾工作,具有积极意义。国内关于灾害信息的分类与组织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有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灾型划分、特定灾害信息的分类与组织、建立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制定灾害信息分类标准等方面。与国外研究相比,国内的研究成果水平相差较大,需要在借鉴国外经验、壮大研究队伍、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相似文献   

16.
地理信息系统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门集计算机科学、信息学、地理学等多门科学为一体的新兴学科,由于其能快速、方便管理海量数据的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建设和灾害监测与评估等领域.本文在介绍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包括施工管理、安全监测和震害预测等方面,以及应用中存在和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针对城市防灾工作的特点,将GIS技术应用到城市防灾减灾工作中,开发了基于GIS的淄博市防灾减灾决策系统.该系统是一个以信息管理、灾害分析、救灾决策为内容的综合系统,可实现直观、实时、快速的灾害监控分析与救灾指挥决策,为城市的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信息扩散模型在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与扩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比信息扩散模型与概率统计、指标体系等常用方法, 归纳了信息扩散模型应用于灾害风险的适用性与优缺点。信息扩散模型具有可操作性强、数据需求较小、评价结果意义明确等优势, 符合灾害风险评价的要求且具有决策价值, 因而被广泛运用于自然灾害风险评估, 尤其是概率分布未知或样本量较少的情况下。但信息扩散模型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部分问题有待进一步厘清, 并且模型在描述综合风险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为此, 在明晰信息扩散模型特征的基础上, 引入情景分析方法, 构建了基于情景的信息扩散模型, 以期扩展信息扩散模型的适用范围, 为实现综合灾害风险评价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地质灾害防治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财产生命安全,应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落实。本文运用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阐述了广西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情况及造成广西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深入剖析了广西地质灾害防治存在问题,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的措施,为深入推进广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城市绿地因其结构特征与功能特性成为城市防灾减灾救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城市绿地在灾时可承担的防灾功能,梳理总结城市绿地防灾避险功能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与动态,对于提高城市绿地的灾时避难功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城市绿地为研究对象进行灾时功能分析,对我国城市绿地防灾避险功能研究具有代表性和引领性的理论方法及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明确研究成果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城市绿地防灾避险功能研究方法体系。分析认为,我国城市绿地防灾避险功能理论研究成果展现出灾时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规划方法体系日渐完善、方法技术不断成熟的趋势,实践方面则展现出体系建设和设施建设适用性不断提高的方向。为此,依托城市绿地系统特点,基于新的绿地分类标准,从体系层面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入手,调整各类型城市绿地在灾时承担的功能,构建从选址布局、规划、设计到建设管理的系统化研究方法体系。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明确各类城市绿地在灾害发生时其空间布局、平面形态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防灾避险功能转换可行性,构建新的城市绿地系统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