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灾害风险感知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国内灾害风险感知研究现状.方法 以1990-2018年国内灾害风险感知研究文献为分析样本,运用CiteSpace软件从发文作者、研究机构、发文期刊及高频关键词等方面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近30年来我国灾害风险感知研究的发文数量总体偏少,呈现先增后降的态势;发文作者和研究机构集中在北京师范大学、宝鸡文理学院、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但是作者群并未形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网;我国灾害风险感知主要围绕"风险评估""灾害心理""灾害感知"等展开.结论 国内灾害风险感知研究的主要灾害种类为地震地质灾害,文献数量与重大灾害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灾害感知研究及其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耀闯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6(2)
目的通过对灾害感知研究的地理学派和心理学派进行梳理和评价,提出在新时期着重解决的科学问题、目标以及主要研究内容。方法以灾害感知发展的历史为基础,利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对灾害感知现状进行评述。结果 1地理学是最早开始研究灾害感知的学科,其对灾害感知的研究着重于个体或群体对环境的认识和理解,着重环境的层次、感知类型以及空间差异。2心理学对该领域的介入较晚,但成果丰富,主要集中在灾害感知的测量、沟通和行为决策等方面。结论灾害是变化的极端表现,其间的人地关系表现十分突出。适应已经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新策略,而适应的前提是对变化的感知。在现阶段,结合全球变化的背景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在我国开展灾害感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城市灾害应急事件的应对和处置问题为研究内容,从城市灾害事件的一般特征、可能产生的影响、需要处置的事项和处置组织指挥对策出发,研究建立事件应急处置预案需要的相关信息、信息分析方法与过程、对策制定以及组织指挥地理信息模型体系。以城市天然气管道泄漏事件为例,阐述根据事件发生的少量报案信息触发模型,迅速及时进行事件分析评估和快速对策制定,并生成抢险救援组织指挥方案的基本过程.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辽宁省气象灾害与保险风险管理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辽宁省气象灾害特点和各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基于GIS建立辽宁省气象灾害与保险风险管理系统.系统以Mapinf07.0为基础平台、ArcGIS9.2为高级操作平台,采用内置属性表和外部关系型数据库SQLServer2000,2种方式共同存储管理数据,模型数据主要是气象灾害的灾害危险度模型、保险风险评估,具有灾害危险度分析、灾害保险风险评估、灾害和保险风险管理等主要功能,可为相关部门的防灾减灾、灾情评估分区以及保险企业防灾定损与保险费率的厘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乡村与城市社区居民灾害感知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进一步了解居民对灾害的感知程度,并为政府减灾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入户访谈、问卷调查和对比的方法.结果 79.41%的被采访者有过1-2次的受灾经历;在灾害信息的获取渠道中,乡村居民有94%首选的都是电视新闻或节目,有55.88%的被采访者通过广播或村委会通知的方式获得.城市居民选择广播和报纸杂志的频数为36.84%;在灾害发生时,79.41%乡村居民第一时间选择迅速到附近安全地点避难,2.94%的人选择等待政府安排,而城市有58.42%居民等待政府安排,7.99%留在家中;灾害发生后,乡村居民有55.88%的被调查者选择向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反映灾情,而城市居民只有23.68%对政府要求救助,城市居民有65.79%的被调查者选择自行迁移和自主解决避灾和损失补偿.结论 乡村居民认为灾害主要造成的影响是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城市居民则关注灾害所带来的工作、生活上的不方便;乡村居民更倾向于灾害成因的自然侧面,而城市居民则倾向于灾害成因的人为方面;城市与乡村居民的灾害信息荻取渠道均以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媒体为主,但是乡村居民对村委会、学校等传播信息的认知度明显高于城市居民;面对灾害,城乡居民都倾向于自主避难,但是城市居民对政府的依赖度明显高于乡村. 相似文献
6.
7.
近几年宁都县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极易形成局部强降雨,导致山洪灾害频发。本文以GIS技术为依托,主要从水雨情监测、监测预警平台、预警等子系统建设方面阐述宁都县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8.
基于风险感知理论,采用问卷调查法从灾害认知情况、防灾意识和技能、响应情况三个方面对郑州市居民的城市内涝灾害风险感知现状进行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不同路段之间居民对内涝灾害感知的差异性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①城市居民内涝灾害的风险感知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多数居民对内涝灾害缺乏科学、系统的认知;②约80%的居民有一定的防灾意识,72.6%的居民掌握有基本的防灾技能;③多数郑州市居民对于内涝灾害都能积极响应,且对政府的相关工作有所期待.根据调查结果,对郑州市居民及政府相关部门提出了三点建议,为郑州市提升防范内涝灾害的能力、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和政府部门做好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温州市地处浙东南沿海,地形地貌复杂,滑坡灾害常有发生,本文利用统计和GIS空间分析(Spatial Analyst)方法,对温州市1990年以来滑坡灾害的数量、规模和损失等进行统计、对主要影响因子筛选和量化;并运用GIS对滑坡灾害中主要的影响因子进行统计比较和计算其区域投影面积、坡度分级比例同时求取不同影响因子情况下滑坡发生的比重,揭示其空间分布和动态变化特征和影响因子的关系,通过此次分析,筛选出了降雨、坡度、地形地貌、海拔高度等主要的影响因子,并利用GIS得到了各影响因子与滑坡关系分布图,得到了温州市滑坡及其隐患主要分布在25°~45°坡度之间和海拔高度在50m-500m(丘陵)的范围内、主要影响因子是降水(尤其5-8月)和地形地貌因素。找出该地区导致滑坡发生的各种影响因子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从而针对本地区滑坡发生特点采取相应措施,这对温州市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位于三峡库区的重庆巫山县进行崩塌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方法】遴选了地貌类型、地形相对高差、地形坡度、地层岩性、距断裂构造距离、年均降雨量、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类型等8个危险性评价指标及分级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与专家系统获得了8个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建立了崩塌灾害危险性评价综合指数模型。基于GIS技术,实现了8个危险性评价指标的单因素危险性分区、等面积及行政区划多因子空间叠加分区,获得了该县崩塌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图。【结果】巫山县崩塌灾害低危险区、中危险区、高危险区和极高危险区分别占全县面积的16.9%,36.4%,31.5%和15.2%。以巫山县行政区划中的26个乡(镇、街道)为单位,其中位于极高危险区的有6个乡(镇),位于高危险区的有9个乡(镇),位于中危险区的有8个乡(镇),位于低危险区的仅有3个镇(街道)。【结论】研究结果对巫山县崩塌地质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GIS空间数据库在城市规划成图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64年Tom lison R建立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GIS)以来[1],已经有40年的历史了.随着经济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GIS技术在各行业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在城市规划领域,GIS技术的推广随着规划学科的发展其应用范围日益扩大[2-3],特别是城市规划管理部门通过将GIS与办公自动化软件相结 相似文献
13.
刘春梅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6):746-749
基于突发自然灾害风险等级评价的复杂性和及时性特点,从受灾地区的自然情况、受灾人数、受灾面积与经济损失角度建立评级的指标体系,采用突变级数法,对汶川地震影响的四川省部分地区的受灾风险等级进行评价,并与实际情况相比较,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陈桂权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12,(2):1-3
唐文宗时期是唐代自然灾害的多发期,自然灾害呈现出多发性、群发性的特点。通过对唐文宗时期自然灾害的个案研究,可以总结出灾害发生的特点、分布规律,并可以看出文宗朝对灾害的应对举措是比较适当的,唐文宗时期的赈灾措施是积极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地震影响场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聂树明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08,16(4)
地震影响场反映了地震动强度的空间分布或与空间相关的地震动场.在设计地震影响场时,首先需要设定地震.设定地震包括确定性和非确定性设定两种方法,用于估计区域或城市未来可能遭遇的地震危险.基于GIS的地震影响场的设计方法,是在选择确定性或非确定性设定地震的基础上,建立圆型或椭圆型地震烈度衰减关系、采用GIS技术勾画地震影响场.文中以我国东南地区常用的三个地震烈度衰减模型参数为例,介绍了基于GIS设计和勾画地震影响场的实现过程,主要应用在城市震害预测、地震应急和地震灾害损失快速评估中,有助于预防和减轻地震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6.
徐恒升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6(5)
以河南省南阳区域经济水平为分析对象,以经济水平替代传统的地形高程值,在GIS软件的支持下,运用区位分析的方法解决中心地分级主观性问题,对区域的中心地体系分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王铁滨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2(6):69-71,74
课题针对煤炭生产中井下作业的事故频发,提出了创立矿井安全信息系统,以实现井下安全生产数字化。课题中研究了以GIS技术为基础、MapX为核心,以矿井安全生产和井下事故的救援为主要功能的系统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8.
针对移动GIS应用中无线互联网络的带宽限制、非对称、不稳定等问题,采用了移动智能体(Mobile Agent)分布式计算理论与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Mobile Agent的移动GIS模型.该模型集成Mobile Agent、GPS、CDMA、TCP/IP、UDP等方法与技术,可以进行空间信息的移动计算、移动目标的实时监控、空间信息的实时采集与无线传输等,并且该模型从底层初步构建了Mobile Agent运行环境、移动GIS应用服务器、移动GIS客户端和服务器等模块.利用该模型在上海某区消防网格化调查与维护应用中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与方法在无线互联网络环境下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徐州公路交通网络可达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勇兵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8(2):67-70
可达性被认为是交通网络的评价方法中一项综合的、行之有效的评价指标.本文以可达性为切入点,借助ArcGIS软件的空间网络分析模块为主要技术手段,根据徐州区域的公路交通情况,建立网络模型;选用最短时间法以及最短距离法两种方法,对徐州区域的公路交通网络可达性及其空间格局进行计算分析,得出徐州区域的公路网络可达性呈现出同心环状分布的空间格局,且可达性由中心向外逐层递减;外围可达性分布较好区域向邳州市、新沂市方向突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