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去汤加王国旅游,与我同行的朋友喜欢收藏邮票,领略完令人叹为观止的"石门"遗迹,不等我从这碧海蓝天、椰树摇曳的风情画卷中抽出身来,他就拉起我向邮局跑去。据他讲,这个小小的太平洋岛国发行了不计其数的独特邮票,甚至被称为"集邮者的天堂"。  相似文献   

2.
《飞蛾之死》是英国著名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创作后期的一部作品,全文通过一系列的对比描写反映了作者对"生"与"死"的思考。通过对这一系列的对比进行分析研究,概括出文中所体现的"小生命"与"大生命"、小"我"与大"我"、死与生三个方面的对比和融合,进一步挖掘作者借助对飞蛾之死的描述赞美生命的强大以及坦然面对死亡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面对高等教育的新形势,作为中文专业主干课程之一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其教学方法之改革创新,势在必行。经反复探试,总结出了"讲评"教学、"比较"教学、"情境"教学、"结构"教学和"歌诀"教学五种教学方法。实践证明,这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铜价不断飙升,铜成为投资新热点。但面对全球动荡的局势,投资者仍需谨慎看待这颗"希望之星"。  相似文献   

5.
自境界上言,诗上即有礼、乐,礼与乐也相互融摄。诗"兴"处自然之情即有礼之"立"、乐之"成"。这在语源学、训诂学上亦可得一印证。但只说诗礼乐乃一事,于工夫上却不免失之笼统。自然之情的展现是"立于礼"的过程,人能近取譬而于日用常行间尽伦、敬事,方可展现自身"是他"的可能性。这根本性的人我之"和",是上至源头通于诗情善乐的"兴"、下至日用伦常间达于成"人"践德之"难"的枢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象征的文化心灵演进具有日用伦常间的超越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何鸣《诗浅花浓》的读解,拟设为女性的情韵抒发,是走向中年的女性回首、忆往之韵,配以"藕"喻之,似乎诗人和她的诗都如"藕"般,深里才显灿亮银白,却裹装一层薄薄黄黄的外衣,还有将千孔隐藏,洞穴幽幽。我的读解与诗本身、与诗人、甚至与自己的文字间,都企图点染出"双声"之"促节"、"叠韵"之"荡漾"(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  相似文献   

7.
花生妙用     
周惠民 《世界博览》2014,(10):88-88
从小爱吃土豆。土豆是闽南语,正式名称是该叫花生,长大以后,还是习惯用闽南语称之为土豆,德文叫花生为Erdnuss,也是"土豆"。三十年前,留学德国,碰到南京、武汉来的同学,一块在学校餐厅吃饭,尽是马铃薯,只听得大家这个"土豆"、那个"土豆",原来说得都是"马铃薯"。我大吃一惊,不知道花生与马铃薯竟有同名之雅。这也难怪,花生、马铃薯、玉米这几种作物都是明末清初由葡萄牙、西班牙海船运贩到中国。等到入境随俗,得给起个名字时,各有各的叫法,无法统一。  相似文献   

8.
在陆游168首咏梅诗中,采用了"一"与"多"的对举(对立)这种艺术手段,"一"与"多"的形态通常是以梅花与它物、时间与空间的组合方式出现;部分咏梅诗中梅花数量的多少与情感表达之间存在一种对应关系,即梅花繁多时陆游情感表现出乐观、豪放之情,梅花数量较少时陆游情感流露出孤独、寂寞之感。通过陆游咏梅诗中"一"与"多"的研究,对充分领悟诗人坚强面对生活、乐观对待挫折的精神,对深入理解和把握陆游的整体诗风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仲长统在《乐志文》、《乐志诗》中为汉末士人描绘了一幅物质富裕、精神自由的理想生活画卷,并透露出此期士人在思想、经济、政治立场及文学上的新动向。这种理想栖居与先秦儒家之"乱世则隐"理念一脉相承。同时,因士阶层自身经济地位的局限性,这种理想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10.
冷建忠 《科技信息》2010,(27):I0260-I0260,I0238
西方移情理论虽然都是建立在主客二分哲学基础之上,以审美活动中的移情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但彼此间的具体观点又不尽相同。本文从审美主客体之关系及审美客体之选择性两方面对立普斯的审美移情和阿恩海姆的"异质同构"理论加以辨析,对西方移情理论的发展有一个更加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11.
迟子健的东北地域小说创作,存在着"重"与"轻"的两维视域。这里的"重"蕴含着苦难遭际、命运多舛、令人窒息的沉沦,同时也昭示着人类存在都要面对的"原初痛苦"和生存困境。"重"之维度集中描摹大地的悲歌与死亡的沉重,而"轻"是集人性思考与构建精神生活完整性的艺术试验,蕴含着对神秘的彼岸世界的无限怀想,在富有地方风情的描述中建构了"神"与"人"的超验维度。"重"与"轻"二者相辅相成,一体互动,建构了迟子健地域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狂人日记》运用"独白体"(日记)特殊格式,塑造了主人公"狂人"真、善、美的典型形象,将封建家族的"叛逆者"和"迫害狂"中的"这一个"刻画得既生动又真切,充满了鲜活的血肉和强烈的时代气息,让千千万万读者都受到极大的震撼。这是"狂人"形象和《狂人日记》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和审美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13.
"崇尚科学 爱我中华"第五届全国少儿书画大赛暨青少年发明创新大赛来稿选登宣城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乡",文化底蕴深厚,是宣笔、宣纸及徽墨的重要产地。由笔、墨、纸、砚组成的文房四宝,在宣城已有上千年的制作历史。宣笔、宣纸、徽墨不仅品质独特,而且制作工艺令人叹服,被视为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以宣纸制作技艺为引子、徐徐展开的一幅中国画卷,让全世界认识了文房四宝。  相似文献   

14.
王炜 《科技信息》2008,(33):322-323
在学习期间,我一直在思考:面对新课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处理好新课程基本理念与应试教育的现实之间的关系?如何让应试教育不成为教改的"绊脚石"呢?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面对新世纪高校教育的新形势,作为中文专业主干课程之一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其教学方法之改革创新,势在必行。教学实践中探索总结出来的"讲评教学"、"比较教学"、"情境教学"、"结构教学"和"歌诀教学"等五种教学方法,是一套适应形势、别开生面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诗言志"、"诗缘情"和"诗达义"三个理论命题构成了古代诗歌本体论的体系框架。古代既有"言志"之诗,又有"缘情"之诗,而"言志"诗和"缘情"诗又都包蕴着思想意义,"志"、"情"、"义"是构成古代诗歌本体的三个基本要素。这三个命题显示了古代诗歌本体论的多元化特点,共同诠释了古代诗歌的本质属性,建构了古代诗歌本体论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定中结构中"之"只连接单音节中心语,不能适应词语复音化的发展,这是其由盛转衰的原因。"底""的"都可连接多音节中心语,但"的"原是入声字,宋元时期其辅音韵尾脱落,与轻声相似,这使"的"更适合连接修饰语与中心语,并最终成为定中结构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邢娟 《科技资讯》2012,(32):187+189-187,189
五泄风景区位于诸暨市西北23 km处。72峰、36坪、25崖、10石、5瀑、3谷、2溪、1湖,为五泄构成了天然的山水画卷,素有"小雁荡"之称。当地人称瀑布为泄,一水折为五级,所以叫"五泄"。五泄风景区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特色,吸引了大批的游客。但是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本文从景区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如何景区的发展提出了策略思考  相似文献   

19.
高徽南老师的《民族文化、文学与教育散论》将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阅读了整本文稿,我感到本书以"散"拓展了思维空间,以"论"揭示了民族文化之"理"、民族文学之"理"和民族教育之"理"的真谛。从中,我们仿佛听到一个长期工作在边疆高校教师心灵的回声。  相似文献   

20.
何迪 《科技信息》2010,(34):194-194
《Vanity Fair》是英国文库中的瑰宝,作者萨克雷为我们展示了一幅19世纪英国物欲横流的社会画卷。这篇小说笔调暗含讥讽却又不乏幽默风趣,无论是从深度还是可读性上讲都可谓佳作一篇。伍光健先生将此文译作《浮华世界》,以其简洁明快的译笔把这篇外文读物带给中国读者(有时又将中国读者带去萨克雷的《Vanity Fair》。)此文将伍光健先生翻译的《Vanity Fair》的序言部分《Before the Curtain》与原文做对比阅读,并记录下一些不成熟的"比"后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